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三维目标 落实策略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使物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把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重点,而新课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就更要重视“学生做”。例如,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教师仅指导他们确定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细致观察,正确记录,分析推理。为什么所选的三种接触面(例如毛巾、纸板和玻璃板)应尽量有明显的区别,还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行滑下,小车在三种情况下运动的距离与摩擦阻力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要让学生体验探究,充分交流,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适时向学生提出物体“不受外力”会怎样运动的问题,学生有了切实的体验,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实践基础支持的,同时向学生说明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种用设想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进行推理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学到知识,还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又如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对“锯条振动发声”这一简单易做实验的自主探究,学生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后能得出频率、振幅的概念,再通过亲自体验、分析、推理后,就能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样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活动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发展。
二、 重视“学生学”,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传统教学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师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定式,极容易妨碍学生智力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科学设计,艺术引导,合理地“收”“放”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突破常规,寻求变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和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例如在“浮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比较物体在空气中称与在液体中称的结果,比较物体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称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能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重视“学生练”,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和一些能力以后,还要要求学生做一定的、合适的练习,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便于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知识才能逐渐丰富,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中用”和在“用中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过程,是学生个体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四、 重视“学生德”,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实施德育教育,引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同其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的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使物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把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重点,而新课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就更要重视“学生做”。例如,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教师仅指导他们确定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细致观察,正确记录,分析推理。为什么所选的三种接触面(例如毛巾、纸板和玻璃板)应尽量有明显的区别,还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行滑下,小车在三种情况下运动的距离与摩擦阻力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要让学生体验探究,充分交流,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适时向学生提出物体“不受外力”会怎样运动的问题,学生有了切实的体验,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实践基础支持的,同时向学生说明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种用设想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进行推理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学到知识,还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又如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对“锯条振动发声”这一简单易做实验的自主探究,学生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后能得出频率、振幅的概念,再通过亲自体验、分析、推理后,就能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样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活动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发展。
二、 重视“学生学”,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传统教学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师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定式,极容易妨碍学生智力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科学设计,艺术引导,合理地“收”“放”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突破常规,寻求变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和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例如在“浮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比较物体在空气中称与在液体中称的结果,比较物体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称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能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重视“学生练”,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和一些能力以后,还要要求学生做一定的、合适的练习,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便于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知识才能逐渐丰富,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中用”和在“用中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过程,是学生个体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四、 重视“学生德”,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实施德育教育,引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同其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的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