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英语推动粤港澳文化“走出去”之途径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最好途径。改革英语教育,把语言教育与本土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从而实现英语教育本土化;同时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能够把本土文化推向世界,实现粤港澳文化国际化传播。依托英语教育本土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是粤港澳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土化英语 粤港澳文化 途径 “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作为一种“软实力”,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传统文化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树立民族形象,五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长城、京剧等文化艺术瑰宝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增加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以及文化自信心。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特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历史使命,必然成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一大推手;同时,在文化国际传播中,英语是将中国文化和文明带向世界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是有效的传播纽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有着悠久历史的粤港澳文化具有走向世界的地理优势和中西文化融汇的特色。如何将文化传播与英语载体有机结合成为有效推动粤港澳文化走出去的途径是值得去探讨的。
  一、粤港澳文化的特点
  粤港澳文化是一个新名词, 是国家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衍生物,具备传统岭南文化的特色,也有港澳地区殖民文化的“洋”风格,具有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在中华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主要表现形式为建筑之雅、园林之秀、戏曲之韵、工艺之美、民俗之古风等。
  粤港澳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多元、务实。粤港澳文化的中心城市是广州、香港、澳门,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的中心,现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凭借这一经济通道,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从而吸收了海外文化的精华,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岭南文化。港澳地区的殖民文化更是多种文化和谐交融发展的结果,让粤港澳区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连天”,粤港澳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务实精神源远流长。正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包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开放兼容成为粤港澳文化的主要特色。
  二、英语教育本土化
  高校英语教育本土化就是英语在被使用地区被受众接受并且在此基础上再生的过程,包括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再生。进行这样英语语言教育过程就是英语教育本土化;是学习者即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又坚守传统文化的堡垒,保护本土文化底蕴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融合教育。在英语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跨文化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并重
  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语用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容忍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能力在内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学习获得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英语语言学习材料通常是以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等为背景的,英语国家文化是英语学习者接受的主流文化。但是,英语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汉语是母语,学习英语须立足本土,了解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建立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英文学赏析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大有裨益。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好的文学作品能较好承载民族文化,例如,《圣经》是西方一部宗教教义,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占据很重要地位,还有一些名家名作,像《哈姆雷特》等;比如本土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巨著囊括了那个时代历史、文化、习俗、礼仪等,几乎是包罗万象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英语名著,了解西方文化,阅读中国经典,认识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想要讲述心中故事的强烈愿望,即心中有故事,想要讲。
  2.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宝藏里一颗耀眼的星星,二者密不可分,因此,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也是相互兼容、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英语教育中既要注重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英语实用技能,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差异性的灵活性,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精华和糟粕有高度的辨别能力,而不是一味跟风,崇洋媚外。这样中外文化的精髓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组织和参加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语言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文化学习的实践途径。加入英语戏剧社,改编和表演中英文戏剧,这个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对中英文化的展示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表演《灰姑娘》《项链》及《羊脂球》的片段,还把《西游记》《唐伯虎点秋香》等本地经典剧目的片段改编成英语搬上表演舞台,自娱自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另外像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也对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把心中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即心中有故事,讲得出。
  3.英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并重
  增加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首先尽量利用母语的 “正迁移”作用,让母语在学生的外语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母语认同感及母语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学习材料都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课堂教学采用英语文化导入的方法,先学习并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然后采用本土文化输出的方法,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次在教材编写方面增加本土文化方面的素材,同一主题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的学习素材展现,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对比中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认识两种文化优势。当我们看到西方的圣诞节,会把它跟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讲到西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自然会联想到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讲到威尼斯水上城市我们会想到中国南方的水乡等等,由此及彼,知己知彼,學生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才能把心中的故事讲得精彩绝伦,即心中有故事,讲得好。   三、粤港澳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最好途径。英语教育本土化是把语言教育与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而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能够把本土文化推向世界,实现粤港澳文化国际化传播。
  1.改变英语教育观念
  实现英语教育本土化,更新英语教育观念,让粤港澳文化的精髓与英语语言相互融合,鼓励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推动粤港澳文化走出去的必要途径。
  首先,英语老师要改变“英语课就是学习英语和英语国家文化”这种片面的观念。老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老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影响到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的效果,所以理念更新要从教师做起。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指出国内英语教育存在“文化缺失”现象,指出存在的问题:过分关注外来文化,忽略了本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尤其是高校教学中,片面追求英语语言教育,忽略了本土母语文化的载体功能。此后,教育者们纷纷进行尝试,让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英语课堂。
  其次,转变学生观念。老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理念,不盲目崇外崇洋,既学习西方优秀文化,也深谙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瑰宝,传承与传播是我们的责任。学习用英语表达粤港澳文化,鼓励学生读一些英文版的本地故事,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了解粤港澳文化;给学生留一些关于粤港澳文化和发展的翻译作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这样,让学生慢慢学会在与外国友人交流中会用英语描述身边发生的事,能用英语讲述当地的古典故事,把粤港澳地区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2.引入教学内容
  实现英语教育本土化,把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粤港澳文化的精髓走进英语课堂,是推动粤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生搬课本内容,用英语国家文化作为语言输入,用本土的传统文化作为输出。
  第一,采用互动模式,把本土文化内容引入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的教学模式。在没有配套文化教材的情况下,本土文化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靠老师借助课文情景,用课堂活动的方式引入课堂。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Tales of True Love( 真爱的故事)为例,一开始可以用头脑风暴进行师生互动,老师抛出问题“Are there any love stores you can remember?(你还记得哪些爱情故事?)”学生可以说出很多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名称来,其中不乏中国传统的“梁祝”故事、“鹊桥”故事等。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有选择性安排一到两次课堂讨论活动:(1)讨论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爱情故事,选择其中一个完整讲述出来;(2)借助文中“明月寄相思”的抒情方式,让学生讨论在中国古人们常常借用哪些物体表达思念之情?讲述中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和探讨古代诗词文赋中借景抒情的经典范例,这两个话题巧妙地把中国本土文化引入英语课堂。
  第二,利用课外活动(线上学习),把本土文化内容引入英语学习环节。有时候因为时间关系,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或者线上进行。还是以Tales of True Love(真爱的故事) 单元教学为例,可以把话题2以作业的形式放在课外,让学生上网查询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借景抒情的典故,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老师汇总整理后还可以布置一个翻译作业,这样能以完成作业为契机促使学生学习本土传统文化;另外,组织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把“梁祝”故事改编成戏剧表演出来,这种课外活动很符合现在年轻人胃口,既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成功地把本土文化内容引到英语学习中。只有学会了,心中有故事,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
  3.调整课程设置
  实现英语教育本土化,调整课程设置,把本土文化相关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用英语讲本土故事,是推动粤港澳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首先,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都是英语听、说、读、写、译及相关课程,本土优秀文化的融入仅仅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内容拓展和在课外活动中补充学习,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这种学习远远满足不了本土文化走出国门的需求,改变了课程设置,把《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有“中国心”的英语人才。
  其次,传统的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大学英语》只有通识课程,一门课要完成听、说、读、写、译各项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本土文化的融入很有限。在“建立文化强国”大环境下,各大高校需要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本土文化类选修课纷纷出现在人才培养计划里,不仅如此,大学英语不再是单一的通识课程了,根据学生们需求开设了拓展课,包括文化类《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名著赏析》等课程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无论是选修课还是拓展课,英语教育从课程设置层面把本土优秀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我们的大学生拥有中国气质和风范,在对外交流中,把本土文化传播出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四、结语
  粤港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传播民族文化精髓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本土传统文化精髓进入英语教学课堂,实现英语教育本土化,培养更具“中国味”的优秀英语人才。随着粤港澳地区与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才走出国门,他们的中国气质与素养以及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更加有利于传播本土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7.3.
  [2] 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 陈治安,李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 刘岩.国际化背景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输出[J].广角镜,2015(18):258-259.
  [6]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6.
  [7] 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8]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2): 32-4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广东高校科研项目论文,项目编号: 2018GXJK282
  作 者: 董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學法。
  编 辑: 水涓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约瑟夫·康拉德具有极强的空间意识,他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打破了时间桎梏,更多地关注了人生存的空间。在小说中,他描绘了具体历史条件下复杂的殖民空间的出现、殖民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并融汇了其个人移民者的强烈的空间意识和真切的空间体验,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黑暗的心》 约瑟夫·康拉德 空间书写  一、引言  在小说研究中,时间特性更加显而易见,但是,正如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所说:“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南京63名农民工的口述内容和后期的整合数据分析得出农民工阅读行为存在着三重矛盾性:“读书有用”和“阅读少”的矛盾、“重视子女的阅读”和“将责任托付于他人”的矛盾、“书有好坏之分”和“不看‘好书’”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寻矛盾产生的原因:阅读的观念一直漂浮在农民工心灵的表层,他们从未践行过,在表面的认可之下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惰性,是他们在“个体现实”和“大现实”之间挣扎的无奈
期刊
摘 要:《金苹果》是尤多拉·韦尔蒂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集中的七个故事环环相扣,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广阔画卷。通过解析南方传统家庭物理空间的建构﹑女性心理空间的伸缩和新女性的塑造,质疑了南方社会传统观念,并由此完成了对南方传统的挑战和颠覆,表达重拾南方发展的信心。  关键词: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美国南方  一、引言  尤多拉·韦尔蒂(1909—2001)出生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是土生土长的
期刊
摘 要:高乔文学是阿根廷文学史上的瑰宝,主要以高乔牧民为主要叙写对象。其中,由何塞·埃尔南德斯所著的《马丁·菲耶罗》被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政界将欧洲“文明”不遗余力地嫁接到本国。为应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阿根廷文学家、社会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致力于叙写文学作品来唤醒阿根廷的民族传统身份。高乔文学“民族性”的重塑,对阿根廷的民族性格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留存至今。
期刊
摘 要:手游《阴阳师》共出了四部剧情动画,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个个美丽动人,并有着各自的信仰和个性,折射出传统理念和当下社会的文化碰撞。  关键词:《阴阳师》 剧情动画 女性形象  《阴阳师》总共有四部完整的剧情动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妖怪,他们的身世、性格、信仰各不相同,但为动画及游戏带来别样的魅力,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中的文化碰撞。  四部剧情动画都是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她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
期刊
摘 要:洪灵菲和拜伦创作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证明了洪灵菲对拜伦的继承关系。现实主义笔触展现了社会的黑暗腐朽;自传性写作和浪漫主义手法满足了作者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人物再现了他们在旧社会中的经历和体验,抒发了切肤之痛的感受;而自然书写则寄寓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的向往。  关键词:洪灵菲 拜伦 艺术手法  左联作家洪灵菲反对封建落后,追求進步自由。外国文学作品的熏陶促进了他先锋精神的形成,他尤其喜欢英国
期刊
摘 要: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将家国情怀融入整部作品之中,引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本文分别从“家庭”“家国”“家园”的角度探讨影片中家国情怀的呈现,感受家国情怀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流浪地球》 家国情怀 意义  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引发了海内外的观影热潮。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在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普通大众知识水平和学习渴求日渐提升,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书读懂”系列丛书(包括中国和西方文学、哲学、戏剧、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以普及性特色面向广大读者。其中,由司冰琳博士撰写的《一本书读懂中国音乐史》以55个专题阐述了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内容生动而不失学术深度,在标题新颖、图文并茂、旁引注释等方面,均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是近年来音乐史学著作中的精品之作。 
期刊
摘 要:《寄生虫》中有着双重寄生关系:穷人在朴家的寄生;朴氏夫妇对雇佣者的寄生。“寄生”是人际间关系的异化,其深层原因在于:人生意义的剥离;崇高价值的消解;自然人性的遮蔽。对于这种人性的危机和生存困境,应该寻求从“寄生”到“共生”关系的范式转变:扩充自然之善和重建崇高的价值观。  关键词:《寄生虫》 寄生 人性 异化 共生  “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表现人在世界上存在的一种形式。”a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
期刊
摘 要:《阴阳师》的剧情动画一经发布,就广受欢迎,为游戏带来了大批用户。剧情动画不仅在内容上对日本鬼怪文化进行了重构,更在传播意义上把日本鬼怪文化播种到大量青少年玩家心中,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师”亚文化,达到了游戏、动画、文化三者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阴阳师》 剧情动画 鬼怪文化 传播  在当下社会,游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介入到青少年的生活,更多的短游戏剧情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