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站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探讨了加强法制教育的有关话题,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法制教育 犯罪特点 成因 对策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但由于社会管理水平及一系列配套措施未能同步跟上,社会的转型和人们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治安日趋严峻,暴力性犯罪比较突出,盗窃、诈骗、性犯罪高发。其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校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瓶颈制约,违法犯罪尤为突出,且向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据相关权威资料统计,自九五年以来,全国青少年犯罪每年都要占全部刑事犯罪的30%-40%,综观青少年犯罪,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不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透过30%-40%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13岁以下的低龄少年犯罪增高,令人痛心,让人担忧。他们所从事的盗窃、敲诈、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常规的心理和行为所能承受的能力,有些则让人无法想象。
二是在校生违法犯罪数据居高不下,其中初高中毕业生和辍学在家的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比较突出。据苏北某县级市法院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中,在校生占了近30%,其中初高中生约占75%左右。特别是中途辍学在家的由于其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活动少,在文化知识几乎文盲的同时,更是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法盲,流入社会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明显增多。在所有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侵财型约占85%以上,其中以盗窃为主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有的已成为几进宫的惯犯。
四是结伙或团伙犯罪日益突出。学生结伙作案更加不容忽视,涉黑犯罪时有发生,许多在校生往往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受社会闲散人员控制,身不由己。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特别在校生违法原因多多,但归根结底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自己,客观是社会,自身是内因,社会是外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解,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外因是促使其变化的条件。
1.受应试教育影响,由于初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是社会普遍现象,许多青少年根本不学法,不懂法,自然区分不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有的已走上犯罪道路还有恃无恐,是典型的客观存在法盲。
2.思想品德较差,综合素质低下。青少年违法与否和其品质的好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对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无所谓,经常置身于游乐场所,乐与不三不四人员交往,更有些被学校除名者,不是深刻反省自己,而是自认获得“解放”。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生价值观扭曲。伴随着腐朽的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加之网络、音像的广泛运用,在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一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大脑,比阔气,玩潇洒占据了他们的全部,因生财无道,故偷盗抢窃,诈骗,敲诈勒索则成了他们取钱的手法。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量的不健康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在社会的流通,黄、赌、毒现象在一定地区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对青少年犯罪起到直接的诱惑作用,许多青少年强奸案件直接诱因就是观看淫秽影碟所至。
2.学校法制教育滞后,在追求高学分、高升学率的同时,培育了一些高分、低能、法盲同时存在的怪胎,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搞了“实验班”、“重点班”甚至搞了不少“实验初中”、“实验高中”等等。建了一所实验学校,坏了许多同类学校,抓了一个“尖子班”,丢了其他普通班,许多初中学校视“双差生”(品质差、学习差)、“三差生”(品德差、学习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为累赘,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3.家庭教育环境欠佳,父母教育不得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道德品德的修养等等,都是对孩子性格秉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作为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犯罪占有相当的比重,且有攀升之趋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第一,我们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要从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民主治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
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家长委员会、街道的职能,充分调动有关老师和兼职辅导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全覆盖,营造浓烈的法制教育氛围。
第三、以学校为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专业优势,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不同现象,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及公、检、法司法人员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同时,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与法律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模拟法庭、公开审判、审判旁听等等,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提高。
第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黑板报、画廊等宣传载体,经常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法律知识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灯箱、警示牌、寄语栏等隐性宣传工具,常抓常新,潜移育人。
第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以“法制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抓手,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综合目标管理,狠抓校园周边治安动态管理,交通安全等重点的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增强基础预防能力,在健全网络教育体制的同时,健全网络监控机制,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词:法制教育 犯罪特点 成因 对策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但由于社会管理水平及一系列配套措施未能同步跟上,社会的转型和人们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治安日趋严峻,暴力性犯罪比较突出,盗窃、诈骗、性犯罪高发。其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校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瓶颈制约,违法犯罪尤为突出,且向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据相关权威资料统计,自九五年以来,全国青少年犯罪每年都要占全部刑事犯罪的30%-40%,综观青少年犯罪,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不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透过30%-40%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13岁以下的低龄少年犯罪增高,令人痛心,让人担忧。他们所从事的盗窃、敲诈、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常规的心理和行为所能承受的能力,有些则让人无法想象。
二是在校生违法犯罪数据居高不下,其中初高中毕业生和辍学在家的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比较突出。据苏北某县级市法院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中,在校生占了近30%,其中初高中生约占75%左右。特别是中途辍学在家的由于其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活动少,在文化知识几乎文盲的同时,更是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法盲,流入社会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明显增多。在所有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侵财型约占85%以上,其中以盗窃为主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有的已成为几进宫的惯犯。
四是结伙或团伙犯罪日益突出。学生结伙作案更加不容忽视,涉黑犯罪时有发生,许多在校生往往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受社会闲散人员控制,身不由己。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特别在校生违法原因多多,但归根结底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自己,客观是社会,自身是内因,社会是外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解,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外因是促使其变化的条件。
1.受应试教育影响,由于初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是社会普遍现象,许多青少年根本不学法,不懂法,自然区分不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有的已走上犯罪道路还有恃无恐,是典型的客观存在法盲。
2.思想品德较差,综合素质低下。青少年违法与否和其品质的好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对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无所谓,经常置身于游乐场所,乐与不三不四人员交往,更有些被学校除名者,不是深刻反省自己,而是自认获得“解放”。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生价值观扭曲。伴随着腐朽的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加之网络、音像的广泛运用,在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一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大脑,比阔气,玩潇洒占据了他们的全部,因生财无道,故偷盗抢窃,诈骗,敲诈勒索则成了他们取钱的手法。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量的不健康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在社会的流通,黄、赌、毒现象在一定地区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对青少年犯罪起到直接的诱惑作用,许多青少年强奸案件直接诱因就是观看淫秽影碟所至。
2.学校法制教育滞后,在追求高学分、高升学率的同时,培育了一些高分、低能、法盲同时存在的怪胎,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搞了“实验班”、“重点班”甚至搞了不少“实验初中”、“实验高中”等等。建了一所实验学校,坏了许多同类学校,抓了一个“尖子班”,丢了其他普通班,许多初中学校视“双差生”(品质差、学习差)、“三差生”(品德差、学习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为累赘,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3.家庭教育环境欠佳,父母教育不得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道德品德的修养等等,都是对孩子性格秉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作为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犯罪占有相当的比重,且有攀升之趋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第一,我们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要从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民主治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
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家长委员会、街道的职能,充分调动有关老师和兼职辅导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全覆盖,营造浓烈的法制教育氛围。
第三、以学校为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专业优势,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不同现象,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及公、检、法司法人员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同时,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与法律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模拟法庭、公开审判、审判旁听等等,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提高。
第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黑板报、画廊等宣传载体,经常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法律知识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灯箱、警示牌、寄语栏等隐性宣传工具,常抓常新,潜移育人。
第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以“法制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抓手,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综合目标管理,狠抓校园周边治安动态管理,交通安全等重点的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增强基础预防能力,在健全网络教育体制的同时,健全网络监控机制,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