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归有光以淡笔描写挚情的妙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
  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节描写
  很多人都记得语文课本上《项脊轩志》中感人至深的文字:“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是如果仔细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文字平淡,不事雕琢,但是即使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只是清清淡淡谈到一棵枇杷树,却能令人潸然泪下。
  很多人都有过困惑:归有光的抒情散文篇幅大多短小,文字也寻常,读之却深厚悠长,感人肺腑。与归有光同时期的王世贞就盛赞《项脊轩志》“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民国的文史大家钱基博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评价归有光《项脊轩志》诸文为“悼亡念存,极挚之情,而写以极淡之笔,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近年来的研究论文更是就《项脊轩志》的写作技巧、抒情艺术有不少深入的探讨。
  其实《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
  一、 生死感伤的选材
  归有光动笔写下《项脊轩志》时只有18岁。一般人在这个年纪,文字技巧和情感积累都尚显稚嫩。他能写出这一名篇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最能激起中国人共鸣的选材——家族和生死。林纾《春觉斋论文》评价道:“将人事变迁,家道坎壈,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
  《项脊轩志》一文,观其题目,首先與家族变迁密不可分。因作者远祖曾在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居住,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这本身就有怀宗追远之意。第二段只用寥寥数语,借庭院篱墙的变化,就勾勒出了一个江河日下的没落家族。一开始,“庭中通南北为一”,庭院宽敞,人心相同,但接下来,诸位伯父分家之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墙的确是坚固了,但是人情也淡了。这样做导致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犬西吠”极为生动,这四个字明里是在写狗,暗里却是借狗与狗之间因不熟悉而狂吠,暗示着亲人之间的不相往来。“客逾庖而宴”,可以设想客人有多么不方便,归氏家族的待客之道是多么可笑,家族的没落也不言自明。“鸡栖于厅”着实奇怪。鸡鸭之类的家禽,会带来不少卫生隐患,本不应出现在富贵人家的庭院中,现在却公然出现在归氏家族原先的厅堂之上。
  作者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却选择这三处精心的细节描写说明:归氏家族已全然衰败。作者借百年老屋写出了家族的凋零,这对于重视家族观念的中国人,是一种历史悠远的群体性感伤。
  第二段中,还有一段“大母过余”的文字。祖母探访终日苦读的孙子时说道:“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在这里,祖母对归有光不仅有长辈对晚辈的寻常关心,还有在孙辈身上寄予的振兴家族的厚望。在祖母过世以后,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联系到归有光科举之路的坎坷曲折,35岁中举,60岁才中进士,读者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都是悲叹未能完成祖母的遗愿,感叹自身科举不第、有负所托,无法振兴衰败家族的内疚和哀伤。
  《项脊轩志》不止写了家族,写的更多的还是生死。清代梅曾亮评价《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项脊轩志》借一方小阁,写了三代人,母亲、祖母、亡妻。文中更让人关注的,不是家族,而是在百年老屋中停留、驻足、生活过的亲人。首先,借老妪之口回忆先妣,“立于兹”和“以指叩门扉”等小事,表达了对早逝母亲的无限怀念;其次,回忆先大母探访“我”,对“我”的殷殷期望和鼓励,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内疚和哀伤;最后的补记,提到亡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种枇杷树”,表达了物在人亡之感,绵延不绝之伤。作者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强烈的表达效果,情感却在逐步加深。谈到亡母时,作者只是“亦泣”,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写到祖母时,作者已经“长号不自禁”,泪水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写到亡妻时,这一往情深已是哭之无声,痛入骨髓。
  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验:人生经历特别坎坷的作者,一旦写起东西来,根本不用什么文辞修饰,甚至只需要平铺直叙,比起其他生活平顺的普通人,更容易做到意蕴丰厚,感人至深。生死之痛,本身就是感动的源泉。如果只是用平淡的文字去描写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诸多细节,那么平淡会成为一种平常、平凡无奇;如果用平淡的文字去描写家族和生死的细节,那么家族聚散、生死之痛与轻描淡写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这正像明代首辅王锡爵评论归有光:“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古人云“死生亦大矣”,选择家族凋零,三世情伤的细节来描绘,即使文字再朴素简洁,含而不露,也能拨动心弦,悱恻动人。
  二、 跌宕起伏的组合
  《项脊轩志》中没有大事,描绘的都是些生活中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是如何组合的?换而言之,这个问题也是在问文章的结构脉络。
  《项脊轩志》的结构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传统观点中,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被认为是过渡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似乎显示出细节组合的方式为:“喜——悲”。按照过渡句承上启下的提示,该句以上第一段说的是“喜”的细节,以下二、三、四、五段写的是“悲”的细节。但如果逐段分析全文,会发现这个最为通行、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有诸多不合情理之处。
  首段是的确是喜,但开门却没有见喜。“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叙其来历。此句平实,无悲无喜。“百年老屋”写其历史久远,暗含破败之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挑明了其破败到漏风渗雨。对于书房,漏雨可谓是毁灭性打击。“室仅方丈”和“每移案,环视无可置者”交代其窄小不堪;“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说明其阴暗清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开篇对项脊轩最初状态的细节描写,都渲染出一种衰败、凄清的氛围,可划归为“悲”之细节。   作者接下去从“悲”的反面“喜”来落笔。“稍为修葺”,使不漏雨;“四窗垣墙”,使其明亮;“杂植兰桂竹木”“旧时栏楯”,使其增添文人雅趣。然后作者在这一方小天地里自得其乐。虽然穷到只能“借书满架”,却依然可以“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欣赏“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安静;陶醉“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短短的一段中,就出现了由悲而喜的细节组合。并且这样充满反差的细节组合方式贯穿全文。
  第二段从第一段末的“喜”又突然转入悲情涌动。首句“亦多可悲”统摄下文:第一,叔伯父的分家,一个大家庭分崩离析;第二,老妪的回忆和指点,勾引起对先母的追念;第三,祖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犹历历在目,但已是物在人亡。这三种“悲”的层次在不断加深。家族衰弱之悲,是寄寓深长的感叹;怀念亡母之悲,是有节制的哭泣;悼念祖母之悲,则是无法抑制的痛苦。
  第三段讲了两个细节。第一,“足音辨人”,这是一种富于生活实感的琐事,是一种极亲切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儿时都可能碰到过,说起来,应是会心一笑吧。第二,一共遭了四次火,却没有被焚毁。这里的情感是庆幸、欣慰,绝不会是悲哀。所以,第三段描绘的是“喜”的细节。
  第四、五段,“吾妻来归”是喜,“吾妻归宁”是伉俪情深,喜悦更深一层;“吾妻死,室坏不修”是悲,“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则是悲到极致。
  所以,文章的细节组合方式不是简单的“喜——悲”,而是“悲——喜——悲——喜——悲”,文似看山不喜平,不足千字的文章,却有着多重悲喜,跌宕起伏。而每一重的悲,又酝酿出多个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人生的欢喜是那么勉强而疏淡,而人生的悲愁是那样沉痛而凝重,挥之不去。
  这篇文章在细节的组合上独具特色,可谓跌宕起伏。如果探究其内在逻辑会发现,既不是按照严格的时间线,也没有按严格的逻辑结构,也许它的结构安排不完全出自理性,而是跟着情绪的起伏来进行,好像拉家常一样,来来回回地说,跌宕起伏地向前,其实是领着读者的情绪不断往深处走。虽然文字上看不出刻意设计的痕迹。但跌宕起伏的组合方式加强了抒情效果。黄宗羲也认为:“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转折无穷,一味霁兀雄健之气都无所用也。”
  三、 精准动人的描述
  归有光的散文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其实,《项脊轩志》的雕琢痕迹是相当明显的。只不过它的雕琢不是浓墨重彩,而是精雕细刻。黄宗羲说:“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他注意到,归有光能做到看似平淡,实则深情,因为他能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刻画细节来打动人。这也是归有光最为人称道的文学功力。
  虽然很少人会认为文章的首段动人,但是第一段已经展现出归有光对细节描写的驾驭能力。文章的首段详细地描述了书房的改造工程。杂植“兰桂竹木”,而不是“花花草草”,这是因为幽香的兰草、摇曳的桂花、象征着高洁的竹木,反映出书房主人的超凡脱俗和闲情雅致。用“借书满架”却不是“置书满架”,一方面显示出主人的读书之乐,另一方面却又体现出寒士的清贫。通过这些精准的细节描述,读者才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清贫之士的文人雅趣,自得其乐。
  文章第二段老妪回忆作者亡母,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回忆一定不止一次,但是作者仅仅只截取了一个细节来表现。母亲听见孩子哭,敲门时“以指扣”,动作极轻,可能是怕吓着孩子,这就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儿寒乎?欲食乎?”你冷吗?你饿吗?这两句问候既不宏大,也不雄伟,再平凡不过的问候,但最为亲切感人。因为在这两句简单问候的背后,是母亲对孩子的关切与惦念。作者仅以一个动作,一句问话,便写出慈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抚。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第二段“大母过余”的文字更值得回味。“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一句问话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祖母对孙儿又是责备、又是疼爱、又是喜悦的复杂心理,既表达出对孙子默默读书不能尽情玩耍的心疼,又饱含着对孙儿重振家族的期待。接下来,“以手阖门”这一动作,更是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因为怕惊扰孙子学习而小心翼翼的心理。而祖母的这句自言自语“儿之成,则可待乎”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祖母的殷切期盼,我们简直能直接感受到她对孙子无微不至的关切,溢于言表的期许。
  第四段谈到妻子“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平平淡淡两件事,极生动地表现了夫妻间的情投意合。“吾妻死,室坏不修”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写尽了妻子亡故后归有光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无限忧伤。
  第五段的那棵枇杷树,景语寥寥,暗语不尽。“枇杷树”本就寓意着高洁、美满和子嗣昌盛,“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恰与物在人亡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好的祝愿与悲凉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精准的细节之所以为人称道,是因为人的情感,是在细节中展露的。用不着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借助精准的细节描述,在你不说明,我不道破的默契中,情便缓缓流于心间。因为精准,所以动人。
  为什么归有光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出色的细节描写。《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是选材特殊,借百年老屋,写出了家族的凋零和三代挚亲生死的感伤,这事件本身就是每个人心口的朱砂痣;二是组合曲折,表面上看作者只是以平常语说平常话,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看不出刻意设计的痕迹,实际上作者行文是跟着情绪的悲悲喜喜跌宕起伏地走,引领读者不断走向心灵深处;三是描述精准,归有光的文字看起来不事雕琢,其实却是精雕细刻,来自生活的鲜活细节信手拈来,不着痕迹,细微处充满浓郁的人情美。他擅长刻画精准的细节,再借由这些细节以少胜多、以简驭繁,以情感人。
  參考文献:
  [1]归有光.震川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习炜璠,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各科教育教学培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的指引和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优化日常教学,真正引领学生提升语言能力,获得英语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实践与思考  立足于当前的教育背景,老师应该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的内在需求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制定详尽而精细的教
期刊
【摘 要】 小学英语作为小学学习的主要学科,为小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英语绘本教学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能力,而英语“微剧场”教学活动的开展则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英语素质。本文对微剧场玩演助力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微剧场 小学英语 英语绘本教学 微剧场玩演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结合了教学教材及其他读物,通过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是因为情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丧失。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的要求,教师应将情境教学法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语言应用的情境,从而为学生的语言掌握和应用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情境 教学
期刊
【摘 要】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词义灵活,涵义广泛,文化深远,要想在朝夕之间掌握其文化精髓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下大功夫,持之以恒。所以,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也就在所难免,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施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在课堂上启动学生的情感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成为有创造性的成功学习者。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情感教育 构建策略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和学习策略明确提出了具体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研究学习策略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策略 英语写作  一、前言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将读写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则使初中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发展受到了束缚。为此,鉴于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依存的关系,英语教师将读写进行融合来达到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发展。本文立足于读写相结合方法,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该领域研究起到抛砖
期刊
摘要:中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在学校的讲解,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下针对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进行讨论探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构建心理健康的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家校合作;开展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师资力
期刊
摘要:立足小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巧用校园素材开设“综合与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校园、用数学思维描绘校园、用数学语言表达校园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校园背景的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落实课标精神,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校园情境;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一、 引言  近年,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开发和开设“综合与
期刊
摘要:复习课的知识整理,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拾遗补漏,弥补新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不断地积累和挖掘学习规律的一个过程。复习能够重新建构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有新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能运用原来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积累的活动经验迁移深化,以解决更复杂的新问题,这样才能使复习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复习课;沟通;新认识
期刊
摘要:数学建模活动是基于数学思维,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文章以“体重与脉搏”教学为例,对恒温动物的体重与脉搏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建模;体重;脉搏率  生活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揭示这些联系是数学的意义所在,数学建模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