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要求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创新,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骨干力量,理应肩负提高就业质量的责任,将国家宏观政策、企业用人需求嵌入课堂教育,借助媒体平台丰富实践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浇灌”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生涯教育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87-02
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也不可避免遭此冲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冲突,就业需求形势不稳定,出现“退招”热潮,给处于象牙塔庇护下的大学生上了沉重的一课,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迫在眉睫。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同时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起了警示,大部分高校依托政府人才政策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学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职业生涯教育置于学校教育重要地位,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由高校辅导员任教,因此,辅导员的职能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质量。辅导员作为一名忠实的职业生涯教育者,是用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孺子牛般地去“呵护”和“浇灌”每一位莘莘学子。因此,如何发挥辅导员的“浇灌”成为当前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和职责
辅导员在高校中发挥教师和管理双重功效,同时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春风化雨、不求回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有“钉钉子”精神。2017年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重新修订,这次修订的内容正是对习近平讲话系列精神的重要诠释,有利于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也是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制度创新之举。辅导员担任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双拼”角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则需增强自身感染力,增加工作的温度,为此,应着重把握好大学生这个首责业主的政治思想引领者、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成长成才助力者、大学生健康安全守护者的三个角色定位[1]。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主要有:一是自身層面建设,加强自身思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不忘初心,努力汲取前行的力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事、时、势创新发展。此外,为了提高开展学生工作能力,需参加职业指导师、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师等相关业务培训,以及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等专题培训;二是学生思想工作层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势政策教育、弘扬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当前中国局势、敢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
二、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一)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理念出现萌芽,后因各种历史因素制约未得到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于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取得革命性的发展,高校改革扩招培养模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而且1995年教委颁布的《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为各个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提供了政策性的引导,就业指导开始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21世纪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出现“双向选择”的局面,高校开始反思目前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2]。2007年教育部根据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提到“提倡从2008年起普遍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强调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意义”[3]。高校将此纳入大学教育过程,至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重要的发展机遇,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时至今日,职业生涯教育出现探索期、萌芽期、稳定期等发展过程,就业数量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沉重的反思,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失业不平衡发展,这就要求善于总结发现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职业生涯理论教育的深度不够,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能力和学识过硬即可,存在过于片面化和理想化;其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讲解职业指导理论及职业规划制定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教”与“学”的课堂互动和一对一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缺乏专业的和个性化的指导及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第三,目前,职业生涯教育运用的职业测评机制不健全,主要借助国外的测评方法和网络零散测试的测评过于保守,缺乏专业和权威的测评手段,缺乏中国化的独创性的测评机制。最后,缺乏职业指导实操能力,这个主要是职业生涯教育者层面,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不多,同时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培训。
(二)当前提升就业质量建设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的支柱,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建设的发展动力。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将其合理配置到适合的岗位是实现新老交替和人才更新的关键。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储备高能力应用人才,其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社会国家更加稳定,有利于促进就业成就和谐社会。大学生近十年的就业严峻形势给我们的就业质量建设上了沉重的一课,纵观2008-2018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变化[4]可以得出(如图一和表一):一是,每年都是几十万的增加,短短十年间增加了261万,2018年达到820万,创历史新高;二是,1999年高校开始推行扩招政策,之后的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高校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转变,这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影响是用人单位有位无人和毕业生有人无位,不仅就业质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增加了就业压力。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相关政策和实践研究,每年不断加大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严峻局面,但劳动力就业市场仍然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屡见不鲜。 三、辅导员參与职业生涯课程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路径
(一)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5]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德”与“学”的结合是把握时代脉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被称为“定海神针”和“监测仪器”,维护校园稳定和监控教学秩序[6],理应在实践中贯穿“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理念。新形势下,高校要把辅导员建设作为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重中之重来抓,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政治素质高、学生工作过硬”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高当前大学的就业质量。这一宏伟目标能否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努力。除了日常的常规工作,还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辅导员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凝练跟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就业方向;二是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引入第二课堂教学,通过现场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融入校园科教文卫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和思维视野,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
(二)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就职体验
我国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的实验室,部分专业的跨专业实训依托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为薄弱,应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高校引入丰富职业生涯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提升其提高质量,进而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校企合作模式引入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用人单位通过讲座和沙龙、青年训练营、去企业实地参观等方式将用人的需求和工作能力要求走进校园,给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就业前教育的机会,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及其招聘要求后可以有的放矢,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引进来”和学生“走出去”,这中间需要发挥辅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辅导员通过参加产学研与企业的了解和沟通,结合所带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特点,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接受相应的指导并完成就业体验和职业训练。
(三)借助互联网+,建立就业网络平台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同时也是知识创新推动和催生互联网形态的演变。“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发展的升级,是创新创造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生态。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职业生涯工作室和就业指导中心的“线下”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困惑,但由于其时间成本高、政策解读的不全面、配备专业教师不充沛等问题的出现,导致“线下”服务发展越来越困难。为此,丰富发展职业生涯“线上”教育模式提上日程,开始引入咨询电话、设立专题网站,通过辅导员管理和维护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下“互联网+”优势,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由于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通过借助该平台,除了在线答疑外定期发送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如跟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西部发展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当兵”的国家项目政策,及“考公”、“考研”等择业和升学,及相关企业招聘和各专业优秀毕业生求职案例分享的推文,此外,目前一些网络直播发展迅速,辅导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跟学生“线上”互动并提供相关就业指导,确保每一位大学生知晓、理解、掌握并践行该政策。
(四)总结
“互联网+”时代对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共同重视和支持,同时也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浇灌”职能。辅导员通过辛勤的“浇灌”,将就业政策、就业能力等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地照亮他们就业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杨宝忠.《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吉林日报》,2017-08-11.
[2]王邦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4期.
[3]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5期.
[4]数据来源:http://www.fengup.com/daxue/69603.htm.
[5]蒋琳.《试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第5期.
[6]张韵.《浅谈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的若干问题》,https://www.xzbu.com/1/view-3678985.htm.
作者简介:
袁桂娟(1988年12月-),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生涯教育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87-02
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也不可避免遭此冲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冲突,就业需求形势不稳定,出现“退招”热潮,给处于象牙塔庇护下的大学生上了沉重的一课,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迫在眉睫。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同时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起了警示,大部分高校依托政府人才政策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学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职业生涯教育置于学校教育重要地位,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由高校辅导员任教,因此,辅导员的职能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质量。辅导员作为一名忠实的职业生涯教育者,是用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孺子牛般地去“呵护”和“浇灌”每一位莘莘学子。因此,如何发挥辅导员的“浇灌”成为当前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和职责
辅导员在高校中发挥教师和管理双重功效,同时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春风化雨、不求回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有“钉钉子”精神。2017年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重新修订,这次修订的内容正是对习近平讲话系列精神的重要诠释,有利于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也是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制度创新之举。辅导员担任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双拼”角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则需增强自身感染力,增加工作的温度,为此,应着重把握好大学生这个首责业主的政治思想引领者、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成长成才助力者、大学生健康安全守护者的三个角色定位[1]。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主要有:一是自身層面建设,加强自身思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不忘初心,努力汲取前行的力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事、时、势创新发展。此外,为了提高开展学生工作能力,需参加职业指导师、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师等相关业务培训,以及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等专题培训;二是学生思想工作层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势政策教育、弘扬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当前中国局势、敢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
二、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一)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理念出现萌芽,后因各种历史因素制约未得到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于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取得革命性的发展,高校改革扩招培养模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而且1995年教委颁布的《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为各个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提供了政策性的引导,就业指导开始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21世纪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出现“双向选择”的局面,高校开始反思目前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2]。2007年教育部根据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提到“提倡从2008年起普遍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强调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意义”[3]。高校将此纳入大学教育过程,至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重要的发展机遇,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时至今日,职业生涯教育出现探索期、萌芽期、稳定期等发展过程,就业数量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沉重的反思,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失业不平衡发展,这就要求善于总结发现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职业生涯理论教育的深度不够,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能力和学识过硬即可,存在过于片面化和理想化;其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讲解职业指导理论及职业规划制定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教”与“学”的课堂互动和一对一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缺乏专业的和个性化的指导及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第三,目前,职业生涯教育运用的职业测评机制不健全,主要借助国外的测评方法和网络零散测试的测评过于保守,缺乏专业和权威的测评手段,缺乏中国化的独创性的测评机制。最后,缺乏职业指导实操能力,这个主要是职业生涯教育者层面,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不多,同时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培训。
(二)当前提升就业质量建设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的支柱,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建设的发展动力。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将其合理配置到适合的岗位是实现新老交替和人才更新的关键。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储备高能力应用人才,其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社会国家更加稳定,有利于促进就业成就和谐社会。大学生近十年的就业严峻形势给我们的就业质量建设上了沉重的一课,纵观2008-2018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变化[4]可以得出(如图一和表一):一是,每年都是几十万的增加,短短十年间增加了261万,2018年达到820万,创历史新高;二是,1999年高校开始推行扩招政策,之后的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高校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转变,这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影响是用人单位有位无人和毕业生有人无位,不仅就业质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增加了就业压力。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相关政策和实践研究,每年不断加大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严峻局面,但劳动力就业市场仍然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屡见不鲜。 三、辅导员參与职业生涯课程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路径
(一)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5]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德”与“学”的结合是把握时代脉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被称为“定海神针”和“监测仪器”,维护校园稳定和监控教学秩序[6],理应在实践中贯穿“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理念。新形势下,高校要把辅导员建设作为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重中之重来抓,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政治素质高、学生工作过硬”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高当前大学的就业质量。这一宏伟目标能否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努力。除了日常的常规工作,还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辅导员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凝练跟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就业方向;二是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引入第二课堂教学,通过现场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融入校园科教文卫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和思维视野,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
(二)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就职体验
我国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的实验室,部分专业的跨专业实训依托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为薄弱,应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高校引入丰富职业生涯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提升其提高质量,进而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校企合作模式引入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用人单位通过讲座和沙龙、青年训练营、去企业实地参观等方式将用人的需求和工作能力要求走进校园,给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就业前教育的机会,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及其招聘要求后可以有的放矢,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引进来”和学生“走出去”,这中间需要发挥辅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辅导员通过参加产学研与企业的了解和沟通,结合所带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特点,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接受相应的指导并完成就业体验和职业训练。
(三)借助互联网+,建立就业网络平台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同时也是知识创新推动和催生互联网形态的演变。“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发展的升级,是创新创造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生态。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职业生涯工作室和就业指导中心的“线下”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困惑,但由于其时间成本高、政策解读的不全面、配备专业教师不充沛等问题的出现,导致“线下”服务发展越来越困难。为此,丰富发展职业生涯“线上”教育模式提上日程,开始引入咨询电话、设立专题网站,通过辅导员管理和维护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下“互联网+”优势,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由于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通过借助该平台,除了在线答疑外定期发送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如跟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西部发展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当兵”的国家项目政策,及“考公”、“考研”等择业和升学,及相关企业招聘和各专业优秀毕业生求职案例分享的推文,此外,目前一些网络直播发展迅速,辅导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跟学生“线上”互动并提供相关就业指导,确保每一位大学生知晓、理解、掌握并践行该政策。
(四)总结
“互联网+”时代对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共同重视和支持,同时也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浇灌”职能。辅导员通过辛勤的“浇灌”,将就业政策、就业能力等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地照亮他们就业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杨宝忠.《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吉林日报》,2017-08-11.
[2]王邦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4期.
[3]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5期.
[4]数据来源:http://www.fengup.com/daxue/69603.htm.
[5]蒋琳.《试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第5期.
[6]张韵.《浅谈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的若干问题》,https://www.xzbu.com/1/view-3678985.htm.
作者简介:
袁桂娟(1988年12月-),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