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而有文,蕴藉灵趣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由于某些策划者和书家的推动,“展厅书法”在书法界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完全把书法当做一项技艺性制作来看待,落笔写字犹如构思作画,需要思考很多技巧方面的东西。一时间,似乎现在我们习惯了观看书法的地点是在美术馆和展览厅,似乎书法作品就应该是适应展览的艺术样式。应当承认,在展厅书法风潮下,书法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语言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度追求形式感和视觉效果,也使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失掉了灵性和趣味,而更倾向于在技艺上做文章,甚至因此也使某些书者产生疏远文化修养的浮躁心态。有些书法培训班也是顺着这个路子走,即把“书法”学习当作一门技艺训练。笔者认为,书法终究是一种文化体现,所以,书者的“学养”与“文心”是其灵魂之所在。
  那么,如何摆脱过度追求技艺性和视觉化给书法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拾书写的“灵”和“趣”,就成为书界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宋生贵先生的《悟与书》一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为我们带来一缕颇具文化意味的清风,同时也在此方面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从书名即可以看出,宋生贵先生有意强调“书写”,而不用时下习用的“书法”之谓,这正是作者面对当下书法的种种不良倾向而进行独立思考的体现。他在该书《自序》中讲:“我个人对书写的理解是,文化是其母体,或日是根性之所在,书写由此而生成,同时也成为文化的体现与表征。一部中国书写史告诉我们,古来大书法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所以,我一直以来存有一个观点,即,若将中国历代有成就的文人移之当下,个个堪称底蕴深厚且个性鲜明的书法家,甚或令如今那些江湖气十足,帮派架势逼人,虽然只是浪得虚名,但却不惜花费心思计尺论寸、攀比售价的所谓书法‘名家’们,难以望其项背。”我们知道,中国书法在传统文化中,首先是适于应用之需的,同时兼求艺术特质,由此而形成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正如宋生贵先生所言:“仅就学习者个体而言,我认为书写的意义至少有三:表达与交流(传播)之用,此第一义,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创造与审美之趣,以体现其艺术特质,此其二;涵养心性之意,即纯粹的精神修持,此其三。这三者若能自然融通,便是书写的好境界。这点浅见,抑或并无多少新意,但的确是本人真真切切体悟到的,而且我自己正是这样对待文字书写的,所以,我更看重心灵独悟与笔墨表达的内在意脉。”(《悟与书·自序》)
  中国历来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表明书者的人品人格、学识修养与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宋生贵先生是一位德高望众、在文艺美学界很有影响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以散文创作见长的知名作家,著述颇丰。他的书写作品儒雅、含蓄,于质朴中蕴藉韵味,这恰是于笔墨挥洒间对其人格与学养的自然表现。
  宋生贵先生对于“法”——即书写的技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自撰一联日:“论技自认行外人,言趣略识个中品。”这正是作者对于书写与学养之间关系的理解。实际上,由技法人手品评书法也往往难有探本之论,所以真正的书家与观者均不满足于此。当下,不少批评家指出,太多的书写者止于“技”、循于“法”,而缺乏对古代汉语、中国历史、书法史、历代书论、文字学等必备知识的研究,这是一种舍本而逐末的路径与取向。
  宋生贵先生在该书的《自序》中直言:“我虽然也相信书写有‘法’——包括某些技艺上的讲究,但绝不认同任何对此夸大其词的说法。”“学养与文心才是根本”,“书写者的造诣离不开胸中之气象”。苏东坡曾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讲:“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与苏东坡齐名的黄庭坚也认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入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黄庭坚:《论书》)。一部中国书法文化史告诉我们,书法需要技艺,但远比技艺更为重要的是书者的品格与修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境界和气象。宋生贵先生的书写绝不是将书法当作技术对待的,更无意于将其他视觉艺术的某种时尚表征简单移植到书写中,以期引入眼球,而是追求文心的自然表达,这与当代某些简单强调视觉效果的粗头乱服的所谓“书法”明显区别开来。
  印证这一点的还有该书中的内容。《悟与书》所书写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名日“守静悟道”。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目录中,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其书写因由:“在扰攘的世态里,/最经不住动摇的/是人心;/正因如此,/对一个人来说,/守住心灵的宁静,/便是守住了生命中的江山之基!/就我而言,/年岁愈增,/历事愈多,愈加领悟到这‘守’的/不同寻常的/意味!”针对时下种种浮风躁气,他特别强调对自然与心灵的守护。在这部分中,他所书写内容多选自《道德经》《庄子》《论语》《孟子》《周易》等中国经典文献,以及由研习经典而产生的感悟之语。第二部分名日“诗意清凉”,是作者在中国古诗词的百花园中,选取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优秀辞章而书写的。作者说:“每当觉得周遭太躁、太热之时,我便走进那与自己灵犀相通的诗的境界,从中获得宁和与清凉……”因此,这部分作品诗与书相谐相彰,形成别有意趣审美境界。第三部分名曰“自在浅吟”,是作者读书与静心悟道之中,于回望人生、悟对心灵间的自我表达,其内容全部是原创的,以体现其“书者抒也”的旨趣。宋生贵先生在这部分的目录中写道:“守住自己的心,/言说心里的话/——包括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该是一种自在吧!/自在,是哲学的,是禅意的,/是诗性的,/当然,更是本真的/——自自然然、灵动净明;其指归恰在/生命之根……”如果说前面两部分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萃,可以让人于赏心悦目中获得人文滋养,那么,从第三部分中可以见出宋生贵先生的文化坚守态度,以及作为一位个性鲜明、富有优患意识与批判精神的文化人的执著精神追求。如“言有物”“行有格”两幅对称的斗方,心得自悟,笔墨流畅,颇具气象。又如“读春秋文章,品魏晋风骨”、“彻悟庄周知秋水,善解摩诘识闲云”等自撰联,书风儒雅,气息灵动,尤富书卷气。其原创诗作情真语切,境界不俗,而且多富哲理,让人读来大受启迪。如《出身自题》:“生于僻地沐山风,长逢时艰伴菜根;家世尊卑冷眼看,自行周曲近吾村。”再如《说借势》:“古今借势若风筝,竹腔纸体亦逞能;难料天变风力去,东摇西摆了无神。”若观宋生贵先生许多以毛笔题写的读书札记、书信手稿等更能注解其书写与修养的关系。
  宋生贵先生的书写启示我们,书法或曰书写,只有凝聚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格,并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具有人文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呈现出其蓬勃的生命力。书而无文,即使怎样刻意于形式上的设计与修饰,终因缺乏内涵往往会显得有势而无神。
  笔者在读研求学期间,曾有幸聆听宋生贵先生主讲的艺术美学课程,先生开阔而清晰的学理思路与深入浅出、缜密严谨的学术表达,常使我辈后学者在学习与思考中受到启发,以后笔者每有进步,先生得知后总给予热情的鼓励。宋生贵先生既是一位著述宏丰的真文人、真学者,也是一位和蔼却不失威严的好导师,几十年来,他不为外界形形色色的利禄之势所诱所动,安适守静,一以贯之地以读书写作涵养心性,学养与文心兼具。他刻有“守静”“持恒”两方印章,可谓是其自我心境的写照,而《悟与书》恰是此种心境的体现方式之一。
其他文献
江加旺,1969年出生于安徽池州,当代画家,先后就读于郑州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等。2002-2009年的作品曾被欧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有关机构或个人收藏,并先后在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北京、郑州等地举办过作品展。江家旺从小就热爱绘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80年代就形成了。他的作品中有抽象油画共有的特征,但其笔下抽象油画无论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都没全部借鉴西方抽象艺术的形态进行表达,从中看到的却是融入了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青年宫颈癌(≤40岁)与老年宫颈癌发病趋势、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岁宫颈癌在全部宫颈患者中所占比率为12.9%,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患者(P < 0.05);且A 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明显高于B 组患者(P < 0.05)。鳞状细胞癌占76.5%;腺癌占15.4%;腺鳞癌占8%。
期刊
时人常以“浪漫派”、“浪漫主义”来概括晚明书风,若循此说,则晚明的草书足可为其代表。以徐渭( 1521-1593)、董其昌(1555-1636)、张瑞图(1570-1644)、倪元璐(1593-1643)、王铎(1592-1652)等为代表的草书家,接续了明初中期陈献章、祝允明、陈淳等书家扬起的草书之波,使由唐代“颠张醉素”兴起,宋黄山谷继承的狂草书风在晚明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既与唐代草书遥相呼应
期刊
摘要:目的 检测糖尿病(DM)及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N端前脑钠肽(NT- 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探讨NT-proBNP在DM合并CH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HF住院患者80例,其中DM合并CHF患者40例,DM患者4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LVEDD.并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期刊
2015年9月24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记忆与梦想——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双年展,参展国家96个,参展作品685件(国内作品188件,国际作品497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其他综合类作品。除主题展外,还设有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尔、东南亚、亚美尼亚和南非六个当代艺术特展。并在9月25
期刊
作为一名舞美设计师,我在国内观赏过各种类型的戏剧,却唯独没在欧洲欣赏过原汁原味的歌剧。怀揣着多年的梦想,我再一次踏入浪漫的艺术之都,2014年4月7日晚在巴黎巴士底歌剧院观看了《波希米亚人》。  巴士底歌剧院是巴黎歌剧院分院,座落在巴黎十二区的巴士底广场上,由卡洛斯·奥托设计,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剧院门口层层递进的台阶通向深邃的大门,像是通往神圣教堂的石阶,有种奠名的朝圣感。傍晚的阳光斜斜射进来,透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n在NI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1例NIP患者,术前采用CT和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检查,术中获取肿瘤组织标本,术后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 Survivin的表达,11例慢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单纯CT
期刊
摘 要:观察补肺益肾中药(健肺组方)对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μg,1吸,2/日)治疗,治疗组30例予补肺益肾中药(健肺组方)。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肺功能改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免疫球蛋白有明显提高(P0.5),具有可比性。  1.2 哮喘缓解期的诊断标准
期刊
平山郁夫(1930-2009),当代日本著名艺术家,1930年6月15日生于广岛县,为广岛原子弹事件的幸存者,1952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一生致力于日本画创作,以描绘丝绸之路和佛教题材的画作而著名,曾多次实地考察古代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平山郁夫曾多次访问中国,为敦煌的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由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平山非常注重并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他身兼
期刊
近日,在北京和香港的拍卖行,分别爆出书画鉴定家谢稚柳的画作拍出数百万、上千万元的天价。谢稚柳的书画再次引发行内垂注。  谢稚柳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学者,同时又是书画家。这种具有多重身份的学者绘画引发书画收藏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似乎已成为业界的趋势。  谢稚柳(1910-1997)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与启功(1912-2005)、徐邦达(1911-2012)、杨仁恺(19152008)、刘九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