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设”与“生成”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就对立而言,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各自的特征;就统一而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互依存,预设的一厢情愿与生成的千变万化,演绎着一幕幕: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智慧交响曲。本文结合《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两节公开课例,谈谈笔者对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课堂;生成性;预设性
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语文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尊重学生体验
促成内容的生成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将引发学生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交流和整理,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触摸春天》教学片断:
师: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她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她为什么而惊讶呢?生1:安静是个盲人,什么都看不到,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竟能捉到一只充满活力的蝴蝶,这让她很惊讶。
师: 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安静心里的想法,其他同学呢?
生2:安静感受到了美丽的蝴蝶,美丽的春天。
生3:蝴蝶在安静手指间挣扎,安静感到蝴蝶也有生命,也对生命很渴望。
师:大家都走进了安静的心灵,成了她的知音。你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读略)
生4:安静还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在她的手中颤动。
师:是啊,安静——这个可爱的盲女孩所做的一切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呢?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多种答案,尽管有些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生成不断融合,促进了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就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二、关注学生需求
促进方法的生成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因此在预设教案和实施预案的进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心中时刻装有学生,上课之前能够多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上课的时候能多想想,他们都在干什么,“我”究竟该怎样“教”,该怎样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正如于永正老师在给新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曾说的那样:“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l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更多地投注于学生的渴望、需求,投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只有这样,我们在学生面前才不会手足无措。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带着自己的情感、能力、思维方式解读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对文本的解读存在差异性,教师得承认彼此解读的差异性,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我们可以妙用学生的错,因势利导;巧用学生的疑,化解难点;善用学生的问,乘胜追思;活用学生的画,因人施教;顺用学生的趣,趁热打铁,将学生的理解有效纳入教学的范畴,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
三、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促进思维的迸发我们可以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更精彩的课堂生成。 我在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生命 生命》一课时,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第一个环节,读名人写的生命感悟固然能对学生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束缚,如果去掉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写,我的学生是否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感受呢?我的心中有着十二分的期待,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结果学生的感悟令我深深地感到震惊。请看:生1:热爱生命吧,那是你创造奇迹的力量。生2: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生3:生命在于坚持和热爱,而选择放弃生命的人是弱者,只有生活的强者,才能让生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彩。生4:生命就像贝壳里的一颗珍珠,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生5: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可以让它充满辉煌,也可以让它白白流失,让我们热爱生命吧!在激烈的思维、心灵的碰撞过程中,学生自主感悟,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透过这个案例,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学生一旦从书本的“迷信”和老师的“权威”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显示出自我的生命力,思维的火花才会源源不断地迸发。
尾声:精彩往往源自于生成!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雕琢,美在它的清新单纯,美在它的活力无限,美在它的返朴归真。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语文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语文恒久的理想和期盼,是语文的真谛和归宿。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如“花自飘落水自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课堂;生成性;预设性
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语文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尊重学生体验
促成内容的生成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将引发学生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交流和整理,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触摸春天》教学片断:
师: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她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她为什么而惊讶呢?生1:安静是个盲人,什么都看不到,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竟能捉到一只充满活力的蝴蝶,这让她很惊讶。
师: 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安静心里的想法,其他同学呢?
生2:安静感受到了美丽的蝴蝶,美丽的春天。
生3:蝴蝶在安静手指间挣扎,安静感到蝴蝶也有生命,也对生命很渴望。
师:大家都走进了安静的心灵,成了她的知音。你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读略)
生4:安静还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在她的手中颤动。
师:是啊,安静——这个可爱的盲女孩所做的一切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呢?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多种答案,尽管有些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生成不断融合,促进了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就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二、关注学生需求
促进方法的生成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因此在预设教案和实施预案的进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心中时刻装有学生,上课之前能够多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上课的时候能多想想,他们都在干什么,“我”究竟该怎样“教”,该怎样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正如于永正老师在给新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曾说的那样:“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l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更多地投注于学生的渴望、需求,投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只有这样,我们在学生面前才不会手足无措。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带着自己的情感、能力、思维方式解读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对文本的解读存在差异性,教师得承认彼此解读的差异性,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我们可以妙用学生的错,因势利导;巧用学生的疑,化解难点;善用学生的问,乘胜追思;活用学生的画,因人施教;顺用学生的趣,趁热打铁,将学生的理解有效纳入教学的范畴,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
三、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促进思维的迸发我们可以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更精彩的课堂生成。 我在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生命 生命》一课时,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第一个环节,读名人写的生命感悟固然能对学生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束缚,如果去掉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写,我的学生是否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感受呢?我的心中有着十二分的期待,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结果学生的感悟令我深深地感到震惊。请看:生1:热爱生命吧,那是你创造奇迹的力量。生2: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生3:生命在于坚持和热爱,而选择放弃生命的人是弱者,只有生活的强者,才能让生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彩。生4:生命就像贝壳里的一颗珍珠,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生5: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可以让它充满辉煌,也可以让它白白流失,让我们热爱生命吧!在激烈的思维、心灵的碰撞过程中,学生自主感悟,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透过这个案例,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学生一旦从书本的“迷信”和老师的“权威”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显示出自我的生命力,思维的火花才会源源不断地迸发。
尾声:精彩往往源自于生成!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雕琢,美在它的清新单纯,美在它的活力无限,美在它的返朴归真。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语文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语文恒久的理想和期盼,是语文的真谛和归宿。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如“花自飘落水自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