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两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阶梯教室举行了“读说写”课程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有幸观摩了三位老师基于本校“读说写”课程所执教的三堂课,分别是王红霞老师的《借助背景读懂寄情于景的文章》、王芳老师的《形形色色的叠词》、韩静老师的《阅读游览性的文章》。课后我们还有幸听了吴忠豪教授关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讲座,这使笔者对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文,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读说写;认知 ;运用;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67-01
0
首先三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并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教授,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使其学会运用。王芳老师通过设计叠词粘贴卡帮助学生积累叠词,设计说话帮助学生运用,并设计了一个令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环节为杰罗尼莫解决困难,通过四个小问题,再次锻炼了孩子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王红霞老师借住《天窗》这一文本通过让学生借助背景资料充分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并通过拓展背景资料让学生再次回忆之前学过的文章如《祖父的園子》学生再次回忆文本,说出了非常深刻的理解。韩静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代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明白什么是游览顺序,然后让学生通过用这些词语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让学生真正的懂得了什么叫用游览顺序。看似简单的三节课,充满了老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也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
课后吴教授认真地给我们讲述了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与其他老师解读文本的不同,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重在发掘所教文本本身的语文教学价值,即所教文本哪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有价值,解读并选择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内容。吴教授在讲座中还列举了大量教学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教课文与教语文的真正区别。反思自己的课堂,纵观身边的语文老师,教学中走进教课文误区的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吴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到因为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受《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对于自己应该教什么没有进行深刻的钻研。也就是没有在教学之前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把单纯的教课文内容看作是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也是因为教学内容排列无序让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很零碎,不那么扎实。在听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之前,我对于语文课教什么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对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的教学这两个概念也分不清楚,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其中的不同。吴教授说我们的语文课经常被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和科学课,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吴教授分析中提到这是语文教学观念不对和教学内容解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应以教会学生本体性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学会祖国语言文字,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而我们在教学实施中往往会偏向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语文课上成了其他课。教学中老师们用大量时间进行课文分析,进行思想教育,让我们的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课应该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目标肯定是“用课文来教语文”。怎样区分语文课是在教语文还是教课文呢,吴教授这样说道:教学目标定义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间集中在课文如何分段上;课文学完,学生只是对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感受,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却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在“教课文”而不是语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一定的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在“教语文”。
吴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列举了几个事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有一个是三年级《荷花》一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们平时教学时可能只教给孩子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实际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见过这个句式,并且已经掌握的相对好了,而我们语文老师真正要教的就是孩子不会的内容。以这句话为例,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是“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样的句子应该怎么写出来。吴教授提到我们应该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丰富孩子的词汇,培养孩子的语感,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从所学课文内容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从理解语言到学会运用语言,关注儿童的语文发展。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在教学中,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我们语文老师要找到课文中的知识点和方法,把知识点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一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贺卡,应该先通过范例教给孩子写贺卡的格式,怎样才能把贺卡的内容写好呢,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一些祝福的词语或者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方法学完之后还可以以某个节日为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贺卡,这样既有方法的习得,也有知识的运用,学生在认知中学会了运用,在运用中得到了迁移。
本次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自己今后的语文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今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教学生本体性的知识而不是教非本体性的内容。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可能我的教研能力和讲课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我相信只要让孩子真正的做到一课一得,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孩子的语文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读说写;认知 ;运用;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67-01
0
首先三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并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教授,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使其学会运用。王芳老师通过设计叠词粘贴卡帮助学生积累叠词,设计说话帮助学生运用,并设计了一个令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环节为杰罗尼莫解决困难,通过四个小问题,再次锻炼了孩子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王红霞老师借住《天窗》这一文本通过让学生借助背景资料充分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并通过拓展背景资料让学生再次回忆之前学过的文章如《祖父的園子》学生再次回忆文本,说出了非常深刻的理解。韩静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代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明白什么是游览顺序,然后让学生通过用这些词语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让学生真正的懂得了什么叫用游览顺序。看似简单的三节课,充满了老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也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
课后吴教授认真地给我们讲述了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与其他老师解读文本的不同,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重在发掘所教文本本身的语文教学价值,即所教文本哪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有价值,解读并选择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内容。吴教授在讲座中还列举了大量教学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教课文与教语文的真正区别。反思自己的课堂,纵观身边的语文老师,教学中走进教课文误区的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吴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到因为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受《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对于自己应该教什么没有进行深刻的钻研。也就是没有在教学之前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把单纯的教课文内容看作是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也是因为教学内容排列无序让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很零碎,不那么扎实。在听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之前,我对于语文课教什么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对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的教学这两个概念也分不清楚,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其中的不同。吴教授说我们的语文课经常被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和科学课,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吴教授分析中提到这是语文教学观念不对和教学内容解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应以教会学生本体性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学会祖国语言文字,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而我们在教学实施中往往会偏向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语文课上成了其他课。教学中老师们用大量时间进行课文分析,进行思想教育,让我们的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课应该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目标肯定是“用课文来教语文”。怎样区分语文课是在教语文还是教课文呢,吴教授这样说道:教学目标定义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间集中在课文如何分段上;课文学完,学生只是对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感受,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却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在“教课文”而不是语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一定的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在“教语文”。
吴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列举了几个事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有一个是三年级《荷花》一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们平时教学时可能只教给孩子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实际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见过这个句式,并且已经掌握的相对好了,而我们语文老师真正要教的就是孩子不会的内容。以这句话为例,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是“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样的句子应该怎么写出来。吴教授提到我们应该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丰富孩子的词汇,培养孩子的语感,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从所学课文内容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从理解语言到学会运用语言,关注儿童的语文发展。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在教学中,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我们语文老师要找到课文中的知识点和方法,把知识点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一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贺卡,应该先通过范例教给孩子写贺卡的格式,怎样才能把贺卡的内容写好呢,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一些祝福的词语或者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方法学完之后还可以以某个节日为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贺卡,这样既有方法的习得,也有知识的运用,学生在认知中学会了运用,在运用中得到了迁移。
本次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自己今后的语文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今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教学生本体性的知识而不是教非本体性的内容。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可能我的教研能力和讲课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我相信只要让孩子真正的做到一课一得,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孩子的语文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