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有大担当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北京返沪已经多日,长宁沪剧团在首都长安大戏院演出沪剧《赵一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依旧回响在耳边。开座谈会那天,街头漫天大雪,会上却热气腾腾。一些专家把这台演出说成是缅怀先烈的良心戏,一句“小剧团有大担当”的评语更如电光石火。我把这句话当作对我们剧团、对自己的鞭策和诫勉。新年来临,就讲讲我对剧团剧目创作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吧!
  紧贴时代脉搏和两条腿走路
  我们是一家区属剧团,各方面的条件不能和市属大剧院相比。但我们素来认为,剧团有大小,但同样都肩负着倡导精神文明、传递正能量的社会使命。
  我是2007年担任团长的,不久就发生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想到了文艺工作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全团同志的支持下,我们仅仅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型沪剧《废墟上的爱》的创作排练。当时我们还是差额拨款单位,有人担心,这样在剧目会难以吸引观众。实践却证明,只要紧贴时代脉搏、精彩感人的作品,观众一定喜欢看。该戏上演后很受欢迎,一口气演了62场,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沪上媒体纷纷报道,称赞我们“团小志气高,敢为天下先”。
  2010年,我们推出了迎世博的新剧目《梦圆曲》,2011年又以现代戏《苏娘》作为迎接建党90周年的献礼剧目,2013年推出反映社区文明建设新风的《小巷总理》,这些剧目都获得了一系列奖项,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小巷总理》入选第16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
  很多年前,我就揣了一个强烈愿望,要把赵一曼的光辉形象搬上沪剧舞台。抗战胜利70周年时,我又想起了梦牵魂绕的这位抗日女英雄,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区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也得到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在大家的努力下,梦想成真,原创沪剧《赵一曼》于去年2月初首演,得到各方面好评,参加了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文化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全国巡演,本剧作为上海地区的两台优秀剧目之一入选,先后赴崇明、宜宾、宁波、杭州、太仓、常州等地,演出十分红火,去年年底又来到北京,在长安大戏院引发了当时极其感人的演出场面。
  我们剧团在剧目建设上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抓住主旋律新剧目创作的同时,在沪剧传统戏的整理改编上也倾注了不少精力,努力做到老戏新演,推陈出新。传统剧目演出了新的内涵和意蕴,新老观众都爱看,不仅扩大了在演出市场的覆盖面,也锻炼培养了青年演员,为新剧目的创作争取了时间。
  处理好剧目建设中的三个关系
  通过这几年剧团剧目建设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创作上需要十分妥帖地处理把握好几个关系。
  1.编创现代戏和深入生活的关系
  尽管有些人认为深入生活的做法已经过时,我们却一直把它作为现代戏创作的第一要素长期信守,坚持不懈。《小巷总理》的主创人员多次深入社区,了解情况,搜集素材,进行面对面交流,对社区干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把这些感人的事迹搬上舞台的强烈冲动。在剧目排练中,又两次来到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体验感受,与这个戏的生活原型之一、居委总支书记朱国萍倾心交谈,得到更多的启迪。
  2.剧种特长和题材选择的关系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沪剧一直擅长写家庭戏,反映抗战艰苦斗争的《赵一曼》曾被认为不适宜沪剧表现。我觉得,对剧种的题材不能故步自封,要敢于突破。在艺术处理上又要发扬剧种的特色和优势。在这方面,沪剧经典剧目的《芦荡火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考虑到沪剧的特点,《赵一曼》的编导扬长避短,写情为主,以很大篇幅刻画她的慈母心肠和爱子柔情,使赵一曼的舞台形象更富艺术感染力。这个戏重视细节描写,根据烈士留下的两件真实遗物,进行了感人肺腑的渲染。那张母子合影照片,编织进敌我斗争主线,贯串全剧。而烈士牺牲前亲笔书写的血泪遗书,更将母子情和爱国情融为一体,取得以小见大、入微见著的强烈艺术效果。
  3.剧团人才欠缺和上海整体优势的关系
  我们剧团眼下没有专职的编导和作曲,搞现代戏的创作,需要借助团外的艺术力量。近年来搞的几个现代剧,请来参与创作的,很多是国家院团、戏剧学院和市剧本创作中心有影响的专家。对这些专家,我们充分尊重,真心依靠;专家们也都竭尽所能,大家齐心协力,相处十分融洽。正是依靠这种人才的优化组合,我们才搞出了几台值得重视的剧目。实践证明,虽然目前不少剧团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上海戏曲创作队伍仍具有整体优势和实力。只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现有的创作力量完全能捏成拳头出击,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既要当好团长,又要当好演员
  在担任团长之初,我曾在会上表示过既要当好团长,又要当好演员。现在回顾确实在尽力履行自己的承诺。八年来并没有因为行政工作的繁忙,停滞艺术追求的脚步。先后在五台新剧目中领衔主演,从《废墟上的爱》中临危不惧、挽救学生生命的女教师,《苏娘》中坚强党性和慈母情怀交织融合在心灵深处的地下党员,《梦圆曲》中从少女时代到垂暮之年、人生跨度达80多个春秋的爱国资本家,《小巷总理》中走串百家门、知晓百家情,凝聚百家人、温暖百家心的社区干部,到《赵一曼》中留过学、进过军校、在战场杀出威风,刑场上义薄云天的巾帼英豪。面对过去舞台生涯从未体验过的一个个崭新角色,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艺术探索,实现了新的开拓、新的突破,得到观众专家的认可和赞扬。
  新的一年已悄悄来到身旁,期望剧团未来的路走得更好,在剧目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能向一直关爱支持我们的观众交出更像样的答案。
其他文献
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是常州市滑稽剧团新创作的一台好戏,它以扑面而来的当代生活气息,特色鲜明的滑稽表演风格,表面上看讲的是负债累累的公司用“富豪相亲会”骗钱的闹剧,骨子里却是一个父子两代人在传承手艺与如何创业上的喜剧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以及寻找幸福的艰辛。  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有点荒诞。有一手腌制萝卜干好手艺的唐荣华来到上海,找已经“发财”的儿子金宝借钱,没想到金宝是“假富贵真骗钱”,于是闹出
期刊
黄佐临先生无疑是公认的上海话剧乃至中国话剧一个旗帜性、标志性的人物,是为上海话剧事业、中国话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伟大艺术家。  环顾今天剧坛,在佐临先生走了以后,我们在生活当中很难再发现像佐临先生那样睿智、那样学术渊博、那样视野广阔、那样谦和、那样幽默、那样亲切的戏剧大师,希望我们若干年后能够再出现这样的戏剧大师。因为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邀请,要做一个关于佐临先生与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公开讲座,所以
期刊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来沪演出他们新打造的《北国佳人》, 这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首次来沪献演,但一鸣惊人,受到了观众的热情追捧。  河北梆子早就流传申城,与上海的舞台还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因缘。清同治年间,京戏传入上海,上海的京班戏园就不断邀请山陕梆子和直隶梆子(河北梆子的前称)的名角前来搭班演出。光绪中叶,不少梆子艺人来沪后还搭入京班戏园,与京、徽艺人同台演出,甚至有皮黄、梆子合演(称为双下锅),而有
期刊
主要人物:  女 人 年轻的银行女职员(24岁)  男 人 中年的江湖男盗贼(48岁)  另有会说话的“光柱”、歌队……  [这是一个四周完全开放的圆形舞台,观众围绕舞台观摩。舞台上的主要布景由一支二十余人的载歌载舞的歌队不断变换造型来完成。  [漆黑的舞台,传来一只老猫一连串惊恐的叫声,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猫的惨叫声久久回响……  [光亮,蓝天白云下的教堂外一角,一只老黑猫(由戴着黑猫面具的演员
期刊
新编沪剧《邓世昌》以甲午海战为背景,演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作为沪剧一部难得的宏大壮美的史诗戏,青年演员朱俭饰演了主角邓世昌,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很庆幸,这一次了解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他叫邓世昌。”朱俭这样说道。  希望每一个细节都能符合“邓大人”  上海沪剧院曾在上世纪60年代排过一部《甲午海战》,但是这次的《邓世昌》完全是另起炉灶,新写新编。剧本策划了三年,经历
期刊
上海文化广场每年举办的 “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到2016年,已走入第五个年头,今年首次有中国台湾的音乐剧参与展演中。相对于大陆的创作,台湾对于华语音乐剧又有哪些创意之道呢?音乐剧《天天想你》以流行音乐史上的传奇音乐人张雨生为题,23首张雨生经典歌曲为串联。而音乐剧《向左走 向右走》由画家几米的绘本《向左走 向右走》改编而来。从整体上来看,《天天想你》和《向左走 向右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一个来
期刊
幻想——更高的真实  幻想,在《玻璃动物园》中占有极大的重要性。作为叙事者的汤姆一上场便说,“他(魔术师)给你们的是伪装成真实的幻想。我给你们的是伪装成美丽幻想的真实。”这里,汤姆是在代替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说话。  对威廉斯来说,幻想是远比现实中的细枝末节更为重要的东西。它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更高的真实。  他在《上演笔记》一文中写道,“真实、生活或现实是一样活的东西。在根本上,只有通过变形,通过
期刊
在观众接受“女王召见”之前,王室管家郑重地向观众解释女王自即位起在每周二接受首相的觐见,与首相有20分钟交流的不成文惯例。同时,他隆重推出这一惯例的见证者——两把自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为召见首相定制的古董椅子,椅子在宫中的特定角落迎送了几代帝王,它们的来源、质地、换软装的时间都被精确记载——似乎白金汉宫有关的一切人事物都如同博物馆中的文物事记一样缺乏温度,其中包括女王本人,她的生活就是工作,是传统制
期刊
三十年前,一部妙趣横生的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吸引了中国几代观众。2016新年伊始,当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同名话剧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的信息,朋友们纷纷表示对这部作品记忆犹新,许多细节至今想起来都会发笑,那是我们曾经也有过的经历。这部具有俄罗斯气质的喜剧作品因为这次话剧版的在华演出,一下子打开了中国观众记忆中的闸门,令人倍感亲切。  口是心非皆有戏  话剧《办公室的故事》的主演是当年为影片中女主
期刊
弗朗索瓦丝·萨冈在18岁的时候以《你好,忧愁》一跃成为法国文学界的新星,因为就像世人对她本人的描述一样,在作品中她直接描绘了一个天真又危险、脆弱且叛逆的少女塞茜尔的故事。塞茜尔青春反叛,理想是“要过一种卑鄙无耻的生活”,这跟大众对萨冈的印象“一个迷人的小魔鬼,一双藏匿着天真的眼眸,与世界保持距离的冷漠,对人与人间关系的洞察,一丝微笑伴随着羞怯,如同我们眼中永远天真的孩子”不谋而合,塞茜尔和爸爸、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