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以外,人们对于美容的需要也逐步提高。因此,美容行业整体规模和行业产值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提升,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纵览整体行业,正在迈向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赋予了新的生机。美容行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无论是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还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美容行业都正在被改造。
在行业的变革中,不少传统线下门店迎来了新生命,也有不少线上平台获得了更多认可。线上平台线下引流,两者有机融合使整个行业实现持续发展与繁荣。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互联网+的模式是否真的带来了更好体验?仍有待商榷。
互联网美容到底沾上互联网了吗?
27岁的程佳悦(化名)一直对保养一事十分上心,各类护肤品和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尝试过。关于互联网科技美容,她也体验过。在北京,美肌工坊有近40家线下门店。偶然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了8折促销活动之后,程佳悦去朝阳大悦城店体验了一番。
到达之后,店员首先为她做了一次面部肌肤测试,检测了皮肤深层状态之后,才开始进行此前预约的美容项目。一套流程下来,程佳悦最大的感受就是少了很多被强行推销的环节,让她感到比较舒心。
而除此之外,她表示并没有明显感受到互联网科技美容院与传统美容院的区别。不过,从服务质量到项目设置来看,互联网科技美容院更偏向于连锁型品牌,更加规范化。“如果不是他的招牌上写了互联网科技美容,我还真以为就是个传统美容院。”程佳悦说道。
还有另一种互联网美容模式,就是共享美容院。“妙妙”(网名)在一个互联网创业的QQ群发了一篇自己的受骗经历,并告诫大家不要上当。“妙妙”是一位有着4年从业经验的美容师,虽然一直想开家属于自己的店,但受限于资金,所以迟迟没办法实现愿望。
一次偶然听说了共享美容院之后,“妙妙”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品牌的联系方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成功经验分享让她很快动了心,于是她急匆匆地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提供给了品牌方。
不久,一位自称是总负责人的女士打来了电话。她告诉“妙妙”,投资共享美容院只需要一次性缴纳16800元,就可以成为第二个股东,通过领取分成的方式,不出三个月就能够回本。而分成则是根据自己带来的客户数量与消费金额决定的。
一开始,“妙妙”还有所犹豫,毕竟这笔钱对她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之后听说不用自己租门面,也不用购置床位与仪器,带上自己的资源与技术就能够当老板,便决定试一试。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妙妙”第一个月带来了35位客户,但月底分成却不到2000元,这与当初负责人所说3个月回本的承诺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妙妙”通过与其他美容师交流时发现,这家打着解决空置床位与美容师困难的共享美容院,实际运营模式与共享经济根本没有关系,反而更像是传销。
最终通过工商局的介入,“妙妙”追回了大部分投资款。她在交流群当中也告诉大家,部分共享美容院其实是打着擦边球,钻着法律的空子,干着违法的事。
模式不多 陷阱不少
传统美容行业的互联网化,似乎转型得并不顺利。大多数是为了迎合大环境,为了转型而转型。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似乎都在这两年内看到了互联网美容转型的诸多困境。许多经营者直言,向互联网转型的成本太高,无力承受,因此只能关门大吉。
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美容行业转向互联网所遇到的困难还有其他几点。首先是由于可选择的范围打开了,用户忠诚度大大降低。其次,广告的效应在逐步弱化,投入大量广告费用也很难收到期待的效果。再次,各个商家都在绞尽脑汁策划活动来竞争市场,因此策划变得越来越难,这对于没有专业团队的商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最后,互联网环境千变万化,跟不上技术的更新,就容易被淘汰。
纵观当前互联网美容行业,其实也存在不少转型成功的品牌。就以美肌工坊为例,该品牌自2016年创办至今,利用大众点评、美团、口碑等大数据平台,布局线上与线下O2O企业生态,精准定位引流,开创多渠道拓客模式。
与此同时,美肌工坊采用加盟的方式,减少自身投入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如今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50余家加盟店。据美肌工坊创始人谢彦君表示,新一代的美容消费群体其实已经从“60后、“70后”转变为“80后”、“90后”。相比之下,这类人群更依赖互联网,更喜欢快捷化、个性化的科技美容体验,但这部分市场恰恰是较为空缺的。
另外,在互联网美容行业当中,充当导流工作的线上平台也大量涌现,如贝颜、新氧等。这类平台是通过在线上进行推广,然后为线下各品牌带来流量。其可以帮助没有线上策划能力,或者不具有相应条件的品牌实现互联网化。不过,这种方式针对的受众更加偏向年轻化。
最初,这类平台以脱毛、纹眉等小项目为主营业务。但发展至今,美容项目更加丰富,合作品牌越来越多,同时也开始与医院合作整容项目。
除此之外,曾经红极一时的共享美容师项目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逐渐销声匿迹。归根结底,其模式存在弊端,美容师上门会使消费场景受限,大大降低了体验感。同时,整体行业的服务效率反而会下降,用户隐私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共享美容师的项目很难进行下去。
而共享美容院则出现了许多混乱的情况,不少打擦边球的商家利用共享经济的名头,吸引美容师加入,但实际上主要是为了骗取加盟费或投资费。
痛点明显,但难以爆发
传统美容行业的痛点明显,但无论是共享模式还是O2O模式,都在时间的检验中潦草收场。一方面,美團、糯米等团购网站能够帮助商户从线上引来大量流量。但是这部分顾客的黏性低,难以发展成为商户自身的长期客户。
另一方面,如果商户选择自己搭建O2O平台,则需要与已有大量用户的团购网站竞争,难度较大。同时,这对商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还需要有互联网运营思维与能力。
更重要的是,美容行业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单纯的O2O并不适用于所有消费者。因为从事美容行业的人需要有一定技能,技师对消费者来说在整体消费环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用户习惯于寻找自己长期消费的品牌与技师。
同时,一味用低价促进成交量的模式不适合良性发展。建造体验优质的线下消费场景,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线上平台线下引流,并且将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美容行业才能顺利实现互联网化。
扎根用户才是长久之计
由于消费升级、技术变革等原因,美容行业成为了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中国的美容行业是正在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及各项新兴技术,才能实现各环节的融合与改变。
美容行业O2O发展得最为顺利的时候,是2015年上半年。在苹果应用商店里,与美容美发等关键词有关的应用程序近万个。但很快,行业的寒冬就到来了。线上创业者没有经验、对O2O模式和商业本质把握不透彻的情况下创业失败,代理商压货导致销售成本不断增加,库存量有限造成利润被不断削减。
尽管互联网行业看起来门槛低,但实际上却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与资本才能够在风暴中生存下来。对于美容行业而言,服务质量是更为重要的一点。用户始终是美容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商家应该抓准未来消费者群体的习惯、喜好。针对不同的需求,应该提供更多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在这其中,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使用,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管理用户、分析用户,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消费方式。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赋予了新的生机。美容行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无论是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还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美容行业都正在被改造。
在行业的变革中,不少传统线下门店迎来了新生命,也有不少线上平台获得了更多认可。线上平台线下引流,两者有机融合使整个行业实现持续发展与繁荣。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互联网+的模式是否真的带来了更好体验?仍有待商榷。
互联网美容到底沾上互联网了吗?
27岁的程佳悦(化名)一直对保养一事十分上心,各类护肤品和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尝试过。关于互联网科技美容,她也体验过。在北京,美肌工坊有近40家线下门店。偶然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了8折促销活动之后,程佳悦去朝阳大悦城店体验了一番。
到达之后,店员首先为她做了一次面部肌肤测试,检测了皮肤深层状态之后,才开始进行此前预约的美容项目。一套流程下来,程佳悦最大的感受就是少了很多被强行推销的环节,让她感到比较舒心。
而除此之外,她表示并没有明显感受到互联网科技美容院与传统美容院的区别。不过,从服务质量到项目设置来看,互联网科技美容院更偏向于连锁型品牌,更加规范化。“如果不是他的招牌上写了互联网科技美容,我还真以为就是个传统美容院。”程佳悦说道。
还有另一种互联网美容模式,就是共享美容院。“妙妙”(网名)在一个互联网创业的QQ群发了一篇自己的受骗经历,并告诫大家不要上当。“妙妙”是一位有着4年从业经验的美容师,虽然一直想开家属于自己的店,但受限于资金,所以迟迟没办法实现愿望。
一次偶然听说了共享美容院之后,“妙妙”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品牌的联系方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成功经验分享让她很快动了心,于是她急匆匆地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提供给了品牌方。
不久,一位自称是总负责人的女士打来了电话。她告诉“妙妙”,投资共享美容院只需要一次性缴纳16800元,就可以成为第二个股东,通过领取分成的方式,不出三个月就能够回本。而分成则是根据自己带来的客户数量与消费金额决定的。
一开始,“妙妙”还有所犹豫,毕竟这笔钱对她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之后听说不用自己租门面,也不用购置床位与仪器,带上自己的资源与技术就能够当老板,便决定试一试。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妙妙”第一个月带来了35位客户,但月底分成却不到2000元,这与当初负责人所说3个月回本的承诺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妙妙”通过与其他美容师交流时发现,这家打着解决空置床位与美容师困难的共享美容院,实际运营模式与共享经济根本没有关系,反而更像是传销。
最终通过工商局的介入,“妙妙”追回了大部分投资款。她在交流群当中也告诉大家,部分共享美容院其实是打着擦边球,钻着法律的空子,干着违法的事。
模式不多 陷阱不少
传统美容行业的互联网化,似乎转型得并不顺利。大多数是为了迎合大环境,为了转型而转型。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似乎都在这两年内看到了互联网美容转型的诸多困境。许多经营者直言,向互联网转型的成本太高,无力承受,因此只能关门大吉。
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美容行业转向互联网所遇到的困难还有其他几点。首先是由于可选择的范围打开了,用户忠诚度大大降低。其次,广告的效应在逐步弱化,投入大量广告费用也很难收到期待的效果。再次,各个商家都在绞尽脑汁策划活动来竞争市场,因此策划变得越来越难,这对于没有专业团队的商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最后,互联网环境千变万化,跟不上技术的更新,就容易被淘汰。
纵观当前互联网美容行业,其实也存在不少转型成功的品牌。就以美肌工坊为例,该品牌自2016年创办至今,利用大众点评、美团、口碑等大数据平台,布局线上与线下O2O企业生态,精准定位引流,开创多渠道拓客模式。
与此同时,美肌工坊采用加盟的方式,减少自身投入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如今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50余家加盟店。据美肌工坊创始人谢彦君表示,新一代的美容消费群体其实已经从“60后、“70后”转变为“80后”、“90后”。相比之下,这类人群更依赖互联网,更喜欢快捷化、个性化的科技美容体验,但这部分市场恰恰是较为空缺的。
另外,在互联网美容行业当中,充当导流工作的线上平台也大量涌现,如贝颜、新氧等。这类平台是通过在线上进行推广,然后为线下各品牌带来流量。其可以帮助没有线上策划能力,或者不具有相应条件的品牌实现互联网化。不过,这种方式针对的受众更加偏向年轻化。
最初,这类平台以脱毛、纹眉等小项目为主营业务。但发展至今,美容项目更加丰富,合作品牌越来越多,同时也开始与医院合作整容项目。
除此之外,曾经红极一时的共享美容师项目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逐渐销声匿迹。归根结底,其模式存在弊端,美容师上门会使消费场景受限,大大降低了体验感。同时,整体行业的服务效率反而会下降,用户隐私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共享美容师的项目很难进行下去。
而共享美容院则出现了许多混乱的情况,不少打擦边球的商家利用共享经济的名头,吸引美容师加入,但实际上主要是为了骗取加盟费或投资费。
痛点明显,但难以爆发
传统美容行业的痛点明显,但无论是共享模式还是O2O模式,都在时间的检验中潦草收场。一方面,美團、糯米等团购网站能够帮助商户从线上引来大量流量。但是这部分顾客的黏性低,难以发展成为商户自身的长期客户。
另一方面,如果商户选择自己搭建O2O平台,则需要与已有大量用户的团购网站竞争,难度较大。同时,这对商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还需要有互联网运营思维与能力。
更重要的是,美容行业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单纯的O2O并不适用于所有消费者。因为从事美容行业的人需要有一定技能,技师对消费者来说在整体消费环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用户习惯于寻找自己长期消费的品牌与技师。
同时,一味用低价促进成交量的模式不适合良性发展。建造体验优质的线下消费场景,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线上平台线下引流,并且将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美容行业才能顺利实现互联网化。
扎根用户才是长久之计
由于消费升级、技术变革等原因,美容行业成为了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中国的美容行业是正在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及各项新兴技术,才能实现各环节的融合与改变。
美容行业O2O发展得最为顺利的时候,是2015年上半年。在苹果应用商店里,与美容美发等关键词有关的应用程序近万个。但很快,行业的寒冬就到来了。线上创业者没有经验、对O2O模式和商业本质把握不透彻的情况下创业失败,代理商压货导致销售成本不断增加,库存量有限造成利润被不断削减。
尽管互联网行业看起来门槛低,但实际上却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与资本才能够在风暴中生存下来。对于美容行业而言,服务质量是更为重要的一点。用户始终是美容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商家应该抓准未来消费者群体的习惯、喜好。针对不同的需求,应该提供更多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在这其中,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使用,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管理用户、分析用户,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