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转变角色,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可。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及课题学习。我把这些知识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再纠结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成为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则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同时,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三、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工具学科,但它精练的定义、严密的推理论证、具有丰富内涵的公式呈现在书本上却是干巴巴的条文。新的教材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许多改进。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非常有趣,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有“日历中的方程”这类题目,上课前教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张一个月的日历表(年月不限),再安排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日历中竖列相邻的三天数字之和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究竟是几号,在老师“猜”对日期后,学生肯定就会思考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当然,在创设情境时不能随便,或者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也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有些内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例如: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中的函数;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中的三角函数,柱体、锥体、台体;在有关空间图形的介绍中的截一个几何体、三视图;有关平面图形的发展变化问题中的三角形的变化,七巧板的搭建;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中的数形结合;探索性的问题中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等。这些内容都是具有动态的特点,或是图形本身的运动,或是观察角度的运动变化,或是思维的变化发展,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动性”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需要改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运用它可以编制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调的传统教育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为“动性”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全面更新。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选善.教育研究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可。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及课题学习。我把这些知识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再纠结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成为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则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同时,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三、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工具学科,但它精练的定义、严密的推理论证、具有丰富内涵的公式呈现在书本上却是干巴巴的条文。新的教材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许多改进。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非常有趣,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有“日历中的方程”这类题目,上课前教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张一个月的日历表(年月不限),再安排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日历中竖列相邻的三天数字之和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究竟是几号,在老师“猜”对日期后,学生肯定就会思考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当然,在创设情境时不能随便,或者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也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有些内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例如: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中的函数;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中的三角函数,柱体、锥体、台体;在有关空间图形的介绍中的截一个几何体、三视图;有关平面图形的发展变化问题中的三角形的变化,七巧板的搭建;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中的数形结合;探索性的问题中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等。这些内容都是具有动态的特点,或是图形本身的运动,或是观察角度的运动变化,或是思维的变化发展,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动性”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需要改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运用它可以编制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调的传统教育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为“动性”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全面更新。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选善.教育研究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