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例外”政策是法国-加拿大提出的文化产业政策,旨在抵抗全球化同质文化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消解,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所描写的鄂温克族属于黑龙江省的五小民族,鄂温克族的萨满文化就属于特色民族文化,本文拟从法-加“文化例外”政策出发,分析解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所展示的萨满文化解构消失的历程,从文化角度探究“文化例外”政策对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作用,分析当今世界构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文化例外;鄂温克文化;文化消解;和而不同
一、“文化例外”政策对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同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今世界的文化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以美国为代表和核心,对文化持自由放任态度。美国科技先进,经济强大,文化传播手段超前,文化早成工业产业,形成独霸全球的架势,但美国却没有出台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仅在《无线电法》《通讯法》《电信法》等法规中作相应的规定,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市场调节自动成为杠杆,自动有效调节文化产出与商业利润,自寻平衡,这种模式令美国的文化产业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迅猛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达到高峰状态,并且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文化运作的成功模式被多国效仿,美国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是最成功的模式,低成本制作数量巨大的电影电视向全球传播,让电影公司钵溢盆满;迪斯尼乐园等主题公园和度假休闲中心在全世界的风行,诸如此类的文化生产运作模式,美国都是以文化自由为旗帜,文化产品生产迅猛,在强大的经济推动下,美国文化浩浩荡荡,席卷全球,此过程无疑是文化同质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如果默认这种状态,全球化的直接后果是文化美国化或文化单一化。
面对美国文化肆掠,以法国—加拿大为首的法-加文化模式诞生。秉承优良民族文化,张扬法兰克福文化工业批判观点,2006年,法国在关贸协定的谈判中,首先意识到法兰克国家和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危机,果感地反对把文化列入一般性服务贸易,提出“文化例外”原则和政策,把文化产业排除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之外,旨在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避免全球化造成文化同质化和单一化,特别是在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上,“文化例外”原则及政策非常必要。法国“文化例外”原则一提出,加拿大等国积极响应,共同自觉维护本民族特色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愿意支持法—加模式。
中国对美国模式和法—加模式持中立态度,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加大了保护力度。现实的情境是,进入21 世纪以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特别是极少数民族的汉化速度越来越快,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要保持自身特色极其艰难,工业化生产产品价廉物美,极快的淘汰了少数民族手工制作的产品,偏远落后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随着年轻人大量出外打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被当代中国城市文化所同化,少数民族文化被消解成为必然结局,在这一消解过程中,哀婉、失落、挣扎、同化,消失身影,失语无声,丧失自身文化,迟子建的《右岸》是最好的例证。
二、“文化例外”政策对鄂温克文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一)萨满文化孕育地域小说
迟子建小说《右岸》是鄂温克族的文化挽歌,是一部极具风情的地域小说,是近一百年来鄂温克族活生生的民族消解史,是人类文化学的鲜活文本。
迟子建本人出生在黑龙江漠河,从小与漠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迟子建创作之前,从人类学的视角阅读了大量的鄂温克族历史和风俗文献,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她在小说中对大兴安岭和鄂温克族的地域特色、人物风情、动物植物、萨满崇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用法-加文化政策来看,《右岸》小说所描写的就是“文化例外”政策主张给予保护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鄂温克族属于黑龙江省的五小民族,跨境居住,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左岸俄罗斯,右岸中国,从自然条件来说,这是富于传奇的童话世界,从人类生活来说,它不是优越的宜居之所,自然条件艰辛,常年白雪皑皑,顺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命历程中,鄂温克族形成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的核心是萨满宗教崇拜,萨满是部落首领,是人神沟通的中介,迁徙、占卜、跳神、治病、祭祀、拯救、消失,一代又一代萨满的足迹,记载了这个民族苦难的历史,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生活,特殊的信仰,形成极具特色的萨满文化,这不仅仅是小说,也是真实的现实,小说最后,“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驯鹿游走时会破坏植被, 使生态失去平衡, 再说现在对动物要实施保护,不能再打猎了。他说一个放下了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①在政府的号召下,鄂温克族搬迁,放弃祖祖辈辈依循驯鹿迁徙的生活方式,到根河地去居住,放弃原先的宗教崇拜,去过同质化的日子,离开了原生态的山林环境,解构了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萨满文化势必消解,鄂温克民族文化也将随之改变或消失。美国小说家赫姆林·加兰说:“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的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可以比作一个无穷的、不断涌现出来的魅力。”②这样有地方色彩的环境,随着鄂温克族的定居,萨满文化即将消失,没有了萨满巫师,就没有了萨满文化,定居的文明善举,是直接摧毁萨满文化温床的强大外力。《右岸》生动哀伤地记录了萨满文化的典型特征,是后世研究萨满文化的样本。
(二)萨满文化消解的痛苦历程
萨满文化已经遭遇全球化浪潮的文化消解。 鄂温克族属于满-通古斯语系分支,现今使用通古斯语言的人全球不足40万,鄂温克族属于分支语系,使用的人就更少,一个民族要消失,首先消失的是语言,对极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例外”保护政策,是坚决而果敢的保护原生态文化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推迟极少数民族消解的过程。汪曾祺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的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欣……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鄂温克族有自己的风俗和民俗,到根河定居,没有了萨满,没有了神力,没有了信仰,一切变得空劳劳的,萨满失去了信众,萨满消失了,忧伤随之而生,迟子建说:“‘忧伤’可以说是我作品弥漫的一种气息,这种‘忧伤’表现在对生之挣扎的忧伤,对幸福获得满含心酸的忧伤,对苍茫世事变幻无常的忧伤。”③
《右岸》的忧伤就是萨满文化被消解的痛苦,小说伊莲娜的原型柳芭是鄂温克族第一个大学生,在哈尔滨报社做美术编辑,她在追随故乡的印迹中寻找失落的民族记忆,野外写生不知去向,神秘消失。记忆深处对宁静牧歌生活的怀念,是促使迟子建动笔的动力。伊莲娜“厌倦了工作,厌倦了城市, 厌倦了男人,她说她已经彻底领悟了,让人不厌倦的只有驯鹿、树木、河流、月亮和清风。”④伊莲娜的消失,是现实中萨满文化被消解的历程,充满了失语的痛苦,无奈的挣扎。
(三)“文化例外”政策对萨满文化的保护传承价值
彰显地域的萨满文化是鄂温克族的文化挽歌。
宁静、宽容、敬畏、烟火味儿,《右岸》展现的萨满文化令人眷恋。黑山,白雪,森林,牧民,河流,月夜,极光,鱼汛,流泪的鱼,灵善的马,飘逸的雾、长眼的树,厚重而多情的大地,鄂温克族逐水而居,看山看水,四季迁徙,萨满崇拜,千百年来,因袭传承,这是小说的文化格调,也是牧民实实在在的日子。
鄂温克人的生活是宁静的,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住在希楞柱里,“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的落叶松针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聚在一起;松木杆的另一端则戳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圈,外面苫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⑤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鄂温克人祖祖辈辈的经验累积,他们在充满各种意外的自然中坚强的生活着,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里面的世界是不变的,极少数民族的生存方式应该受到尊重。
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是,是在村里放电影之后,“第二天早晨,我起来后发现安草儿已经在忙活早饭了,他在煮奶茶。平时我们只煮一壶,可那天他煮开了一壶后,把它倒在桦皮桶里存起来,盖上盖子,又煮了一壶。我以为他想多喝点,也就没问。可当他煮第三壶时,我觉得有点不对头了,就对他说,昨晚那些看电影的人已经回去了,我们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放映员,再怎么喝,也喝不了三壶啊!谁知安草儿很认真地对我说,他们是走了,可昨晚电影上还来了好多人呢,我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也一大帮!我刚才去找他们,也没见,不知他们昨晚都睡在哪里了?等一会儿他们回来了,不也得喝奶茶吗?安草儿的话让我笑了起来,他在我的笑声中有些不自在,喃喃地说,电影上的人都走了吗?他们唱了半宿,没吃饭就走,怎么会有力气呢?我回到希楞柱,把安草儿说的那番话告诉给瓦罗加,他也笑了。但笑过之后我们都沉默了,因为辛酸还是涌上了心头。”⑥细节极其真实,令人动容,清纯自然,未开化的心智,驯鹿陪伴的岁月,自然的环境,宁静空灵的内心,让世界留一片没有网络的空间,独特而美丽,谁在这里不清纯?保护这样的特色民族生活,本民族愿意就行!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跋》中迟子建附了另一短文《土著的落日》,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孤独!……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
被现代文明同化的哀婉,个人无力阻挡,民族无法免除,单一化,同质化正一天天席卷世界,保护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是构建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基础。
三、“文化例外”政策对构建异质多元文化的当代意义
多元文化是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课程改革而提出的理论,如今成了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美国的多元文化基于移民文化而提出,核心是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英裔文化为主流,兼容其他移民文化,发展中国家和支持法—加文化模式国家则是从保护本民族文化角度提出,强调文化,两者的核心均应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主张“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机会平等,禁止任何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宗教和其他因素的歧视”⑦
(一)“文化例外”政策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拯救
全球化与地域化是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较量及互动,在此过程中,政府引导、个人践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右岸》为例,保护维持鄂温克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就为世界留存了一种文化样式。各民族原始生活方式及原初记忆、遗迹留存是世界文化的宝库,萨满文化所思考的生命,死亡,轮回,拯救等问题,是全人类都面临的亘古不变的主题及困境,是值得全世界思考和回味的文化痕迹,是丰富世界文化的有效手段。但是,萨满文化在政府根河定居的号召下逐渐消失,这是文化单一化的危险前兆,应该引起警惕和深思。
地理区域、民族、历史等因素可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是文化的特性之一,在中国,在世界,诸如此类的极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在强大的主流文化阵势前,显得极其弱小和无语,保护这些亚文化,对于丰富文化多样性极其重要。
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流中,弱势文化往往被整合,被整合的结局是消失自身的部分特点或完全被同化, (二)文化自觉自省是民族纯净灵魂的法宝
额尔古纳河是灵魂的栖息地,作家的孤独感很深,从走入文坛至今都保持一种独立的创作姿态,一直秉持本土气息,保持自我,拒绝商业写作。
“敬畏的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敬畏一朵花不能随便去摘,树不能随便去砍,花是有神灵的,树是有神灵的,石头也是有神灵的……我去他们的部落里面,进去以后不可以大声说话,因为那里有神灵,你不能过于喧闹。”⑧迟子建曾说:我其实想借助那片广裹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 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和无奈。
(三)民族,世界,多元,和而不同。
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地域特色,是期待思考的文化难题。当今世界,交流,对抗,融合,提升需要规则一致的“世界文化”,而创新、个性、特色、传承需要差异多变的“地域文化”。以美国为例,美国多元文化从始至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从承认差异到身份认同,强调的是民族、世界,平等,可以用“和而不同”来概括, 民族文化吸收其他文化,目的是凝练本民族文化,现实的情境是同化本民族文化。以法—加模式的加拿大为例,1971年,加总理特鲁多就主张保护文化差异性,实行双语文化,但英语文化逐渐侵占法语文化的地域,成为众人周知的现实。
民族的,往往是世界的,迟子建小说《右岸》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等国文字,被拍成的电影,小说及电影所展示的鄂温克族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可被世界理解的。
2011年3月22日,迟子建收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手抄本,这是年轻的喜欢迟子建小说的读者,用手抄本向迟子建表达了读者对小说的喜爱之情,手抄本在多座城市传抄。
在中国,“和而不同”的理论可以含美国模式及法-加模式,可以跨越中西文化,世界各种文化间应有平等的交流、互利、互赢,不要故意抬高某种文化,也不适宜贬低某种文化,除了“适者生存”法则,在文化领域,坚持“文化例外”,才能有效保护极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为构建世界文化多样性保留珍贵的文化样式。
[注释]
①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247页.
②刘宝瑞等《美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 1984年版 P84.
③舒晋瑜 吸收各种营养才能健康——访女作家迟子建[N]中华读书报2000-06-28(12).
④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238页.
⑤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第7页.
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223页.
⑦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2 页.
⑧迟子建访谈 《鄂温克族视死亡为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 ,云南 玉溪653100 )
关键词:文化例外;鄂温克文化;文化消解;和而不同
一、“文化例外”政策对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同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今世界的文化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以美国为代表和核心,对文化持自由放任态度。美国科技先进,经济强大,文化传播手段超前,文化早成工业产业,形成独霸全球的架势,但美国却没有出台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仅在《无线电法》《通讯法》《电信法》等法规中作相应的规定,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市场调节自动成为杠杆,自动有效调节文化产出与商业利润,自寻平衡,这种模式令美国的文化产业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迅猛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达到高峰状态,并且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文化运作的成功模式被多国效仿,美国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是最成功的模式,低成本制作数量巨大的电影电视向全球传播,让电影公司钵溢盆满;迪斯尼乐园等主题公园和度假休闲中心在全世界的风行,诸如此类的文化生产运作模式,美国都是以文化自由为旗帜,文化产品生产迅猛,在强大的经济推动下,美国文化浩浩荡荡,席卷全球,此过程无疑是文化同质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如果默认这种状态,全球化的直接后果是文化美国化或文化单一化。
面对美国文化肆掠,以法国—加拿大为首的法-加文化模式诞生。秉承优良民族文化,张扬法兰克福文化工业批判观点,2006年,法国在关贸协定的谈判中,首先意识到法兰克国家和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危机,果感地反对把文化列入一般性服务贸易,提出“文化例外”原则和政策,把文化产业排除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之外,旨在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避免全球化造成文化同质化和单一化,特别是在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上,“文化例外”原则及政策非常必要。法国“文化例外”原则一提出,加拿大等国积极响应,共同自觉维护本民族特色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愿意支持法—加模式。
中国对美国模式和法—加模式持中立态度,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加大了保护力度。现实的情境是,进入21 世纪以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特别是极少数民族的汉化速度越来越快,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要保持自身特色极其艰难,工业化生产产品价廉物美,极快的淘汰了少数民族手工制作的产品,偏远落后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随着年轻人大量出外打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被当代中国城市文化所同化,少数民族文化被消解成为必然结局,在这一消解过程中,哀婉、失落、挣扎、同化,消失身影,失语无声,丧失自身文化,迟子建的《右岸》是最好的例证。
二、“文化例外”政策对鄂温克文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一)萨满文化孕育地域小说
迟子建小说《右岸》是鄂温克族的文化挽歌,是一部极具风情的地域小说,是近一百年来鄂温克族活生生的民族消解史,是人类文化学的鲜活文本。
迟子建本人出生在黑龙江漠河,从小与漠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迟子建创作之前,从人类学的视角阅读了大量的鄂温克族历史和风俗文献,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她在小说中对大兴安岭和鄂温克族的地域特色、人物风情、动物植物、萨满崇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用法-加文化政策来看,《右岸》小说所描写的就是“文化例外”政策主张给予保护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鄂温克族属于黑龙江省的五小民族,跨境居住,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左岸俄罗斯,右岸中国,从自然条件来说,这是富于传奇的童话世界,从人类生活来说,它不是优越的宜居之所,自然条件艰辛,常年白雪皑皑,顺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命历程中,鄂温克族形成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的核心是萨满宗教崇拜,萨满是部落首领,是人神沟通的中介,迁徙、占卜、跳神、治病、祭祀、拯救、消失,一代又一代萨满的足迹,记载了这个民族苦难的历史,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生活,特殊的信仰,形成极具特色的萨满文化,这不仅仅是小说,也是真实的现实,小说最后,“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驯鹿游走时会破坏植被, 使生态失去平衡, 再说现在对动物要实施保护,不能再打猎了。他说一个放下了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①在政府的号召下,鄂温克族搬迁,放弃祖祖辈辈依循驯鹿迁徙的生活方式,到根河地去居住,放弃原先的宗教崇拜,去过同质化的日子,离开了原生态的山林环境,解构了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萨满文化势必消解,鄂温克民族文化也将随之改变或消失。美国小说家赫姆林·加兰说:“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的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可以比作一个无穷的、不断涌现出来的魅力。”②这样有地方色彩的环境,随着鄂温克族的定居,萨满文化即将消失,没有了萨满巫师,就没有了萨满文化,定居的文明善举,是直接摧毁萨满文化温床的强大外力。《右岸》生动哀伤地记录了萨满文化的典型特征,是后世研究萨满文化的样本。
(二)萨满文化消解的痛苦历程
萨满文化已经遭遇全球化浪潮的文化消解。 鄂温克族属于满-通古斯语系分支,现今使用通古斯语言的人全球不足40万,鄂温克族属于分支语系,使用的人就更少,一个民族要消失,首先消失的是语言,对极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例外”保护政策,是坚决而果敢的保护原生态文化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推迟极少数民族消解的过程。汪曾祺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的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欣……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鄂温克族有自己的风俗和民俗,到根河定居,没有了萨满,没有了神力,没有了信仰,一切变得空劳劳的,萨满失去了信众,萨满消失了,忧伤随之而生,迟子建说:“‘忧伤’可以说是我作品弥漫的一种气息,这种‘忧伤’表现在对生之挣扎的忧伤,对幸福获得满含心酸的忧伤,对苍茫世事变幻无常的忧伤。”③
《右岸》的忧伤就是萨满文化被消解的痛苦,小说伊莲娜的原型柳芭是鄂温克族第一个大学生,在哈尔滨报社做美术编辑,她在追随故乡的印迹中寻找失落的民族记忆,野外写生不知去向,神秘消失。记忆深处对宁静牧歌生活的怀念,是促使迟子建动笔的动力。伊莲娜“厌倦了工作,厌倦了城市, 厌倦了男人,她说她已经彻底领悟了,让人不厌倦的只有驯鹿、树木、河流、月亮和清风。”④伊莲娜的消失,是现实中萨满文化被消解的历程,充满了失语的痛苦,无奈的挣扎。
(三)“文化例外”政策对萨满文化的保护传承价值
彰显地域的萨满文化是鄂温克族的文化挽歌。
宁静、宽容、敬畏、烟火味儿,《右岸》展现的萨满文化令人眷恋。黑山,白雪,森林,牧民,河流,月夜,极光,鱼汛,流泪的鱼,灵善的马,飘逸的雾、长眼的树,厚重而多情的大地,鄂温克族逐水而居,看山看水,四季迁徙,萨满崇拜,千百年来,因袭传承,这是小说的文化格调,也是牧民实实在在的日子。
鄂温克人的生活是宁静的,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住在希楞柱里,“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的落叶松针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聚在一起;松木杆的另一端则戳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圈,外面苫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⑤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鄂温克人祖祖辈辈的经验累积,他们在充满各种意外的自然中坚强的生活着,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里面的世界是不变的,极少数民族的生存方式应该受到尊重。
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是,是在村里放电影之后,“第二天早晨,我起来后发现安草儿已经在忙活早饭了,他在煮奶茶。平时我们只煮一壶,可那天他煮开了一壶后,把它倒在桦皮桶里存起来,盖上盖子,又煮了一壶。我以为他想多喝点,也就没问。可当他煮第三壶时,我觉得有点不对头了,就对他说,昨晚那些看电影的人已经回去了,我们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放映员,再怎么喝,也喝不了三壶啊!谁知安草儿很认真地对我说,他们是走了,可昨晚电影上还来了好多人呢,我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也一大帮!我刚才去找他们,也没见,不知他们昨晚都睡在哪里了?等一会儿他们回来了,不也得喝奶茶吗?安草儿的话让我笑了起来,他在我的笑声中有些不自在,喃喃地说,电影上的人都走了吗?他们唱了半宿,没吃饭就走,怎么会有力气呢?我回到希楞柱,把安草儿说的那番话告诉给瓦罗加,他也笑了。但笑过之后我们都沉默了,因为辛酸还是涌上了心头。”⑥细节极其真实,令人动容,清纯自然,未开化的心智,驯鹿陪伴的岁月,自然的环境,宁静空灵的内心,让世界留一片没有网络的空间,独特而美丽,谁在这里不清纯?保护这样的特色民族生活,本民族愿意就行!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跋》中迟子建附了另一短文《土著的落日》,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孤独!……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
被现代文明同化的哀婉,个人无力阻挡,民族无法免除,单一化,同质化正一天天席卷世界,保护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是构建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基础。
三、“文化例外”政策对构建异质多元文化的当代意义
多元文化是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课程改革而提出的理论,如今成了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美国的多元文化基于移民文化而提出,核心是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英裔文化为主流,兼容其他移民文化,发展中国家和支持法—加文化模式国家则是从保护本民族文化角度提出,强调文化,两者的核心均应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主张“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机会平等,禁止任何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宗教和其他因素的歧视”⑦
(一)“文化例外”政策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拯救
全球化与地域化是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较量及互动,在此过程中,政府引导、个人践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右岸》为例,保护维持鄂温克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就为世界留存了一种文化样式。各民族原始生活方式及原初记忆、遗迹留存是世界文化的宝库,萨满文化所思考的生命,死亡,轮回,拯救等问题,是全人类都面临的亘古不变的主题及困境,是值得全世界思考和回味的文化痕迹,是丰富世界文化的有效手段。但是,萨满文化在政府根河定居的号召下逐渐消失,这是文化单一化的危险前兆,应该引起警惕和深思。
地理区域、民族、历史等因素可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是文化的特性之一,在中国,在世界,诸如此类的极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在强大的主流文化阵势前,显得极其弱小和无语,保护这些亚文化,对于丰富文化多样性极其重要。
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流中,弱势文化往往被整合,被整合的结局是消失自身的部分特点或完全被同化, (二)文化自觉自省是民族纯净灵魂的法宝
额尔古纳河是灵魂的栖息地,作家的孤独感很深,从走入文坛至今都保持一种独立的创作姿态,一直秉持本土气息,保持自我,拒绝商业写作。
“敬畏的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敬畏一朵花不能随便去摘,树不能随便去砍,花是有神灵的,树是有神灵的,石头也是有神灵的……我去他们的部落里面,进去以后不可以大声说话,因为那里有神灵,你不能过于喧闹。”⑧迟子建曾说:我其实想借助那片广裹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 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和无奈。
(三)民族,世界,多元,和而不同。
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地域特色,是期待思考的文化难题。当今世界,交流,对抗,融合,提升需要规则一致的“世界文化”,而创新、个性、特色、传承需要差异多变的“地域文化”。以美国为例,美国多元文化从始至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从承认差异到身份认同,强调的是民族、世界,平等,可以用“和而不同”来概括, 民族文化吸收其他文化,目的是凝练本民族文化,现实的情境是同化本民族文化。以法—加模式的加拿大为例,1971年,加总理特鲁多就主张保护文化差异性,实行双语文化,但英语文化逐渐侵占法语文化的地域,成为众人周知的现实。
民族的,往往是世界的,迟子建小说《右岸》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等国文字,被拍成的电影,小说及电影所展示的鄂温克族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可被世界理解的。
2011年3月22日,迟子建收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手抄本,这是年轻的喜欢迟子建小说的读者,用手抄本向迟子建表达了读者对小说的喜爱之情,手抄本在多座城市传抄。
在中国,“和而不同”的理论可以含美国模式及法-加模式,可以跨越中西文化,世界各种文化间应有平等的交流、互利、互赢,不要故意抬高某种文化,也不适宜贬低某种文化,除了“适者生存”法则,在文化领域,坚持“文化例外”,才能有效保护极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为构建世界文化多样性保留珍贵的文化样式。
[注释]
①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247页.
②刘宝瑞等《美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 1984年版 P84.
③舒晋瑜 吸收各种营养才能健康——访女作家迟子建[N]中华读书报2000-06-28(12).
④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238页.
⑤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第7页.
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223页.
⑦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2 页.
⑧迟子建访谈 《鄂温克族视死亡为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 ,云南 玉溪65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