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在报纸上看到某景区的一则通告,说该景区因为要在某月某日开一个世界性的大会,“为避免给游客带来不便,保障景区正常运转及大会顺利举行”,该景区除了已经预约的游客外,在那几天将不再出售游览门票……然后就是“给予理解和配合”的话语。
看了这则通告,我有几点不理解但还是很配合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先讲讲它的逻辑性。通告中所说的“保障景区正常运转”,我想这应该是一切景区的首要任务,比如说早上八点开门,晚上五点关门;比如要保证游客在景区里的安全;比如在旅游旺季或什么“黄金周”里要适当控制人流……诸如此类的都是一个景区正常运转的要素吧。再说景区本来就是接待游客的,如果与会人员要游览景区那就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好了嘛。现在既然这个大会与之有冲突了,那么为什么该世界性的大会还要在这个景区的所在地召开呢?
第二,讲讲它的可行性。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大会是个世界性的大会。这些年来,中国开世界性的大会已经不稀奇了,连奥运会都开过了,连世博会都办过了,那还有什么大会比这规模更大呢。即使来个几千人甚至上万人,那要开个会的地方也多着呢,北京上海不用说了,就说海南的博鳌不就有个国际会议中心吗,为什么不去那里开呢?有人说我这些话可能太OUT了,人家开个大会是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且还是永久落户,这台前幕后的容易吗?
第三,也是我的另一个担心。如果该地每年都开这样的大会,那是不是每年的这几天这个景区就统统不对外开放了呢?或者说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每逢开世界性的大会,有的地方干脆放假了事。久而久之,根据中国国情,会不会又出现一种叫“会议假”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如安保原因、交通原因、环保原因等,放假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好办法了,要不你待在家里,要不你外出旅游,当然如果能报销旅费就更好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认为,任何单位、地方和个人,都要明确一个观点: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去做。
比如说,你只能每天走半个小时,但看到同事参加马拉松,你也去跑马了;本来你只能跑半马的,但你很想突破一下要来个全马……这样的结果无非三种,一种真坚持不了半途而废了;一种坚持到底,也真的创造奇迹了;还有一种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你坚持也快到底了,却不幸倒在了终点线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跑马拉松是这样,做其它事情也是这样。一个小孩不想学钢琴,虽然最后考出了十级,但他可能终身都恨钢琴,十级的技术已经不错了,但这样的技术跟艺术无关,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其半途而废为好,这样他可能还有一项业余爱好,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还来一首《月光》或《致爱丽丝》。
学钢琴是这样,孩子的功课也是这样。明明是做不到的,明明是没有条件的,偏要创造条件。比如你要我年年班级第一,或者说分数只准进步不许退步,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但是我们很想做到,至少我们做家长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于是就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是的,我们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是指总的方向和趋势,而不是以此去苛求孩子。没有条件上,创造条件也要上,但这也要看是在什么年代,像中国人找石油,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自然是一种正能量,但这不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里有个例子可以举一下,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就适时地删除了“见义勇为”的字眼,我觉得这才是实事求是。一个房子起火了,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逃命,第二才是科学合理地救人。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还想让孩子成为救火英雄吗?
孩子教育是这样,引申到各行各业也都是这个道理。假设一个项目,要拆迁不少房子,群众有意见,意见也不一致,但有的领导一拍板就开始动手了,有的还美其名曰“铁腕”,殊不知这样的铁腕离科学和人性也实在太远了。
话题再回到景区开世界性大会上面来。大会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可以写进年度总结,也还可以向上汇报,对于打造知名度也很有效,至于说经济账,一下子也说不清,但至少在预期的账面上也是蛮好的。退一步讲,即使不算经济账,我们也更喜欢算政治账。为什么其他地方争取不到这个大会的主办权,我们争取到了?领导这样反问的时候,你是没办法反驳的。然而我总在想,人与人相处,人与这个世界相处,总还是要量力而行并知难而退才好。就以申办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例吧,到目前为止,亚洲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三个国家举办过,欧美基本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南美也要到2016年的巴西才算是第一次,但申办的国家还是有不少的,至少四年一度进入最后环节的也还有五个国家的申办,而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个,你说那四个是失败者吗?我看也未必,因为有的国家注定是没有能力来举办这种综合性运动会的。有的单项赛事,也有两个国家合办的,比如说韩日世界杯等,这些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你的能力还达不到,达不到怎么办,一是继续努力,二是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参与和支持。
当然,中国国情下“这样那样”的大会,往往有诸多的难言之隐以及所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那么某景区的通告大概也只能让我们去理解和配合了,至少它能发通告,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看了这则通告,我有几点不理解但还是很配合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先讲讲它的逻辑性。通告中所说的“保障景区正常运转”,我想这应该是一切景区的首要任务,比如说早上八点开门,晚上五点关门;比如要保证游客在景区里的安全;比如在旅游旺季或什么“黄金周”里要适当控制人流……诸如此类的都是一个景区正常运转的要素吧。再说景区本来就是接待游客的,如果与会人员要游览景区那就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好了嘛。现在既然这个大会与之有冲突了,那么为什么该世界性的大会还要在这个景区的所在地召开呢?
第二,讲讲它的可行性。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大会是个世界性的大会。这些年来,中国开世界性的大会已经不稀奇了,连奥运会都开过了,连世博会都办过了,那还有什么大会比这规模更大呢。即使来个几千人甚至上万人,那要开个会的地方也多着呢,北京上海不用说了,就说海南的博鳌不就有个国际会议中心吗,为什么不去那里开呢?有人说我这些话可能太OUT了,人家开个大会是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且还是永久落户,这台前幕后的容易吗?
第三,也是我的另一个担心。如果该地每年都开这样的大会,那是不是每年的这几天这个景区就统统不对外开放了呢?或者说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每逢开世界性的大会,有的地方干脆放假了事。久而久之,根据中国国情,会不会又出现一种叫“会议假”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如安保原因、交通原因、环保原因等,放假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好办法了,要不你待在家里,要不你外出旅游,当然如果能报销旅费就更好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认为,任何单位、地方和个人,都要明确一个观点: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去做。
比如说,你只能每天走半个小时,但看到同事参加马拉松,你也去跑马了;本来你只能跑半马的,但你很想突破一下要来个全马……这样的结果无非三种,一种真坚持不了半途而废了;一种坚持到底,也真的创造奇迹了;还有一种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你坚持也快到底了,却不幸倒在了终点线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跑马拉松是这样,做其它事情也是这样。一个小孩不想学钢琴,虽然最后考出了十级,但他可能终身都恨钢琴,十级的技术已经不错了,但这样的技术跟艺术无关,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其半途而废为好,这样他可能还有一项业余爱好,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还来一首《月光》或《致爱丽丝》。
学钢琴是这样,孩子的功课也是这样。明明是做不到的,明明是没有条件的,偏要创造条件。比如你要我年年班级第一,或者说分数只准进步不许退步,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但是我们很想做到,至少我们做家长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于是就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是的,我们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是指总的方向和趋势,而不是以此去苛求孩子。没有条件上,创造条件也要上,但这也要看是在什么年代,像中国人找石油,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自然是一种正能量,但这不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里有个例子可以举一下,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就适时地删除了“见义勇为”的字眼,我觉得这才是实事求是。一个房子起火了,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逃命,第二才是科学合理地救人。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还想让孩子成为救火英雄吗?
孩子教育是这样,引申到各行各业也都是这个道理。假设一个项目,要拆迁不少房子,群众有意见,意见也不一致,但有的领导一拍板就开始动手了,有的还美其名曰“铁腕”,殊不知这样的铁腕离科学和人性也实在太远了。
话题再回到景区开世界性大会上面来。大会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可以写进年度总结,也还可以向上汇报,对于打造知名度也很有效,至于说经济账,一下子也说不清,但至少在预期的账面上也是蛮好的。退一步讲,即使不算经济账,我们也更喜欢算政治账。为什么其他地方争取不到这个大会的主办权,我们争取到了?领导这样反问的时候,你是没办法反驳的。然而我总在想,人与人相处,人与这个世界相处,总还是要量力而行并知难而退才好。就以申办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例吧,到目前为止,亚洲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三个国家举办过,欧美基本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南美也要到2016年的巴西才算是第一次,但申办的国家还是有不少的,至少四年一度进入最后环节的也还有五个国家的申办,而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个,你说那四个是失败者吗?我看也未必,因为有的国家注定是没有能力来举办这种综合性运动会的。有的单项赛事,也有两个国家合办的,比如说韩日世界杯等,这些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你的能力还达不到,达不到怎么办,一是继续努力,二是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参与和支持。
当然,中国国情下“这样那样”的大会,往往有诸多的难言之隐以及所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那么某景区的通告大概也只能让我们去理解和配合了,至少它能发通告,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