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发展研究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
过去的几年,是朔州市发展最快、突破最大、亮点最多、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不论是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是新农村建设抑或城乡面貌,都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而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负责一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全市的转型跨越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朔州市发改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发展研究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在八个方面助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进一步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延伸拓展煤炭产业链
朔州市现有煤矿80座,其中地方煤矿66座,同煤6座,中煤7座。目前,全市有煤矸石电厂7座,装机267万千瓦,年消耗低热值煤1100万吨(其中煤矸石600万吨);其它工商业及居民用煤约600万吨,地方共计消化原煤约为2000万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10.8%。目前已经建成7座煤矸石电厂、12家粉煤灰制砖企业、5家百万吨以上的水泥厂等一批生产企业,“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燃煤和煤矸石发电—电厂工业固废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其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这些循环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进一步加快煤炭产业延伸步伐。第一,依托朔州市煤炭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壮大煤电化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控制在2.5亿吨左右,让朔州真正成为保障首都及津冀鲁地区用电安全的洁净能源和新能源基地。第二,依托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进产业间相互融合、一体化多元发展,重点推进金海洋300万吨粉煤灰金属化综合利用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综合利用,打造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朔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电工业基地,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三大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排放区域集中,按现有煤电产能测算,年排放煤矸石3000多万吨,粉煤灰600多万吨,脱硫石膏120多万吨。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使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推动朔州市发展的新优势。
在粉煤灰利用方面,朔州高新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对粉煤灰提取白炭黑和高硅、高铝氧化物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将粉煤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实现高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以建设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目标,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煤矸石综合利用上,重点发展发电产业集群和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集群,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粉煤灰综合利用上,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污染废弃物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细延伸加工转变,使之成为朔州市继煤炭之后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新兴支柱,将朔州市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铝粉煤灰开发利用重点示范产业基地,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脱硫石膏利用上,以润臻新技术公司为龙头,进行脱硫石膏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八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支撑朔州转型跨越
目前朔州市初步建成8个产业互相依存,循环发展,关联耦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富甲循环工业园区、平鲁北坪循环经济园区、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怀仁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园区和右玉梁威工业园区。八大园区规划占地33.136万亩,规划入园项目257个,总投资3285.26亿元,园内所有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687.3亿元,利税585.5亿元,将为朔州建设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陶瓷、新材料、化工、物流于一体的循环发展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大园区已建成投产项目100个,总资产443.72亿元,2011年实现产值202.88亿元,利税36.33亿元。在建项目83个,总投资1147.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9.89亿元。按行业分,煤炭类项目3个,电力类项目4个,化工类项目4个,制造类项目7个,冶金类项目2个,材料类项目20个,陶瓷类项目20个,农副产品深加工8个,其他类项目15个。规划入园项目74个,总投资1763.71亿元。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按照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扎实有序地建设好现有的八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加快朔州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兴科技,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2010年,朔州市在全省率先圆满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全行业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资源回采率由25%提高到75%以上,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得到显著体现。
朔州市致力于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积极发展具有朔州特色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全市已经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非煤非电企业96家。朔州市在全省最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和提升1000万吨级水泥生产基地;推广非粘土轻型承重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建设15亿件日用瓷和5000万平方米建筑瓷基地;充分发挥风能资源优势,建设好35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大力发展以应县晶都为龙头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
低碳绿色发展,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
“十一五”期间,朔州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十一五”期间五年累计下降25.11%,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朔州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市和其它五县区生活污水厂全部建成运行。二是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近几年,全市实施100多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年可实现节能268万吨标煤以上。三是抓好专项治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关小上大”要求,全市累计“关停并转”小煤窑、小火电、小石灰窑等小企业500多家。关闭和淘汰了装机容量小、耗能高的燃煤机组58.2万千瓦。四是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以生态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和二氧化硫吸收消化能力,使朔州真正成为碧水蓝天、山川秀美的旅游休闲胜地。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采取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更加切实有效、符合朔州实际的措施,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全面完成省下达朔州市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目标。围绕建设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国内知名的生态畜牧基地和全省一流的城乡一体幸福新城的目标,朔州市有决心和信心,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过去的几年,是朔州市发展最快、突破最大、亮点最多、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不论是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是新农村建设抑或城乡面貌,都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而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负责一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全市的转型跨越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朔州市发改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发展研究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在八个方面助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进一步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延伸拓展煤炭产业链
朔州市现有煤矿80座,其中地方煤矿66座,同煤6座,中煤7座。目前,全市有煤矸石电厂7座,装机267万千瓦,年消耗低热值煤1100万吨(其中煤矸石600万吨);其它工商业及居民用煤约600万吨,地方共计消化原煤约为2000万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10.8%。目前已经建成7座煤矸石电厂、12家粉煤灰制砖企业、5家百万吨以上的水泥厂等一批生产企业,“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燃煤和煤矸石发电—电厂工业固废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其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这些循环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进一步加快煤炭产业延伸步伐。第一,依托朔州市煤炭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壮大煤电化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控制在2.5亿吨左右,让朔州真正成为保障首都及津冀鲁地区用电安全的洁净能源和新能源基地。第二,依托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进产业间相互融合、一体化多元发展,重点推进金海洋300万吨粉煤灰金属化综合利用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综合利用,打造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朔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电工业基地,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三大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排放区域集中,按现有煤电产能测算,年排放煤矸石3000多万吨,粉煤灰600多万吨,脱硫石膏120多万吨。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使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推动朔州市发展的新优势。
在粉煤灰利用方面,朔州高新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对粉煤灰提取白炭黑和高硅、高铝氧化物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将粉煤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实现高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以建设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目标,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煤矸石综合利用上,重点发展发电产业集群和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集群,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粉煤灰综合利用上,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污染废弃物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细延伸加工转变,使之成为朔州市继煤炭之后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新兴支柱,将朔州市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铝粉煤灰开发利用重点示范产业基地,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脱硫石膏利用上,以润臻新技术公司为龙头,进行脱硫石膏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八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支撑朔州转型跨越
目前朔州市初步建成8个产业互相依存,循环发展,关联耦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富甲循环工业园区、平鲁北坪循环经济园区、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怀仁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园区和右玉梁威工业园区。八大园区规划占地33.136万亩,规划入园项目257个,总投资3285.26亿元,园内所有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687.3亿元,利税585.5亿元,将为朔州建设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陶瓷、新材料、化工、物流于一体的循环发展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大园区已建成投产项目100个,总资产443.72亿元,2011年实现产值202.88亿元,利税36.33亿元。在建项目83个,总投资1147.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9.89亿元。按行业分,煤炭类项目3个,电力类项目4个,化工类项目4个,制造类项目7个,冶金类项目2个,材料类项目20个,陶瓷类项目20个,农副产品深加工8个,其他类项目15个。规划入园项目74个,总投资1763.71亿元。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按照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扎实有序地建设好现有的八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加快朔州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兴科技,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2010年,朔州市在全省率先圆满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全行业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资源回采率由25%提高到75%以上,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得到显著体现。
朔州市致力于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积极发展具有朔州特色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全市已经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非煤非电企业96家。朔州市在全省最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和提升1000万吨级水泥生产基地;推广非粘土轻型承重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建设15亿件日用瓷和5000万平方米建筑瓷基地;充分发挥风能资源优势,建设好35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大力发展以应县晶都为龙头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
低碳绿色发展,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
“十一五”期间,朔州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十一五”期间五年累计下降25.11%,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朔州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市和其它五县区生活污水厂全部建成运行。二是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近几年,全市实施100多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年可实现节能268万吨标煤以上。三是抓好专项治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关小上大”要求,全市累计“关停并转”小煤窑、小火电、小石灰窑等小企业500多家。关闭和淘汰了装机容量小、耗能高的燃煤机组58.2万千瓦。四是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以生态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和二氧化硫吸收消化能力,使朔州真正成为碧水蓝天、山川秀美的旅游休闲胜地。
“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将采取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更加切实有效、符合朔州实际的措施,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全面完成省下达朔州市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目标。围绕建设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国内知名的生态畜牧基地和全省一流的城乡一体幸福新城的目标,朔州市有决心和信心,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