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看农村教师问题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7年国家在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农村学校培养优秀师资,从而逐步提升农村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目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国家的政策初衷存在不少差距,不少师范生不愿去农村执教。因此,农村师资条件的改善还需要一个稳步和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免费师范生就业;农村师资 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即教师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1]这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对高水平教师的迫切需求。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提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我国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师资水平的差距。[2]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数量增加,但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教师比较多,甚至超编,而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的教师却很少,有些学校甚至一个公办教师也没有,只得请代课教师上课,而很多代课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3]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农村的教师素质。新课改之后,国家通过系统的各级教师培训等方式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做准备。2007年,国务院作出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决定,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4]国家在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免费师范生毕业之后,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省级政府要确保有编有岗,落实安排任教学校。
   2010年国家制定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来安排免费师范生就业,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鼓励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可以看出,免费政策的一个重要基调是师范毕业生要履行国家义务,服务中小学教育,鼓励免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中西部、到农村去任教,从而弥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 
  二、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状况
   为了解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人民日报记者在2011年9月对17个省区的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去向进行了调查,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了基础教育还很薄弱的中西部任教,然而与高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免费师范生中,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非常低(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受调查总数的4.1%),有些毕业生对回到中西部表现出无奈,抵触基层的执教生活,有些省区甚至无一人去农村执教,有些毕业生明确表示“在县城任教已是我的底线”。[5]之前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就已显示:免费师范生对于任职地点和待遇期待都很高,自愿选择到农村学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毕业生愿意前往城市重点学校,愿意支援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区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非常低。[6]这一现象与免费师范生政策鼓励年轻学生从事教育行业,支援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相差甚远。
  三、免费师范生不愿执教农村的原因分析
   (一)师范生自身原因
   1.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
   由陕西师范大学对本校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一项调查显示:“就业”因素是学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的第一大动机;“经济”原因是学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的第二大动机;“职业理想”是学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的第三大动机。来自不同家庭住址的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有保障”的动机都比较强,从城市到乡村学生“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动机都不是特别强。[4]其实国家在六所部属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希望能从根本上提高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师范院校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然而免费师范生的主要报考动机——“就业”因素却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存在差距。
   2.师范生自身的从教意愿不强
   首届免费师范生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仅有三成选择教育类职业,就业意向高居首位的是“事业单位”,占70%;希望在“企业”和“政府部门”就业的学生各占15%。当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同时兼顾到所选工作的压力与待遇问题,多数更看重的是收人高、环境优雅且稳定以及福利好的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就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有78.3﹪的认为教师职业崇高光荣但被人看不起,且地位低、工作苦、待遇差。[7]这种对教师职业认识和择业标准的不一致性是导致师范生不愿从教的主要原因。
   3.农村籍大学生排斥到农村就业
   大多数的农村籍大学生期望留在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愿意回到县城、城镇或农村的不足7%,他们不认为回到农村很高兴、是为农村做贡献,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再回到农村会很丢人、脸上没光彩。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很关注工作的发展机会,然而在非发达地区,人们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的建议、策略得不到采纳,大学生的工作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自尊和工作积极性;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使得农村籍大学生面临着靠自己来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压力,其中高薪是评价工作是否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基层条件差不仅仅是工作环境艰苦,而且工资待遇相对低微,而城市有较高的薪水、较优越的环境,农村籍大学生就会更倾向于在城市等发达地区就业,以避免出现基层物质条件差与家庭经济需要的冲突,从而满足他们支持家庭、反哺父母的需求。[8]
   在农村,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考上大学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背景和传统观念,农村籍大学生的父母对他们有着相当高的期望,因此无论是大学生自身、他们的父母还是周围的朋友都难免进行社会比较,比如看谁的薪水高、社会地位高、就业地方好等等。一个更为现实的因素是:农村大学生会考虑择偶、培养下一代与就业的联系,从进化心理学观点出发,人们进行择偶主要是为下一代投资,为了让下一代享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先进的文化思想以利于他们发展,农村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城市户籍的人作为配偶,在城市组建家庭,这也将使他们倾向于在城市就业。
   人民日报在2011年2月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181名受调查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63.5%的受调查者来自农村,6.6%的人选择了“北上广深”作为意向就业地点,58.%的人选择了“省会级城市”,没有人选择“农村”作为意向工作地点。[6]对于农村出身的免费师范生,他们以高出重点线至少二三十分的成绩考进部属师范院校,梦想着通过读书跳出“寒门”,大学毕业后如果再回到落后的家乡从教,他们将承担着舆论和经济的压力。因为部分省区免费师范生的月工资多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由于任教学校不能提供住房,大家普遍反映经济压力大,很多免费师范生就会从自身或现实的诸多方面考虑而不愿再回到农村执教。
   (二)农村的环境、待遇等条件的影响
   1.农村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
   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专业发展和环境的良好方面均远远低于城市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班主任津贴等政策性福利更是普遍得不到完全保证。城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远高于农村,城市学校不仅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而且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专项资金支持。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领导缺乏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使得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渺茫。[9]正如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所证明的: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其所处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个人无法左右环境,环境通常也不会因为少数个人而发生改变,因此,投身新的环境就是最佳选择。所以,很多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
   2.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生活艰苦。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就不会高。[3]虽然国家已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相差很多。约翰•罗尔斯指出:“在正义即公平的状态中,只有国家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社会才是正义的。免费师范生考虑到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按照协议,如果执教农村教育事业需要至少10年),很多毕业生还是无法接受的。
  四、对农村教师问题的思考
   (一)师范教育政策需做适当调整
   中小学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国家在部属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就是希望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读师范,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教,以从根本上提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鼓励免费师范生到中西部、到农村去任教,从而弥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10]当然,免费师范生政策只是国家采取的弥补农村师资短缺的措施之一,然而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与国家的政策初衷却存在不少差距。
   所以,为了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执教农村,在免费师范生招生方面,国家要在高中学校加强免费师范教育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政策在考生心中的清晰度,从源头上避免报考意向上的误导,国家政策是鼓励有志青年自愿报考师范专业,而不是盲目报考;是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暂时缓解经济紧张的跳板;是鼓励毕业生投身于师资短缺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而不是仅仅看重“就业有保障”。所以对于那些只是想享受免费教育政策而不愿履行相应农村执教义务的,在报考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
   同时,各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师范生的职业信仰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当前教育形势,正视自身目前的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当前。各省在安排免费师范生就业时要适当引导,向毕业生详细分析在城乡就业的利弊,而不能仅仅认为市、县一级就能够完全吸收毕业生就不向他们介绍农村的发展优势,比如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环境更熟悉,人际交往更多,适应能力更强,同时他们对家乡有着更深厚的感情,也许在自愿选择、合理安排、适当引导的条件下会更好的发挥自己服务农村、建设家乡的作用。[8]如果不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而只按照“城市从教”的就业趋向来安排他们就业,或许会出现不能很好发挥毕业生优势的情况,甚至会给人一种“待城市教师饱和之后再考虑农村师资”的印象,这同样也是城乡在师资分配上不公平的体现。
   (二)农村的吸引度还有待提升
   师范生不愿从教的情况暂且归为职业规划不周,然而很多师范生排斥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与农村的环境差、待遇低和有限的发展机会是密切相关的。多名免费师范生表示,尽管在理智上认同提高国家基础教育水平需要有人奉献,但在基层从教10年所要投入的成本依然令他们望而却步。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以后的生活、事业充满了热情,然而农村的环境和收入水平都与城市差了很多,如果在农村发展机会很小的话,在服务期限内很可能意味着择偶等重大人生选择,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就会向更保险的大城市迈进。即使现在有不少师范生到农村就业,但很大程度上却是迫于就业压力,因为从这几年就业形式看不仅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包括很多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可以到一个中学就业已经是一个很理想的职业了。
   因此,为了吸引优秀的师范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配置更高的职称比例,提高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待遇水平,在发展机会上要有满足免费师范生向社会较高层流动的意愿的措施,免费师范生效益、效能最大化还需要在“基层教育总体环境优化”中不断体现可操作性和长效性。”当然,农村教师问题是涉及很多方面的一个复杂问题,它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2]盛礼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基于“魔灯平台”的师资培训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下转第6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产学研融合是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充分利用“四个结合”构建的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4年来的内涵建设,凸现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多元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校园文化企业化等办学特色,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功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研融合;内涵建设;办学特色;教育功能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3月。产学研融合是我院
期刊
摘 要:《税收筹划》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定位的确定、先行课程的甄选、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五个方面,对《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突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税收筹划;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为了实现自
期刊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式传播介质应运而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微传播时代。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网络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交往带来深刻的变化,其中既有正面的意义,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在微传播时代,网络文化教育应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而调整自身的教育策略,明确网络文化教育的目标,建立网络文化教育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微传播;网络文化;网络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
期刊
摘 要:变异修辞是普通修辞的一个分支,指有意违背汉语语音规范、词汇(包括语义)规范、语法规范及语体规范,以获得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赵本山小品正是利用变异修辞对语言规范的有意违背可以制造幽默的这一独特功能,奠定了自己“小品王”的雅号。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修辞;变异修辞;幽默   一、引言   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它是对各种
期刊
摘 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待在农村,而要选择外出务工?通过对一个村庄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民的外出务工是农村社会和文化及其变化的结果。造成今天农民普遍化的外出务工,与中国当今农村社会文化的改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农村的社会文化及其变化,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经历了解放后国家力量的洗礼之后,农村的社会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的冲击下,更加显得
期刊
摘 要:汉初的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了“黄老之学”在当时的指导地位,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也确实促进了汉初国家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而这种社会的发展也使“黄老之学”越来越不适应汉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使得汉武帝实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了封建的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树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君主的权威。  关键词:黄老之学;儒道之争;独尊儒术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科学,普通物理研究性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主线的教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使学生感知科学探索过程,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建立起自主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研究性教学反馈信息,强化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判断,增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 物理教学; 大学
期刊
摘 要:学习动机是一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点,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造活跃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习动机;英语学习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成为目前非常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外语之一,人们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能力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外关于跨文化能力的相关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育的改革现状,提出作为大学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课程改革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日语会话的分析,探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关系以及使用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的会话活动中,我们配合使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并根据场合的不同进行割舍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同时,会话原则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条框,在日常生活中应灵活使用。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人际关系    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人们为了能够在愉快的交往过程中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语言的使用可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