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有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讀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从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发展到如今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课堂教学中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应用信息技术,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课堂则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整合了现代
摘要:职业倦怠已经给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引发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尖锐且难以处理。本文仅以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浅议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及调控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农村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88  职业倦怠(Burnout
摘要: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者,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课前的组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们完成正常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这一前提的准备是否充分,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可以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策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的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冲击并挑战着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以致变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新教学,以实现“教是为了学”这一根本目标。本文在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摘要:对数学教学不断创新的追求,是数学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本文结合数学“幂的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尝试使用“引探”教学法,从引探的准备、引探的过程、引探的总结、引探的实践四个步骤入手,构建幂的运算“引探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引探”教学法;四步到位  当前,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缺少应有的求知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要改革,就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结合与培养,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最难为“写”,教师不知以何种形式有效授课,学生遇写作即无从下手。随着英语写作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学生和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也遇到写作教学的瓶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需要新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尝试运用合作教学法于初中英语写作课。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学情分析;教学实践;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
告别浙江已近三年,但对浙江高考政治试题的关注从未间断,跳出浙江看浙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自2009年浙江高考开始采用新课标自主命题以来已整整五年,搜集整理近五年来全国高考浙江政治卷的主观题设问我们不难清晰的发现,浙江试卷已以其特定的设问模式给人以深深的印记:本文主要从主观题设问的角度,整理浙江课改以来高考试题。截取设问中明显以“运用某某知识”为限定的设问,以试图探析其主观题命题思路从而为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反馈方式。教师只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创新;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 巧用生活素材,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可巧用生活素材导入新课、说理辨析、体验教学等,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依此指导学习生活。  关键词: 生活素材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 体验生活 ;学会学习和生活  优化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