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成骏是金竹公司生产部主管,在进该公司之前,他在部队从事过多年的航空机械修理工作。一年多前,公司与某大学合作一个新项目:竹棉生产,投资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遇上了一系列机械问题,多数都被区成骏带着职工们克服了。但是,有一个技术上的瓶颈问题,如果不解决,新项目就不能算成功。


  竹子经初步加工成为竹絮,经蒸煮后,就如棉絮吃饱了水。下一道工序,是要把湿竹絮弄成干棉絮状。瓶颈问题,就是竹絮脱水。
  生产线上的干燥机如一口20米长的大箱子,内部是流水式循环输送带。预期的理想状态是源源不断地把湿竹絮从箱口喂进去,通过箱体,从箱尾流水般出来的就是干东西了。
  可实际情况是,无论从箱口喂多么少的湿竹絮进去,从箱尾出来的东西水分都是极高的,要重复干燥三四次,才能基本达到要求。照此下去,这个项目亏损是铁定的。
  区成骏负责具体生产组织,各种技术方案由公司总经理牛总与大学方派来的技术总监亲自制定。技術总监姓冀,在金竹公司享受副经理级待遇,算是区成骏的上级。平时的生产,牛总和冀总监说怎么做,区成骏组织职工照办就行了。
  晚春至仲秋这个时间段,气温较高。只要是有太阳,区成骏就不用干燥机,组织职工们把湿竹絮弄到太阳下去晾晒,一天可以晒干不少,如此,生产成本才勉强过关。
  公司是国企,区成骏觉得,领导犹如寒号鸟,有太阳时,没认真考虑无太阳时怎么办。中秋节之后,阳光已无力度,脱水只得启用干燥机。看着每天用了大量煤电和人工,却出不了多少东西,牛总和冀总监终于出去考察脱水设备了。
  区成骏继续组织生产,同时用心思索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这天上午,流水式干燥机正在运行,区成骏忽然上前摁下了“停止流动”按钮,职工们惊愕地看着他。区成骏说:“我们不让它流动,看在静止状态下效果如何。”
  10分钟后,干燥箱里的湿竹絮开始冒汽;20分钟后,干燥箱温度上升到了100度,冒起了大汽;一个小时后,东西完全干了。区成骏试着加了一倍的量,一个小时后仍然干了;加四倍的量,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干了。最后,量加到八倍,两个小时后,竟然也干了!
  让流动式干燥机在静止状态、温度超过100摄氏度的情况下,区成骏只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脱水出来的竹絮,就超过了在流动状态下八个小时的量。在下班之前,他叫大家装了满满一箱湿竹絮进去,次日早晨一看,也完全干了。这最后一箱,完全是利用余热完成的。
  区成骏发了条短信给牛总,大意是,生产上的瓶颈问题已经成功解决,效率是之前的五倍左右,已形成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并说明了处理的方法与工作原理。
  良久,牛总才回复了几个字:很好,很好,辛苦你了。
  三天后,牛总和冀总监考察回来了,他们在外面没有考察到理想的脱水设备。区成骏兴冲冲地请两位领导到脱水车间观摩他的“高效率脱水”操作。牛总看了,不置可否,走了。冀总监说:“你这不是正常运行。”
  区成骏问:“怎么不正常了,对机器有影响,还是对产品有影响?”冀总监说:“你的操作违背了干燥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区成骏一怔,问可能导致哪方面的安全问题,冀总监不答,也走了。
  区成骏继续按“高效率脱水”方式组织生产。一段时间内,区成骏发现,只要是他在脱水车间,牛总和冀总监就很少到现场。而且,在大会小会上,只字不提这项重大突破。
  往常,在流水式干燥机按说明书“正常”运行时,机头和机尾,各有三个职工,不间断地直接用手喂料和出料。现在,区成骏让三个职工用大铁锹花十多分钟把大批湿料铲进去,干燥箱装满后,设置成静态状态。两个小时后,让传输带快速流动,几分钟就能把干料取出来。中间这一个半小时,职工们可以做其他工作,干燥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无需人员值守。
  这天晚上下班之前,区成骏叫大家把一批被雨淋过的湿竹絮铲进干燥箱。第二天早晨,他发现这批料没干透,于是叫锅炉工把蒸汽烧足些,给这些料“加把火”,交代完毕,就到其他车间巡查去了。
  十几分钟后,区成骏转回到脱水车间,立即嗅到一股焦煳味,再看从干燥箱里冒出的“汽”,是青色的。区成骏大惊,打开了干燥箱的一扇门,一团大火瞬间蹿了出来,烤焦了他的头发。区成骏连忙关上门,断了电,一边接消防水管,一边高声招呼在数十米外作业的十几个工人救火。
  因灭火及时,没造成大的损失,机器也只有轻微损伤,不影响使用。
  在事故原因分析会上,区成骏刚介绍完起火和灭火经过,冀总监第一个发难:“流水式干燥机在静止状态、温度超过100摄氏度的情况下使用,是非正常运行,这是导致起火的主要原因。”
  区成骏心想,你是技术总监,既然认为是非正常运行,为什么早不下令停止这样操作?他早有准备,说:“我查过资料,温度要到300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导致竹木细粉起火。而我们的干燥箱内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30度。之所以要升到100度以上,是要让湿竹絮里的水沸腾,水沸腾了才蒸发得快。如果不这样操作,生产效率是提高不起来的。”
  公司管理层各抒己见,争论了半天,也没找到起火原因,但有一点是区成骏的失误是肯定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没派人看守。为避免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必须找到本次事故的原因,在会议室找不到,区成骏提议到现场去实地查看。
  到了脱水车间,区成骏把干燥箱的各扇门一一打开,十几个管理人员又是一番争论,难以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在大家争论的时候,区成骏一声不响地盯着起火的位置,那里,有一长块黑铁皮,他突然说:“可能是这个原因。”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区成骏分析道,干燥箱的总体温度不超过130摄氏度,本身是点不燃竹絮的,但这块黑铁皮吸热,不断地吸热,不断地储存热量,直到达到竹絮的燃点,点燃了竹絮。   冀总监说:“不可能的,干燥机每个部件的设计都有它的科学性。”
  区成骏说,烧起锅炉演练一下就知道了。冀总监反复说不可能。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牛总终于发话了:“试下吧,成骏,叫锅炉工点火。”
  演练的结果,与区成骏的分析完全一致。在他的建议下,把那块黑铁皮换成了白铁皮,此后,再无起火事故发生。
  从此,在竹棉生产过程中,就一直按区成骏的“高效脱水法”进行操作,效益空前,职工们信心大增,大家纷纷为区成骏鸣不平,说他立了那么大个功,公司为什么没奖励他?
  对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区成骏也是耿耿于怀。一次,他闲翻《老子》,就此释怀。
  一天,上级主管单位的局长来公司检查工作,要求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发言三分钟。区成骏是这样发言的:“在我们牛总的亲自指导下,竹棉生产突破了困扰我们已久的瓶颈,即脱水问题。目前,整体生产效率是以前的五倍……”区成骏注意到,牛总向他投来一缕不易觉察的赞许之色,而局长看牛总的眼光,则简直是欣赏了。在区成骏发言的时候,冀总监面露尴尬。
  年底,牛总发给区成骏的红包,比往年厚了三倍。
  《老子》中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区成骏正是受此启发。
  可事情还没有完。当金竹公司的竹棉正生产得如火如荼之际,与公司合作的某大学一名分管副校长被查处了,由该副校长派来的技术人员冀总监,也随之被查。两人被查的原因,是涉嫌诈骗。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那所大学的城市,有一家机械厂,想把积压多年的一些产品卖出去,就与那名副校长合作,以该大学的科技成果与企业合作的名义,把那些积压产品卖给合作企业。他们选择的都是国企。在与金竹公司合作之前,竹棉项目已与三家国企合作过,因机器设备和管理方面的缺陷,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那些国企,已把百分之八十的机器款付给了机械厂——这就达到了副校长与机械厂的目的。
  当他们找到金竹公司时,也抱着同样的目的,没想到,区成骏设法把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牛总看到了希望,振作起來,在他的带头努力下,销路也随之打开。
  之前那三家国企的领导先后被查,牵出了副校长与机械厂。冀总监是该机械厂的销售人员之一,正想从金竹辙退时,事情竟发生了他意料之外的转机,他也安心留下来继续当“技术总监”。正当他高枕无忧时,却被当作诈骗嫌犯查了。
  (责编:陈思扬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临近清明节,小区门口的小店因时制宜地卖起了草纸、冥票和爆竹。小店的大胡子老板还特地用几根绳子,依墙围出一块烧纸的地盘。见我也来买纸,他笑着说:“烧纸其实就是向死者‘汇钱’,那绳子围的地方就是‘银行’,你们就安全地在这里烧纸‘汇钱’吧。”  的确,这几年私家车太多了,小区门口车满为患,若不是大胡子围了一块地盘,还真没地方烧纸。  我看别人买纸的同时,也买了几沓冥票,尽是“一万元”、“一千万元”之类的
期刊
1.坠落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我的梦想》,一个同学写的是飞行梦,里面描述了他父亲驾驶着战斗机驰骋在蓝天白云间的豪情,这篇作文对何武影响至深,以至于20岁那年他真的站在了航空军校的跑道上,作为学员观摩老飞行员为他们做的飞行演示。  “开飞机有危险吗?”看着一架飞机嘶吼着准备升空,何武心生惧意,小声问身边的教员。  “老手天上地下都不危险,新手能祸害整个天地。”教员说。  这次演示的
期刊
黎家村附近有个野狸岗,旧时传说岗上住着一窝成精的狸子,会学人说话走路,诓骗路人。  上世纪那些年,周边山林伐木的多了,野狸岗一度被削平树木,参与干活儿的村民并没有抓到什么狸子。于是村子里的干部都说,破除迷信了,根本没有成精的狸子。  住村头的黎东,听他舅姥姥说,她知道为啥野狸岗上没狸子了,这都要从她儿子黎小根杀了一只野狸子说起——  那时舅姥姥刚40岁,黎小根当年也已是个快成亲的大小伙儿了。这年秋
期刊
1.多磨难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昆明是抗战的大后方,许多沦陷区的人们都逃难到了昆明。虽然国民政府中央振济委员会在昆明设立了运送配置难民的昆明总站,但难民实在太多,许多难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沿街乞讨,十分凄惨。  在这些流离失所的人群中,有一对父女。他们是北平人,父亲叫张明斋,女儿叫张连芬。张明斋的儿子是个大学生,随内陆的大学迁移到了昆明。为了找到儿子,老人就和女儿,一路颠沛流离乞讨来到昆明。没想到
期刊
犬舌算人命,善心救世人……  1.犬形山  金阳村入口的前方有一座高挺的犬形山,远看与真犬简直一模一样,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观,我赞叹了数声,才拿着小玉给的地址去找李阿姨的家。  我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就出来了一个面容和蔼的妇人,她看到我显然很惊喜:“你就是小玉说的那个好朋友,陈落吧?”  我连忙笑着点了点头:“李阿姨,这段时间要麻烦您了。”  小玉是李阿姨的女儿,我和她的关系还算要好。我的丈夫出意外
期刊
這天,魏彩霞准备去市场买菜,她刚走出小区,就遇到了个乡下女人,正对着一麻袋大米犯愁。  乡下女人说,她方才碰上推销大米的,见是当年新米,质量好又便宜,就脑瓜一热买了100斤。等人家开车走后,她才想起自己要回老家,路太远不好拿!  魏彩霞问乡下女人,打算怎么处理大米。女人回得倒也痛快:在原价上打八折转手,外带送货上门。魏彩霞见米确实不错,便答应成交。乡下女人也不含糊,扛起麻袋憋口气,一路小跑给送上了
期刊
張良是个摄影师,这天正在田娄村为村民们免费拍金婚照。拍摄快要结束时,突然来了一位老太,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把一条扁担往身旁一搁,示意张良给她拍。  一个人怎么拍?张良问老太,老伴儿呢?老太扯着衣服,扭捏地朝门口望了望。张良以为她老伴儿还在路上,就让助理先给老太化妆。等了大半个小时,妆也化好了,可还没见人来。张良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免着急地又问了一次。老太支支吾吾就是说不清楚,助理提醒他,会不会是个
期刊
江中接连发生奇事,溺水死者竟能复生……  1.第一个溺者  陆凌翔是海军某部水陆两栖部队的一名中级士官。在家探亲期间,他每天清晨6点,都要去城郊的岷江里游泳。市晨泳协会的百来个会员,也会在这个时候下水晨泳。  允许市民游泳的江段,是由市水务部门指定的。这里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两岸风景优美。对岸的真武山麓上,还有一片高级别墅群。  晨泳协会的副会长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梅雅兰。每次下水前和上岸后,她
期刊
肖亮是一位記者,这天他下班回到家,发现家里坐着一老一少两个陌生人。父亲对他说:“来来来,我给你介绍,这是老家来的根叔和他孙子小正。”  根叔忙站起来:“肖记者……”父亲摆手说:“客气啥,论辈分,肖亮还是你大侄子哩。”  父亲告诉肖亮,这几年,老家的环境污染严重,许多人得了癌症,根叔的儿子就是癌症去世的,几年前,老伴儿也患癌离世,剩下孙子小正跟他相依为命。没想到,去年小正被查出患了皮肤癌,为了给孩子
期刊
霍根剛走进小镇街角的理发店,理发师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做手艺活儿的人一般都爱饶舌,这个理发师的话也不少。  “你是第一次来吧?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大地方美发厅小姐长得靓,可一问到剃头,却都不会。我跟你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好处不止一件,比如,爱搞笑的邓洲。唉,要不是他两个礼拜前死了,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笑话来。”  霍根任由他说,当听到一个爱搞笑的邓洲死了,便随口问了一句:“邓洲年纪很大了吧?”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