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在本人的这几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却发现,不少的大学生为获取贫困生贷款的资格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令人堪忧。诚信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的立身之本,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相关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关的一些对策,本人认为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诚信建设体系,才能不断的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得以消除。
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资助贷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怀有大学梦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村孩子得以跨入大学的校门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通过贷款可以解决学费问题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伪造贫困证明以获取资助,到期仍然不还款等现象时有出现,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表现
2.1 为获取贷款资格,不惜伪造贫困证明材料
在进行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学,家庭经济可以说是相当的好,但是为了获取相关的贷款资格以及获取助学金的资格,其相关的贫困证明材料是相当的齐全,在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时填写的数字恐怕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我不知道这样的材料是怎么得来的,也不想去猜测,但是很显然这里面有弄虚作假的成分。
2.2 死要面子活受罪,为尊严放弃贷款
在农村的许多地方,出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哪家出了个大学生是一件非常值得父母亲骄傲的事情,但是依靠贷款来让孩子完成学业却是一件让父母感到非常丢脸的事。而我们家庭贫困的同学在自己的同学面前也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为了保护所谓的面子而放弃了贷款的资格,这也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3没有把资助放在学习的需要上
有一部分同学在贷款到手之后,不是思考放在帮助自己的学业上,而是另做它用,各种用法的都有,有用来做生意的,有用来炒股票的,有用来买各种奢侈品的,有的同学甚至有时为了看某个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不惜花上自己两三个月的生活费。
2.4逾期不主动归还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有明确规定,贷款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之后开始还助学贷款,一部分贷款的同学在毕业之前虽然也签署了还款协议,但是在毕业之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通信方式的改变,很多贷款的同学毕业之后就不知道了去向,自己主动和贷款银行或者是学校联系的也很少,所以逾期不还贷款的同学比较多。这也给我们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一些用人单位也开始怀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3 出现这些现象的相关原因分析
3.1 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大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在当代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笔者发现,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课程在很多高校几乎没有开设,就算有开设也是摆设,学生们也根本不当一回事,一到这样的课,大家不是睡觉就是逃课,有很多的大学生甚至把这门课当做是必逃之课,而老师们也不怎么当回事,可能在他们的意识里也觉得这门课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对于学生们的逃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考试不挂科就可以了,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诚信意识的薄弱。
3.2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中对于诚信的意识一直不太注重,社会诚信风气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期,诚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社会也缺乏有力的诚信机制来制约人们的不誠信行为。大学生是一个还处在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一个群体,喜欢接触外面事物,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种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中强调保护自我利益的人生观的影响。
3.3 家庭诚信教育的匮乏
在中国父母的观念里只有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却忽视了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庭的父母诚信意识观念,有时甚至还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弄虚作假,诚实的孩子有时还往往被父母或者是周围的人嘲笑:“怎么那么笨?”这无形中也就鼓励了孩子不讲诚信的不良的行为,大学生的不诚信的观念可能也就这样在无形之中慢慢的形成。
3.4 大学生个人自己的原因
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归根到底来说只是外因的影响,起步了决定的作用,重要的还是个人内在的修为。而有些大学生则往往不太注意自己人格的塑造,诚信意识淡薄,甚至有时候还引以为傲。影响大学生诚信树立的个人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往往抱有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吃亏心理、报复心理、无用心理、冒险心理以及低成本心理等各种心理。
4 培养大学生诚信行为相关措施
4.1 建立健全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
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诚信意识应该从小灌输。对于学校诚信教育来说,应该要从小学开始就建立诚信教育课程,而且应该定期对孩子进行诚信考核。同时还应该与家庭诚信教育相结合,定期做家访与孩子的父母达成良好的共识,引导孩子的家长注重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培养。
4.2 为大学生建立完善的诚信信用评价体系
制度的保证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学校在学生读书期间,应该要努力为大学生个人建立完善的个人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并且将体系具体化。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诚信的一方面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不诚信的一方面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且记入个人档案里面。
结语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才能形成和改善,同时这也不是某个人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包括学生本人自己,老师,学校、家庭等。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范薇.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4-76
[2]李洪伟、陶敏、宋平.大学生诚信影响因素的解析结构模型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60-63
[3]蔡秀磊,周顺.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0-62
作者简介:
张芳云,女,汉族,1983年4月19日,籍贯:陕西宝鸡,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资助贷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怀有大学梦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村孩子得以跨入大学的校门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通过贷款可以解决学费问题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伪造贫困证明以获取资助,到期仍然不还款等现象时有出现,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表现
2.1 为获取贷款资格,不惜伪造贫困证明材料
在进行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学,家庭经济可以说是相当的好,但是为了获取相关的贷款资格以及获取助学金的资格,其相关的贫困证明材料是相当的齐全,在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时填写的数字恐怕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我不知道这样的材料是怎么得来的,也不想去猜测,但是很显然这里面有弄虚作假的成分。
2.2 死要面子活受罪,为尊严放弃贷款
在农村的许多地方,出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哪家出了个大学生是一件非常值得父母亲骄傲的事情,但是依靠贷款来让孩子完成学业却是一件让父母感到非常丢脸的事。而我们家庭贫困的同学在自己的同学面前也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为了保护所谓的面子而放弃了贷款的资格,这也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3没有把资助放在学习的需要上
有一部分同学在贷款到手之后,不是思考放在帮助自己的学业上,而是另做它用,各种用法的都有,有用来做生意的,有用来炒股票的,有用来买各种奢侈品的,有的同学甚至有时为了看某个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不惜花上自己两三个月的生活费。
2.4逾期不主动归还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有明确规定,贷款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之后开始还助学贷款,一部分贷款的同学在毕业之前虽然也签署了还款协议,但是在毕业之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通信方式的改变,很多贷款的同学毕业之后就不知道了去向,自己主动和贷款银行或者是学校联系的也很少,所以逾期不还贷款的同学比较多。这也给我们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一些用人单位也开始怀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3 出现这些现象的相关原因分析
3.1 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大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在当代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笔者发现,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课程在很多高校几乎没有开设,就算有开设也是摆设,学生们也根本不当一回事,一到这样的课,大家不是睡觉就是逃课,有很多的大学生甚至把这门课当做是必逃之课,而老师们也不怎么当回事,可能在他们的意识里也觉得这门课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对于学生们的逃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考试不挂科就可以了,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诚信意识的薄弱。
3.2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中对于诚信的意识一直不太注重,社会诚信风气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期,诚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社会也缺乏有力的诚信机制来制约人们的不誠信行为。大学生是一个还处在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一个群体,喜欢接触外面事物,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种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中强调保护自我利益的人生观的影响。
3.3 家庭诚信教育的匮乏
在中国父母的观念里只有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却忽视了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庭的父母诚信意识观念,有时甚至还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弄虚作假,诚实的孩子有时还往往被父母或者是周围的人嘲笑:“怎么那么笨?”这无形中也就鼓励了孩子不讲诚信的不良的行为,大学生的不诚信的观念可能也就这样在无形之中慢慢的形成。
3.4 大学生个人自己的原因
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归根到底来说只是外因的影响,起步了决定的作用,重要的还是个人内在的修为。而有些大学生则往往不太注意自己人格的塑造,诚信意识淡薄,甚至有时候还引以为傲。影响大学生诚信树立的个人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往往抱有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吃亏心理、报复心理、无用心理、冒险心理以及低成本心理等各种心理。
4 培养大学生诚信行为相关措施
4.1 建立健全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
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诚信意识应该从小灌输。对于学校诚信教育来说,应该要从小学开始就建立诚信教育课程,而且应该定期对孩子进行诚信考核。同时还应该与家庭诚信教育相结合,定期做家访与孩子的父母达成良好的共识,引导孩子的家长注重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培养。
4.2 为大学生建立完善的诚信信用评价体系
制度的保证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学校在学生读书期间,应该要努力为大学生个人建立完善的个人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并且将体系具体化。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诚信的一方面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不诚信的一方面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且记入个人档案里面。
结语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才能形成和改善,同时这也不是某个人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包括学生本人自己,老师,学校、家庭等。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范薇.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4-76
[2]李洪伟、陶敏、宋平.大学生诚信影响因素的解析结构模型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60-63
[3]蔡秀磊,周顺.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0-62
作者简介:
张芳云,女,汉族,1983年4月19日,籍贯:陕西宝鸡,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