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离不开创造。如果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就无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萌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显露出艺术才华,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的美术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模仿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尽可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当然,模仿能力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便模仿却不应当成为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终结。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 “肖似”与“逼真”不是艺术美的真实。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欣赏齐白石的《墨荷》,让学生了解齐白石画《墨荷》不去表现荷花的红和绿,而是综合了荷花的本质,夸张表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这正是艺术家“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表现,所以绘画的“真实”决非等同于照相机所拍摄的“逼真”。再如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使教皇的仆人都不敢抬头看这幅畫,并不是画得太像,而是因为这幅图画中,画家着重表现了教皇威严、残忍和凶狠本质。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模仿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
二、诱导想象,丰富创造内涵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全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对于扩展学生的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唤起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引导他们不断实践,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作品,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如悉尼歌剧院就是运用球体,打破后重新组合创造设计出来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者可以通过画面上的点,直线,方形,圆形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自然形体的想象。利用简单的自然形状,如树叶、卵石等,利用它的外轮廊线条,产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经过巧妙地构思想象,创造出生动、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运用材质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布块、毛线、色彩、画报等其它物质,巧妙地利用每一块材料的表面色彩,纹理、肌理和它的形状特征,按照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意志,进行加工裁剪,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例如在教学初中美术教材《应用肌理的艺术》这一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是如何运用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的,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肌理作品,在学生创作出不同的肌理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由痕迹法产生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运用玻璃转印法、水色流淌法等方法制造出有意无意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用笔添加、加工、充实、调整,使原来的半成品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造性想象,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更取决于学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实践。例如在教学《化腐朽为神奇》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用糖果包装纸、饮料瓶、空易拉罐、一次性水杯、吸管等废弃物来创作艺术品。在看过由废弃物做成的手工制作品的基础上,学生们兴奋地动起手来,大胆想象,动脑构思,精心设计,利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形态各异的手工制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再如让学后欣赏中国的“龙”的图片,中国的“龙”由鳄鱼的嘴巴,鹿的角,蛇的身体,鹰的爪子等构成的,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动物,是一种虚无的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幻觉、生活经验及自己的情感意志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作品来。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法,为学生思路的展开,潜能的挖掘提供契机。
三、激发学生创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观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源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呢?首先,教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陈旧的观念,培养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努力使自身成为一个积极的创造者,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其次教者要通过板书、指导、演示、学习成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赢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通过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以创造者的身份走进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性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思,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生在完成一幅作品时,必然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有时让教师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要从中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和启发,让他们自信地画想画的东西,画他们感受最深或亲自经历的事情,让他们大胆想象,调动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结语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广大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陈旧的观念,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离不开创造。如果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就无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萌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显露出艺术才华,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的美术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模仿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尽可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当然,模仿能力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便模仿却不应当成为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终结。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 “肖似”与“逼真”不是艺术美的真实。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欣赏齐白石的《墨荷》,让学生了解齐白石画《墨荷》不去表现荷花的红和绿,而是综合了荷花的本质,夸张表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这正是艺术家“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表现,所以绘画的“真实”决非等同于照相机所拍摄的“逼真”。再如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使教皇的仆人都不敢抬头看这幅畫,并不是画得太像,而是因为这幅图画中,画家着重表现了教皇威严、残忍和凶狠本质。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模仿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
二、诱导想象,丰富创造内涵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全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对于扩展学生的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唤起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引导他们不断实践,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作品,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如悉尼歌剧院就是运用球体,打破后重新组合创造设计出来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者可以通过画面上的点,直线,方形,圆形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自然形体的想象。利用简单的自然形状,如树叶、卵石等,利用它的外轮廊线条,产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经过巧妙地构思想象,创造出生动、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运用材质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布块、毛线、色彩、画报等其它物质,巧妙地利用每一块材料的表面色彩,纹理、肌理和它的形状特征,按照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意志,进行加工裁剪,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例如在教学初中美术教材《应用肌理的艺术》这一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是如何运用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的,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肌理作品,在学生创作出不同的肌理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由痕迹法产生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运用玻璃转印法、水色流淌法等方法制造出有意无意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用笔添加、加工、充实、调整,使原来的半成品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造性想象,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更取决于学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实践。例如在教学《化腐朽为神奇》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用糖果包装纸、饮料瓶、空易拉罐、一次性水杯、吸管等废弃物来创作艺术品。在看过由废弃物做成的手工制作品的基础上,学生们兴奋地动起手来,大胆想象,动脑构思,精心设计,利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形态各异的手工制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再如让学后欣赏中国的“龙”的图片,中国的“龙”由鳄鱼的嘴巴,鹿的角,蛇的身体,鹰的爪子等构成的,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动物,是一种虚无的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幻觉、生活经验及自己的情感意志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作品来。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法,为学生思路的展开,潜能的挖掘提供契机。
三、激发学生创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观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源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呢?首先,教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陈旧的观念,培养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努力使自身成为一个积极的创造者,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其次教者要通过板书、指导、演示、学习成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赢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通过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以创造者的身份走进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性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思,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生在完成一幅作品时,必然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有时让教师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要从中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和启发,让他们自信地画想画的东西,画他们感受最深或亲自经历的事情,让他们大胆想象,调动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结语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广大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陈旧的观念,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