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学设计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介】
  《夏》是一篇清新短小而又意蕴丰富的优美散文,它不仅激情荡漾,也有含蓄隽永的一面,能让学生在品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随着场景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在变化着。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
  【目标预设】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夏天的美,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感受夏天美景,体悟作者情感。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2.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学生们听读后,上黑板写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层层推进,步步引导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代表每天布置任务和要求)
  1.给加点字注音,抄写三遍,掌握读音和写法。
  磅礴 黛色 匍匐 芊芊 澹澹 迸发
  2.熟读课文三遍。
  3.预习课文后,请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
  二、导入新课
  春的万物萌发能给人一种生长的愉悦,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比比皆是。而夏呢,也许太热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总难让人亲近。因此,描写夏天的文章不是很多,但是作者梁衡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夏的美丽之处。让我们走进《夏》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抒写夏的可爱的。(投影展示课题:夏)
  三、诵读
  1.请同学们把课文投影中红体字大声念一遍。(出示课文投影)
  过渡:读准字音是读好文章的一个基本功。初读课文,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投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指名学生初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评。
  (1)第一、二段一位同学朗读。
  (2)读完请同学从读音、句读方面评点这位同学的朗读。
  (3)第二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读完给予评价)
  (4)第三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完给予评价)
  (5)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学生如有字词读错现象,读完后教师立即在黑板上强调)
  3.听范读,要求听清节奏、感情,想象文中画面。
  过渡: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读好文章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同学们在朗读文章时还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要在脑海里想象文中的画面。
  播放范读前出示听读要求:听清节奏、感情;想象文中画面。
  4.听读后提问。
  (1)通过听读,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2)这些画面体现了夏的什么特点?(投影出示问题)先不看书描述画面,再打开书补充画面。(从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感受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再次强调听读的要求:听读要专注,既要听清节奏、感情,也要想象文中的画面。这样才能逐步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进行对话。
  5.默读课文,思考归纳:从以上画面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三个特点的?(投影)
  6.研读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夏天呢?
  齐读第5段,明确作者写夏的原因,在于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品味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可以使用下列句式回答:
  我喜欢 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 。
  例: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赏析方法:
  (1)关键词(动词 形容词 副词……)
  (2)修辞(比喻 拟人 反复……)
  (3)表现手法(对比 烘托……)
  五、拓展:对比阅读,体会不同感情
  引语: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出示投影《山居夏日》)
  归纳:学会以不同的观点审视身边的景物,得到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即新意。
  六、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课后作业】
  1.抄写并背诵《山亭夏日》。
  2.运用独特的想象,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夏(春、秋、冬),200-300字。
其他文献
一个阶段以来,"有效"是一个高频词。一切课堂,目标直奔有效而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可以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浪费;我们的谈话主题,丝丝入扣,来不得半点跑题。
依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印度在1937年2月举行了一次省立法会议选举.国大党、穆斯林联盟等政党参加了竞选.国大党获得了选举的决定性胜利.国大党在获胜后,拒绝与穆斯林联盟在一
人类之所以能从原始社会进化到现在,是因为人类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发散思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形式,而创新思维中又分为很多种,其中发散思维作为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时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了发散思维,人们就会禁锢在原来的传统理念里。在作文的教学中,更是离不开创新,因为写作文时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的思维,创新就是写作文
【摘 要】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现代教学思想,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只有这样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才能够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比较好的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摘 要】  由于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识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个难关,而且识字教学又是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因此帮助学生高效、愉快地识字成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本文以契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三个“利用”简述如何展开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以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为前提增加他们的识字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二年级 识字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