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上海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笔者从使用材料入手,引发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的思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线绳纤维构成”的课程计划和阶段目标,通过艺术欣赏、材料运用、了解构成原理等过程,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利用材料已有的色泽、肌理和形状的语言,直接进入创意造型训练。新课程倡导——发掘材料、保护资源与美化环境,既丰富了课堂教學的内容,又锻炼提高了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材料 创意造型训练 学生
在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寻找到适切学生学习的形式,即利用周围喜闻乐见的材料进行创作的教学模式。新材料如何组合、如何造型,如何通过此种材料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以及新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线绳材料”等综合开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其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纯绘画教学内容,动手动脑,强调创意的体现。由此,新美术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线绳纤维构成》就这样诞生了。
一、新课程的材料使用和构想
(一)对新材料——线绳的思考
1.对材料的思考会引发一些新的想法。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探索的空间,尝试通过材料的研究,培养学生通过新材料的重新组合,提高对造型的认识。而这些材料要满足的要求是:熟悉亲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制作难度低。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自己寻找美、发现美。如不穿了的毛衣、丢弃的各种绳子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再创造的第一手材料。材料的色泽、肌理和形状是已然存在着的,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省却了绘画的技能操作环节的过程,直接进入创意阶段,生活中司空见怪的东西是我们创造的资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继而创造了美,变废为宝。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抽象物等新造型。正是由于材料运用的创新,引发了对造型再创造的认识,强调了创意能力的培养。
2.利用材料的色泽、肌理、形状进行物体间的重组和再创造。我们对线绳材料课程进行了分类。
(1)从表现形态上分:有线绳构成的平面性装饰作品;有设计制作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性作品。
(2)从表现形式上分:有具体的内容或形态的线绳构成具象性作品;有注重形式不考虑主题内容抽象性作品。
(二)对拓展型课程内容的思考
拓展型课程的内容空间很大,范围很广。之前,我们也考虑过好多项目,但没有特色。线绳构成这个项目比较标新立异,是我们有选择的研发,具有新特色的艺术课程内容。
拓展型课程内容的开展需要简便易行、容易操作。易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对课程的兴趣。纤维艺术制作形式单一,无非是编织或刺绣,且制作过程漫长,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我们的方法是粘贴,主要表现如何运用材料来凸显个人创意,简便易行、容易操作,容易出效果。
(三)形式美的追求——表现方法
平纹法。平纹粘贴法的特点表现为工艺较为简单、易于掌握。画面效果变化细腻,色彩间穿插较为生动、自然,形体的表达可利用不同的色线进行多层次的变化,富于动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起绒法。起绒继承了传统的挂毯工艺并加以发扬。这种技法着力于用裁剪或抽丝出的丰富的线头效果来组织出优美的画面,剪切或抽丝出的线头长短又可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空间层次,显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有时人们称之为挂在墙上的软浮雕。
混贴法。由于各种不同的技法有其不同的肌理欣赏效果,富有多层次的变化,利用此种混贴方法设计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新课程实施的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平面拼贴画
线绳构成课程的初步阶段是简单的平面拼贴画。知道简单的造型原理,了解形式美的法则,点、线、面的构成关系等;通过触摸毛绒绒的质地和充满了张力的线条,体验朴素的材质语言所表现出的视觉美。
2.第二阶段:立体制作
让学生寻找不同形态的废弃物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艺术表现。学生经历的创作过程:第一步,观察与收集(材质不同的线绳和形状各异的瓶子等);第二步,想象与发现(发现想象中物体的材料);第三步,搭配与制作(材料之间的组合、粘贴、成品)
3.第三阶段:服饰设计
有了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课程研究在形式上有个飞跃,即以线条和环保为主题的服饰设计作品登上了课程的舞台,掀起了又一场线绳艺术创造的运动。除以前的材料外,可以海阔天空地采用一些新型材料,如铁丝、电线等线形构成物质。
三、新课程的学习项目与过程
1.艺术欣赏
当我们初次进行课程活动引导时,最常见的视觉刺激大多是图片或录像等,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利用艺术品作为引导,作为媒介。进行引导时,可观摩美术馆、博物馆与课题相关的艺术品,或者利用现代科技上网搜索需要资料,由此引申出与教学相关的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视觉美感。
2.线绳材料、综合素材的运用
线绳纤维艺术现代人称“软雕塑”。让学生不满足于平面创作,而走向创作立体性作品。三维立体性作品的选材分两步。第一步选材:选定废旧物作内胆或支撑物,由此发挥想象力而具体构思。之后要进行第二步选材:构思成熟再选材,最后确定要做的小稿并设计配色。材料形式多变的艺术活动,益于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三维空间和动手能力。
3.了解造型、构成原理
了解造型和构成原理是学与教的核心。通过了欣赏、选材,要围绕造型原理进行想象、制定创作的框架。新课程加入了美术造型的原理原则,可让学生重新认识事物,有秩序地统合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具象”为“抽象”,以构成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体会归纳“简单”产生的美。
4.绘画创作与个人想象
学生先构思所要创作图案的小稿,发挥想象力,结合所要用的材料进行设计。服饰设计还要考虑材料特征和工艺手段;然后根据设计的初稿及需要去选择材质形态。可以借物体的形态进行想象。边想象边制作,边摸索边创作,最后完成作品。
5.集体创作与动手实践
我们可以发展以美术为引导的社会性活动——集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扬每个学生个体的长处,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共同协作。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又能学习如何彼此包容和相互尊重。
四、新课程《线绳纤维构成》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评价
1.知识目标达成。通过自己动手选材制作,学生拓宽了艺术视野,在探索艺术表现的个性和共性知识的同时,拓展美术学科和艺术、社会发展的知识面,提高美术育人的成效。
2.技能目标达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遇到事件有自行解决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生存能力。线绳构成强调动手,在制作过程中,可提高动手能力,体现审美个性,培养出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达成。自信心和毅力是做任何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在线绳构成艺术中更需要这种精神。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使“创新”变成现实。课程提供了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一个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美化生活的情感,提高了其想象、交流、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壁饰环境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12.
[2]吕品田.现代构形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1997,12.
[3]陆红阳,李明伟.现代设计学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
[4]程明太.艺术综合教学探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材料 创意造型训练 学生
在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寻找到适切学生学习的形式,即利用周围喜闻乐见的材料进行创作的教学模式。新材料如何组合、如何造型,如何通过此种材料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以及新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线绳材料”等综合开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其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纯绘画教学内容,动手动脑,强调创意的体现。由此,新美术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线绳纤维构成》就这样诞生了。
一、新课程的材料使用和构想
(一)对新材料——线绳的思考
1.对材料的思考会引发一些新的想法。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探索的空间,尝试通过材料的研究,培养学生通过新材料的重新组合,提高对造型的认识。而这些材料要满足的要求是:熟悉亲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制作难度低。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自己寻找美、发现美。如不穿了的毛衣、丢弃的各种绳子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再创造的第一手材料。材料的色泽、肌理和形状是已然存在着的,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省却了绘画的技能操作环节的过程,直接进入创意阶段,生活中司空见怪的东西是我们创造的资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继而创造了美,变废为宝。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抽象物等新造型。正是由于材料运用的创新,引发了对造型再创造的认识,强调了创意能力的培养。
2.利用材料的色泽、肌理、形状进行物体间的重组和再创造。我们对线绳材料课程进行了分类。
(1)从表现形态上分:有线绳构成的平面性装饰作品;有设计制作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性作品。
(2)从表现形式上分:有具体的内容或形态的线绳构成具象性作品;有注重形式不考虑主题内容抽象性作品。
(二)对拓展型课程内容的思考
拓展型课程的内容空间很大,范围很广。之前,我们也考虑过好多项目,但没有特色。线绳构成这个项目比较标新立异,是我们有选择的研发,具有新特色的艺术课程内容。
拓展型课程内容的开展需要简便易行、容易操作。易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对课程的兴趣。纤维艺术制作形式单一,无非是编织或刺绣,且制作过程漫长,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我们的方法是粘贴,主要表现如何运用材料来凸显个人创意,简便易行、容易操作,容易出效果。
(三)形式美的追求——表现方法
平纹法。平纹粘贴法的特点表现为工艺较为简单、易于掌握。画面效果变化细腻,色彩间穿插较为生动、自然,形体的表达可利用不同的色线进行多层次的变化,富于动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起绒法。起绒继承了传统的挂毯工艺并加以发扬。这种技法着力于用裁剪或抽丝出的丰富的线头效果来组织出优美的画面,剪切或抽丝出的线头长短又可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空间层次,显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有时人们称之为挂在墙上的软浮雕。
混贴法。由于各种不同的技法有其不同的肌理欣赏效果,富有多层次的变化,利用此种混贴方法设计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新课程实施的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平面拼贴画
线绳构成课程的初步阶段是简单的平面拼贴画。知道简单的造型原理,了解形式美的法则,点、线、面的构成关系等;通过触摸毛绒绒的质地和充满了张力的线条,体验朴素的材质语言所表现出的视觉美。
2.第二阶段:立体制作
让学生寻找不同形态的废弃物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艺术表现。学生经历的创作过程:第一步,观察与收集(材质不同的线绳和形状各异的瓶子等);第二步,想象与发现(发现想象中物体的材料);第三步,搭配与制作(材料之间的组合、粘贴、成品)
3.第三阶段:服饰设计
有了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课程研究在形式上有个飞跃,即以线条和环保为主题的服饰设计作品登上了课程的舞台,掀起了又一场线绳艺术创造的运动。除以前的材料外,可以海阔天空地采用一些新型材料,如铁丝、电线等线形构成物质。
三、新课程的学习项目与过程
1.艺术欣赏
当我们初次进行课程活动引导时,最常见的视觉刺激大多是图片或录像等,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利用艺术品作为引导,作为媒介。进行引导时,可观摩美术馆、博物馆与课题相关的艺术品,或者利用现代科技上网搜索需要资料,由此引申出与教学相关的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视觉美感。
2.线绳材料、综合素材的运用
线绳纤维艺术现代人称“软雕塑”。让学生不满足于平面创作,而走向创作立体性作品。三维立体性作品的选材分两步。第一步选材:选定废旧物作内胆或支撑物,由此发挥想象力而具体构思。之后要进行第二步选材:构思成熟再选材,最后确定要做的小稿并设计配色。材料形式多变的艺术活动,益于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三维空间和动手能力。
3.了解造型、构成原理
了解造型和构成原理是学与教的核心。通过了欣赏、选材,要围绕造型原理进行想象、制定创作的框架。新课程加入了美术造型的原理原则,可让学生重新认识事物,有秩序地统合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具象”为“抽象”,以构成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体会归纳“简单”产生的美。
4.绘画创作与个人想象
学生先构思所要创作图案的小稿,发挥想象力,结合所要用的材料进行设计。服饰设计还要考虑材料特征和工艺手段;然后根据设计的初稿及需要去选择材质形态。可以借物体的形态进行想象。边想象边制作,边摸索边创作,最后完成作品。
5.集体创作与动手实践
我们可以发展以美术为引导的社会性活动——集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扬每个学生个体的长处,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共同协作。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又能学习如何彼此包容和相互尊重。
四、新课程《线绳纤维构成》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评价
1.知识目标达成。通过自己动手选材制作,学生拓宽了艺术视野,在探索艺术表现的个性和共性知识的同时,拓展美术学科和艺术、社会发展的知识面,提高美术育人的成效。
2.技能目标达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遇到事件有自行解决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生存能力。线绳构成强调动手,在制作过程中,可提高动手能力,体现审美个性,培养出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达成。自信心和毅力是做任何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在线绳构成艺术中更需要这种精神。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使“创新”变成现实。课程提供了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一个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美化生活的情感,提高了其想象、交流、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壁饰环境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12.
[2]吕品田.现代构形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1997,12.
[3]陆红阳,李明伟.现代设计学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
[4]程明太.艺术综合教学探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