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把握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阅读的深度把握,具体来说就是对照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理清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找准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探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更要挖掘知识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深度和所蕴含的价值情感。那么如何实现呢?
   一、把准散文的审美特征
   散文有自己内在的美的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同时也为深度把握文本奠定理论基础。
   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这是“深度把握”成功的关键。钱梦龙先生指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而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语言中去呢?
   1.“知人论世”挖主题。
   “文本的行文方式往往正是作者的生存方式”,对作品主题的挖掘有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言:“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2.寻找学生疑难处。
   如《老王》一課中,尾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本文的主旨处、矛盾处,教师可以追问“怎样写”,引领学生联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可做比较深入、富有创造性的解读。
   3.妙用学生误读处。
   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有不少学生认为文章是写景抒情,老舍是在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事实上这是误读,他们把这篇文章当成了一般的写景文章。如果我们借机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教学,就会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4.“咬文嚼字”解深意。
   例如《风筝》教学中学生对主题的认识不一,有待于深度挖掘。笔者就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惊惶”“瑟缩”细细品味,感受小兄弟看到“我”时的惊恐不安,从而在他们心里生出对小兄弟的怜悯,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者描写自己拆毁弟弟风筝的文字,这样的神情与前面小兄弟的可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给“虐杀”添上了沉重一笔。最后,结合后面小兄弟的“忘却”和“惊异”以及“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粗暴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天性,也造成了自己内心的愧疚,而且作者心中受到的折磨因为小兄弟的遗忘而永远消解,因此这种“精神虐杀”比小兄弟所受的“虐杀”更为深重,使散文带上了“悲哀”的基调,这种“悲哀”是深沉而复杂的。这样,学生就体悟到了这篇散文主题的深刻性。
   对于散文教学,我们既要尊重文体、文本、学生,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文本价值,以此来引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其他文献
“之”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个字词,使用频率最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用法各不相同,它既可以充当文言实词,又可用作文言虚词。在众多的用法中,我们如何来辨别“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何种用法,是什么意思,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方法、发现规律。下面就“之”的主要用法做下归纳总结。   一、用作实词   1.作动词:当“之”位于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代词的成分前面时,“之”就用作动词,译作“去,到,往”
期刊
完成《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一课教学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营造现场感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外文翻译,领会作者的演讲主旨,采取的办法是“到文本中去看作者,从文本出来看历史”,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演讲的现场感。   为此,本课设计采取四次“补充材料”:   第一次:补充顾拜旦年轻时曾留学英国,考察英国中学生的教育状况,对体育活动的开张十分赞同。从而引发对本国和世界青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地方仍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因而学习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途径,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引进,满足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需求。以下,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为题,从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整本书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紧紧地跟着这个趋势,从而实施高质量的整本书教学,坚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们积极向上,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厚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整本书教学;教学策略   一、老师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高中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旦形成
期刊
教学设计目的:1.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充分认识班里同学的名字,并能增加识字量。2.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并能流利的表达。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归属感。   重点难点: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由爱入境   孩子们,昨天晚上老师让你们了解了你们名字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当你们还没有
期刊
当温暖的阳光透过斑驳树影映入农场的果园,那盛开的浅粉色的花朵明媚动人——这便是绿山墙农舍少女安妮的乐园了。   她是玛修和玛丽拉阴差阳错领养来的小丫头安妮,是不知父母是谁的可怜孤儿。当玛丽拉要把她重新送回孤儿院,她却被农舍的果园和果园中五彩的花朵吸引,忘记了伤心和难过。   “今天早晨,我不感到絕望透顶,我很少在早晨感到绝望的。”安妮用一颗爱人之心回报生活,“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期刊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家艾芜谈道:“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我们写完文章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以看出,修改作文的技能是小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写作技能。   一、课例分析找方法   大作家叶圣陶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四大支柱之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过程写作教学的建议,一是教学方法上应强化教师的“支架设计”意识,二是利用同伴互助影响,提高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让写作教学真正落实到写作过程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过程写作;写作教学;支架意识   从写作教学内容上来看,统编教材七至九年级的写作专题,采取螺旋式上
期刊
音乐核心素养即教师要以人为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刻不容缓   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更多的情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体会音乐所展现的人文情感,更真实立体地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念,甚至更深层次地品味内在情感。例如歌曲《五星红旗》,学生们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会
期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既是社会的需求,又反映了语文课程教育本身的规律。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树立起作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学科,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汉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