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具备了与别人不同的耐心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密。耐心是学生驰向知识海洋的“船长”; 耐心是滋润“差生”心灵的甘露;耐心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源泉”。
【关键词】教育成功、秘密、耐心、知识海洋、甘露、源泉
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人不急不燥,冷静行事。耐心是一份理解,它要求你能反思,多替别人想一想。耐心是一份宽容,它要求你满怀爱意,耐心又是一份期待,它要求你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教师具备了与别人不同的耐心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密。
一、教师的耐心是学生驰向知识海洋的“船长”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授业”就明确了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当“知识传授者”,把浩瀚无边的知识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苦于自己已经精心设计,想尽办法教授给学生,可是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少部分知识;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知识。这时只好把这些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聪明、智力较好的学生;一类是智力一般的学生;一类是智力残缺的学生。德国著名教育家卡乐?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每一个孩子都有来自先天或后天的不足,但只要因材施教,他们都能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很快掌握大部分知识的孩子,他们或许确实有先天的聪慧,但更多的是他们比别的孩子专心、认真、自觉性较强,这部分学生教师不需付出更多的辅导,只要通过课堂传授就行。而那些掌握知识较少,或根本没掌握知识的孩子,并不是先天智力障碍,他们掌握知识不多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心思不在学习上,甚至讨厌学习,所以就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完成或完成错误,每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把这类孩子视为“差生”“累赘”“包袱”。对他们的教育简单行事,也不对他们抱有什么希望,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如果对于这类孩子教师付出耐心教育那结果又会怎样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项任务唤醒一颗沉睡的心
我于2008年9月份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开学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课堂教学、提问、作业、谈话、单元测试,发现一个学生成绩较差,书写不认真,计算粗心大意,乘法口诀背不熟,对学习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高。让我很担心,也发现对他的教育需付出更多的耐心。首先与他进行心灵沟通:
“平平同学,你喜欢数学课吗?”
“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没劲,一天到晚都是那些加、减、乘、除法,计算起来又麻烦又没趣。”
“那你觉得干什么来劲?”
“我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或玩其它的,只要不做练习、不听课就行。”
“好!老师就让你来做你喜欢的事,这节课我们不上课,来打羽毛球,乒乓球,不过你要先帮老师完成一个任务才可以。”
“(喜上眉梢)行,老师您让我干什么?”
“听好了,我们班32名同学,现在我要把他们分成四组来打球,每组只能有一副乒乓球和羽毛球,现在我给你200元钱你去商店帮我完成这项任务。”
平平二话没说,拿着钱就往学校外跑(学校门口有商店,店里有羽毛球和乒乓球)。之前我和店主商量好,不能帮他算买多少副,也不告诉他总共多少钱,必须由他算对才卖给他,否则不卖给他,大约十分钟平平空手回来了。
“平平,完成任务了吗?”
“对不起,老师我没完成任务。”
“你能告诉老师原因吗?”
“店主让我自己算买多少副,总共多少钱, 算对才卖给我,可……我不会算,结果他没卖给我。”
我故意装作很伤心,惋惜的样子说:“看来这节课球打不成了,我们还是上加、减、乘、除法吧!虽然它很枯燥没趣味,但它有用呀,否则我们连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完成不了,也妨碍了我们的活动,真可惜呀!”这时我看到平平一脸的沮丧,接着我就开始对他进行学习的好处,知识的重要的教育,谈话结束时他一脸的灿烂,还向我保证以后一定热爱学习,能学好各科知识。但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他,光有了学习的热情还不够,更需有脚踏实地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步骤。所以我从口诀抓起,要求在一个周之内把“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乘法口诀”背熟,然后再从简单的计算开始,重点强调计算法则和计算时的细心,掌握了计算后再训练他的思维,在整个过程我始终付出十倍的耐心,不指责他的错误、粗心、懒惰,给予的是不断的讲解、引导、鼓励。每次他做习题时我都坐在他身边看着他的书写及演算,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一年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由倒数第一一跃到全班第六名,而且他对学习的热情、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把每个学生领进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让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接受知识的熏陶,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我们应对每个学生负责,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必要的知识,那么就要求教师无论是课堂上的讲授,还是课后的辅导都应付出耐心,抓好每个细节,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必学知识。
二、教师的耐心是滋润“差生”心灵的甘露
在教育的群体中,有一部分被我们称为“差生”的学生,这些所谓的“差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学生只要有某一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学习方面表现出厌学,作业完成不认真,某次考试成绩差,就会被老师视为“差生”,一旦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冷淡的,给予的是永无休止的批评、责骂,很少给予鼓励、帮助,甚至采取不闻不问。这样这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厌学,基础越来越差,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所以老师们更是把他们想象成“头脑简单”,甚至是“一片空白”,无药可治。这些“差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他们身上有着教师没发现的个人特长。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垒也”。朽木当然不可雕刻,却可以把它当柴火;粪土当然砌不成墙,却可以用它去肥田。我们不应花大力气去考究学生身上的不足,却应该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某方面的天赋,顺其自然,加以引导教育,那么要使这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有所进步,摘掉“差生”的这顶帽子,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只把爱献给那些“优等生”,而应面对全体学生,把“差生”当作教育工作、班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差生”的教育更应付出十倍的耐心。从学习兴趣抓起,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开发学生智慧,捕捉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做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高尔基也强调过:“自己不想学,谁也教不会。”有了想学习的愿望后,教师要给予耐心引导,及时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犯了错误马上指出并纠正,有了丁点的进步,马上给予鼓励表扬,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他们提出期望。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我是这样做的:
我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给稍有进步的孩子发奖。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张“优点卡”,记录下他们每次很小的进步。到学生家中去家访,向父母汇报的是他们的特长和进步,从不提他们的“差”。与每个学生平等的交往,每个学生只要稍有进步就给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对出现的缺点不是责骂、惩罚,而是孜孜不倦的教诲。经常给他们讲理想,讲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讲伟人的故事,读好文章给他们听,激活他们的成就动机,激起他们学习所必需的内驱力,在他们有了内驱力之后,就趁热打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从个人特点出发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借一个优”给他们,希望他们通过努力后还给我。总之对班上的“差生”我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真诚去敷化他们的创伤,用耐心去扶正他们的倾斜。
一年后,那些“差生”们都有了点滴的进步,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他们曾经的“差”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就被一票否决;而身上的“优”却不被老师挖掘。受旱的禾苗需要雨水,受冻的幼苗需要阳光。对于那些受到冷落、批评、责骂的“差生”,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教育。老师对他们付出加倍的耐心,他们同样可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而且会成长得最茁壮。
三、教师的耐心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源泉”
在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同样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给学生传道、解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育人”。育出有能动思维、有社会感情、有神圣精神境界的人,也就是育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人格”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规范,起码标准。做人的核心就是要有“人格”,没有“人格”就不算是人。但并非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了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走进社会是否具备有高尚的“人格”全凭从受教育起所得的引导和熏陶,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人格”的塑造者,而教师的耐心教育又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源泉。“人格”里要求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就要有能动思维,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感情,要有神圣的精神境界或者说要有人文精神。这些都靠教师的谆谆教诲,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也得靠教师来教会学生判断的标准。按理说从校园走出的每一个人都是具备了高尚“人格”的人,可社会却是向学校大声呼吁“加强德育教育”。所以近几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重点又是在德育上,还有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曾提出“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实际上都是社会在向我们教师要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人格如此重要,教师从何做起?从耐心做起。因为有了耐心,才会关注学生人格形成中的点滴。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白求恩、雷锋、孔繁森这些人为什么称为伟人,而那些“阔豪显富”“贪官污吏”却被称为“变色龙”“蠹虫”。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因为教师的耐心学生才会点点滴滴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人格。偶拾一例:
钦钦的故事
我所教班级中有一名叫钦钦的学生,有一次到他班教室中擅自拿他人的东西,行为恶劣之让人气愤。于是怒从胸起,劈头盖脸骂一通,并罚站反省自己行为一小时,便结束此事。晚上把自己的处理方法仔细一想,发现不行,太粗鲁,太简单,而且从其他同学那里打听到,钦钦一年级就有这个坏毛病。于是第二天把钦钦叫来仔细询问一番,才知钦钦家里特穷,买不起书笔,便起坏心拿别人的,被老师发现只是骂一顿,做了几次后,以前的老师都是像我那样大骂一顿,所以在他心里想再犯几次最多被臭骂几顿而已。我很感动他如此坦白,也很难过他幼小的心灵把这样的事看得不值一提,也自责自己的粗心。接着我和他谈了许多,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再穷志气不能穷,并买了学习用品作为他诚实承认错误的奖品。还召开“人穷志不穷”的主题班会,号召全班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钦钦感动地哭了,并像全班同学保证一定改掉坏毛病,争做一名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学生。一年多了,钦钦一次也没有犯错,与同学相处很好。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我庆幸自己的细心和耐心挽救了一颗过早遗失的心。教师的耐心真的很重要。从钦钦的故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每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在他还没有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很容易走错路,教师应在每个岔路口都牵着他们稚嫩的小手走向阳光大道,所以就需要教师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耐心,每天都给予一份牵引,一份叮咛。老师的牵引和叮咛就像那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着他纯真的心,正确地走好每一步,点滴的积累,学生才能形成高尚“人格”。教师才不辱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一称号,才不愧于人民、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爱戴,因为我们育出了“人格高尚”的人。
耐心真好,教师有了耐心,就不会动辄责骂学生,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心中就有了爱,有了爱更耐心,就会冷静地对待学生身上出现的点滴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学生会从老师身上渐习渐染,学到科学知识,学到做人的准则。他们会被老师的耐心所感动,从而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了耐心,也使得自己每天都拥有一份好心情,去领略教育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教育成功、秘密、耐心、知识海洋、甘露、源泉
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人不急不燥,冷静行事。耐心是一份理解,它要求你能反思,多替别人想一想。耐心是一份宽容,它要求你满怀爱意,耐心又是一份期待,它要求你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教师具备了与别人不同的耐心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密。
一、教师的耐心是学生驰向知识海洋的“船长”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授业”就明确了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当“知识传授者”,把浩瀚无边的知识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苦于自己已经精心设计,想尽办法教授给学生,可是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少部分知识;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知识。这时只好把这些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聪明、智力较好的学生;一类是智力一般的学生;一类是智力残缺的学生。德国著名教育家卡乐?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每一个孩子都有来自先天或后天的不足,但只要因材施教,他们都能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很快掌握大部分知识的孩子,他们或许确实有先天的聪慧,但更多的是他们比别的孩子专心、认真、自觉性较强,这部分学生教师不需付出更多的辅导,只要通过课堂传授就行。而那些掌握知识较少,或根本没掌握知识的孩子,并不是先天智力障碍,他们掌握知识不多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心思不在学习上,甚至讨厌学习,所以就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完成或完成错误,每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把这类孩子视为“差生”“累赘”“包袱”。对他们的教育简单行事,也不对他们抱有什么希望,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如果对于这类孩子教师付出耐心教育那结果又会怎样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项任务唤醒一颗沉睡的心
我于2008年9月份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开学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课堂教学、提问、作业、谈话、单元测试,发现一个学生成绩较差,书写不认真,计算粗心大意,乘法口诀背不熟,对学习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高。让我很担心,也发现对他的教育需付出更多的耐心。首先与他进行心灵沟通:
“平平同学,你喜欢数学课吗?”
“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没劲,一天到晚都是那些加、减、乘、除法,计算起来又麻烦又没趣。”
“那你觉得干什么来劲?”
“我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或玩其它的,只要不做练习、不听课就行。”
“好!老师就让你来做你喜欢的事,这节课我们不上课,来打羽毛球,乒乓球,不过你要先帮老师完成一个任务才可以。”
“(喜上眉梢)行,老师您让我干什么?”
“听好了,我们班32名同学,现在我要把他们分成四组来打球,每组只能有一副乒乓球和羽毛球,现在我给你200元钱你去商店帮我完成这项任务。”
平平二话没说,拿着钱就往学校外跑(学校门口有商店,店里有羽毛球和乒乓球)。之前我和店主商量好,不能帮他算买多少副,也不告诉他总共多少钱,必须由他算对才卖给他,否则不卖给他,大约十分钟平平空手回来了。
“平平,完成任务了吗?”
“对不起,老师我没完成任务。”
“你能告诉老师原因吗?”
“店主让我自己算买多少副,总共多少钱, 算对才卖给我,可……我不会算,结果他没卖给我。”
我故意装作很伤心,惋惜的样子说:“看来这节课球打不成了,我们还是上加、减、乘、除法吧!虽然它很枯燥没趣味,但它有用呀,否则我们连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完成不了,也妨碍了我们的活动,真可惜呀!”这时我看到平平一脸的沮丧,接着我就开始对他进行学习的好处,知识的重要的教育,谈话结束时他一脸的灿烂,还向我保证以后一定热爱学习,能学好各科知识。但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他,光有了学习的热情还不够,更需有脚踏实地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步骤。所以我从口诀抓起,要求在一个周之内把“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乘法口诀”背熟,然后再从简单的计算开始,重点强调计算法则和计算时的细心,掌握了计算后再训练他的思维,在整个过程我始终付出十倍的耐心,不指责他的错误、粗心、懒惰,给予的是不断的讲解、引导、鼓励。每次他做习题时我都坐在他身边看着他的书写及演算,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一年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由倒数第一一跃到全班第六名,而且他对学习的热情、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把每个学生领进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让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接受知识的熏陶,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我们应对每个学生负责,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必要的知识,那么就要求教师无论是课堂上的讲授,还是课后的辅导都应付出耐心,抓好每个细节,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必学知识。
二、教师的耐心是滋润“差生”心灵的甘露
在教育的群体中,有一部分被我们称为“差生”的学生,这些所谓的“差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学生只要有某一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学习方面表现出厌学,作业完成不认真,某次考试成绩差,就会被老师视为“差生”,一旦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冷淡的,给予的是永无休止的批评、责骂,很少给予鼓励、帮助,甚至采取不闻不问。这样这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厌学,基础越来越差,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所以老师们更是把他们想象成“头脑简单”,甚至是“一片空白”,无药可治。这些“差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他们身上有着教师没发现的个人特长。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垒也”。朽木当然不可雕刻,却可以把它当柴火;粪土当然砌不成墙,却可以用它去肥田。我们不应花大力气去考究学生身上的不足,却应该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某方面的天赋,顺其自然,加以引导教育,那么要使这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有所进步,摘掉“差生”的这顶帽子,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只把爱献给那些“优等生”,而应面对全体学生,把“差生”当作教育工作、班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差生”的教育更应付出十倍的耐心。从学习兴趣抓起,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开发学生智慧,捕捉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做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高尔基也强调过:“自己不想学,谁也教不会。”有了想学习的愿望后,教师要给予耐心引导,及时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犯了错误马上指出并纠正,有了丁点的进步,马上给予鼓励表扬,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他们提出期望。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我是这样做的:
我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给稍有进步的孩子发奖。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张“优点卡”,记录下他们每次很小的进步。到学生家中去家访,向父母汇报的是他们的特长和进步,从不提他们的“差”。与每个学生平等的交往,每个学生只要稍有进步就给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对出现的缺点不是责骂、惩罚,而是孜孜不倦的教诲。经常给他们讲理想,讲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讲伟人的故事,读好文章给他们听,激活他们的成就动机,激起他们学习所必需的内驱力,在他们有了内驱力之后,就趁热打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从个人特点出发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借一个优”给他们,希望他们通过努力后还给我。总之对班上的“差生”我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真诚去敷化他们的创伤,用耐心去扶正他们的倾斜。
一年后,那些“差生”们都有了点滴的进步,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他们曾经的“差”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就被一票否决;而身上的“优”却不被老师挖掘。受旱的禾苗需要雨水,受冻的幼苗需要阳光。对于那些受到冷落、批评、责骂的“差生”,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教育。老师对他们付出加倍的耐心,他们同样可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而且会成长得最茁壮。
三、教师的耐心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源泉”
在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同样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给学生传道、解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育人”。育出有能动思维、有社会感情、有神圣精神境界的人,也就是育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人格”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规范,起码标准。做人的核心就是要有“人格”,没有“人格”就不算是人。但并非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了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走进社会是否具备有高尚的“人格”全凭从受教育起所得的引导和熏陶,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人格”的塑造者,而教师的耐心教育又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源泉。“人格”里要求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就要有能动思维,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感情,要有神圣的精神境界或者说要有人文精神。这些都靠教师的谆谆教诲,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也得靠教师来教会学生判断的标准。按理说从校园走出的每一个人都是具备了高尚“人格”的人,可社会却是向学校大声呼吁“加强德育教育”。所以近几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重点又是在德育上,还有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曾提出“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实际上都是社会在向我们教师要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人格如此重要,教师从何做起?从耐心做起。因为有了耐心,才会关注学生人格形成中的点滴。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白求恩、雷锋、孔繁森这些人为什么称为伟人,而那些“阔豪显富”“贪官污吏”却被称为“变色龙”“蠹虫”。因为耐心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因为教师的耐心学生才会点点滴滴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人格。偶拾一例:
钦钦的故事
我所教班级中有一名叫钦钦的学生,有一次到他班教室中擅自拿他人的东西,行为恶劣之让人气愤。于是怒从胸起,劈头盖脸骂一通,并罚站反省自己行为一小时,便结束此事。晚上把自己的处理方法仔细一想,发现不行,太粗鲁,太简单,而且从其他同学那里打听到,钦钦一年级就有这个坏毛病。于是第二天把钦钦叫来仔细询问一番,才知钦钦家里特穷,买不起书笔,便起坏心拿别人的,被老师发现只是骂一顿,做了几次后,以前的老师都是像我那样大骂一顿,所以在他心里想再犯几次最多被臭骂几顿而已。我很感动他如此坦白,也很难过他幼小的心灵把这样的事看得不值一提,也自责自己的粗心。接着我和他谈了许多,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再穷志气不能穷,并买了学习用品作为他诚实承认错误的奖品。还召开“人穷志不穷”的主题班会,号召全班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钦钦感动地哭了,并像全班同学保证一定改掉坏毛病,争做一名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学生。一年多了,钦钦一次也没有犯错,与同学相处很好。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我庆幸自己的细心和耐心挽救了一颗过早遗失的心。教师的耐心真的很重要。从钦钦的故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每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在他还没有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很容易走错路,教师应在每个岔路口都牵着他们稚嫩的小手走向阳光大道,所以就需要教师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耐心,每天都给予一份牵引,一份叮咛。老师的牵引和叮咛就像那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着他纯真的心,正确地走好每一步,点滴的积累,学生才能形成高尚“人格”。教师才不辱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一称号,才不愧于人民、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爱戴,因为我们育出了“人格高尚”的人。
耐心真好,教师有了耐心,就不会动辄责骂学生,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心中就有了爱,有了爱更耐心,就会冷静地对待学生身上出现的点滴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学生会从老师身上渐习渐染,学到科学知识,学到做人的准则。他们会被老师的耐心所感动,从而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了耐心,也使得自己每天都拥有一份好心情,去领略教育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