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概率模型证明组合恒等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建构概率模型证明了一些组合恒等式,使组合恒等式的证明直观简洁.
  【关键词】 组合恒等式;概率
  【中图分类号】 O211 【文献标志码】 A
  引 言
  近年来,组合恒等式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已成为组合数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1972年H.W.Gould教授[1]在《Combinatorial Identities》一书中收集了550个组合恒等式,而且将证明方法归为9类,这无疑是组合恒等式研究上了不起的工作.众所周知,许多组合恒等式的证明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证明还很繁琐.概率方法有时使得组合恒等式的证明简便且极易掌握.石焕南,范淑香[2]给出了两个组合恒等式的概率证明.黄丹,周学松[3]则得到了四个新的组合恒等式.本文利用概率方法证明了一些组合恒等式,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证明组合恒等式.
  1.用古典概型证明组合恒等式
  引理 1.1 若{A1,A2,…,An}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即A1,A2,…,An两两互斥,∪ n i=1 Ai=Ω,则∑ n i=1 P(Ai)=1.
  定理 1.1 ∑ m k=0 CkmCr kn=Cm rm n.
  证明 考虑随机试验:从m件正品和n件次品中随机地取m r件产品,设事件Am-k表示“其中恰有m-k件正品”,k=0,1,…,m.Am,Am-1,…,A0两两互斥,且∪ m k=0 Am-k=Ω,由概率的有限可加性有
  1=P(∪ m k=0 Am-k)= ∑ m k=0 Cm-kmCr kn Cm rm n .
  又由对称性有Cm-km=Ckm,于是∑ m k=0 CkmCr kn=Cm rm n.
  定理 1.2 Cnn m-1=C1mC0n-1 C2mC1n-1 …CnmCm-1n-1.
  证明 建构概率模型:把n只没有区别的球放入m(m≤n)个标了号的盒子中.Ak表示事件“从1到m中选取任意的k个盒子,n只球放到k个盒子中,且没有盒子空着”,k=1,2,…,m.由古典概率计算公式得
  P(Ak)= CkmCk-1n-1 Cm-1n m-1 = CkmCk-1n-1 Cnn m-1 .
  A1,A2,…,Am两两互斥,∪ m i=1 Ai=Ω,则
  1=P(Ω)=P(A1∪A2∪…∪Am)=∑ m k=1 P(Ak)=∑ m k=1 CkmCk-1n-1 Cnn m-1 .
  从而证得Cnn m-1=C1mC0n-1 C2mC1n-1 …CnmCm-1n-1.
  2.用乘法定理证明组合恒等式
  引理 2.1 设A1,A2,…An 为n个事件,n≥2,且P(A1A2…An-1)>0,则有
  P(A1A2…An)=P(An|A1A2…An-1)P(An-1|A1A2…An-2)…P(A2|A1)P(A1).
  定理 2.1 1=(k!)2Ckn∑ 2k-1 i=k Ci-km Cim ni!(2k-i)! .
  证明 建构摸球模型:设袋中装有m只白球,n只红球,自袋中取k(k≤min{m,n})只球,若取出1只红球,则计为1只球;若取出1只白球,则相应取出1只红球,白球不计数,只算取出1只球.然后接着再取,直到总共取出k只球为止.Bi表示事件“实际取出i只球”,i=k,k 1,…,2k-1Bk,Bk 1,…,B2k-1两两互斥,∪ 2k-1 i=k Bi=Ω,Aj表示事件“实际第j次取球取得红球”,则第i次取得红球,前面i-1次有k-1次取得红球,其余取得白球.考虑在指定的k-1次取得红球,不妨设前2k-i次取得红球,后面先是取得白球后是取得红球,其概率为
  P(A1A2…A2k-iA2k-i 1 A2k-i 2…Ai-1 Ai)=P(Ai|A1A2…Ai-1 )…P(A2|A1)P(A1)= n(n-1)…(n-k 1)m(m-1)…(m-(i-k) 1) (m n)(m n-1)…(m n-i 1) .
  这种指定的方式有Ci-kk种,则有
  P(Bi)=Ci-kk n(n-1)…(n-k 1)m(m-1)…(m-(i-k) 1) (m n)(m n-1)…(m n-i 1) = (k!)2Ckn Ci-km Cim ni!(2k-i)! .故有
  1=P(Ω)=P(∪ 2k-1 i=k Bi)=(k!)2Ckn∑ 2k-1 i=k Ci-km Cim ni!(2k-i)! .
  3.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证明组合恒等式
  定义3.1[4] 负二项分布亦称“帕斯卡(Pascal)分布”,它有如下基本模型:
  设p为伯努利试验中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则伯努利试验列中恰好出现n次成功所需试验次数服从参数为n,p的负二项分布
  P{Y=k}=Cn-1k-1pn(1-p)k-n,k=n,n 1,n 2,….
  记作Y~NB(n,p),其中0  定理3.1 ∑ i-1 m=r Cr-1m-1Cs-1i-m-1=∑ i-1 n=s Cr-1i-n-1Cs-1n-1.
  证明 假设X~NB(r,p),Y~NB(s,p),故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新世纪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越来越重要.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经变得十分频繁,而多元系统分析成为部分具有实质性的学科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当然多元统计分析自身就属于是一门学科,也需要借助实际的软件才能发挥作用价值,MATLAB软件的运用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计算,在
【摘要】 数学猜想是一种数学想象,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策略,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 初中数学;猜想;思维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一种想象,是人的思维依据已知的原理和公式,在探索未知的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证明
函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中学阶段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为有效破解教学难点,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景创设  几名同学相约由镇江乘坐高铁去上海参观科技馆,列车从镇江驶往上海的途中,在16:17到16:22这个时段,列车处于匀速行驶过程中,几名同学谈论着车速、路程和时间,谈论着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教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各自的说法
【摘要】导数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注重揭示导数概念的内在本质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哲学内涵,合理借助导数概念的直观性促进导数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关键词】数学概念;导数概念;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它是揭示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掌握定理、证明、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的前
【摘要】本文考虑一类由分数布朗运动驱动下的随机时滞泛函微分方程,利用不动点理论研究方程mild解均方指数稳定性.  【关键词】不动点; 指数稳定; 随机微分方程  0.引 言  近年来,对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mild解的研究日趋活跃.本文研究f(t,0,0)=0时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时滞泛函微分方程  dx(t)=(Ax(t) f(t,x(t),xt))dt g(t)dBQH(t),
【摘要】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 互动;生成  下面笔者以自己一道课堂例题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方面的感受.  例 平面上有三个向量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现用的幼师数学教材的编写有时候不一定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特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地将课程再整合,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本文就课本“数列”的传统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整合教材后的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希望能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
【摘要】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由杜郎口中学创立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搜集信息、探究方法.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也在不断的改革,就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人教版的教材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对于教材的内容,老师还是要精心进行设计、改编,最终形成导学案,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设计对于一部分学生
【摘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许多教师看来,只要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对比,自然而然地就能发现左边和右边算式的规律,然后进行练习巩固即可. 有的甚至直接告知学生规律,然而,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依然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怎么运用,甚至会和前面学习的乘法结合律混淆. 看来,即便是再简单的数学内容,仅仅将算法语言化,缺少了已有经验的唤醒对接,缺失了体
【摘要】 问题教学法是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载体,问题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的问题将贯穿于教学始终.好的问题教学法,能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能让数学课堂焕发更持久的魅力.本文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为例,对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略陈浅见.  【关键词】 抛物线;问题;定义;标准方程;设计意图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