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克斯·弗里施于1957年创作的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主题直指人与自然关系,是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在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依靠技术管理社会、规训身体,身体变成现代性问题的指涉符号。然而身体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和可变性,成为了挑战理性权威的利器。本文尝试运用人类文化学中身体研究的成果来探讨《能干的法贝尔》一书中技术和身体二者对立并存的关系,审视在崇尚科技进步的社会语境中身体占有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技术 身体 理性思维 感官 自然 艺术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身体一直是处于被压制、边缘的位置。精神与身体的二元对立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意识哲学已经不见身体的踪影。启蒙主义时期开始了对人的解放,然而只限于对人的精神的解放,而身体仍未进入人们的视野。启蒙运动将人的理性上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是现代技术统治时代的根源。一言蔽之,“身体在道德领域中是罪恶,在真理领域中是错觉,在生产领域中是机器”。①然而,现代社会不断出现的城市、环境、生存等问题动摇了理性主义对世界的主宰。西方人文科学开始关注身体问题研究。尼采提出的“身体论”,首次将身体置于哲学研究的中心,身体不再是从属的、卑微的,而是主动的、可变的。福柯继承并发展了尼采的观点,把身体置于社会历史的语境中讨论,身体成为了政治权利的符号。
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是瑞士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讲述的是工程师法贝尔在从纽约出差到巴黎的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名叫伊丽伊丽莎白的年轻姑娘,并爱上了她。虽然伊丽伊丽莎白和法贝尔年轻时候的女友汉娜长相相似,而且有可能是自己的女儿,法贝尔依然陪同伊丽莎白游历意大利,二人发展至情人关系。伊丽伊丽莎白在回希腊探访母亲的途中因为意外事故不幸去世。法贝尔发现伊丽伊丽莎白的母亲便是汉娜,得知伊丽伊丽莎白原来就是自己的女儿,此时法贝尔也得了胃癌,在医院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因此,这篇小说的副标题为“一篇报告”。本文尝试借助当前身体文化学的研究成果,扩展作品人与自然主题内涵,探讨文本中技术和身体二者对立并存的关系,审视在技术进步的社会语境中身体占有的一席之地。小说的书名源于拉丁文,Homo在拉丁文中指的是有技术的人。而什么又是人呢?根据人类文化学的观点,人是富有想象力、自我反思能力的机器。②机器一词透露了人类文化学关注的焦点——技术。简言之,人是技术的载体。但是这个载体离不开身体的物质性存在,一旦自然肉体消亡,技术载体也随之消失。因此一个“有技术的人”具有技术和身体的双重特征。小说的副标题“一篇报告”折射出技术规训身体的企图。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曾讲道:“一个人的编年史、生活报道、死后的历史研究,是他的权利象征仪式的一部分。规训从这种描述中造就了一种控制手段和一种支配方法。……把现实生活变成文字的做法,……是一种客观化和征服。”③由此可见,技术和身体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游戏从标题和副标题开始已经初露端倪。
以理性为行为导向的法贝尔从不相信所谓命运之说,一切皆可通过计算得出。技术在法贝尔看来是主宰世界、自然和身体的绝对力量。“我们要否定的是:把自然当作偶像。……我们生活在技术时代,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是工程师”。④要对自然或者身体加以否定必须首先实现对身体的贬损。法贝尔厌恶身体上一切自然生理反应,譬如流汗、长胡子。他把最能体现身体之美的舞蹈比作“羊癫疯”。“尸体”、“青蛙”成了比喻他自己身体的字眼。法贝尔生病住院后,他对个人身体的厌恶程度达到顶峰,对自我躯体卑贱化的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肉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灾祸。”⑤把人的身体和建筑物相提并论,并得出了肉体是不可靠的结论,符合西方长期以来鄙视身体的哲学传统。单纯贬低身体还不能达到技术统治自然的目标,野蛮的身体必须通过文明手段加以管理。技术工具成为驯化、规范身体的利器。法贝尔用淋浴手段清洁身体,消除流汗产生的病人一般的感觉。胡须的自然生长体现了身体的自由意志,但是胡须过长就会影响到人体其他官能如鼻子和嘴的运作,扰乱正常秩序,因此胡须的长度必须受到限制。刮胡刀成为管理胡须乃至整个身体的有效技术工具。一旦没有刮胡子,法贝尔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焦虑、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不刮胡子我变得像株植物”,⑥刮完胡子后立刻感到自在和安定。刮胡刀不仅是对自然和身体的抑制符号,更是维护理性世界稳定的工具。照相机是法贝尔规训眼睛即视觉功能的手段。如果单纯用眼睛看,那么眼睛不仅能“重现他人或事物,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看这一行为主体产生的回忆、愿望、想象等”。⑦法贝尔结识伊丽莎白之初,看到伊丽莎白的马尾和背影随即联想到前女友汉娜。法贝尔的视觉官能在阅读伊丽莎白的身体信息时所产生的回忆和联想暴露了法贝尔的主观情感和非理性一面,破坏了观察主体的纯粹性和客观性。在眼睛被照相机武装之后,眼睛失去了它的感官性,伴随着看这一行为产生的回忆、想象等主观情感自动隐匿。同时,人们观察的视域更为狭窄,只看自己选择的人和事物,有效控制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法贝尔在和伊丽莎白相识时便喜欢用照相机拍下她的一举一动,后来到意大利游历他更是用镜头记录下二人的点点滴滴。法贝尔的照相机取代了他的双眼,通过拍摄照片将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全知视角的观察者,透露出他想凭借技术工具将人控制在固定视域的野心。
身体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让技术在征服、训练、惩罚身体时占有绝对优势。然而身体在理性世界中并不总是被动的角色,它还有破坏理性思维、唤醒感性情感的作用。现在,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身体,思考身体在理性思维占主导的法贝尔的世界中的位置。技术理性除了运用直接的技术手段管理身体,还可借助时间间接地改造身体。福柯认为,时间表的目的在于使身体屈服于技术权利。⑧那么,身体对技术权利最有效的反抗就是对时间表的破坏。法贝尔多次逃离时间的监督,粉碎日程表的控制。他在休斯敦机场企图中断旅行,后来干脆改变出差计划,绕道危地马拉去看望约阿西姆。法贝尔自己也难以理解为何有如此不正常的举动:“我在工作上是被认为十分认真的,……还从未发生过仅仅由于情绪不好而拖延出差的事情,更不用说改变出差计划了。”⑨在反抗时间表对个人的束缚时,主体已经投向了身体一方,注重个人情绪和身体的享受无形就包含了对时间的忘却乃至否决。“身体既是快乐的主体和对象,又是无法控制的痛苦的化身,对理性的反抗以及终有一死的载体”。⑩身体是理性思维的物质载体,身体的不可缺席决定了衰老和死亡是人类对自身最原始的最大恐惧,也是瓦解理性世界的力量。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逐渐脱离技术控制的范围,主体控制身体的能力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身体的外部逐渐发生变化,斑白的发丝、松动的牙齿和胸部白色的汗毛都证明了法贝尔已经老去。他极力否认自己业已年迈,忽略自己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年龄差距,这暗含了法贝尔技术对自然规律的反抗,否定躯体也有灭亡的一日。但是当身体内部发生变异——疾病,达到技术手段无法掌控阶段时,将导致主体产生矛盾和疑惑。法贝尔在得知自己得了胃癌后,开始写关于自己的生平报告,他的视线逐渐从外部回归到个人自身的关注。身体的疾病给人带来的躯体离异之感促成了对身体的复归。
长期以来西方人文科学认为自然、艺术和身体具有同一性{11},因此作为理性代表的法贝尔喜欢的东西是“筑路工程,桥梁建筑,新型的菲亚特轿车……”{12},对艺术和博物馆毫无兴趣。他在艺术品面前犹如一个瞎子,不具备“一整套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词汇”{13}。他把海边的日出比作“电子扫描的照片”和“高炉第一次开口”{14}。面对技术的对立面——艺术和自然,法贝尔自动关闭了视觉、语言等官能。技术理性思维对身体的制约使法贝尔失去了幻想能力。然而在发生超越技术控制范围的悲剧——伊丽莎白的死——之后,身体官能脱离技术制约,法贝尔描述自然景观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云层:像棉絮,像石膏,像菜花,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沫。”{15}女儿的死唤醒了法贝尔的感性一面,他对外部世界的观察由冰冷的客观描述转变为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抒情叙述。技术和身体是这篇小说叙事的双重因素,技术和身体二者之间的抗衡游戏一直贯穿小说始末。
注释:
①汪民安.导言[A].身体的文化政治学[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
②Kamper,Dietmar:Mensch[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 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86.
③[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25.
④本文主要使用德语文本:Frisch,Max:Homo Faber[M].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84,中文译本主要参考:江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46.
⑤同上:238.
⑥同上:32.
⑦Wulf,Christoph:Auge[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446.
⑧[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44.
⑨[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41.
⑩[美]布鲁克斯著.朱生坚译.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
{11}Vgl.Hoppe,Birgit;Wulf,Christoph:Alter[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400.
{12}[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47.
{13}同上:154.
{14}同上:211.
{15}同上:276.
参考文献:
[1][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汪民安.导言[A].身体的文化政治学[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美]布鲁克斯著.朱生坚译.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5]Frisch,Max:Homo Faber[M].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84.
[6]Kamper,Dietmar:Mensch[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
[7]Hoppe,Birgit,Wulf,Christoph:Alter[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
[8]Wulf,Christoph:Auge[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
关键词: 技术 身体 理性思维 感官 自然 艺术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身体一直是处于被压制、边缘的位置。精神与身体的二元对立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意识哲学已经不见身体的踪影。启蒙主义时期开始了对人的解放,然而只限于对人的精神的解放,而身体仍未进入人们的视野。启蒙运动将人的理性上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是现代技术统治时代的根源。一言蔽之,“身体在道德领域中是罪恶,在真理领域中是错觉,在生产领域中是机器”。①然而,现代社会不断出现的城市、环境、生存等问题动摇了理性主义对世界的主宰。西方人文科学开始关注身体问题研究。尼采提出的“身体论”,首次将身体置于哲学研究的中心,身体不再是从属的、卑微的,而是主动的、可变的。福柯继承并发展了尼采的观点,把身体置于社会历史的语境中讨论,身体成为了政治权利的符号。
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是瑞士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讲述的是工程师法贝尔在从纽约出差到巴黎的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名叫伊丽伊丽莎白的年轻姑娘,并爱上了她。虽然伊丽伊丽莎白和法贝尔年轻时候的女友汉娜长相相似,而且有可能是自己的女儿,法贝尔依然陪同伊丽莎白游历意大利,二人发展至情人关系。伊丽伊丽莎白在回希腊探访母亲的途中因为意外事故不幸去世。法贝尔发现伊丽伊丽莎白的母亲便是汉娜,得知伊丽伊丽莎白原来就是自己的女儿,此时法贝尔也得了胃癌,在医院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因此,这篇小说的副标题为“一篇报告”。本文尝试借助当前身体文化学的研究成果,扩展作品人与自然主题内涵,探讨文本中技术和身体二者对立并存的关系,审视在技术进步的社会语境中身体占有的一席之地。小说的书名源于拉丁文,Homo在拉丁文中指的是有技术的人。而什么又是人呢?根据人类文化学的观点,人是富有想象力、自我反思能力的机器。②机器一词透露了人类文化学关注的焦点——技术。简言之,人是技术的载体。但是这个载体离不开身体的物质性存在,一旦自然肉体消亡,技术载体也随之消失。因此一个“有技术的人”具有技术和身体的双重特征。小说的副标题“一篇报告”折射出技术规训身体的企图。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曾讲道:“一个人的编年史、生活报道、死后的历史研究,是他的权利象征仪式的一部分。规训从这种描述中造就了一种控制手段和一种支配方法。……把现实生活变成文字的做法,……是一种客观化和征服。”③由此可见,技术和身体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游戏从标题和副标题开始已经初露端倪。
以理性为行为导向的法贝尔从不相信所谓命运之说,一切皆可通过计算得出。技术在法贝尔看来是主宰世界、自然和身体的绝对力量。“我们要否定的是:把自然当作偶像。……我们生活在技术时代,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是工程师”。④要对自然或者身体加以否定必须首先实现对身体的贬损。法贝尔厌恶身体上一切自然生理反应,譬如流汗、长胡子。他把最能体现身体之美的舞蹈比作“羊癫疯”。“尸体”、“青蛙”成了比喻他自己身体的字眼。法贝尔生病住院后,他对个人身体的厌恶程度达到顶峰,对自我躯体卑贱化的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肉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灾祸。”⑤把人的身体和建筑物相提并论,并得出了肉体是不可靠的结论,符合西方长期以来鄙视身体的哲学传统。单纯贬低身体还不能达到技术统治自然的目标,野蛮的身体必须通过文明手段加以管理。技术工具成为驯化、规范身体的利器。法贝尔用淋浴手段清洁身体,消除流汗产生的病人一般的感觉。胡须的自然生长体现了身体的自由意志,但是胡须过长就会影响到人体其他官能如鼻子和嘴的运作,扰乱正常秩序,因此胡须的长度必须受到限制。刮胡刀成为管理胡须乃至整个身体的有效技术工具。一旦没有刮胡子,法贝尔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焦虑、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不刮胡子我变得像株植物”,⑥刮完胡子后立刻感到自在和安定。刮胡刀不仅是对自然和身体的抑制符号,更是维护理性世界稳定的工具。照相机是法贝尔规训眼睛即视觉功能的手段。如果单纯用眼睛看,那么眼睛不仅能“重现他人或事物,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看这一行为主体产生的回忆、愿望、想象等”。⑦法贝尔结识伊丽莎白之初,看到伊丽莎白的马尾和背影随即联想到前女友汉娜。法贝尔的视觉官能在阅读伊丽莎白的身体信息时所产生的回忆和联想暴露了法贝尔的主观情感和非理性一面,破坏了观察主体的纯粹性和客观性。在眼睛被照相机武装之后,眼睛失去了它的感官性,伴随着看这一行为产生的回忆、想象等主观情感自动隐匿。同时,人们观察的视域更为狭窄,只看自己选择的人和事物,有效控制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法贝尔在和伊丽莎白相识时便喜欢用照相机拍下她的一举一动,后来到意大利游历他更是用镜头记录下二人的点点滴滴。法贝尔的照相机取代了他的双眼,通过拍摄照片将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全知视角的观察者,透露出他想凭借技术工具将人控制在固定视域的野心。
身体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让技术在征服、训练、惩罚身体时占有绝对优势。然而身体在理性世界中并不总是被动的角色,它还有破坏理性思维、唤醒感性情感的作用。现在,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身体,思考身体在理性思维占主导的法贝尔的世界中的位置。技术理性除了运用直接的技术手段管理身体,还可借助时间间接地改造身体。福柯认为,时间表的目的在于使身体屈服于技术权利。⑧那么,身体对技术权利最有效的反抗就是对时间表的破坏。法贝尔多次逃离时间的监督,粉碎日程表的控制。他在休斯敦机场企图中断旅行,后来干脆改变出差计划,绕道危地马拉去看望约阿西姆。法贝尔自己也难以理解为何有如此不正常的举动:“我在工作上是被认为十分认真的,……还从未发生过仅仅由于情绪不好而拖延出差的事情,更不用说改变出差计划了。”⑨在反抗时间表对个人的束缚时,主体已经投向了身体一方,注重个人情绪和身体的享受无形就包含了对时间的忘却乃至否决。“身体既是快乐的主体和对象,又是无法控制的痛苦的化身,对理性的反抗以及终有一死的载体”。⑩身体是理性思维的物质载体,身体的不可缺席决定了衰老和死亡是人类对自身最原始的最大恐惧,也是瓦解理性世界的力量。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逐渐脱离技术控制的范围,主体控制身体的能力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身体的外部逐渐发生变化,斑白的发丝、松动的牙齿和胸部白色的汗毛都证明了法贝尔已经老去。他极力否认自己业已年迈,忽略自己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年龄差距,这暗含了法贝尔技术对自然规律的反抗,否定躯体也有灭亡的一日。但是当身体内部发生变异——疾病,达到技术手段无法掌控阶段时,将导致主体产生矛盾和疑惑。法贝尔在得知自己得了胃癌后,开始写关于自己的生平报告,他的视线逐渐从外部回归到个人自身的关注。身体的疾病给人带来的躯体离异之感促成了对身体的复归。
长期以来西方人文科学认为自然、艺术和身体具有同一性{11},因此作为理性代表的法贝尔喜欢的东西是“筑路工程,桥梁建筑,新型的菲亚特轿车……”{12},对艺术和博物馆毫无兴趣。他在艺术品面前犹如一个瞎子,不具备“一整套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词汇”{13}。他把海边的日出比作“电子扫描的照片”和“高炉第一次开口”{14}。面对技术的对立面——艺术和自然,法贝尔自动关闭了视觉、语言等官能。技术理性思维对身体的制约使法贝尔失去了幻想能力。然而在发生超越技术控制范围的悲剧——伊丽莎白的死——之后,身体官能脱离技术制约,法贝尔描述自然景观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云层:像棉絮,像石膏,像菜花,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沫。”{15}女儿的死唤醒了法贝尔的感性一面,他对外部世界的观察由冰冷的客观描述转变为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抒情叙述。技术和身体是这篇小说叙事的双重因素,技术和身体二者之间的抗衡游戏一直贯穿小说始末。
注释:
①汪民安.导言[A].身体的文化政治学[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
②Kamper,Dietmar:Mensch[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 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86.
③[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25.
④本文主要使用德语文本:Frisch,Max:Homo Faber[M].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84,中文译本主要参考:江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46.
⑤同上:238.
⑥同上:32.
⑦Wulf,Christoph:Auge[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446.
⑧[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44.
⑨[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41.
⑩[美]布鲁克斯著.朱生坚译.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
{11}Vgl.Hoppe,Birgit;Wulf,Christoph:Alter[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400.
{12}[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47.
{13}同上:154.
{14}同上:211.
{15}同上:276.
参考文献:
[1][瑞]弗里施著.江南译.能干的法贝尔[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汪民安.导言[A].身体的文化政治学[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美]布鲁克斯著.朱生坚译.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5]Frisch,Max:Homo Faber[M].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84.
[6]Kamper,Dietmar:Mensch[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
[7]Hoppe,Birgit,Wulf,Christoph:Alter[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
[8]Wulf,Christoph:Auge[A].In:Wulf,Christoph(hrsg.):Vom Menschen.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C].Weinheim und Basel:Beltz Verlag,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