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诗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诗歌写作,把诗歌写作当作学生学习作文的入门,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进行诗歌写作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锻炼学生补充诗篇跳跃间隙的能力,让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诗歌 诗歌写作 作文能力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韵律和精炼的语言,被认为是文学体裁的最高样式。于是诗歌被搁置在高处。加上历年高考大都将新诗拒之门外,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多年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很少选新诗。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而且范围有限,大多以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对新诗史上的众多流派,以及很重要、很有影响、受到读者喜爱的诗人是有些漠视的,比如戴望舒、冯至、朱湘、穆木天、卞之琳等诗人。选的范围比较窄,主要以选择主旋律为主的。而对一些比较个人化的诗、抒发个人情感的詩,或运用了现代手法的诗,选择的比较少。
  通常的诗歌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驰骋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练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而我以为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诗歌写作,把诗歌写作当作学生学习作文的入门,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进行诗歌写作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写诗歌,体会写诗过程中情感的定位,意象的选择,构思和布局,以及语言的锤炼,在诗歌学习中,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兴趣自然会愈加浓厚。
  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锤炼诗歌的语言,是诗歌写作的重要内容。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特别的片段并加以累积,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能够保持新颖的思维方式,是作文出奇制胜的法宝。锤炼诗歌的语言,更是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那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从“喂马”、“劈柴”、“面朝大海”中领略了一些清晰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他给我们虚构了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喧嚣的生活图景,也让我们透视到了他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澜,在这首诗歌的牵引下,我的一位学生写下《致年少的梦》:
  总感觉/曾经的美好/似乎都停留在夏日的清风里了于是/每一个有风的夏日/我都会/在斑驳的树影里穿行而从那层叠的枝桠/泻下来的/却总也分不清/那是温柔的光彩/抑或/是流淌在夏天里的/我年少的梦
  在写《致年少的梦》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就抓住了年少的“我”、夏日的阳光、斑驳的树影等等意象,把“年少的梦想”形象化了。不难看出,学生对生活片段的留意与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而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验。”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在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情与景浑然一体,构思的精妙可见一斑,从学习与体悟中,学生感受颇深,于是有了下面这首诗《一个夏日的午后》:
  一直很想/在一个美丽的时刻/在那棵开得烂漫的羊蹄甲下/与你相遇当你忧伤的面容映在缤纷的落英里/坠落的亦是我美丽的心情我惟有静静微笑/却/来不及呼唤你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我十七岁的梦/静静淌在/那个不复回来的/夏日的午后
  这是一首颇带忧伤的抒情诗,作者以第一人称直接抒情,以一个心愿开头,以遗憾的心情结尾。
  
  三、诗的语言
  
  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和其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从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学生们已经喜欢新诗,并且喜欢写诗歌了。
  如《夏末祭典》这首诗歌:
  痛苦渐渐强大/隐隐约约的幸福/在路边/小小的很卑微如同被我藏好的悲伤/小心翼翼/你依然看不见/还好明媚的阳光/校道斑驳树影/我把自己弄丢了/天空暗下来没有蝉鸣的夏天/我的不习惯/那些/一二三四/我的/我们的
  诗歌以略带忧伤的笔触,表现了不能说出口的寂寞悲伤的心情。选取路边、阳光等意象。用“一二三四”比喻“我们”之间的记忆,以“没有蝉鸣的夏天”象征这个夏天经历的悲伤的心情。
  诗歌高度集中的内容、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以及跳跃的语言,决定了它的篇章的结构特征。分析诗人如何布局谋篇,实际就是还原诗人的艺术构思过程,理解诗人想象的思路脉络,锻炼学生补充诗篇跳跃间隙的能力,让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以发展。如果我们都能有意识地把新诗艺术渗透到写作教学中,一定会丰富学生习作的源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将会不断的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爱好。
  ★作者简介:曹新胜,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很能引发思考的女性,她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了十年艰苦生活的代价,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十年的物质苦难却带给她一生的精神幸福。  【关键词】自我 友情 爱情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丢失一串借来的项链,利用十年时间偿还,直到最后才得知是假项链的故事。  对玛蒂尔德的各种评价很多,以批判她的虚荣心为主。但笔者却对文本有不同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写作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详细陈述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阅读、体验课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升格作文;课外阅读作拓展延伸;撰写写作心得。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
【摘 要】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也极具开放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选择的自由度恰恰又体现了作文题除了“形散”外,更有“神不散”的特征。考生写作时不同的选择也就体现了考生的认知水平、人生境界的不同,因而使评卷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度。  【关键词】开放性;多样性;明确性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话题刚一揭晓,顿时议论如潮。乍看话题,竟不住冷汗顿生,直叹不好写。再粗看话题前面
【摘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治学态度 科学精神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分赴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
摘 要:文章选取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教育学院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访谈法,对两个学院的学科评估举措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评估中,学位项目是学科评估工作的基本对象、认证制度是评估的核心路径。整体上,认证体系庞大而多元,首先是机构多样,各级各类第三方机构和学会组织是认证的实施主体;其次是标准多元,每个学位项目都有一套标准体系。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
【摘 要】本文以一次听课过程为契机,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以教师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关键词】创新教育 生本理念 智力潜能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连云港市教研室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教师的语言优美准确而具有感染力,有动听的音乐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观念却方法各异,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粗略的概括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
据加拿大薩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以下简称萨省)教育部官网2020年2月18日消息,萨省政府将提供600万加元的资金,以支持全省7所学校购置和安装15间可移动的教室;同时额外提供500万加元,用来支持教室维护和更新。这些资金将帮助学校解决基础设施的需求问题。除此之外,萨省教育部2019-2020年度预算中还包括用于可移动教室计划的450万加元资金。  可移动教室可以应对学校入学人数不
【摘 要】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较多的约束。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的思维松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维 深刻性 灵活性 批判性    前年参加在华师举办的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时,听谭邦和教授讲到当今学生的思维受束缚,语文教师应负一定的责任
【摘 要】写作是作者个性的展示,写作的角度更是作者个性视角的显现。记叙的角度多种多样,本文形象从“原生模拟”“颠倒乾坤”“虚实转化”“小大之变”“三段飞跃”“双线延展”六个方面进行阐释,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记叙角度 学习 选取 个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而选取巧妙的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