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琼南:一脈相承的爱国情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印尼知名华侨领袖汪大均先生之长女,
  汪琼南女士秉持了老一辈华侨的爱国传承。
  她追随父亲报效祖国的脚步,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她支持並参与母校新华的复办;
  为抢救断层近半个世纪的印尼华人华侨历史、
  文化和精神财富,
  她参与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的编辑和出版;
  联络校友、力促中印(尼)友好发展,
  无论是她的父亲,还是她本身,
  两代人可谓是:父传子承心切切,赤诚爱国情深深!
  汪琼南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达力勤贸易公司董事总经理
  圣丰化学(香港、印尼)有限公司董事长
  印尼富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印尼富辉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
  雅加达南洋学校董事会董事
  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
  雅加达新华校友会辅导委员会秘书长
  他,是一代爱国华侨的楷模
  汪琼南女士的父亲——汪大均先生,是移居海外的老一辈华侨,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卻又重情思源,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一片拳拳赤诚之心,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印(尼)、华族群和谐,以及中印(尼)友好的事业之上。在过往的史料上,记录着汪大均先生奋斗的精彩片段,足以使每一位阅读者为他的无私奉献、诚信正派、宽厚包容而肃然起敬。
  汪大均先生,原籍台湾安平县,出生於福建,早年赴印尼谋生,是知名的华侨领袖、教育家和金融家,他先後当过记者,协助著名作家胡愈之工作;亦於雅加达新华学校任教,成功开办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虎标饼乾厂”,还与友人收购重组了受印尼政府表彰为最健全银行之一——宇宙银行。
  信用,是汪大均先生身上最吸引人的品质。“从小,父亲就教导我,第一、不要恃才自傲,第二、凡事需要坚持,第三、做人要讲究信用。”若提及汪大均先生坚守信用的事情,使汪琼南女士记忆最深刻的莫过於当年的一件小事。当时,从小各方面较为优秀的汪琼南女士,常担任班长且成绩名列前茅。正读小学的她,常迷恋朋友的脚踏车,那一年,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开展评选“模范儿童”的活动。有一天,父亲对她说,“假如你能当上学校的模范儿童,又能保持学习成绩第一名,我们就奖励你一辆脚踏车。”听到此话,她非常高兴,然而想评为全校的模范生,並非容易之事。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的殷切期望一定不能辜负。她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果不其然,她顺利地被评为全校的模范生,不过当时已将父亲的话抛之脑後,同时也不敢想像父亲会当真。“因为买一辆脚踏车相当於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而我是家中长女,常负责帮家里买菜,知道家中並无富餘的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某天放学回到家,一辆崭新的脚踏车摆在院子里,如此惊喜,小小年纪的她欣喜若狂。後来她才知道,原来是父母将家中的金戒指卖掉了,以此兑现早前许下的诺言。这一次,汪琼南女士学会了讲信用的真谛。
  大爱,是汪大均先生身上最闪光的光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印尼掀起排华浪潮,时任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印度尼西亚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全国性华人社团之一)秘书长的汪大均先生,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投放到维护华侨权益的工作当中。据汪琼南女士回忆,“当时的父亲主要负责安排难侨安全返国的各项事务,工作起来常常是夜以继日,因而顾不上饼乾厂的事,导致饼乾厂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危机。同时,母亲是当时妇女会的领导,负责老幼病残的保健工作。两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维护华侨、华人正当权益的工作中。”後来,汪大均先生还曾倡议中华侨团总会开设一家“平安医院”,为中下层民众,特别是贫苦的印、华族群众解除疾病痛苦。他们就是这样,公而忘私,一心一意服务社群,就算在他们俩当老师的时期,儘管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拮据,他们仍然尽力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亲友们。
  无私奉献,是汪大均先生身上最令人感动的品德。1955年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上,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係的重要凖则。在这非凡的成绩之後,包括有汪大均先生在内的成千上万爱国份子的功劳。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旨在暗杀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周总理因故未搭乘该班机,然而其他随机的十一名中国政府工作人员卻不幸罹难,这对会议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会议正式开幕後的第二天,中国代表团接到一封暗杀周总理的告密信。为组织、安排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的起居、外围保卫等项事宜,印尼华侨组成“印度尼西亚华侨支持祖国亲人委员会”,以印尼《生活报》、《南洋画报》双重记者身份参加会议採访工作的汪大均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为保证周总理的安全,汪大均先生事先开着私家车,沿着周总理一行即将通行的、唯一一条从雅加达到万隆会场的公路,先行“扫雷”,若真埋有地雷,他凖备牺牲自己;同时,在周总理参加会议期间,汪大均先生手提沉重的相机,警惕地观看四周,用胸膛保护着周总理安全前行。凡是有汪大均先生参与的场合,他始终提高警惕,他说:“万一出现问题,挂在他脖子上的相机就可作为武器投掷。”就是这样,汪大均先生不怕牺牲、忘我奉献,一次次用自己的生命为屏障,保护着最敬爱的周总理。
  一则则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汪琼南女士的脑海里翻腾着,从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亲耳听到的,以及历史资料中记载着的、父亲汪大均先生崇高的形象,在包括她在内的许多人的心中,高高地耸立着,她深情地说:“父亲厚德、睿智、奋进,然而又情深、乐善、风趣。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用心实践,谱写了一曲近乎真善美的生命乐章,在平凡中显露不平凡,就如螺丝钉,虽小,卻闪亮而不可或缺。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深感自豪和幸福。”
  她,是爱国华侨後代的骄傲
  凭任历史的车轮沉重地滚过,令人欣慰的是,老一辈华侨留下来的精神,被一代一代人所谨记着、传承着。汪琼南女士则是传承者中突出的例证,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地弘扬父母親优良的爱国传统。   在汪大均先生近九十岁高龄之时,他仍极力为及早在印尼恢复被迫断层达三四十年的中文教育而努力。因此,无论是捐资、献策还是联络各界精英,他都积极热情支持和参与。他与郑年锦先生等倡导和创办了雅加达新雅学院,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的做法,在其长女汪琼南女士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其中她所积极关注及参与复办的印尼雅加达南洋学校(简称“雅南”),即是一个佐证。
  雅加达南洋国际学校的前身是汪琼南女士的母校——新华学校,成立於1904年,至今已有110年历史,1966年在排华浪潮中被迫停办。感恩於母校的培养和教育,为传承宝贵的“新华”传统,让她得到重生,更为了新华校友们心心念念三四十年的愿望。新华学校校友会理事会带动大家为复办母校这一历史使命而奔波,操劳。他们不辞辛苦,为办学聘请良师,多次往返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这群最年轻的已年届六十岁、而最年长的更是七十出头的复校生力军,他们的热情、执著、认真、对母校的深情,感动了大家,包括成功接受邀请为合作单位的老牌名校——新加坡南洋女中,以及接受聘请从中国等地到雅加达执教的资深老师们。正如一位老师著文所说:“浓浓新华情,托起雅南梦”。
  2011年2月8日,对於汪琼南女士等人来说,注定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由新华校友会及社会人士与新加坡南洋国际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的学校——雅加达南洋学校,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举行了隆重的建校奠基仪式。作为校董,她参加了奠基仪式,汪琼南女士激动地说“藏在心底四十五年的梦终於实现了。”
  2012年7月16日上午,印尼雅加达南洋学校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仪式。闻此讯息的许多年长的老师、校友们,大家怀着不一样的感情,纷纷赶来参加,只为见证母校浴火重生的这一历史时刻,有不少老师甚至是坐着轮椅赶来的。“年届八十已是耄耋之年的蒋仁禾老师儘管病情不轻,也赶着要来,可能因为太过兴奋,不到天亮,夜里十一二点就更衣凖备出发,在夫人廖老师提点之下才再休息到天亮。他俩还为母校的庆生包了红包,硬要学校收下,说是他们的心意。真让人感动万千!儘管母校已被封闭近半个世纪,可大家对她的思念和深爱,令人触动心弦。”
  印尼雅加达南洋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学校,採用中英印三语教学,特别注重从小开始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教育和培养,並以此来塑造下一代的人格。这所学校虽然只有“两岁”,卻已然成熟,拥有学生近五百人,由来自印尼、新加坡、中国、美国、英国、菲律宾等9个国家的老师任教。南洋学校亦已获取英国剑桥大学和中国汉语水平等的考试点资格,成功跻身於印尼优秀学校行列,並小有名气。全校师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籍,共同学习生活在一起,欢度解禁节、圣诞节、新年以及春节等各传统节日,其乐融融,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让人感觉舒心。现在,雅南学校在首任校长刘雪玲博士领导下,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加上有校董会和新华校友会的热情关怀和全力支持,大家共同努力,爭取把学校建设成为如同新华学校一样的第一流的好学校。
  支持为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新一代社会有用的人才,继承和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而办学是汪琼南女士传承父志的其中一项,而目前她所参与编辑的《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亦已顺利出版面世。其中,她负责编辑的《汪大均文选》寄託了她传承父志、缅怀、传承父亲这一代华侨的爱国精神,让其重放光明的心愿。
  汪琼南女士的父亲这一代人,也有一个十分强烈和美好的“中国梦”,“历经祖国被西方列强蹂躏瓜分,他们心中多想有一个富强、统一的祖国,当父亲看到新中国成立後,万象更新,整个人的脑海里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兴奋。”她的父亲执笔写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的兴奋之感,反映的是父亲拳拳爱国心。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父亲的文稿,汪琼南女士也希望世人在回头看历史时,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海内外学者今後研究印尼华侨华人历史的时候,有一定参考价值。
  汪琼南女士与为她送来父亲文稿的梁凤祥先生等人的心愿不谋而合,参与了他们发起的“生活报纪念丛书编辑委员会”,並担任副主编。随着出版文集的作者後人的加入,《生活报》编委会队伍逐渐壮大,他们的这支队伍,最年轻者已有六十,年长者已达七十七岁。他们进行了分工,各自主要负责收集、整理自己父亲的文章。
  整理、筹备父亲文集的过程是艰难的,原因有三,《生活报》创刊时期,她还很小,要查到父亲的文章只能凭印象;第二,许多与父亲同龄、了解父亲的多已先其父而去;第三,尚健在的、为数极少的老人,也难以亲自提供相关资料。为了查阅资料,他们几次北上,於保存了《生活报》完整版的国家图书馆进行查阅工作,与此同时,她也努力寻找父亲汪大均先生当年於文化界的足跡。谈及此,汪琼南女士感激地说:“《生活报》从1945年10月创刊到1965年关闭,前後出版二十年,为印华新闻文化保存了一份完整、弥足珍贵的史料,而珍藏於北京国家图书馆全套《生活报》,它的完整得益於《生活报》社长黄周规先生在排华潮回国时,将整套《生活报》带来了祖国,这才让我们的《纪念丛书》出版成为了有源之水,而不是无本之末。”
  搜集资料的那段时间,他们几次北上,即使寒冷的冬季,也不曾卻步,国家图书馆每天早上九点开馆,他们在八点四十五分便来到门口等候,晚上六点闭馆,他们常常被管理人员“请”出去,他们一卷一卷地找资料,一遇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便马上影印,他们马不停蹄地工作,以愿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保存一些印尼华侨华人的历史,对人类的文化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全套《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於2013年10月、《生活报》创刊六十八周年的纪念日里出版面世,並在厦门大学,与该校《南洋研究院》联合举办首发研讨会。《丛书》共有十九册十五本,目前大部分的编辑工作已告一段落。汪琼南女士负责的编辑《汪大均文选》,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文集”,收集父亲1941年到1958年间发表的近六十篇文章,二是“心函”,是双亲与汪琼南女士的家书辑录;三是“思念”,包括纪念、回忆文章以及诗、词、函等,第四部分是“集锦”,收录了汪琼南女士的母亲杨秀莲女士的文集;父亲函件、手跡、美术作品、影集等。伴随着纪念父亲的文集的出版,汪琼南女士放下了心头的一块石头,终於完成了一个多年心愿。
  汪琼南女士对“弘扬爱国情怀”满怀热情,对“社会服务事业”倾尽心力,目前,她的大部分时间在印尼,联络、团结广大校友,促进和协调华社的团结和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在中印(尼)友好交流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如今,汪琼南女士九十七岁高龄的母亲,仍旧以助人为乐,且从不问回报。在社会工作上,付出如此多的精力,汪琼南女士从不否定是父母亲潛移默化的影响。“做社会工作,就是奉献,这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若有所图,我会觉得那是一种耻辱。”同时,汪琼南女士身上那种爱国精神、奉献精神,不但在自己身上得以传承,更在下一辈身上潛移默化地影响着。在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她便常教育他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处事,谦虚谨慎,多为社会做一点事。
  “现时,我享受最大的人生快乐就是,除了享受天伦之乐以及和老友欢聚之乐,也希望这一生能过得更有意义些。不枉此生,也才对得起国家,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栽培。”正谓是——“父传子承心切切,赤誠爱国情深深”!
其他文献
他的一颗心,可以很小,  小到为家人、为个人事业、为自己的家乡,  小小的心,放心不下许多小事;  他的一颗心,可以很大,  大到为他人、为国家、甚至为世界,  宽大的心,容纳得下家国天下。  他的人生汇成两句话:  心有小事心自暖,  心有世界天地宽。  苏祖耀博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波士创业(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新日能控股有限公司合夥创办人兼  资深行政副总裁  香港大中华中小企业商会创
期刊
2月18日,香港观塘工商业联合会与香港海内外华商联合会假铜锣湾名苑酒家举行甲午年春节联欢暨观塘工商联·广东省工商联结成友好商会30年庆祝晚会。粤港多位政商界人士出席,更请来醒狮助兴,场面热闹。  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中联办九龙工作部部长何靖、副处长刘湛雄,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陈丹,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创会秘书长杨孙西,观塘民政事务专员罗莘桉,观塘工商联创会会长蔡德河、会长陈延邦、大会主席余敏、副
期刊
美味佳肴,与其相遇,  赏之悦目,闻之怡神,食之欢心,  食者幸於斯,厨者乐於斯。  作为一位嚐遍环球的美食家,  他欣喜於这种味蕾绽放的相遇,  并坚定於美食的研究与发展,  致力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前行。  由口到心,菜肴亦如人生,  李满全先生以责任感和使命感烹饪生活,  虚怀若谷,无私奉献,  演绎了一位行业翘楚的美味人生。  李满全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骏修文国际有限公司(荷兰)总裁  欧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由中国国情研习促进会(香港)主办、全港工商联等多家机构协办的“双重量级论坛”日前假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邀请到中日关係研究专家黄天、世界经济专家雷鼎鸣担任主讲嘉宾,先後就“第二次安倍内阁的政经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等热门话题作精彩演讲,创会会长伍翠瑶偕同一众副会长及理事迎迓嘉宾,出席论坛的还有工商界友好及中小学师生代表等数百人。  大会由十大傑青及资深传媒人庞爱兰任主
期刊
他的医学之路充满传奇,  不偏不倚,  仍执著行走了四十五年。  医术是根本,医德是灵魂,  他的仁心妙手,  早已誉满杏林。  他继承着传统的中医之华,  只為尽绵薄之力,  迈向香港中医环境的良好未来。  林菁教授主要职务与履历  2012年香港特首及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选委  香港註册中医师  香港中国中医针灸研究院院长  香港专业註册中医协会首席会长  北京—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  香港中
期刊
保险,降低风险、分化损失。  作用关繫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这是专业保险人赵慧施女士的职责,  不过,她更愿视之为快乐,  是一种为客人铸就安全保障又传递正能量的快乐。  所以她用心组织专业团队,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正能量与幸福因而正在散发。  赵慧施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安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营业总监  认可培训导师  认可财商顾问(美国应用心理学会)  投资相连寿险顾问  百万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4年5月20日—21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包括亚信成员国、观察员、峰会客人在内的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相聚上海。大家围绕加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这一主题,共商安全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共襄繁荣盛举,对亚洲和世界安全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次峰会,中
期刊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  联会理事长陈勇先生访谈录  陈勇先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北区区议会议员、太平绅士、註册社工、香港中文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荣誉)学士、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2010—2014年)、大屿山发展諮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秘书长、香港农业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星火基金会社区发展顾问、新界青年联会
期刊
28岁,他自主创业,一步步打造玩具王国,  这一年,是他事业的新起点;  58岁,他结束工厂,心中确定信仰,  这一年,是他人生的新起点。  信仰的指引,他体会到感恩、  分享、快乐、包容、有爱……  而他本身就是追求善法和美德的人,  所以,他执著於办社团,架平台,传福音,  重心向服务中转移,爱心在行动里升华,  人生因付出而无悔。  云海洪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港环保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香
期刊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四届五次理事会议召开  5月20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四届五次理事会议在河南信阳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於光彩事业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了2013年中国光彩会的工作,回顾了20年来光彩事业的成就,对新形势下光彩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哲洙出席会议並讲话。  全哲洙指出,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顺应改革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