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初探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满足青年社交、心理需求的重要替代团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且伴随公民社会、社区的兴起,青年社会组织也承载起了更多的社会公共职能。当前青年社会组织形成路径多样、数量众多、组织活动则更为灵活,社会组织的总体概况的了解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大多数为自组织,并未在官方正式注册,因此实现对整体的全面把握、随机抽样并不容易。为更充分的把握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掌握青年社会组织运转过程第一手资料,我们通过团省委联系这一渠道,向全省十三个市地中团省委能够取得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发放了问卷,虽不能绝对代表研究整体,但从探索研究的角度来看,力求对全省青年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组织运转模式及其发展需求进行初步的概括与评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一、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特点
  调查共回收1445名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通过这次初探,了解到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些新情况。
  (一)组织运行模式:自主运作为主
  青年社会组织会根据组织定位、宗旨不同,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目前主要分成社团登记模式、项目运作模式、自主运作模式、企业存在模四种。调查结果显示,自主运作模式仍是主流,占到一半以上(56.1%),而社团登记模式只占到26.9%。项目运行模式(7%)和企业存在模式(10%)所占比例更少。这一结果当然与社团登记注册门槛较高、程序繁琐有直接关系,但自主运作为主这一倾向也正体现了当前青年社会组织的一大特点,即“去政治化”。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服务较少,与官方沟通联系欠佳。
  (二)资金运作方式:主要资金来源为组织内部
  调查显示(见图1),目前黑龙江省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多,会员收费(24.8%)、企业赞助(12.1%)、政府拨款(18.9%)为主要主要来源,其中最大一部分还是组织内部成员的会费收缴。具体来说,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领袖承担主要运作费用
  绝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拥有专门网站作为组织平台。这些网站大多数已通过信息管理部门的ICP报备。青年社会组织建设网站成本不高,并且不存在技术难度,运作成本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一年成本在3000至6000元不等,多数青年社会组织领袖个人或者管理团队选择自行承担,不向会员收费。每年网站运行成本在6000元左右,由网站创建者个人承担。
  2.组织成员共同承担活动费用
  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开展网下活动所需的经费,通过AA制的方式由组织成员共同承担。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对资金需求很高的公益项目时,单纯采取AA制,将使成员感到不小的经济压力。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公益型青年社会组织因为非正式社团身份无法公开募捐,通过组织义卖等其他途径筹集资金能力也十分有限,它们对于获取政府、党团组织帮助的愿望最为强烈。
  3.社会化方式筹集资金
  一些实体化运作的青年社会组织,通过会员制、赞助等社会化的方式筹集部分活动经费。当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影响力的提升,社会组织接收的赞助也会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媒体积极关注青年社会组织活动,给予经费等资助的活动越来越多。
  (三)组织成长途径:多元化趋势明显
  1.通过网络凝聚人气
  网络是青年社会组织兴起、发展的基础性载体,是会员交流、俱乐部信息发布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以网络为平台是青年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特征。网络在青年社会组织吸引、凝聚会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论坛讨论、提供功能性服务两方面。
  2.依托现实活动增进组织凝聚力
  青年社会组织经常开展网下活动,通过活动直接有效地建立起了成员间的身份认同,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依托网络平台组织发动的。不管是一起吃喝聚会、还是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参与者都可直接获得集体温暖与朋辈认同。一次出色的集体活动,对于促进团队意识,效果立竿见影,经过外出活动历练,会员间关系迅速升温。爱卡车友会、雪疯滑雪俱乐部、阳光羽毛球俱乐部等规模较大的组织,每年一般组织两到四次大型活动,人数规模也都能达到百人左右,很多活动都有200人以上。
  3.通过组织化扩大组织影响力
  青年社会组织随着自身快速发展,骨干日益培育,组织活动的水平日益提高,组织规模也越来越大,各项制度逐步建立,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必然导致其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活动筹备上,内部有固定管理架构的,各管理成员各司其职,策划实施活动;没有固定管理架构的,由热心网友临时组织筹备团队,各展所长,有时间的多出工,有资源的出资源,共同使活动顺利开展。部分运动类项目和公益项目,活动前都要召集参加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些社团化程度较高的公益类组织,有严格的行为规章,对新成员实行培训考察。有的社团建立了会员准入机制,对不受欢迎的人进行限制,净化组织成员。有的创立章程,建立了透明的财务制度、民主的选举制度等,内部运作日益机制化。
  (四)成员参与情况
  1.对组织认可度高
  青年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青年群体、青年成员对组织的积极认同。这一点在调查结果上亦有反应。数据分析可知,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群体的认可度相对较高。41.3%的非常认可所在组织,38.3%的比较认可所在组织;对于组织不太认可或非常不认可的分别占到1.9%、0.6%。
  2.核心成员较固定
  核心成员、特别是群体领袖对组织发展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尤其是组织形态更为松散的青年社会组织,其成员交流、活动开展顺利与否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能否有一个或几个积极对待团队发展、热心组织活动的核心成员,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搭桥联系人”“活动发起人”。核心成员若能够为所在组织努力行动,其所在组织、团队则活动频繁、人气旺盛、成员满意;反之,聚合在一起的青年成员则极易流失,长久时间不开展活动后,青年社会组织本身则也基本处于瘫痪、瓦解状态。   被访者中,有60.1%认为其所在青年社会组织存在“有且固定”的核心成员;33.9%的被访者认为其所在青年社会组织虽有核心成员但更换较为频繁。仅有6%被访者认为其所在组织没有核心成员。这表明绝大多数的青年社会组织都存在着一个或几个支撑组织运转、积极发起组织活动的核心成员。他们能力的大小、热心的程度在一定范围上决定了该组织是否有发展壮大,获得更多青年响应、加入的可能。
  3.组织职能与分工明确具体
  虽然当前绝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仍处于非正式组织的层面。但随着近年来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一部分成立时间早、自我组织能力较强的青年社会组织已具备基本的正文或未正文的内部规章、具有一定分工的初级组织架构。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的青年社会组织已经有了成文或不成文的组织规范,80%以上的青年社会组织有较明确的组织机构雏形。52.9%的被访者表示所在组织有明确成文的制度规范,31.7%的表示其所在组织已有未成文的制度规范,另有15.4%“不确定”。
  当问到“组织内部是否有明确的只能划分”时,55.8%的被访者认为所在组织有“比较固定职能的划分”,31%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组织有“有固定的职能划分,但经常换”。只有13.2%的被访者认为“没有固定职能划分”。
  对于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执行分工的程度,分别有33.9%,40.2%的调查对象表示其所在组织活动执行分工“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认为组织分工“比较不明确”以及“非常不明确”的,合计只有5.2%。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青年社会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组织已不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散漫、无序的人群集合,其组织化程度随之不断加深。其组织化趋势基本体现在组织结构日益完善、组织分工细化、组织核心成员团队较为稳定几个方面。此三个方面能有效保证群组织通畅运作、组织活动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青年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或者自组织能力的有效体现。由此可见,现阶段较多处于非正式组织范畴的青年社会组织,是青年群体性组织发育的一个阶段,未来势必有一些组织在组织化过程中迅速壮大,发展成为具有正式组织形态的规模较大的青年组织。
  (五)对共青团工作评价及需求
  1.团建工作效果显著
  如图所示,共青团在社会组织当中的团建工作实施较好,多数社会组织内都有团组织,其中一半团干部多以兼职为主(49.7%),专职干部仅占10.2%,另有40.1%被访者对这一情况“不清楚”。但也应该看到,30.3%的社会组织中尚无任何一级的团组织,这也是今后我们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2.共青团影响力较强
  社会领域与青年社会组织相对应的是共青团、学联、青联等体制内的青年组织,针对青年社会组织是否接受其他社会机构、团体、个人指导情况的统计(见图2),59.2%的组织接受过共青团的指导帮助,这一比例远远高出民政部门(14.8%)、专家或资深人士(10.9%)。这一结果与过去我们认为的青年社会组织在政府治理视野内基本“隐形”这一看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此外,有74.9%的被访者认为,青年社会组织有必要接受共青团、民政等官方外在他组织的指导;认为没有必要(10.9%)或持无所谓态度(14.2%)的受访青年不到三成。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庆青联就是通过青年社会组织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公投出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来引导服务社会组织活动,这说明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当中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力。
  图2 青年组织接受指导帮助的来源
  3.对共青团的工作满意度高
  当问到“您对目前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工作是否满意”时,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38.1%和34.8%,回答“一般”的占19.6%,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合计仅占4.1%。可见,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对共青团的工作总体评价高,这也说明共青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这无疑对今后指导嵌入青年社会组织更为有利。
  4.对共青团的引导服务需求多元化
  由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特点,社会组织发育过程中对共青团的引导服务性需求十分强烈。与发达省份异质性强、各自为政的发展特点不同,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的同质性强,由于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在可以获得的各类社会资源中,来自各类NGO组织、商业团体的支持较少,这也使得青年组织十分渴望获得具有官方社会资源的共青团的支持与帮助,从上述数据也不难看出,共青团在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中要较高威信和影响力,这也为共青团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服务平台,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通过了解访谈,我们将青年社会组织对于共青团的服务需求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A.提供管理方法、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培训
  B.为不同类别组织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
  C.给予更多官方资源的支持和认可
  D.帮助吸引和甄别有益的商业赞助资源
  E.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F.给予更多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特征
  通过对青年社会组织类型、组织成员情况、组织内部运转逻辑等层面分析,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发展大环境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将现阶段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特征”或者说“三个矛盾”。
  (一)组织化程度提升与发展不稳定的矛盾
  组织结构日益完善、组织分工细化、组织核心成员团队较为稳定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现阶段青年社会组织组织化趋势明显。类似的组织化趋势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证组织通畅运作、组织活动顺利开展,是青年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或者自组织能力的有效体现。但同时,也必须清楚的意识到,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第一,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参与热情不稳定。大多数青年成员或是由于趣缘、业缘关系加入组织,或是在组织活动的感召下加入,参与动机往往随热情减退相应降低。第二,青年社会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组织内部,一方面由于核心成员丧失激情、组织活动无人召集;另一方面,组织整合内外部资源有限,不能有效开展丰富活动、团结吸纳组织成员,都可能影响组织发展、导致自组织衰败。第三,青年社会组织外部环境支持相对有限。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分散在社会基层,常由于合法社会地位的缺失、活动资源的有限处于自生自灭的困境中。   可见,由于其组织个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参差不齐,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处于发展阶段的一些青年社会组织可能在组织化过程中迅速壮大,甚至发展成为具有正式组织形态的规模较大的青年组织。而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则可能在此过程中或维持现有组织规模,或对组织成员丧失影响力、吸引力而败落、甚至消失。
  (二)组织领袖人治式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相当多的青年社会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并不是由于其科学合理的架构,而是由于该自组织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情感维系。一般而言,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在组织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力,在成员管理、事务决策方面处于决断性的主要地位,而且他们的领袖地位一般是在组织发展中自然演变形成的,组织成员对其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但是这种人治的管理存在不少弊端,突出表现在:一是一旦青年社会组织领袖的理念发生变更,往往会带来组织使命、组织愿景、阶段性任务等方面的变动,不利于组织的稳定发展;二是一旦发生组织领袖的更迭,相当多的追随者可能会退出该组织,从而影响组织持续发展;三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组织成员身份的虚拟化,特别是领袖身份与实际身份相脱节,会导致组织成员对领袖实际情况不了解而盲目跟从,也难以对领袖的行为进行约束。
  (三)资源来源有限性与服务需求扩张性之间的矛盾
  199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条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本法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目前,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都没有取得捐赠的合法地位,从而,他们为了确保组织运作的合法性,均不公开接受社会捐赠,以此来规避接受社会捐助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年社会组织在资金的来源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服务项目也要根据资金的多少“看菜吃饭”。根据国际上社会组织成熟的实践表明,社会组织需要依靠大量组织外的资源才能生存和发展。长期依赖小范围的组织内部动员,必然会造成两种发展中的问题:一是组织开展活动单调,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组织成员的要求,长此以往,影响组织成员的认同度;二是组织对新生的服务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影响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扩张和自身的社会形象。另外,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青年社会组织也希望通过一定的企业赞助来扩大活动规模和内容,但由于组织自身缺乏甄别能力,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纯粹性和去商业化,大多组织也只能选择放弃赞助,这也是许多组织希望共青团能够给予专业和官方支持的原因。
  本文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调查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状况调查》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
期刊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得很好,但一到了高中就学得吃力,考不及格,自暴自弃,心理受挫感很强。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学习理解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的问题,而是没有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把握初、高中教材、编写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能掌握简单的化学知
期刊
目前教育口谈得最多的就是“素质教育”,然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比较赞同的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各方面能力的总和决定学生的素质。学生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表达能力  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或思想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的观点、想法或思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思想都不会表达,就象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来,哪怎么与人交流呢?更不用说有
期刊
【摘 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着力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擅于提问的习惯,善于思考
期刊
【摘 要】结合教材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二次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
期刊
在小学汉语课堂上,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关于小学汉语课课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维吾尔语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机制,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汉语课程标准》指出民族小学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要由过去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学生的发展。由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