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11岁儿童少年男生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经分析,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m跑>100m跑>50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为提高速度素质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
关键词: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速度素质;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关联度
11岁儿童少年正处于速度素质发展期,在此期间按照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身体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并使速度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高。由于地域的差别,不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11岁儿童少年年龄段正处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阶段,沧州市许多小学体育课程虽然也实施了“快乐体育”的教学大纲,但小学体育教学规范程度低,体育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学生活动的需要,造成沧州市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不注意此规律,学生的素质仍是属于自然增长。本文根据沧州市11岁男生各项身体素质测验结果,通过灰色理论关联分析,定量地描述了与速度素质相关的各身体素质的关系,提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提高速度素质,为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和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1 重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沧州市四个区国立小学五年级11周岁男生各210名,共84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及书籍,了解当前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学现状,确定本研究的测试内容和研究方法。
1.2.2 调查法 根据身体素质相关项目特点,采用专家访谈调查法,走访沧州市部分小学及中学有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X名,根据当地小学办学条件,多次综合考评,并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第四章的身体素质测定,以及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小学部分内容及《体育测量学》,选取分别作为衡量小学生柔韧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跳跃素质、耐力素质及力量素质的指标。选用50m站立式起跑来反映速度能力素质的典型指标,选用的可衡量其它素质的代表指标有:反映绝对速度的指标为行进间30m跑、爆发力素质指标为立定跳远和纵跳摸高、力量素质指标为抛实心球、耐力素质指标为50m×8往返跑、柔韧素质指标为立位体前屈、灵敏素质指标为10s立卧撑、速度耐力指标为100m跑。选取的斜身引体向上指标因为大多数学校没有单、双杠器械故在实施中被取消了。
1.2.3 实验测试法 所有指标的测试均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检测人员均由各小学体育教师组成。从四个区的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1周岁学生840名进行测试,通过对受试者进行以上身体素质的测验,取得第一手资料。
1.2.4 灰色关联分析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测验数据进行处理。
2 关联度计算
对受试者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的测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表1)。
2.1 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设Y0(K)为参考序列,代表50m成绩。X1(k)、X2(k)、X3(k)、X4(k)、X5(k)、X6(k)、X7(k)、X8(k)为8个比较序列,分别代表30m行进间跑(绝对速度)、立定跳远(爆发力)、纵跳摸高(弹跳)、抛实心球(力量)、50m×8往返跑(耐力)、立位体前屈(柔韧)、10s立卧撑(灵敏)、100m跑(速度耐力)。序列k=1、2、3、4分别代表4个区的学校。为使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具有可比性,我们用初值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
2.2 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绝对差(表3) 两级最小绝对差minmin |Y0(K)一Xi(k)|;两级最大绝对差max max|Y0(K)-Xi(k)|
3 结果与分析
表4、表5为计算关联系数比、关联度和权重结果。
3.1 速度素质指标与各项其它素质代表因素指标的结果分析 据表5说明,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m跑>100m跑>50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显然,行进间30m跑代表绝对速度作为练习手段,练习效果相对最佳,50m×8往返跑代表的耐力素质却高于立定跳远和纵跳摸高代表的爆发力素质,力量和柔韧素质对速度素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各项身体素质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力量是速度的基础,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从权重排序看到,抛实心球代表的力量素质排在后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速度素质敏感期发展速度素质首先考虑与其关联度较强的素质练习手段,而关联度较低的素质练习手段恰恰是其发展的障碍和弱项,应作为教学练习中的突破口。可看出力量素质应该作为速度素质发展的突破口。
3.2 发展速度素质和其它身体素质的关系 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灵敏、协调和肌肉系统、肌纤维类型有关。虽然50m跑动作结构简单,但它可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如果一个人身体不灵活、肌肉无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很差的人根本不可能在50m跑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50m跑的测试成绩可部分地反映身体运动的综合素质,它也是从事体育活动,学习运动技能所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素质。看出以速度素质为主的练习能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而其它素质也能促进速度素质的发展。如,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腿部的爆发力是以腿部的力量为基础,没有力量就谈不上爆发力,也谈不上肌肉的耐力,力量和耐力又是速度素质的基础。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扩大关节运动的幅度即扩大了人体活动的无痛范围,即增加了步幅。速度素质敏感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大好时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促进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同身体素质的突增年龄不同,速度素质的突增年龄在11~13岁期间,灵敏性的突增年龄在12~14岁期间,肌力、耐力、爆发力的突增年龄在13~16岁期间。在敏感期内重点发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对此素质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速度素质的年龄特征,11岁的男生正处在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要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多安排以发展速度为主的运动项目,这一点在与速度素质的关联度比较中也可以看出行进间30m跑 和100m跑关联度最高。这样在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发展速度素质,既更有效地发展了速度素质,又为其后身体素质敏感期内重点发展敏感期素质奠定了身体基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都有所下降。专家认为速度素质下降可能是由于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缺乏发展学生速度素质的锻炼内容,或者是由于日常体育活动中不太注重速度素质的锻炼,结果造成了儿童群体速度素质自然增长幅度明显落后。
3.3 影响速度素质和相关素质发展的因素 将沧州市男生和全国同年龄男生的成绩做比较,可以找出和全国的差距,发现不足,分析原因从而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进。沧州市男生测得的各项成绩同全国同年龄城市少儿“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各项成绩结果比较(表6)。
从表6可看出,除立位体前屈成绩明显小于全国成绩外其它成绩均好于各相关成绩。因此沧州市11岁男生最薄弱的素质是柔韧素质,从测试结果来看不利于速度素质发展、影响最大的也恰恰是柔韧素质,可能是教学锻炼中忽视柔韧性训练。少儿骨骼有机质多,韧带松驰,肌肉纤细,关节运动幅度大,柔韧素质发展具备优势,发展潜力大。抓住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柔韧性锻炼可以提高少儿柔韧素质。
综上所述,沧州市11岁男生在教学中应首先体现速度素质当先的特征。选择关联度较强的素质练习作为速度素质的辅助手段。从表五中可知,行进间30m跑的关联度达0.98以上,属于绝对速度。100m跑的关联度也很高达0.96以上,说明最高速度的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并趋向于速度耐力。这样的练习手段通常还有以速度为主的游戏,如接力赛、撒网捕鱼等。“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显著,身体机能也相应表现为胸围指数和肺活量指数下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权重看,耐力素质占第三位,这与沧州市的地理环境特点有关,沧州市内道路多坡、坡度大、坡路长,学生必须步行回家的人居多,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不会老老实实步行回家,这在平日就锻炼了耐力素质。占第三位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耐力素质对速度素质影响很大。根据此分析对耐力素质的安排可适当少一些。对于身体素质薄弱的部分,在人体运动中一般都是起拖后腿的作用,它限制突出素质的发挥,或者会给薄弱环节造成伤病。抛实心球和立位体前屈与50m跑的关联度最小,力量在各项身体素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分析,恰恰说明了本地区的11岁男生的力量素质相对薄弱,而柔韧素质更是薄弱环节,这与沧州市小学体育课内容安排不合理且独生子女多,家庭溺爱有关,五年级以前的体育课大都以学生自然发展为主,不科学无依据。说明速度素质的训练也应重视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相关手段例如体现在游戏中的背人接力赛、推小车等,及摆腿、踢腿等可以作为提高速度素质的突破口。因此,教学中应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堂内容,应减少耐力素质的练习,增加绝对速度和速耐的练习以及力量柔韧性练习。因此,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注意全面身体发展练习,能使不同项目练习引起的机体不同生理生化变化起互补和促进作用,对身体健康及运动成绩的提高均有助益。
4 小 结
1)通过对11岁男生素质测试得到的各项身体素质与速度素质的关联度、权重比较,笔者认为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全面发展。灵活安排以提高速度素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体现快乐教学,总的教学计划应针对性地参照量化分析结论,随时做出适当调整。
2)根据关联度,力量素质是影响速度素质的一大障碍,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应作为突破口。因此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身体素质薄弱环节应作为教学训练中的突破口,加强练习,少间断,多安排,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补充上来。
3)针对沧州市11岁少儿的体育教育现状,相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议:(1)学校依然作为主渠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掌握少年儿童的素质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增强责任感,抓住小学、初中这段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敏感期促进儿少素质的全面发展。(2)领导机关、学校为儿童青少年积极提供适宜的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和条件,为不同类型青少年提供适宜的体育运动处方。(3)加强体育运动健康教育,促进体育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速度素质;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关联度
11岁儿童少年正处于速度素质发展期,在此期间按照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身体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并使速度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高。由于地域的差别,不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11岁儿童少年年龄段正处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阶段,沧州市许多小学体育课程虽然也实施了“快乐体育”的教学大纲,但小学体育教学规范程度低,体育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学生活动的需要,造成沧州市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不注意此规律,学生的素质仍是属于自然增长。本文根据沧州市11岁男生各项身体素质测验结果,通过灰色理论关联分析,定量地描述了与速度素质相关的各身体素质的关系,提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提高速度素质,为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和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1 重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沧州市四个区国立小学五年级11周岁男生各210名,共84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及书籍,了解当前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学现状,确定本研究的测试内容和研究方法。
1.2.2 调查法 根据身体素质相关项目特点,采用专家访谈调查法,走访沧州市部分小学及中学有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X名,根据当地小学办学条件,多次综合考评,并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第四章的身体素质测定,以及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小学部分内容及《体育测量学》,选取分别作为衡量小学生柔韧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跳跃素质、耐力素质及力量素质的指标。选用50m站立式起跑来反映速度能力素质的典型指标,选用的可衡量其它素质的代表指标有:反映绝对速度的指标为行进间30m跑、爆发力素质指标为立定跳远和纵跳摸高、力量素质指标为抛实心球、耐力素质指标为50m×8往返跑、柔韧素质指标为立位体前屈、灵敏素质指标为10s立卧撑、速度耐力指标为100m跑。选取的斜身引体向上指标因为大多数学校没有单、双杠器械故在实施中被取消了。
1.2.3 实验测试法 所有指标的测试均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检测人员均由各小学体育教师组成。从四个区的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1周岁学生840名进行测试,通过对受试者进行以上身体素质的测验,取得第一手资料。
1.2.4 灰色关联分析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测验数据进行处理。
2 关联度计算
对受试者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的测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表1)。
2.1 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设Y0(K)为参考序列,代表50m成绩。X1(k)、X2(k)、X3(k)、X4(k)、X5(k)、X6(k)、X7(k)、X8(k)为8个比较序列,分别代表30m行进间跑(绝对速度)、立定跳远(爆发力)、纵跳摸高(弹跳)、抛实心球(力量)、50m×8往返跑(耐力)、立位体前屈(柔韧)、10s立卧撑(灵敏)、100m跑(速度耐力)。序列k=1、2、3、4分别代表4个区的学校。为使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具有可比性,我们用初值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
2.2 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绝对差(表3) 两级最小绝对差minmin |Y0(K)一Xi(k)|;两级最大绝对差max max|Y0(K)-Xi(k)|
3 结果与分析
表4、表5为计算关联系数比、关联度和权重结果。
3.1 速度素质指标与各项其它素质代表因素指标的结果分析 据表5说明,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m跑>100m跑>50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显然,行进间30m跑代表绝对速度作为练习手段,练习效果相对最佳,50m×8往返跑代表的耐力素质却高于立定跳远和纵跳摸高代表的爆发力素质,力量和柔韧素质对速度素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各项身体素质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力量是速度的基础,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从权重排序看到,抛实心球代表的力量素质排在后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速度素质敏感期发展速度素质首先考虑与其关联度较强的素质练习手段,而关联度较低的素质练习手段恰恰是其发展的障碍和弱项,应作为教学练习中的突破口。可看出力量素质应该作为速度素质发展的突破口。
3.2 发展速度素质和其它身体素质的关系 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灵敏、协调和肌肉系统、肌纤维类型有关。虽然50m跑动作结构简单,但它可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如果一个人身体不灵活、肌肉无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很差的人根本不可能在50m跑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50m跑的测试成绩可部分地反映身体运动的综合素质,它也是从事体育活动,学习运动技能所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素质。看出以速度素质为主的练习能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而其它素质也能促进速度素质的发展。如,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腿部的爆发力是以腿部的力量为基础,没有力量就谈不上爆发力,也谈不上肌肉的耐力,力量和耐力又是速度素质的基础。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扩大关节运动的幅度即扩大了人体活动的无痛范围,即增加了步幅。速度素质敏感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大好时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促进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同身体素质的突增年龄不同,速度素质的突增年龄在11~13岁期间,灵敏性的突增年龄在12~14岁期间,肌力、耐力、爆发力的突增年龄在13~16岁期间。在敏感期内重点发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对此素质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速度素质的年龄特征,11岁的男生正处在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要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多安排以发展速度为主的运动项目,这一点在与速度素质的关联度比较中也可以看出行进间30m跑 和100m跑关联度最高。这样在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发展速度素质,既更有效地发展了速度素质,又为其后身体素质敏感期内重点发展敏感期素质奠定了身体基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都有所下降。专家认为速度素质下降可能是由于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缺乏发展学生速度素质的锻炼内容,或者是由于日常体育活动中不太注重速度素质的锻炼,结果造成了儿童群体速度素质自然增长幅度明显落后。
3.3 影响速度素质和相关素质发展的因素 将沧州市男生和全国同年龄男生的成绩做比较,可以找出和全国的差距,发现不足,分析原因从而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进。沧州市男生测得的各项成绩同全国同年龄城市少儿“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各项成绩结果比较(表6)。
从表6可看出,除立位体前屈成绩明显小于全国成绩外其它成绩均好于各相关成绩。因此沧州市11岁男生最薄弱的素质是柔韧素质,从测试结果来看不利于速度素质发展、影响最大的也恰恰是柔韧素质,可能是教学锻炼中忽视柔韧性训练。少儿骨骼有机质多,韧带松驰,肌肉纤细,关节运动幅度大,柔韧素质发展具备优势,发展潜力大。抓住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柔韧性锻炼可以提高少儿柔韧素质。
综上所述,沧州市11岁男生在教学中应首先体现速度素质当先的特征。选择关联度较强的素质练习作为速度素质的辅助手段。从表五中可知,行进间30m跑的关联度达0.98以上,属于绝对速度。100m跑的关联度也很高达0.96以上,说明最高速度的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并趋向于速度耐力。这样的练习手段通常还有以速度为主的游戏,如接力赛、撒网捕鱼等。“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显著,身体机能也相应表现为胸围指数和肺活量指数下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权重看,耐力素质占第三位,这与沧州市的地理环境特点有关,沧州市内道路多坡、坡度大、坡路长,学生必须步行回家的人居多,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不会老老实实步行回家,这在平日就锻炼了耐力素质。占第三位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耐力素质对速度素质影响很大。根据此分析对耐力素质的安排可适当少一些。对于身体素质薄弱的部分,在人体运动中一般都是起拖后腿的作用,它限制突出素质的发挥,或者会给薄弱环节造成伤病。抛实心球和立位体前屈与50m跑的关联度最小,力量在各项身体素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分析,恰恰说明了本地区的11岁男生的力量素质相对薄弱,而柔韧素质更是薄弱环节,这与沧州市小学体育课内容安排不合理且独生子女多,家庭溺爱有关,五年级以前的体育课大都以学生自然发展为主,不科学无依据。说明速度素质的训练也应重视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相关手段例如体现在游戏中的背人接力赛、推小车等,及摆腿、踢腿等可以作为提高速度素质的突破口。因此,教学中应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堂内容,应减少耐力素质的练习,增加绝对速度和速耐的练习以及力量柔韧性练习。因此,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注意全面身体发展练习,能使不同项目练习引起的机体不同生理生化变化起互补和促进作用,对身体健康及运动成绩的提高均有助益。
4 小 结
1)通过对11岁男生素质测试得到的各项身体素质与速度素质的关联度、权重比较,笔者认为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全面发展。灵活安排以提高速度素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体现快乐教学,总的教学计划应针对性地参照量化分析结论,随时做出适当调整。
2)根据关联度,力量素质是影响速度素质的一大障碍,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应作为突破口。因此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身体素质薄弱环节应作为教学训练中的突破口,加强练习,少间断,多安排,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补充上来。
3)针对沧州市11岁少儿的体育教育现状,相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议:(1)学校依然作为主渠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掌握少年儿童的素质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增强责任感,抓住小学、初中这段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敏感期促进儿少素质的全面发展。(2)领导机关、学校为儿童青少年积极提供适宜的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和条件,为不同类型青少年提供适宜的体育运动处方。(3)加强体育运动健康教育,促进体育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