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价工作是对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测量和调查,是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论述了建立院内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价;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实施策略
建立高等学校内部经常性的评价制度,学校用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将更能反映学校的基础和特点,通过对教学工作运行状态的自我诊断,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动态调控,能更好的发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功能,使人才培养质量尽可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自我评价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建立院内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
按评价主体,即评价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将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者在评价的功能、方法以及评价的依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外部评价重于鉴定功能,并且受时间、人力的限制,常以集中进行的形式实施,必然只能评估主要的项目和要素,其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现状等;学校内部评价侧重于诊断功能,其目的是改进教学,加强管理,具有鲜明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性质。作为学校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全可以和常规管理结合起来,而且在时间上、人力上、实施方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内部评价除要考虑外部评价的依据外,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此,建立内部教学工作评价制度,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必须根据学校的校情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教学管理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经常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形成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确保办学指导思想的落实。
二、院内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及原则
构建院内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是: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规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工作指标体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当前学校的教学工作实际状况。在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与合理性相结合
在确定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平价内容时,重点抓住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目标。在教学环节上抓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主要环节进行评估;在教学基本建设方面重点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在管理上注重对院系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在制定评价内容时注意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的同时,还要注重目标的合理性,力争做到目标性与其合理性的统一。
2.完整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完整、全面的反映被评估的对象,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学院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核心问题。通过权重系数的权衡,突出指标体系中的重点项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导向的正确。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在制定各评价项目的标准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脱离实际,会导致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起不到准确进行自我诊断的作用,指标体系要力求简洁明了,相关因素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项指标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对不易量化的指标必须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使之易于评价,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对指标体系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评价在评估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可对评价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经常性的、随机性考察的优势,通过过程评价获取更详实、丰富的信息。最终对被评对象作出全面的总结性评价,判断实际教学工作达到目标的程度。这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对评价对象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结论,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的诊断和促进作用。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工作评价
学校的教学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校内教学工作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院级教学工作评价。通过院级教学工作评价,判断教学工作的运作态势,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诊断;第二层次为系级教学工作评价。系级评价是对基层教学各种的综合评价;第三层次为单项教学工作的评价,包括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这一层次的评价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
1.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其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尤为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三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必须把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智力和知识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对教师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只要评价指标或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操作方法得当,学生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被教育对象,自始至终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理解和判断教学活动的价值。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学生评价教学是反馈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课程建设评价
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尤其是主要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后劲。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等五个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项目组成。在师资队伍中,突出了对授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改革规划与成果确定为核心项目,体现当前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明确引导课程建设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要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实效性。
3.专业建设评价
学院制定的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专业定位、教学条件、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效果四个评价要素组成,将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项目定为核心项目。
4.系部教学工作评价
系部是按学科性质设置的行政基层组织,面向教师和学生具体组织并实施教学管理机构。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对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优势和劣势、成绩和不足,有效地促进系部更好的推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评价,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寻求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改进教学工作。系部级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由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效果等四个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项目组成。
5.校级教学工作评价
在各单项教学评价和系部级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诊断,定期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运行状态作出综合评价,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蓝江桥,等.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2):97-98.
[2]梁杰.教育评价如何改革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4-10-18.
[3]戴瑞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00-102.
[4]蒋琪.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设计[J].信息与电脑,2013(10):190-191
【关键词】教学评价;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实施策略
建立高等学校内部经常性的评价制度,学校用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将更能反映学校的基础和特点,通过对教学工作运行状态的自我诊断,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动态调控,能更好的发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功能,使人才培养质量尽可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自我评价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建立院内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
按评价主体,即评价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将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者在评价的功能、方法以及评价的依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外部评价重于鉴定功能,并且受时间、人力的限制,常以集中进行的形式实施,必然只能评估主要的项目和要素,其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现状等;学校内部评价侧重于诊断功能,其目的是改进教学,加强管理,具有鲜明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性质。作为学校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全可以和常规管理结合起来,而且在时间上、人力上、实施方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内部评价除要考虑外部评价的依据外,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此,建立内部教学工作评价制度,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必须根据学校的校情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教学管理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经常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形成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确保办学指导思想的落实。
二、院内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及原则
构建院内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是: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规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工作指标体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当前学校的教学工作实际状况。在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与合理性相结合
在确定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平价内容时,重点抓住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目标。在教学环节上抓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主要环节进行评估;在教学基本建设方面重点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在管理上注重对院系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在制定评价内容时注意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的同时,还要注重目标的合理性,力争做到目标性与其合理性的统一。
2.完整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完整、全面的反映被评估的对象,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学院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核心问题。通过权重系数的权衡,突出指标体系中的重点项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导向的正确。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在制定各评价项目的标准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脱离实际,会导致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起不到准确进行自我诊断的作用,指标体系要力求简洁明了,相关因素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项指标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对不易量化的指标必须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使之易于评价,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对指标体系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评价在评估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可对评价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经常性的、随机性考察的优势,通过过程评价获取更详实、丰富的信息。最终对被评对象作出全面的总结性评价,判断实际教学工作达到目标的程度。这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对评价对象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结论,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的诊断和促进作用。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工作评价
学校的教学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校内教学工作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院级教学工作评价。通过院级教学工作评价,判断教学工作的运作态势,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诊断;第二层次为系级教学工作评价。系级评价是对基层教学各种的综合评价;第三层次为单项教学工作的评价,包括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这一层次的评价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
1.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其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尤为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三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必须把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智力和知识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对教师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只要评价指标或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操作方法得当,学生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被教育对象,自始至终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理解和判断教学活动的价值。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学生评价教学是反馈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课程建设评价
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尤其是主要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后劲。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等五个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项目组成。在师资队伍中,突出了对授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改革规划与成果确定为核心项目,体现当前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明确引导课程建设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要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实效性。
3.专业建设评价
学院制定的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专业定位、教学条件、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效果四个评价要素组成,将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项目定为核心项目。
4.系部教学工作评价
系部是按学科性质设置的行政基层组织,面向教师和学生具体组织并实施教学管理机构。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对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优势和劣势、成绩和不足,有效地促进系部更好的推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评价,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寻求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改进教学工作。系部级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由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效果等四个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项目组成。
5.校级教学工作评价
在各单项教学评价和系部级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诊断,定期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运行状态作出综合评价,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蓝江桥,等.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2):97-98.
[2]梁杰.教育评价如何改革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4-10-18.
[3]戴瑞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00-102.
[4]蒋琪.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设计[J].信息与电脑,2013(1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