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历史要求我们党用新的思想来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客观地反映和揭示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我们进一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方法,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揭示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样一个重大判断。新常态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换挡,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确定的GDP增长目标都没有超过7.5%,只有2013年和2014年定的是7.5%,再以后定的目标都是在逐步向下调减,2017年确定的增长目标是6.5%。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和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判断在内涵上和实际上是一致的,也是对我国发展实际的一个准确判断。现在量的不足已经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了,我们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世界第一,很多行业现在的产能不是少而是过剩,所以要去产能,但是问题在于质量还不够高。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减少低端和低质量供给,进一步加大高质量和有效供给。坚持走创新驱动、质量优先、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为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发展的质量要高,而不在于发展的速度要多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但长期存在和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着力攻克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动力乏力的三大主要难题,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迈向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实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基本国情,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按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的,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水平上,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阶段或者称为欠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对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可能持续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在这一较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努力掌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和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会随之而改变,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个历史时期,但是这种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
当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随着我国社会阶段性的改变发生了转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标志,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社会生产力不平衡发展,主要包括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产业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等。社会生产力不充分发展主要包括有些领域生产力水平非常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的领跑者,而有些领域生产力水平很低,还存在非常落后的状态,是世界的跟跑者。我国社会生产力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征,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艰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大力气解决社会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四、为全面深化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能。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改革就容易迷失方向。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恰恰相反,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改革发展新征程的号角,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围绕社会主义新时代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变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我国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中国的改革将朝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方向发展,改革释放的红利将惠及全体中國人民。 五、堅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留给全国各族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全人类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一科学政治经济学判断,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内涵表明,中国在当今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发挥其巨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且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世界发展新形势和我国发展新机遇,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入新的伟大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不仅有力地回答了在新时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还为世界其他国家选择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展望中国的未来,前途充满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启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这是我们党走出历史周期律,达到长治久安、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新的长征,也是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履行使命、向中国人民兑现承诺新的长征。我们正面临着实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奋力冲刺,另一方面我们又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蓝图阔步前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双艳珍
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揭示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样一个重大判断。新常态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换挡,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确定的GDP增长目标都没有超过7.5%,只有2013年和2014年定的是7.5%,再以后定的目标都是在逐步向下调减,2017年确定的增长目标是6.5%。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和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判断在内涵上和实际上是一致的,也是对我国发展实际的一个准确判断。现在量的不足已经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了,我们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世界第一,很多行业现在的产能不是少而是过剩,所以要去产能,但是问题在于质量还不够高。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减少低端和低质量供给,进一步加大高质量和有效供给。坚持走创新驱动、质量优先、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为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发展的质量要高,而不在于发展的速度要多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但长期存在和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着力攻克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动力乏力的三大主要难题,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迈向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实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基本国情,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按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的,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水平上,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阶段或者称为欠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对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可能持续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在这一较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努力掌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和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会随之而改变,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个历史时期,但是这种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
当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随着我国社会阶段性的改变发生了转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标志,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社会生产力不平衡发展,主要包括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产业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等。社会生产力不充分发展主要包括有些领域生产力水平非常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的领跑者,而有些领域生产力水平很低,还存在非常落后的状态,是世界的跟跑者。我国社会生产力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征,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艰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大力气解决社会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四、为全面深化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能。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改革就容易迷失方向。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恰恰相反,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改革发展新征程的号角,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围绕社会主义新时代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变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我国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中国的改革将朝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方向发展,改革释放的红利将惠及全体中國人民。 五、堅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留给全国各族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全人类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一科学政治经济学判断,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内涵表明,中国在当今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发挥其巨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且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世界发展新形势和我国发展新机遇,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入新的伟大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不仅有力地回答了在新时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还为世界其他国家选择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展望中国的未来,前途充满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启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这是我们党走出历史周期律,达到长治久安、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新的长征,也是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履行使命、向中国人民兑现承诺新的长征。我们正面临着实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奋力冲刺,另一方面我们又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蓝图阔步前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