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自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与电影有关的物品,往往因为其文化品位、历史价值、纪念意义而被电影爱好者所珍爱。而其中电影海报就像影片的“名片”,它以最精彩的镜头,配以优美的广告语言,在对影片加以推介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征。随着关注电影海报的人群日益壮大,它在带来经典回味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种新的商机。
于是,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专卖店——“典藏海报馆”应运而生。走到它的门口,优雅端庄的奥黛莉·赫本一下子让人停下了脚步,脑海里再次浮现出电影里那一个个美丽的镜头。步入店内,仿佛走进了精彩的电影世界,大到半人高的“蜘蛛侠”,小到贺卡大小的“加菲猫”,看到这些海报,就能回想起熟悉的电影情节和镜头。
弥补市场空白,开办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馆
年近不惑的李建国,原本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悠闲,待遇不菲。在几年前,他在“下岗再就业”的号召下,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望着整天在外劳碌的妻子和正需大笔花销的孩子,李建国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痛楚。经历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待岗后,李建国终于在一家贸易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下岗的经历让他明白,只有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才会觉得更踏实,更有成就感。
不久,李建国开始搞起兼职,做起了礼品专卖的生意,希望能从这里找到腾飞的平台。一开始因为具备独到眼光,在进货上严格把关,他的礼品专卖店生意火爆。一段时间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的专卖店逐渐变得门庭冷落,每天礼品没卖出几件,倒是经常遇到“这里有没有某某电影的海报、某某电影中某某明星的海报”这类的咨询。于是自认为在卖礼品上已做到极致的李建国开始留心,并在网上搜索有关电影海报的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建国从网上得知:就像古董、邮票和其它收藏品一样,电影海报也有其自身的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升值潜力,在国外有“电影名片”之称。有资料表明,美国1980年以前发行的原版电影海报价格现今大涨了50倍,一张极普通的20世纪20年代电影海报至少值数百美元,较珍贵的电影海报可达数千乃至上万美元。如一张《公民凯恩》的海报,1965年只值5美元,现在高达数千美元;《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海报报价也近1万美元。而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海报、《劳莱与哈代》的海报已珍贵到无法开价的地步。
毫无疑问,全中国有无数影迷,收藏电影海报是影迷对电影的喜爱和对老电影怀旧情结的体现。从中嗅到巨大商机的李建国进一步考察得知:在偌大的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竟没有一家专卖电影海报的商店。“在市面上见到最多的海报几乎都只是明星画报,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显得毛糙。”考察的结果无疑大大的激发了他的野心:何不自己抢占先机开办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馆?
2004年下半年,李建国决定把经营方向转向电影海报,在上海静安寺地铁站1号出口处开了一家电影海报专卖店,取名为“典藏海报馆”。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选址却凝结着李建国几个夜晚思索、论证的心血。“这类商品的选择,人流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曾经在徐家汇和新客站这两个同样大人流量的地方做过生意,经过比较,我还是决定选择静安寺。首先这跟海报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有一定的关系,静安寺的伊美时尚广场就是年轻人较多出入的场所;而且,静安寺附近就是与电影对口的学校——上海戏剧学院,所以就容易吸引这部分专业的顾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还有就是,静安寺原来并不如现在热闹,现在久光百货开张之后,把人气积聚起来了,处在旁边地铁口的我们也就刚好可以沾点光。”
按需销售,不断壮大顾客群体
万事开头难。这话在李建国的身上同样得到了印证。刚开张的时候,由于不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李建国进了很多香港流行电影的海报,结果出现“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的局面。一位上海电影学院的老师观看后直言不讳地说道:“时下的一些香港电影,缺乏精品,看过就没多少可回味的了。而欧美的一些经典电影及独立电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不如多进一些这类电影的海报。”随后,这位老师又开了张单子,列出了三十多部电影的名称,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希望李建国帮她找到这些梦寐以求的电影海报。
十天后,当李建国将一大摞海报递到那位老师的手中时,却遭到了对方的婉言拒绝。李建国急了,“这都是你点名要寻求的电影海报啊。”对方莞尔:“这的确是我要寻求的电影海报,但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海报制作得并不精美,换了是你,你愿意收藏它们么?”顿时,李建国哑口无言。
接下来,李建国先后向不同的厂家索要了产品样品,了解其产品的特性,经过半年的详细考察,最终决定和成本价高于很多供货商的一家厂家进行合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对顾客负责”。找到了好的生产厂家后,李建国自己订购了一大批电影书籍、杂志进行“充电”,典藏电影馆迅速营造起丰富的艺术气息,很少有人不被这种艺术氛围所深深吸引,驻足停留。在这里,好莱坞经典电影海报、时下最新的电影海报、甚至尚在宣传中还未上映的电影的海报,以及体育明星画报、欧美明星画报、摇滚乐团海报、抽象艺术海报、另类广告海报、动漫海报等,应有尽有,称之为一个小型海报博物馆一点都不夸张。
不仅品种多样,为了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海报也有木板、KT板和卡纸三种材质可供顾客选择。木版海报更富艺术气息,更值得珍藏,相应价格也高一些。而KT板和卡纸材质的则满足了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的需求。即使同一种海报,同一种材质,顾客对海报的规格喜好也很不一样,有的喜欢小巧点的,有的则喜欢大气磅礴的。所以,店里的海报规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小的只有16开书本那么大,大的则有一人之高,总共有十三种之多。为了满足部分顾客的特殊需要,甚至还可以为其进行特别定制,一般一周后便可以领取。一般来讲,每张海报根据规格、装潢、珍藏价值等因素定价在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其中,一张传奇英雄——切格瓦纳的大幅海报,更是高达上千元。
没多久,典藏海报馆便积累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他们隔三差五地前来看看,急着打探是否有新货上架。他们当中,购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想将海报作为一份合乎朋友心意的礼物相赠;有的是因为乔迁新居,将海报作为具有特殊美感的装饰画使用;有的是将其作为在新婚中增添爱情气氛的一种道具。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演艺明星、动漫明星、体育明星和摇滚乐队的忠实崇拜者。此外,还有一些饭店、酒吧等团体订户,店里的那些另类广告海报和抽象艺术画报都是他们装饰非常需要和欢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顾客群体越来越大。现在,李建国早已成了痴迷的电影海报迷,他颇为老道地解说着自己的“心得”:“选择电影海报作收藏应注意几点:一是艺术品位要高,电影海报应充分展示电影艺术魅力,耐人品味;二是要有代表性,选择能代表某一时期电影文化、广告艺术、印刷技术或历史背景的作品;三是要具有特色,如海报设计、版别、版式、手法的与众不同,或有导演、明星的签名,或者影片有争议,轰动性强,夺取过大奖等。这也是我进货的准则。”
放宽眼界,扩大经营内容
李建国说,到他店里来的人,很多都是对电影有着很深理解的爱好者,并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专门研究好莱坞经典电影的,有喜欢搜罗最新大片的,也有个性收藏者。在店里,李建国经常和顾客一聊就是一个下午,“我们常常交流对电影的理解,交换各自的收藏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电影海报收藏的知识。”
2006年4月1日这天,是张国荣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店里特别进了一批张国荣的画报,没想到一个女顾客进来看到后,竟然嚎啕大哭,最后买了很多跟张国荣有关的电影海报。“在影院里,总有剧终人散的一刻,而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场景、故事、人物等,你并不希望它们随风而逝。”——这几乎是每个影迷的心声。
也许,除了为电影作宣传,这也是电影海报流行的原因之一:在收藏的同时,也收藏了当时的心情。李建国说,他有一位朋友,之所以决定嫁给相识不过三十天的男友,原因就在于俩人一起去看电影《半生缘》,当她看到男友看到男女主人公相拥在一起的镜头竟然泪流满面时,便决定为这样的真性情男人承诺一生的幸福。后来,她托李建国费尽周折找到《半生缘》所有版本的电影海报,它们也因此成为他们感情的见证。
2006年世界杯如期而至,李建国敏锐地嗅到其中的商机,进了一大批足球明星的海报,结果如潮的球迷争相购买。典藏海报馆的生意比以前更火了,日营业额高达两千多,除去正常开支外,月纯收入2万以上。
对顾客,李建国坚持自己诚信服务的原则,即使是一些小细节,他也丝毫不马虎。例如,顾客觉得商品有瑕疵,他就交代店员安排退款或调换;顾客有事不能来店取货,他就安排人将货送上门。他说,要做好生意,没有别的,只有两条:一是优质服务,二是诚信买卖,因为自己做的是长远生意。
在谈到远景时,李建国信心十足地说道:“据美国评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如加上影院业生产品的收入将有约为120——150亿人民币的发展空间,而现有电影票房收入仅有10亿人民币左右。此外,影院业生产品开发和规模也十分有限,而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影迷的个性化需求需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因此可以说,目前是进入后电影产品开发和销售的有利时机,其中电影海报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编辑/帅周余
于是,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专卖店——“典藏海报馆”应运而生。走到它的门口,优雅端庄的奥黛莉·赫本一下子让人停下了脚步,脑海里再次浮现出电影里那一个个美丽的镜头。步入店内,仿佛走进了精彩的电影世界,大到半人高的“蜘蛛侠”,小到贺卡大小的“加菲猫”,看到这些海报,就能回想起熟悉的电影情节和镜头。
弥补市场空白,开办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馆
年近不惑的李建国,原本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悠闲,待遇不菲。在几年前,他在“下岗再就业”的号召下,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望着整天在外劳碌的妻子和正需大笔花销的孩子,李建国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痛楚。经历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待岗后,李建国终于在一家贸易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下岗的经历让他明白,只有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才会觉得更踏实,更有成就感。
不久,李建国开始搞起兼职,做起了礼品专卖的生意,希望能从这里找到腾飞的平台。一开始因为具备独到眼光,在进货上严格把关,他的礼品专卖店生意火爆。一段时间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的专卖店逐渐变得门庭冷落,每天礼品没卖出几件,倒是经常遇到“这里有没有某某电影的海报、某某电影中某某明星的海报”这类的咨询。于是自认为在卖礼品上已做到极致的李建国开始留心,并在网上搜索有关电影海报的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建国从网上得知:就像古董、邮票和其它收藏品一样,电影海报也有其自身的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升值潜力,在国外有“电影名片”之称。有资料表明,美国1980年以前发行的原版电影海报价格现今大涨了50倍,一张极普通的20世纪20年代电影海报至少值数百美元,较珍贵的电影海报可达数千乃至上万美元。如一张《公民凯恩》的海报,1965年只值5美元,现在高达数千美元;《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海报报价也近1万美元。而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海报、《劳莱与哈代》的海报已珍贵到无法开价的地步。
毫无疑问,全中国有无数影迷,收藏电影海报是影迷对电影的喜爱和对老电影怀旧情结的体现。从中嗅到巨大商机的李建国进一步考察得知:在偌大的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竟没有一家专卖电影海报的商店。“在市面上见到最多的海报几乎都只是明星画报,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显得毛糙。”考察的结果无疑大大的激发了他的野心:何不自己抢占先机开办中国第一家电影海报馆?
2004年下半年,李建国决定把经营方向转向电影海报,在上海静安寺地铁站1号出口处开了一家电影海报专卖店,取名为“典藏海报馆”。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选址却凝结着李建国几个夜晚思索、论证的心血。“这类商品的选择,人流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曾经在徐家汇和新客站这两个同样大人流量的地方做过生意,经过比较,我还是决定选择静安寺。首先这跟海报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有一定的关系,静安寺的伊美时尚广场就是年轻人较多出入的场所;而且,静安寺附近就是与电影对口的学校——上海戏剧学院,所以就容易吸引这部分专业的顾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还有就是,静安寺原来并不如现在热闹,现在久光百货开张之后,把人气积聚起来了,处在旁边地铁口的我们也就刚好可以沾点光。”
按需销售,不断壮大顾客群体
万事开头难。这话在李建国的身上同样得到了印证。刚开张的时候,由于不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李建国进了很多香港流行电影的海报,结果出现“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的局面。一位上海电影学院的老师观看后直言不讳地说道:“时下的一些香港电影,缺乏精品,看过就没多少可回味的了。而欧美的一些经典电影及独立电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不如多进一些这类电影的海报。”随后,这位老师又开了张单子,列出了三十多部电影的名称,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希望李建国帮她找到这些梦寐以求的电影海报。
十天后,当李建国将一大摞海报递到那位老师的手中时,却遭到了对方的婉言拒绝。李建国急了,“这都是你点名要寻求的电影海报啊。”对方莞尔:“这的确是我要寻求的电影海报,但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海报制作得并不精美,换了是你,你愿意收藏它们么?”顿时,李建国哑口无言。
接下来,李建国先后向不同的厂家索要了产品样品,了解其产品的特性,经过半年的详细考察,最终决定和成本价高于很多供货商的一家厂家进行合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对顾客负责”。找到了好的生产厂家后,李建国自己订购了一大批电影书籍、杂志进行“充电”,典藏电影馆迅速营造起丰富的艺术气息,很少有人不被这种艺术氛围所深深吸引,驻足停留。在这里,好莱坞经典电影海报、时下最新的电影海报、甚至尚在宣传中还未上映的电影的海报,以及体育明星画报、欧美明星画报、摇滚乐团海报、抽象艺术海报、另类广告海报、动漫海报等,应有尽有,称之为一个小型海报博物馆一点都不夸张。
不仅品种多样,为了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海报也有木板、KT板和卡纸三种材质可供顾客选择。木版海报更富艺术气息,更值得珍藏,相应价格也高一些。而KT板和卡纸材质的则满足了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的需求。即使同一种海报,同一种材质,顾客对海报的规格喜好也很不一样,有的喜欢小巧点的,有的则喜欢大气磅礴的。所以,店里的海报规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小的只有16开书本那么大,大的则有一人之高,总共有十三种之多。为了满足部分顾客的特殊需要,甚至还可以为其进行特别定制,一般一周后便可以领取。一般来讲,每张海报根据规格、装潢、珍藏价值等因素定价在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其中,一张传奇英雄——切格瓦纳的大幅海报,更是高达上千元。
没多久,典藏海报馆便积累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他们隔三差五地前来看看,急着打探是否有新货上架。他们当中,购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想将海报作为一份合乎朋友心意的礼物相赠;有的是因为乔迁新居,将海报作为具有特殊美感的装饰画使用;有的是将其作为在新婚中增添爱情气氛的一种道具。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演艺明星、动漫明星、体育明星和摇滚乐队的忠实崇拜者。此外,还有一些饭店、酒吧等团体订户,店里的那些另类广告海报和抽象艺术画报都是他们装饰非常需要和欢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顾客群体越来越大。现在,李建国早已成了痴迷的电影海报迷,他颇为老道地解说着自己的“心得”:“选择电影海报作收藏应注意几点:一是艺术品位要高,电影海报应充分展示电影艺术魅力,耐人品味;二是要有代表性,选择能代表某一时期电影文化、广告艺术、印刷技术或历史背景的作品;三是要具有特色,如海报设计、版别、版式、手法的与众不同,或有导演、明星的签名,或者影片有争议,轰动性强,夺取过大奖等。这也是我进货的准则。”
放宽眼界,扩大经营内容
李建国说,到他店里来的人,很多都是对电影有着很深理解的爱好者,并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专门研究好莱坞经典电影的,有喜欢搜罗最新大片的,也有个性收藏者。在店里,李建国经常和顾客一聊就是一个下午,“我们常常交流对电影的理解,交换各自的收藏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电影海报收藏的知识。”
2006年4月1日这天,是张国荣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店里特别进了一批张国荣的画报,没想到一个女顾客进来看到后,竟然嚎啕大哭,最后买了很多跟张国荣有关的电影海报。“在影院里,总有剧终人散的一刻,而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场景、故事、人物等,你并不希望它们随风而逝。”——这几乎是每个影迷的心声。
也许,除了为电影作宣传,这也是电影海报流行的原因之一:在收藏的同时,也收藏了当时的心情。李建国说,他有一位朋友,之所以决定嫁给相识不过三十天的男友,原因就在于俩人一起去看电影《半生缘》,当她看到男友看到男女主人公相拥在一起的镜头竟然泪流满面时,便决定为这样的真性情男人承诺一生的幸福。后来,她托李建国费尽周折找到《半生缘》所有版本的电影海报,它们也因此成为他们感情的见证。
2006年世界杯如期而至,李建国敏锐地嗅到其中的商机,进了一大批足球明星的海报,结果如潮的球迷争相购买。典藏海报馆的生意比以前更火了,日营业额高达两千多,除去正常开支外,月纯收入2万以上。
对顾客,李建国坚持自己诚信服务的原则,即使是一些小细节,他也丝毫不马虎。例如,顾客觉得商品有瑕疵,他就交代店员安排退款或调换;顾客有事不能来店取货,他就安排人将货送上门。他说,要做好生意,没有别的,只有两条:一是优质服务,二是诚信买卖,因为自己做的是长远生意。
在谈到远景时,李建国信心十足地说道:“据美国评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如加上影院业生产品的收入将有约为120——150亿人民币的发展空间,而现有电影票房收入仅有10亿人民币左右。此外,影院业生产品开发和规模也十分有限,而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影迷的个性化需求需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因此可以说,目前是进入后电影产品开发和销售的有利时机,其中电影海报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编辑/帅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