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受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凭着热情选择了自主创业,不过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很让人惋惜。近段时间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马佩林老师任策划编辑,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创业课示范教材《创业基础》,感慨颇多: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刚进校园的时候能够碰到这本教材,或者是学校有这样的相关的课程设置,那么没准四年以后他/她在毕业季的时候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老板,正在考虑要扩大公司的规模,今年要招聘多少个人的问题。《创业基础》该本教材可读性很强,有以下几个优点:
(1)权威性。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高教司组织编写的《创业基础》课程的示范教材,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基本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将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经验、国际创业教育研究的先进成果包含其中,可以说该书是一本既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具有本土特质的权威教材。
(2)阵容强大的编者队伍。该书的主编是《基本要求》的专家组的组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起草《基本要求》的专家组成员,如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教授任副主编,其他编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艳茹教授、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教授、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吴金秋教授、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与培训学院院长董青春副研究员也均是《基本要求》的专家组成员,空前强大的编者队伍,很好的保证了该书的品质。
(3)体例新颖。创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如果仅仅只是一些理论的堆砌,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会伤害学生的创业热情。我们很惊喜的看到通过教育部、编委会和出版社的编辑等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该教材体例新颖:每章都用创业实例来引入,每章后也均有本章小结、案例分析和课外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该章内容的理解;每小节的内容编排也独具匠心,各小节均提出了学习目标、要点和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该小节的内容之前就对于该小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每小节的概念或者是理论阐释完毕之后,都会有扩展阅读的内容来加深学生对于概念或是理论的理解,扩展阅读的内容有文献资料、案例等不同形式、篇幅精悍,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不忍释卷。
(4)案例丰富、适合学生阅读、教师教学。对于一个有着创业憧憬的大学生而言,掌握有关创业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编者很好的遴选了《创业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创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精神)、创业者基本素质与创业团队的要求、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与掌控创业风险、创业者如何利用资源、创业计划(类似于商业企划书)、如何开办适合自己的新企业这六方面的经典案例,一方面使该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另外一方面也使同学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有关创业的真谛。
不过该书也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例,它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有关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材,其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销量达100多万册。我选取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部分目录:
第1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4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4。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5。
1.1.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6。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7。
案例研究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8。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9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9。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10。
从上述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本科低年级的教材来说,尤其是专业基础类课程,一些经典的教材在文字上都倾向于少用概念,而是采用一些引导的意味比较强的句子,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创业基础》该本教材的每章节的标题,是否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方式呢?比如说第一章第一节的“创业与创业精神”的标题,就是沿用了传统的教科书的行文方式,略显枯燥,是否可以改为“创业的概念,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创业精神,真的很重要”这样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毕竟,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不像数学、物理这样的课程,需要有清晰的概念、缜密的逻辑推理。当然,以上仅仅只是建议而已,对于一本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示范教材,其保持严肃性和正统性也无可厚非。
考虑到全国的高等学校目前创业教育的现状,该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出版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但是单本教材对于整个的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工作的作用毕竟有限,创业教育真正在各高校蓬勃开展起来,需要教育部、各省厅和相关高校的共同努力,发挥好各自的最用: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目前亟需解决的是师资的培养问题,教育部会定期的举办骨干教师的培训班,累计起来已经为创新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因为培养的经费需要学校或者是受训者自筹,所以培养的数量仍然比较有限。我们可以借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国培”项目的成功经验,以某校创业教育全员教师远程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是依托于某远程教师培训机构的平台优势,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培训尽可能多的创业教育师资,然后从参训的老师再遴选一部分去参与集中培训,再由参与集中培训的教师对于本校的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再进行培训,就能够在花费比较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尽快的建立起一支比较专业的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建立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省级创新创业依托基地。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深化对创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创业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南大学为例,作为被共青团中央首批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之一,该校目前已经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达900多个,为该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各省厅应该考虑在本省建立一个创业教育的示范校和创新创业的依托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和创新创业依托基地的平台优势,整体规划本省的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基于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活动,层层推进本省的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3)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仍以中南大学为例,该校从2001年以来,就十分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的构建,而不仅仅只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从制度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另外一方面从构建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两方面入手,不仅将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还通过共建创新创业依托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层层推进,切实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以满足国家、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旺盛需求。 [科]
(1)权威性。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高教司组织编写的《创业基础》课程的示范教材,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基本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将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经验、国际创业教育研究的先进成果包含其中,可以说该书是一本既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具有本土特质的权威教材。
(2)阵容强大的编者队伍。该书的主编是《基本要求》的专家组的组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起草《基本要求》的专家组成员,如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教授任副主编,其他编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艳茹教授、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教授、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吴金秋教授、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与培训学院院长董青春副研究员也均是《基本要求》的专家组成员,空前强大的编者队伍,很好的保证了该书的品质。
(3)体例新颖。创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如果仅仅只是一些理论的堆砌,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会伤害学生的创业热情。我们很惊喜的看到通过教育部、编委会和出版社的编辑等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该教材体例新颖:每章都用创业实例来引入,每章后也均有本章小结、案例分析和课外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该章内容的理解;每小节的内容编排也独具匠心,各小节均提出了学习目标、要点和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该小节的内容之前就对于该小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每小节的概念或者是理论阐释完毕之后,都会有扩展阅读的内容来加深学生对于概念或是理论的理解,扩展阅读的内容有文献资料、案例等不同形式、篇幅精悍,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不忍释卷。
(4)案例丰富、适合学生阅读、教师教学。对于一个有着创业憧憬的大学生而言,掌握有关创业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编者很好的遴选了《创业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创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精神)、创业者基本素质与创业团队的要求、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与掌控创业风险、创业者如何利用资源、创业计划(类似于商业企划书)、如何开办适合自己的新企业这六方面的经典案例,一方面使该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另外一方面也使同学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有关创业的真谛。
不过该书也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例,它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有关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材,其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销量达100多万册。我选取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部分目录:
第1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4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4。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5。
1.1.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6。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7。
案例研究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8。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9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9。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10。
从上述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本科低年级的教材来说,尤其是专业基础类课程,一些经典的教材在文字上都倾向于少用概念,而是采用一些引导的意味比较强的句子,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创业基础》该本教材的每章节的标题,是否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方式呢?比如说第一章第一节的“创业与创业精神”的标题,就是沿用了传统的教科书的行文方式,略显枯燥,是否可以改为“创业的概念,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创业精神,真的很重要”这样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毕竟,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不像数学、物理这样的课程,需要有清晰的概念、缜密的逻辑推理。当然,以上仅仅只是建议而已,对于一本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示范教材,其保持严肃性和正统性也无可厚非。
考虑到全国的高等学校目前创业教育的现状,该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出版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但是单本教材对于整个的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工作的作用毕竟有限,创业教育真正在各高校蓬勃开展起来,需要教育部、各省厅和相关高校的共同努力,发挥好各自的最用: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目前亟需解决的是师资的培养问题,教育部会定期的举办骨干教师的培训班,累计起来已经为创新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因为培养的经费需要学校或者是受训者自筹,所以培养的数量仍然比较有限。我们可以借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国培”项目的成功经验,以某校创业教育全员教师远程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是依托于某远程教师培训机构的平台优势,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培训尽可能多的创业教育师资,然后从参训的老师再遴选一部分去参与集中培训,再由参与集中培训的教师对于本校的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再进行培训,就能够在花费比较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尽快的建立起一支比较专业的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建立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省级创新创业依托基地。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深化对创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创业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南大学为例,作为被共青团中央首批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之一,该校目前已经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达900多个,为该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各省厅应该考虑在本省建立一个创业教育的示范校和创新创业的依托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和创新创业依托基地的平台优势,整体规划本省的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基于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活动,层层推进本省的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3)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仍以中南大学为例,该校从2001年以来,就十分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的构建,而不仅仅只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从制度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另外一方面从构建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两方面入手,不仅将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还通过共建创新创业依托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层层推进,切实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以满足国家、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旺盛需求。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