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此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要办好高职教育,需将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深化校企合作、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企业文化综合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工学结合 企业文化素质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倪凌(1976- ),男,江苏无锡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及对外汉语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SJB88007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72-01
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学界认为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即“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参加理论学习外,还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到企业参加实习工作,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随后不久,美国也出现了与此相似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合作教育”,它是一种把工作与教育正式联系起来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合作教育计划。此外,我国高职教育界熟知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是工学结合的典型,它为战后德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各高职院校经过深入的探索与广泛的实践,摸索出包括引企入校、办校入企、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在相关行业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实践性任务。这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了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密切了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协作,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包括高职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对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和个人发展重要性的清晰认识和对企业文化运作能力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素养。高职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能只具有较高技能、能熟练完成某些技术型工作,他们还应该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意识等企业文化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从本质上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现代企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现代企业注重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里的高素质人才不再停留于人才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上,而是更加注重包括企业文化素质在内的人才内涵,较高企业文化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高职学生如果只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或掌握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将很难出色地、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备较高的企业文化素质是促进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生涯深入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能使学生不仅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还能使他们在企业中真正找准自身位置,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和发展。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思路
(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
在国际大环境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订,重点是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内容。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大多数专业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加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加强,同时,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不仅把它纳入到新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还要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加以考核。只有这样,与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相关的课程开设才能真正保证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校企深入合作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合作,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参加理论学习,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各种实习实训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毋庸置疑,企业要比学校更了解企业文化素质的内涵、更明白其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素质、更了解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培养员工企业文化素质的途径。一方面,在引企入校、订单培养、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通过邀请企业管理层或培训师到校进行讲座和座谈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在顶岗实习、办校入企、半工半读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走出校园,直接深入企业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实践,能亲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对企业文化素质的感性认识。因此,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企业直接参与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有效渠道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好地促进教学。然而,高职校园文化活动长期以来都囿于校园范围,与社会以及许多工作行业脱节,校园文化建设也限于普通的学生文娱活动,或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的开展。针对于此,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更多体现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加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的学生活动,这样不仅能保留校园文化活动原有的功能,还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力促进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
“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求他们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验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水平高,普遍具有相当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真正需要的,因为他们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他们了解现代企业的真正需求,能将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与学校理论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能有力促进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
总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此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
[3]鲁静.“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融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廖小平,宋笑月.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关键词]工学结合 企业文化素质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倪凌(1976- ),男,江苏无锡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及对外汉语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SJB88007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72-01
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学界认为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即“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参加理论学习外,还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到企业参加实习工作,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随后不久,美国也出现了与此相似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合作教育”,它是一种把工作与教育正式联系起来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合作教育计划。此外,我国高职教育界熟知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是工学结合的典型,它为战后德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各高职院校经过深入的探索与广泛的实践,摸索出包括引企入校、办校入企、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在相关行业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实践性任务。这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了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密切了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协作,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包括高职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对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和个人发展重要性的清晰认识和对企业文化运作能力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素养。高职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能只具有较高技能、能熟练完成某些技术型工作,他们还应该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意识等企业文化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从本质上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现代企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现代企业注重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里的高素质人才不再停留于人才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上,而是更加注重包括企业文化素质在内的人才内涵,较高企业文化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高职学生如果只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或掌握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将很难出色地、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备较高的企业文化素质是促进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生涯深入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能使学生不仅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还能使他们在企业中真正找准自身位置,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和发展。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思路
(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
在国际大环境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订,重点是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内容。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大多数专业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加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加强,同时,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不仅把它纳入到新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还要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加以考核。只有这样,与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相关的课程开设才能真正保证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校企深入合作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合作,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参加理论学习,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各种实习实训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毋庸置疑,企业要比学校更了解企业文化素质的内涵、更明白其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素质、更了解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培养员工企业文化素质的途径。一方面,在引企入校、订单培养、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通过邀请企业管理层或培训师到校进行讲座和座谈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在顶岗实习、办校入企、半工半读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走出校园,直接深入企业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实践,能亲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对企业文化素质的感性认识。因此,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企业直接参与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有效渠道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好地促进教学。然而,高职校园文化活动长期以来都囿于校园范围,与社会以及许多工作行业脱节,校园文化建设也限于普通的学生文娱活动,或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的开展。针对于此,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更多体现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加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的学生活动,这样不仅能保留校园文化活动原有的功能,还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力促进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
“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求他们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验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水平高,普遍具有相当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真正需要的,因为他们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他们了解现代企业的真正需求,能将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与学校理论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能有力促进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
总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此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
[3]鲁静.“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融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廖小平,宋笑月.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