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国内谱牒学领域,励双杰算是收藏和研究并举的一家,凭着20多年的坚守,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迄今,他的思绥草堂,又名千乘楼,收藏有1949年以前线装本家谱近2000种合2万余册,见之于《浙江家谱总目提要》及《中国家谱总目》的数量为全国私藏之最。
搜求的同时尽享得藏之乐
出生于1969年的励双杰在慈溪市郊的励家村长大。童年时,他喜欢收藏连环画,上小学时已攒下两大箱。中学毕业后,他开过家庭小厂、参与过经商,但对图书尤其是古籍的喜爱一直未曾泯灭。骑一辆摩托车跑到邻县的书店、书摊寻寻觅觅,是他空闲时最乐意做的事。1993年,他在慈溪周巷镇的古玩市场第一次见到了家谱。
“当时的我并没有刻意去收藏家谱,只是觉得好奇,就把它买了下来。那是一部上虞西华顾氏家谱,32册,对方要价1000元,我还价500元。这实在需要勇气和决心的。记得接过那堆旧书时,我的手竟然在发抖。”励双杰回忆,后来他发现那部家谱是不完整的,缺了一册,品相也不太好,但自己的人生从此改变。随着四处搜求,他的家谱收藏量越来越大,对家谱的研究也与日俱增,直至成为不可易改的事业。
起初,励双杰主要通过各地的古玩市场获得家谱,后来又通过旧书店、拍卖市场,直到互联网搜索求购。随着他收藏家谱的名气渐大,有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甚至还有人专门帮他收家谱。当然,励双杰对各种家谱的真伪、品相、版本等都会进行甄别评估,有选择性地收藏,以求得精品。思绥草堂如今所藏家谱,80%属孤本或善本。
版本是励双杰收藏时首先考虑的因素。1999年大年三十,嵊州一位书商来电说手里有一部咸丰五年敦本堂木活字本《董氏宗谱》,仅印了5套,内有泥金所书12页。由于忙着过年脱不开身,励双杰几天后方才赶到那儿,但那部家谱已被别人买走。“这让我十分懊丧,因为泥金本在古籍中极少见。不过我想,它既然存在,必有重逢之时。果然,半年后我在金华与它相遇。尽管花的钱比原先报价高出许多,修补它又花了不少钱,但买下一种珍本、且又是失而复得的,其喜悦无法用语言描述!”励双杰说,他的每一种家谱的得藏均非易事,各有独有的寻觅故事。
回望历史、传承文化是最大的动力
在文化寻根热度一直未减的当今,家谱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提升。励双杰的藏研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历史、文化、典籍、收藏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关注,社会各界也纷纷慕名前来。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曾做过一档“书香宁波”的节目,内有励双杰的内容。播出没几天,励双杰家就宾客盈门,很多人来自邻省乃至东北、华南,使他不得不忙于接待、讲解,提供相关服务。“一天上午,我家小河对面的那片空地上,来了黑压压一大帮外地人,有老先生,有中年人,甚至还有妇女儿童,他们是专门组团来我这儿查家谱的。因为事先没有联系过,一看这阵势,连我都被吓住了。”励双杰说,还有更多的人来电咨询,或通过互联网索要资料,仿佛把他个人的思绥草堂当成了公共图书馆。
励双杰自立一条规矩,凡本族姓的家谱已在当地无觅,而他这里有收藏的,一律提供相关资料。他说,家谱毕竟是族姓历史血脉传承的珍贵史料,自己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不予示人。安徽贵池的曹姓曾是望族,清康熙间出过一位武状元,与曹雪芹还有渊源,但曹姓后人目前只剩寥寥几册残谱。因为励双杰曾为该家谱写过文章,曹姓后人专程前来相求。励双杰二话不说,把此部52册的家谱复制了一份相赠。后来,这份完整的家谱可是派了大用场:当地为了拓宽马路,本想挖去武状元的墓,曹姓后人拿着家谱论理,说明此墓为历史文物,最终得以保存。
2015年农历正月里,嵊州有个家族得悉本族姓的家谱收藏在思绥草堂,便通过他人婉转提出回购的愿望。这部家谱此时已辗转他处,励双杰居中协调,把别人送上的钱退回去。当该家族如愿重获这部家谱时,还搞了一个颇为隆重的仪式,在村口迎接家谱,敲锣打鼓地奉回村里。励双杰认为,能通过家谱回望历史、传承文化,自己的努力也就值了。
既醉心收藏,也痴迷研究
励双杰对收藏的家谱大都作过考证、研究,写下不少文章发表在相关学刊上,还编著有《慈溪余姚家谱提要》《中国家谱藏谈》等专著。“善本家谱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研究等都有着难以替代的史料意义。”他多次在浙江图书馆讲学,应邀参加过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
几年前,励双杰收藏了一部山西韩勤学于清宣统二年编纂的《韩氏女谱》。在“凡例”中,韩勤学强调“谱名《女谱》,示主谱也,故载女事特详,而于男则不措一词,以免夹杂之弊。仍以五世为图,取五世则迁之义”。励双杰经过考证,梳理了该女谱所载家族的世系图谱,发现从第一代太奶奶开始,依次记录的确实皆为女性。他说,此谱表现出当年的文化人颠覆传统观念的努力。励双杰还收藏有以师徒传承形式记载的僧人家谱《释氏宗谱》、以“序尊卑长幼,结为异姓兄弟”为宗旨的结义兄弟家谱《文联社谱》等。每遇此类家谱,励双杰总要查阅相关材料加以考证厘清,破解个中谜团,还历史本来面目。他对这些家谱的发现,无疑填补了谱牒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励双杰所藏《孙氏统宗源流族谱》很有价值。此谱有“咸淳七年”的落款,因此似可认定为南宋刻本。但从纸张、字体以及蓝线等方面分析,又从未发现过这样的宋版书。已有多位专家前来鉴评,至今尚无定论,但确属珍本无疑。事实上,这几年励双杰的研究已从一般性的考证,渐渐转变到对珍奇版本和稀见家谱的研究上来。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他担任主编,影印出版《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目前已出版三辑94种,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励双杰对文学创作颇感兴趣,创作有长篇小说《阳谋》、中篇小说《顶毛立虱》,都是以藏书文化为题材,写藏书人在动荡年代的苦乐和浮沉。两部作品起先在博客和论坛上连载,受到网友追捧,后来出版成书。
守着金山,却满足于清贫的生活
家谱收藏需要较大的投入,励双杰尽管赚到过一些钱,但因后来全身心倾注于谱乘,原先的积蓄渐渐耗尽,只得依靠为他人提供家谱资料、撰写文章等途径谋生,这样颇为清贫的生活在慈溪这座富裕的小城,无疑引来众人诸多不解。如今家谱收购的价格越来越高,没有固定收入的他确实也需要用钱,但想到一旦进入商海将会影响自己安静的藏研生活,便一次次谢绝亲友们提议的合伙经商的邀约。
的确,从如今的市场价来估算,励双杰所藏家谱已值不少钱,一旦悉数出售,换回来的钱将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所以有人戏称他家藏一座金山。然而,对励双杰说,这座金山的唯一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自己收藏和研究的目的亦非投资。有时,他也会从所藏家谱中选择若干与同行交换,或售于家谱所属族姓,但这是在帮人凑齐某部谱本,或是为满足对方族姓所需。励双杰说,读了那么多家谱,自己对世事得失盈亏看淡了很多,最感兴趣的唯有透过族姓流变,感悟历史沧桑和人生命运。
至今,励双杰一家仍住在多年前翻修过的老宅里,周围都是高楼大厦,他的朋友也极少有人再住这样的房子。入得屋内,但见陈设颇显局促,整整一层三楼却拿出来辟为思绥草堂。他自然也动过重购新居的念头,可若要把这层叠堆积的大量家谱集中置放,该需要多大的空间,该需要购置多大的商品房?这几年,励双杰最大的收入仍是稿酬和讲课,广西师大出版社每年度所支付的相对丰厚的稿酬,于他确如及时雨。“但这笔稿酬的大部分还是被我买了家谱,那些珍贵的家谱我实在不愿放弃。”励双杰说,既然确信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项承接先人,传之后世的大好事,精神上能获得巨大愉悦,哪怕生活上再清贫些,仍是一份别样的享受。
(本文照片由励双杰、孙侃提供)
搜求的同时尽享得藏之乐
出生于1969年的励双杰在慈溪市郊的励家村长大。童年时,他喜欢收藏连环画,上小学时已攒下两大箱。中学毕业后,他开过家庭小厂、参与过经商,但对图书尤其是古籍的喜爱一直未曾泯灭。骑一辆摩托车跑到邻县的书店、书摊寻寻觅觅,是他空闲时最乐意做的事。1993年,他在慈溪周巷镇的古玩市场第一次见到了家谱。
“当时的我并没有刻意去收藏家谱,只是觉得好奇,就把它买了下来。那是一部上虞西华顾氏家谱,32册,对方要价1000元,我还价500元。这实在需要勇气和决心的。记得接过那堆旧书时,我的手竟然在发抖。”励双杰回忆,后来他发现那部家谱是不完整的,缺了一册,品相也不太好,但自己的人生从此改变。随着四处搜求,他的家谱收藏量越来越大,对家谱的研究也与日俱增,直至成为不可易改的事业。
起初,励双杰主要通过各地的古玩市场获得家谱,后来又通过旧书店、拍卖市场,直到互联网搜索求购。随着他收藏家谱的名气渐大,有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甚至还有人专门帮他收家谱。当然,励双杰对各种家谱的真伪、品相、版本等都会进行甄别评估,有选择性地收藏,以求得精品。思绥草堂如今所藏家谱,80%属孤本或善本。
版本是励双杰收藏时首先考虑的因素。1999年大年三十,嵊州一位书商来电说手里有一部咸丰五年敦本堂木活字本《董氏宗谱》,仅印了5套,内有泥金所书12页。由于忙着过年脱不开身,励双杰几天后方才赶到那儿,但那部家谱已被别人买走。“这让我十分懊丧,因为泥金本在古籍中极少见。不过我想,它既然存在,必有重逢之时。果然,半年后我在金华与它相遇。尽管花的钱比原先报价高出许多,修补它又花了不少钱,但买下一种珍本、且又是失而复得的,其喜悦无法用语言描述!”励双杰说,他的每一种家谱的得藏均非易事,各有独有的寻觅故事。
回望历史、传承文化是最大的动力
在文化寻根热度一直未减的当今,家谱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提升。励双杰的藏研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历史、文化、典籍、收藏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关注,社会各界也纷纷慕名前来。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曾做过一档“书香宁波”的节目,内有励双杰的内容。播出没几天,励双杰家就宾客盈门,很多人来自邻省乃至东北、华南,使他不得不忙于接待、讲解,提供相关服务。“一天上午,我家小河对面的那片空地上,来了黑压压一大帮外地人,有老先生,有中年人,甚至还有妇女儿童,他们是专门组团来我这儿查家谱的。因为事先没有联系过,一看这阵势,连我都被吓住了。”励双杰说,还有更多的人来电咨询,或通过互联网索要资料,仿佛把他个人的思绥草堂当成了公共图书馆。
励双杰自立一条规矩,凡本族姓的家谱已在当地无觅,而他这里有收藏的,一律提供相关资料。他说,家谱毕竟是族姓历史血脉传承的珍贵史料,自己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不予示人。安徽贵池的曹姓曾是望族,清康熙间出过一位武状元,与曹雪芹还有渊源,但曹姓后人目前只剩寥寥几册残谱。因为励双杰曾为该家谱写过文章,曹姓后人专程前来相求。励双杰二话不说,把此部52册的家谱复制了一份相赠。后来,这份完整的家谱可是派了大用场:当地为了拓宽马路,本想挖去武状元的墓,曹姓后人拿着家谱论理,说明此墓为历史文物,最终得以保存。
2015年农历正月里,嵊州有个家族得悉本族姓的家谱收藏在思绥草堂,便通过他人婉转提出回购的愿望。这部家谱此时已辗转他处,励双杰居中协调,把别人送上的钱退回去。当该家族如愿重获这部家谱时,还搞了一个颇为隆重的仪式,在村口迎接家谱,敲锣打鼓地奉回村里。励双杰认为,能通过家谱回望历史、传承文化,自己的努力也就值了。
既醉心收藏,也痴迷研究
励双杰对收藏的家谱大都作过考证、研究,写下不少文章发表在相关学刊上,还编著有《慈溪余姚家谱提要》《中国家谱藏谈》等专著。“善本家谱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研究等都有着难以替代的史料意义。”他多次在浙江图书馆讲学,应邀参加过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
几年前,励双杰收藏了一部山西韩勤学于清宣统二年编纂的《韩氏女谱》。在“凡例”中,韩勤学强调“谱名《女谱》,示主谱也,故载女事特详,而于男则不措一词,以免夹杂之弊。仍以五世为图,取五世则迁之义”。励双杰经过考证,梳理了该女谱所载家族的世系图谱,发现从第一代太奶奶开始,依次记录的确实皆为女性。他说,此谱表现出当年的文化人颠覆传统观念的努力。励双杰还收藏有以师徒传承形式记载的僧人家谱《释氏宗谱》、以“序尊卑长幼,结为异姓兄弟”为宗旨的结义兄弟家谱《文联社谱》等。每遇此类家谱,励双杰总要查阅相关材料加以考证厘清,破解个中谜团,还历史本来面目。他对这些家谱的发现,无疑填补了谱牒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励双杰所藏《孙氏统宗源流族谱》很有价值。此谱有“咸淳七年”的落款,因此似可认定为南宋刻本。但从纸张、字体以及蓝线等方面分析,又从未发现过这样的宋版书。已有多位专家前来鉴评,至今尚无定论,但确属珍本无疑。事实上,这几年励双杰的研究已从一般性的考证,渐渐转变到对珍奇版本和稀见家谱的研究上来。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他担任主编,影印出版《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目前已出版三辑94种,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励双杰对文学创作颇感兴趣,创作有长篇小说《阳谋》、中篇小说《顶毛立虱》,都是以藏书文化为题材,写藏书人在动荡年代的苦乐和浮沉。两部作品起先在博客和论坛上连载,受到网友追捧,后来出版成书。
守着金山,却满足于清贫的生活
家谱收藏需要较大的投入,励双杰尽管赚到过一些钱,但因后来全身心倾注于谱乘,原先的积蓄渐渐耗尽,只得依靠为他人提供家谱资料、撰写文章等途径谋生,这样颇为清贫的生活在慈溪这座富裕的小城,无疑引来众人诸多不解。如今家谱收购的价格越来越高,没有固定收入的他确实也需要用钱,但想到一旦进入商海将会影响自己安静的藏研生活,便一次次谢绝亲友们提议的合伙经商的邀约。
的确,从如今的市场价来估算,励双杰所藏家谱已值不少钱,一旦悉数出售,换回来的钱将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所以有人戏称他家藏一座金山。然而,对励双杰说,这座金山的唯一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自己收藏和研究的目的亦非投资。有时,他也会从所藏家谱中选择若干与同行交换,或售于家谱所属族姓,但这是在帮人凑齐某部谱本,或是为满足对方族姓所需。励双杰说,读了那么多家谱,自己对世事得失盈亏看淡了很多,最感兴趣的唯有透过族姓流变,感悟历史沧桑和人生命运。
至今,励双杰一家仍住在多年前翻修过的老宅里,周围都是高楼大厦,他的朋友也极少有人再住这样的房子。入得屋内,但见陈设颇显局促,整整一层三楼却拿出来辟为思绥草堂。他自然也动过重购新居的念头,可若要把这层叠堆积的大量家谱集中置放,该需要多大的空间,该需要购置多大的商品房?这几年,励双杰最大的收入仍是稿酬和讲课,广西师大出版社每年度所支付的相对丰厚的稿酬,于他确如及时雨。“但这笔稿酬的大部分还是被我买了家谱,那些珍贵的家谱我实在不愿放弃。”励双杰说,既然确信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项承接先人,传之后世的大好事,精神上能获得巨大愉悦,哪怕生活上再清贫些,仍是一份别样的享受。
(本文照片由励双杰、孙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