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性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呢?文章提出: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独立自主阅读下获得的感悟,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达到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个性化 自主学习 独特感悟 个体差异
随着信息接收来源的扩大,学生的知识更丰富,阅读参与意识更强,而只有在大力推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使其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做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常常兴致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特别高。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才会有自身深刻的感悟和启迪。语文课要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如教学《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会有美丽的莲花?更值得称赞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新的见解是个性化的体现,应加以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
三、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些阅读个体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在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时,每个人都拥有多种体验,开阔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老师施教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我感觉”,使心智更加健康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不存在天生的“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每个孩子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兴趣所在,教师如果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孩子其他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当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回答不太理想甚至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指责,而应该试着从其他智能的角度给予学生积极而客观的评价,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情绪的伤害,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洁.现代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的返璞归真,2005(2).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个性化 自主学习 独特感悟 个体差异
随着信息接收来源的扩大,学生的知识更丰富,阅读参与意识更强,而只有在大力推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使其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做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常常兴致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特别高。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才会有自身深刻的感悟和启迪。语文课要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如教学《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会有美丽的莲花?更值得称赞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新的见解是个性化的体现,应加以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
三、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些阅读个体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在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时,每个人都拥有多种体验,开阔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老师施教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我感觉”,使心智更加健康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不存在天生的“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每个孩子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兴趣所在,教师如果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孩子其他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当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回答不太理想甚至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指责,而应该试着从其他智能的角度给予学生积极而客观的评价,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情绪的伤害,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洁.现代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的返璞归真,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