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对物理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进行总结,然后在概括学习重点、讨论难点知识以及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导学案”教学理念之下,对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  导学案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65-01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增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并且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高中物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也是高中时期关键的一门学科。因此,对导学案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探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导学案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仅仅是一名指导者和引导人员,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将其放在主体地位。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贴合学生学习水平和状态,要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位置,这样才能够让导学案模式的实施更加有效。
  (二)导学性原则
  导学是导学案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功能,导学案的实施不但要让内容难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逐渐深入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独自思考。在当前教学现状中,物理教师通常运用两种方式设计导学案。其一是将学习方法与手段进行多样化,将学习方式与导学案相结合。还有一种则是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把合作学习、问题学习以及思考学习等相关方式都融入进来,以此让导學案教学更加丰富。
  二、利用导学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构建教学重点,精准自主预习
  高中物理十分复杂,涵盖面广,并且知识也更加深入。教师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内实现教学目标,让更多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就必须要把握好教学节奏,保障学生可以对知识点都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可以对教师即将讲解的知识进行了解,知道课堂中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点。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就需要将重点知识概括出来,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预习知识点,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必修2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这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对能量进行了解,并且对功和功率进行熟悉,最后就是深入探究重力势能,和其他知识相比,重力势能知识比较重要和困难。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比如重力势能大小和什么有关,重力势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还有则是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等。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依据教师给出的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通过这种事先预习和了解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究知识难点,打造高效课堂
  在上文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在正式课堂中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一些只用稍微阅读就能够了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只需要稍微带过即可。而对一些学生在预习中就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在导学案实施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和探索,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认知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必修一的摩擦力这方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可以在设计中纳入几个有关于静摩擦力的小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自己操作实验。
  比如在一个塑料瓶中装满大米,然后将一支笔或是小棍子插进大米中然后提起来,这个时候这只笔就能够成功的提起一瓶大米,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感受静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到操作实验的方式与技能。而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也能加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引导者”、“组织者”、“解惑者”,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课上教师以往的喋喋不休的灌输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
  (三)反馈学生学情,巩固提升总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学生对课本中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还需要将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掌握,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到学生学习效率和状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需要紧紧围绕课本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其中要包含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方式。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的设置疑问,让学生可以从浅到深的理解与掌握问题,并且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回忆与巩固,同时从基础上建设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教师在方案与方式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的问题,发现导学案中的优点与缺点,在这次的导学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让以后的教学节奏、方式和进度更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导学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浅入深的模式进行学习,并且对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以随堂小考的方式来巩固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顺. 探究高中物理“导学案”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新课程·下旬, 2016(12):206-207.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主体包括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两部分,其中,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所以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十分重要。本文在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民汉学生分布差异及学生大学英语入学基础水平层次差异,探讨通过开展大学英语民汉多元化分层教学改革在具有较大民汉分布差异及学生层次差异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大学英语显性分层为主,隐性分层为辅的多元化分层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层教学 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数字与图形,以解决传统数学问题。在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尚处于未完全发展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数形结合,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从而思考解答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进行分析,希望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更好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创新意识的加强,教育教学也是一样,如果不进行创新教学,那么教育工作就会原地踏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在教学方面做到创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
期刊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近年来,本市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一些学校的网络教室不仅可供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而且具备储存、传输学科学习资源(图文信息)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35-01  近些年来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都应该发挥它们的有效性,应该让它们完美的结合起来,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而如今大多数的老师却忽略它们的重要性,更多的去追求效率,追求成绩,只是一味的灌输计算的算法而减少对算理的理解和讲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
期刊
【摘要】本文用非数值算法和《数论图》证明了偶数定理成立,从而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偶数问题成立。  【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1] 奇素数判定定理 偶数定理 奇合数 偶合数  【中图分类号】O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48-01  哥德巴赫猜想:大于或等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表为:  N=P1+P2=1+1 (1)  奇素数判定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老师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我们知道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不但能促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物理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物理应用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康物理品格的形成。本文主要讲述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强化初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本身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过对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仔细研究,发现中学化学课程的设计目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误区,这给进行化学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扰,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笔者希望将这些错误指正出来,为更多人参考借鉴,并积极思考到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漏洞所在,尽量想办法弥补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本文将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的基础上,从教案选择标准角度、对其进行解
期刊
【摘要】长久以来,不少学生误以为学习数学等同于了解定理的证明,背诵及套用公式,熟读例题及操练习题,因此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厌学。数学教师如果能从“情感”入手,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但会扭转学生厌学的局面,而且会掀起学习数学的新一轮高潮。  【关键词】知识情感 课堂情感 教师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