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字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至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熟悉精读课文的教法,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相对模糊。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三种态度
  
  1.弃
  认为略读课文仅有开篇的引言,课后没有生字表、思考题,没有配套的作业,也不纳入考试的范围,所以可教可不教。于是,“课时紧张”时,略读课文可以课内放弃而作为学生课外阅读之材料。
  2.拎
  认为教材中既然编排了就得教,但略读等于略教,只需在学生自读自悟后“拎”几个问题,查问即可。于是,这种随意的自主学习让略读成了“浅”读、“泛”读。
  3.捧
  认为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毫不逊色于精读课文,让人爱不释手,而且常常篇幅较长,想“略”太难。特别在公开教学时,教师觉得“略读”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便有意无意地上成了精读课。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意义
  
  1.从时代需求来看,略读课文教学乃适时而生
  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吞吐大量信息,并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的略读能力,形成迅速捕捉、筛选、提取、处理所需信息的能力。
  2.从课程目标来看,略读课文教学举足轻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
  3.从教材编排来看,略读课文教学任重道远
  《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人教版教材在略读课文的编排上呈现逐册加大数量、加长篇幅、加大比例的态势,且以专题组织单元,让略读与精读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能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锻炼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很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并长此训练逐步过渡到课外放手自读。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字策略
  
  教学用书中对略读课文教学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粗知”不等于“浅知”,“放手”不等于“放任”,“略读”不等于“略教”,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应该讲究教学策略、追求教学质量。
  1.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王淞舟)略读课文教学目标须简明,教学过程求简洁,教学导引应简要,方能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所以,我在课堂实践中将“自读——交流——积累(扩展)”作为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再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适当变式。自读阶段由学生独立阅读,降低对理解的要求,但重视默读、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自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读,文前的阅读提示往往有明确的指引。以第八册为例,《万年牢》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永生的眼睛》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交流阶段,教师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读深。如教学《永生的眼睛》时,有学生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后质疑:母亲去世,父亲为何不悲伤,而是如此平静?我这样引导学生:朗读上文感受琳达的悲伤,想象父亲的悲伤,再联系下文谈谈父亲为什么如此平静?一个“平静”统整了整个交流阶段,让学生在解疑中带着“不平静”的心走进了父亲的精神世界。积累(扩展)阶段则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有所侧重,如《珍珠泉》应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想别人没想到的》应侧重课外扩展。
  2.精
  略读课文要求教学目标简明,过程简洁,导引简练,但在阅读方法上反而更讲究“精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高质量、深层次的阅读,使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更高效。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我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我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为师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略读课应是最丰富灵活的语文课。比如三上年级时,第一单元的《珍珠泉》,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欣赏课文后选择最喜欢的段落、选择合作伙伴,进行了一次散文朗诵表演赛。学习第二单元《路旁的橡树》时,我们教室里进行了“公路通车剪彩仪式”,“工程师”、“筑路工人代表”纷纷答“记者”问,“会说话的橡树”致感谢词。第五单元的《果园机器人》,我让学生想象“不同烦恼的果园机器人”求助“科学家”时的对话,并演一演。这些从文本特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实效出发的语文实践活动,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美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们应该把“略读”提到应有的高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高度重视,常念“三字经”,让教学更精心,让学习更精彩。
其他文献
今年是河北省高中课改全面推行的第一年,处于物理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在推进新课改之际,物理教育观念该如何改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想学,乐学。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应对物理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适应物理新课改的实施。    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
期刊
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达到此目的关键就在于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我们的课堂,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英语教学“动”起来,“活”起来。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这种
期刊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所谓开放式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由此可见,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有层次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有层次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按学生实际有层次的教学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
期刊
所谓个性,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指个体在一定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现代教学观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使
期刊
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拓宽读书的范围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
期刊
学具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设计和准备学具,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学具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恰当地予以出示,努力做到适时、适当。    一、适时利用直观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我校提出要全面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魅力的老师。深爱语文的人都会觉得语文是极富魅力的学科,而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系统中起决定作用。要想做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老师,魅力来自哪里?  一、魅力来自活力  这种活力,不仅是外在的精神状态,还有思维的活跃程度。语文老师应该是传达时代信息的先锋,应该拥有青春之心,永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同时也能够保持一颗童心,随着时代一同进步,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然后
期刊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再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