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护理除遵循科学吸痰的原则与方法外,配合定时支气管镜直视下吸痰,再加上良好而有效地湿化,有效的控制外源性感染,及时给患者营养支持等等,结果显著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措施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4-01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机械通气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80岁。皆因不同原因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其余15例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5~15天,患者平均气道开放时间6~21天。均半卧位,加强了气道管理,除遵循科学吸痰的原则与方法,良好而有效地湿化,还有效的控制外源性感染,同时加强了患者的营养支持。
2 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每次喂养前后评估胃管的插入长度和固定情况,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耐受性调整肠内营养的速度、用量和浓度,适时评估机械通气病人的吞咽功能、误吸和反流可能性,减少危险因素。
控制外源性感染:①病室内空气:机械通气患者携带的各种细菌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大量排出,与空气中的尘埃混合,以气凝胶状态悬浮与空气中,造成病房的空气污染。因此病房内空气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时间1小时。②洗手或卫生手消毒:预防VAP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3]。调查发现不少医务人员的手常有G-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医务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100万cfu/m。手套可有效隔绝病原微生物,但要明确戴手套并不能降低操作者双手的带菌情况,在戴手套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①呼吸机及其附件的清洁与消毒: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通常是每日清洁呼吸机表面1次,更换湿化瓶内的灭菌蒸馏水。每周拆卸全部管路、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高压蒸汽灭菌,湿化瓶用2%戊二醛浸泡60分钟后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并同时更换备用管路继续工作。呼吸机空气过滤网每日清洗。②及时清除管路内的冷凝水: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是高污染物质。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冷凝水中平均细菌浓度达2×10/ml,其中67%为革兰阴性杆菌。而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VAP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储水瓶处于管道的最低位并及时清除,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倒掉,以减少交叉感染。在断开管路、变换患者体位时应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
控制内源性感染:①体位: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取平卧位为感染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半坐卧位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误吸。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35°。②翻身:危重病患者难以自行变换体位,容易发生肺膨胀不全和肺支气管分泌物清除障碍,导致VAP的发生增加。护士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并叩背,显著地减少了VAP的发生。③加强口腔护理的质量:VAP发病机制直接与革兰阴性菌口咽部寄植有关,有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78.6%在口咽部有G-定植,每日口腔护理2次。
气道温湿化: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除并保持气道通畅,而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的作用,因此保持呼吸机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3~35℃,Drager呼吸机上带有雾化装置,生理盐水5ml+盐酸氨溴索15mg雾化吸入4小时1次,以减少呼吸道损伤并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吸痰:及时而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减少VAP发生的有效措施。每日清晨雾化吸入后在灭菌合格的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吸痰,同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吸干净气管内的分泌物。大大减少了用负压吸痰管吸痰的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时,先为患者翻身叩背,吸纯氧2分钟,用吸痰管吸气道内的分泌物后再吸口鼻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负压适当,吸痰时间<15秒,吸痰后继续给予纯氧2分钟。
3 讨论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VAP的发生与呼吸机及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护理患者时,做到规范洗手及卫生手消毒。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本组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了综合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避免了VAP的发生,本组无1例VAP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在红,杨秀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
[2] 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67
[3] 柏宏坚.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0,20(2):83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措施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4-01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机械通气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80岁。皆因不同原因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其余15例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5~15天,患者平均气道开放时间6~21天。均半卧位,加强了气道管理,除遵循科学吸痰的原则与方法,良好而有效地湿化,还有效的控制外源性感染,同时加强了患者的营养支持。
2 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每次喂养前后评估胃管的插入长度和固定情况,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耐受性调整肠内营养的速度、用量和浓度,适时评估机械通气病人的吞咽功能、误吸和反流可能性,减少危险因素。
控制外源性感染:①病室内空气:机械通气患者携带的各种细菌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大量排出,与空气中的尘埃混合,以气凝胶状态悬浮与空气中,造成病房的空气污染。因此病房内空气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时间1小时。②洗手或卫生手消毒:预防VAP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3]。调查发现不少医务人员的手常有G-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医务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100万cfu/m。手套可有效隔绝病原微生物,但要明确戴手套并不能降低操作者双手的带菌情况,在戴手套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①呼吸机及其附件的清洁与消毒: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通常是每日清洁呼吸机表面1次,更换湿化瓶内的灭菌蒸馏水。每周拆卸全部管路、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高压蒸汽灭菌,湿化瓶用2%戊二醛浸泡60分钟后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并同时更换备用管路继续工作。呼吸机空气过滤网每日清洗。②及时清除管路内的冷凝水: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是高污染物质。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冷凝水中平均细菌浓度达2×10/ml,其中67%为革兰阴性杆菌。而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VAP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储水瓶处于管道的最低位并及时清除,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倒掉,以减少交叉感染。在断开管路、变换患者体位时应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
控制内源性感染:①体位: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取平卧位为感染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半坐卧位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误吸。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35°。②翻身:危重病患者难以自行变换体位,容易发生肺膨胀不全和肺支气管分泌物清除障碍,导致VAP的发生增加。护士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并叩背,显著地减少了VAP的发生。③加强口腔护理的质量:VAP发病机制直接与革兰阴性菌口咽部寄植有关,有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78.6%在口咽部有G-定植,每日口腔护理2次。
气道温湿化: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除并保持气道通畅,而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的作用,因此保持呼吸机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3~35℃,Drager呼吸机上带有雾化装置,生理盐水5ml+盐酸氨溴索15mg雾化吸入4小时1次,以减少呼吸道损伤并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吸痰:及时而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减少VAP发生的有效措施。每日清晨雾化吸入后在灭菌合格的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吸痰,同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吸干净气管内的分泌物。大大减少了用负压吸痰管吸痰的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时,先为患者翻身叩背,吸纯氧2分钟,用吸痰管吸气道内的分泌物后再吸口鼻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负压适当,吸痰时间<15秒,吸痰后继续给予纯氧2分钟。
3 讨论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VAP的发生与呼吸机及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护理患者时,做到规范洗手及卫生手消毒。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本组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了综合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避免了VAP的发生,本组无1例VAP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在红,杨秀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
[2] 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67
[3] 柏宏坚.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0,2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