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教学环节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而高中生的教育应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的层面上,而语文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性的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要更高一点。然而,高中教育面临的沉重的升学的压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的竞争中取胜,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成长方面的引导。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思维的特点,探讨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思维特点 发散思维
语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充满着文学性和艺术性,而教学本身也是教师的一件艺术创作,所以语文课堂的精彩性就在于这些丰富的变化,每个老师对于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成功的课堂不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一字一句的教给学生,而是把文章中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艺术性的创作之后,展现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要有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一、语文的三大特征
(一)作为一种语言,要体现交流性
首先,语文是一种语言,并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交流方式,因此,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最终要应用到交流上。所以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不同的思维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倾听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理解方式,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的全面。交流是语言上的交流,也是思想上的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提升了思想的高度,也锻炼了表达的能力。
(二)作为一种文化,要体现包容性
语文除了是一种语言之外,更代表了一种文化,文化就有着广泛和兼容的特性,不同的文化之间没有优劣,要学会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正是因为如此,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出来的文章也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的体现,可能不同作者的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令人称赞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体会文化的差异性,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三)作为一种思维,要体现感染性
语文还是一种思维的体现,思维是要有感染性的,美的思维要要让别人感受到。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体会文章作者对于美的理解和美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形成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对于美的体会,进而产生自己对于美的创造。
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老师要树立对于思维的学习的正确的认识。
高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面临着高考升学,人生轨迹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把考试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只注重考试而不注重知识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的道路是没有好处的,因此,作为老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获得高分。
其次,要将语文的学习渗透到生活当中。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语文的存在,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应该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生活中的素材是非常的丰富的,例如欣赏到各种美丽的风景就可以让同学们来抒发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看到那些感人的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帮助的经历。渗透到生活中,是把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优美的词句,那么在生活中形容一件事物、形容一种心情就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渗透到生活中,更是一种美的渗透,从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发现美的眼睛来感受生活的美丽。
再次,就是学习知识要深入,要挖掘内涵。
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内容,对于其内在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也应该要深入的思考。这是由于语文的表达通常都是隐晦的,需要仔细的推敲才能发现内在的含义。语文中有一种特殊的手法就是讽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夸奖,实际上是一种贬低,这就是典型的需要我们在对文章内容上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了之后才能明白的深层的含义。所以语文教师也要逐步的引导学生细心的体会全文的内容和含义,对于有特殊内涵的部分要带领学生仔细的推敲,引导学生慢慢地理解,既不是随意的讲授没有将内涵挖掘出来,也不应该是将深层的含义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而缺乏了理解分析的过程。
最后,在教学的方式上也要进行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研讨式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教师很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给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自由的交流讨论,想法可以是天花乱坠的,而对于研讨的问题的答案没有统一的规范。研讨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为了训练寻找结论的思维碰撞的过程。
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语文的学习中,通常有一个常见的进行思维训练的方式就是将文章的段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人对于文章的内容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每个人划分层次的依据也会是不同的,当然,段落的划分只要有合理的依据都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这也告诉了同学们,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是经过了自己慎重的思考得出来的答案,有过程,有根据,那就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很多时候同学们不应该为了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而苦恼,思维本身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思维的学习、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失去了方向,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正确前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没有思维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是无法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相反,如果在思维上掌握了语文的精髓,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考试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陈恒.创设探究情境,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 2016(24)
【2】朱玉华.对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5)
【3】殷育青.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25)
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教学环节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而高中生的教育应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的层面上,而语文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性的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要更高一点。然而,高中教育面临的沉重的升学的压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的竞争中取胜,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成长方面的引导。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思维的特点,探讨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思维特点 发散思维
语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充满着文学性和艺术性,而教学本身也是教师的一件艺术创作,所以语文课堂的精彩性就在于这些丰富的变化,每个老师对于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成功的课堂不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一字一句的教给学生,而是把文章中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艺术性的创作之后,展现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要有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一、语文的三大特征
(一)作为一种语言,要体现交流性
首先,语文是一种语言,并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交流方式,因此,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最终要应用到交流上。所以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不同的思维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倾听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理解方式,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的全面。交流是语言上的交流,也是思想上的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提升了思想的高度,也锻炼了表达的能力。
(二)作为一种文化,要体现包容性
语文除了是一种语言之外,更代表了一种文化,文化就有着广泛和兼容的特性,不同的文化之间没有优劣,要学会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正是因为如此,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出来的文章也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的体现,可能不同作者的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令人称赞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体会文化的差异性,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三)作为一种思维,要体现感染性
语文还是一种思维的体现,思维是要有感染性的,美的思维要要让别人感受到。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体会文章作者对于美的理解和美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形成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对于美的体会,进而产生自己对于美的创造。
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老师要树立对于思维的学习的正确的认识。
高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面临着高考升学,人生轨迹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把考试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只注重考试而不注重知识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的道路是没有好处的,因此,作为老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获得高分。
其次,要将语文的学习渗透到生活当中。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语文的存在,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应该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生活中的素材是非常的丰富的,例如欣赏到各种美丽的风景就可以让同学们来抒发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看到那些感人的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帮助的经历。渗透到生活中,是把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优美的词句,那么在生活中形容一件事物、形容一种心情就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渗透到生活中,更是一种美的渗透,从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发现美的眼睛来感受生活的美丽。
再次,就是学习知识要深入,要挖掘内涵。
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内容,对于其内在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也应该要深入的思考。这是由于语文的表达通常都是隐晦的,需要仔细的推敲才能发现内在的含义。语文中有一种特殊的手法就是讽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夸奖,实际上是一种贬低,这就是典型的需要我们在对文章内容上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了之后才能明白的深层的含义。所以语文教师也要逐步的引导学生细心的体会全文的内容和含义,对于有特殊内涵的部分要带领学生仔细的推敲,引导学生慢慢地理解,既不是随意的讲授没有将内涵挖掘出来,也不应该是将深层的含义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而缺乏了理解分析的过程。
最后,在教学的方式上也要进行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研讨式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教师很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给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自由的交流讨论,想法可以是天花乱坠的,而对于研讨的问题的答案没有统一的规范。研讨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为了训练寻找结论的思维碰撞的过程。
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语文的学习中,通常有一个常见的进行思维训练的方式就是将文章的段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人对于文章的内容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每个人划分层次的依据也会是不同的,当然,段落的划分只要有合理的依据都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这也告诉了同学们,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是经过了自己慎重的思考得出来的答案,有过程,有根据,那就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很多时候同学们不应该为了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而苦恼,思维本身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思维的学习、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失去了方向,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正确前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没有思维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是无法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相反,如果在思维上掌握了语文的精髓,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考试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陈恒.创设探究情境,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 2016(24)
【2】朱玉华.对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5)
【3】殷育青.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