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读以致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写作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详细陈述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阅读、体验课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升格作文;课外阅读作拓展延伸;撰写写作心得。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元教学”是实施作文研究性学习、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作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发现文章(课文)内在规律的学习方式,并且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作文研究性学习还要向外部延伸,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简单的说,“写作单元教学”就是:
  学生作文(和单元课文同体裁或同题材)—→学习“单元课文”(结合修改作文)—→整合课文和作文(升格作文)—→课外阅读(和单元课文同体裁、同题材)—→“心得”随笔小结。
  具体地说,这个教学程序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一篇作文;其次是学生阅读、体验课文,以修改作文为目的;再次是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升格作文;第四是课外文章阅读作为“写作单元教学”的补充、拓展、延伸。最后,不失时机地写一篇心得小结。
  “写作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每学期完成作文4篇,其中比较优秀的作文至少2篇,同时完成作文修改心得4篇。而平时的练笔与写作素材的积累,我让学生人手一本“日得集”,日有所得,日得百字。
  “写作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为成功而写作,因写作而创造。
  第一步,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
  在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应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单元后面附录的“写作”要求,由师生讨论、制定本单元作文训练的“具体目标”(例如,抓住特征写人物,人物的细节描写等等)。然后,针对单元教材的体裁、题材特点,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由“学生自主拟题”写同体裁或同题材的作文。写作文时,必须是在同一页中写半面就留下半面空白的作文纸,以便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体会写作这类文章的甘苦,先积累一些问题和困惑,先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写成的作文,老师必须每一篇都仔细看过,把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本次作文“目标”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作文批改本”中,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下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中经典的课文,参证比照,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一步,应该在开学初,指导学生整体通读课本前的“说明”和目录,再结合每单元课文后的“写作”,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一学期的作文体裁和题材,初步制订一学期的写作计划;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目的的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体验生活,认识自我,进而认识世界。
  第二步,阅读、体验课文,以修改自己的作文为目的。
  让学生自己带着写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去认真学习、探究课文,从选材、剪材、构思以及拟定标题、提炼中心、语言表达等等方面,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课文的长处;反复地声情并茂地朗读美段、美句……阅读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阅读的效率就会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所感知,就可能时时对照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借鉴课文的优点写一些阅读心得,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样才真正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真正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达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对课文和自己的作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三步,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升格作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本次作文“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整合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的写作与修改,对作文中普遍性的问题集体指导,个别性的问题个别指导。
  学生在单元课文学习过程中,已经在不间断地小修小改自己的作文了。单元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结合以前的作文修改,最后逐字、逐句、逐段地修改自己的作文,重新抄写成篇,并留下一页空白的作文纸作“回音壁”。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讨论,结合单元课文的学习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写在“回音壁”上)供再改时参考;并且花大力气共同修改其中一篇,拿到班级去交流。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还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集体修改、升格作文。这一步骤“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第四步,将课外阅读作为“写作单元教学”的补充、拓展、延伸。
  只有语文教材的阅读不是完整的阅读。上海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谭轶斌老师说:“阅读是吸收,你吸收得越丰富,你表达得就越有神。……最好的途径是让他(学生)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味决定写作的品味。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选择什么样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阅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名家名篇好不好?好。但是大多数距离学生的水平和生活都太远,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因此,我主张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以及来自报刊和网络的时文佳作,那些文章是同龄人的,是同時代的。我想,阅读此类课外文章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当然,对于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我还是强力推荐他们去阅读名家名篇,去接触更高层次的读品。
  最后一步,是写一篇作文写作与修改的心得。
  这是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和阅读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把“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体会随时随地收集起来,记在《随笔》中。可以写成文章,也可以是散点式的集合。这一步骤是典型的“反刍式”阅读,不过是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为“薄发”而“厚积”的过程。这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
  与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去尝试投稿,去扩大自己文章的读者群,去寻求社会的认可,去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功感。当然,这是“写作单元教学”的最好的延伸。
  在我看来,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尝试“错误”的开始,而结果更应该能体现成功教育。我们应该探索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应当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把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重新设计新的作文教学程序。我认为,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元教学”能真正体现“听、说、读、写”语文工具的综合运用,能真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体现“新课标”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秘诀”之一。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为例。人教版按文体组建单元,苏教版按人文主题组建单元。对“写作单元教学”而言,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千秋:文体组元的教材更突出工具性,更便于进行记叙、议论等各种体裁的作文研究型学习;主题组元的教材更彰显人文性,更便于进行各种题材(即人文专题)的作文研究型学习。就文体训练而言,人教版在五册必修教材中,写作指导被细化为两大序列(记叙,议论),两个层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二十个写作专题,体现了清晰连贯的写作指导系列,而且写作指导与专题课文粘合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而苏教版的写作指导安排较为随性、散漫,同一文体写作指导跨越多本教材,写作指导与专题课文的粘合度不高,在进行某类文体的“写作单元教学”时更多的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包括不同专题乃至不同模块内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使之符合文体训练的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背诵课文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在竞赛中获得成就感,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关键词】文言文 背诵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面制定的标准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古诗文阅读的评价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摘 要】现代文阅读思路是:第一,要读准文章的主旨;第二,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第三,要清晰表述。高考备考如能持续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使学生的思维规范化、知识和经验系统化、训练理性化,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文章主旨 文章结构 清晰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素有“高考华容道”之称,无数考生至此纷纷落马,随着高考对思维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考生失分尤甚。究其原因,
【摘 要】原来的教学由于太重视基础知识,造成了课堂教学灌输、接受、死板僵化的局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又走入了忽视基础知识、淡化基础知识甚至基础知识缺位的死胡同里。“基础知识问题”似乎成了一个不老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扎实训练、培养习惯,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基础知识 高度重视 扎实训练 培养习惯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基础知识掌握不清晰”、“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础知
【摘 要】读《边城》,每每生出无言的感动。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布满虱子”,大约是指在人生的风光、体面背后,其实有许多折磨我们心灵的噬咬的痛苦,而在沈从文这里,人生的悲竟是从人性之善中生出来的,这悲便显得尤其伤感了。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得作者能挖掘出一段与他所处的时代迥异的人生风景,这段风景中又是什么使我们心生怜惜、感动!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相关资料,给自己的感动一个详尽的答复。  【关键词】
【摘 要】本文集中整合了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歌,重点阐述了诗歌自身的美丽。分别从诗歌的文字,意境,韵味,含蓄,可塑性等几个角度加以论述。目的在于通过古典诗歌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诗歌的感染,个人的体悟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诗歌 审美 文字 意境 韵味    撷生命之花,悦心灵之美。这无疑是在要求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并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审
【摘 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它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定、宁静、自然的社会生活图景,读《桃花源记》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桃花源的美,美在那令人向往的田园风物,美在那质朴淳厚的民风人情,美在那份亦真亦幻的神秘朦胧。  【关键词】田园风物美 民风人情美 神秘朦胧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次读《桃花源记
【摘要】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选取了五篇乡愁题材的作品。本文从情感、文化和审美三个角度,对乡愁的深层内蕴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乡愁 情感 文化 审美    古往今来,乡愁一直是文人们反复吟唱的主题。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感,具有一种能轻易俘获人心的魅力。苏教版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专题,汇集老舍等五位名家的的典范之作,深入地诠释了乡愁文学的意蕴与内涵。
【摘要】故乡,是一个关于回归的主题。在《故乡》中,鲁迅通过表现故乡的一些细致场景来表达主题,并且都是饱含着不幸、痛苦和凄凉、悲伤。虽然故乡是让人失望的,是悲凉阴冷的,但作者始终保持着战斗者的形象——“相信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走”正是世界与自我双重绝望的反抗。鲁迅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有故乡,却没有精神借以寄托的故乡,可由于有了他从未放弃过的跋涉,负痛前行,寄寓了对美好社会的企盼和期待,这种爱
【摘 要】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题型,一经问世,便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被大众接受而固定下来。随着话题作文弊端的显现,话题作文在提供宽松、开放、灵活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审题的要求,增添话题的限制性和思维的思辨性,以加强作文的限制。与此同时,考题也加强了与当下时代的联系,体现出时代的脉搏。  【关键词】考场作文 话题作文 自由 约束    自1998年开始,高考材料作文引入一种新的题型——话题作文,即
【摘 要】《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很能引发思考的女性,她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了十年艰苦生活的代价,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十年的物质苦难却带给她一生的精神幸福。  【关键词】自我 友情 爱情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丢失一串借来的项链,利用十年时间偿还,直到最后才得知是假项链的故事。  对玛蒂尔德的各种评价很多,以批判她的虚荣心为主。但笔者却对文本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