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建构三方联动、三维并举、三者共赢的“333研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中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58-04
   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精神,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12年起联合承担了医药卫生类护理、药剂等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工作。近4年来,先后开展了四批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践培训活动,来自9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学校)的4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目前,已有25位青年教师完成了该项目的培训。基地学校、基地企业与学员学校(校-企-校)联手实施“一本手册、两位导师、三方管理、四个阶段、五项考核”,共同建构护理、药剂等相关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和引领示范效应,该项目在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优秀项目”。
  一、“333研训”模式的依据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是丰富企业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受到各界高度重视。但是,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薄弱,诸如“企业实践的目标任务不明确,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企业与院校联动不够、管理和考核不力,教师企业实践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回馈教学”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333研训”模式从实际出发,以确保培训质量为归宿,充分发挥培训学校、企业单位、送培学校的合力,优化、完善了培训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方通力合作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一项跨界、开放、互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校-企-校三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真正给力,也需要校-企-校三方管理团队的精诚团结并真正协力,还需要“一徒双师”的教学相长并真正努力,更需要校-企-校三个方面及领导-管理-教学三个层面上交互联动、相互理解、通力合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三标”连环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针对性的关键。一是示标:校-企-校三方联手共同为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和考核细则。二是达标:“一徒双师”三方紧紧围绕个性化培训方案,以任务驱动形式开展工学研训系列实践活动。三是测标:校-企-校三方依据考核细则对青年教师实践情况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成果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1]使示标、达标、测标连环合拍。
   (三)“三元”贯通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立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责、权、利“三元”统一的有效执行责任体系,是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和长效性的根本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执行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明确,完成进度明确,考核标准明确,惩奖细则明确。校-企-校三方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三级责、权、利高度统一,贯穿于企业实践管理的始终。
  二、“333研训”模式的内涵
   三方联动。建立由校-企-校三方互动的联合体,共同研制实践方案、共同遴选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实践内容、共同制定实践制度、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研发技术标准、共同评价实践效果、共同分享实践成果。
   三维并举。从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个维度重点培训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工学交替、研训一体方式,将微型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将企业实践资源有效整合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能力,在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提升了创新能力,凸显了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三者共赢。通过“三方联动”和“三维并举”, 促进学员在提高“双师”素质的同时,具有“三能”:能运用理论知识,能进行实践操作,能开展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基地院校和基地企业)在指导学员工学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了带教能力和科研水平。校-企-校三方在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中,提高了质量效益和社会美誉度,有效实现学员、指导教师及单位(校-企-校)三者共赢。
  三、“333研训”模式的实施
   (一)一本个性化实践手册。为每一位学员研制了一本个性化专业实践手册,内容包括实践指南、规章制度、培训方案、日程安排、阶段工作记录和考核意见等。其中,培训方案是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结合学员的学历结构、专业背景及课程教学等情况,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研究,量身定制“一人一方案”。方案涵盖了实践技术项目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和规范师徒教学双边活动,并在实践前一个月发放到学员及其导师手上。以《专业实践手册》为抓手,辅以学员的《专业实践日志》、《专业实践教学记录》以及导师的《专业实践带教手册》等过程性文本材料,科学规范地实施培训项目。
  (二)两位导师双重指导。为每一位学员选聘职业素养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和教学导师2位。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学员基本情况,由基地学校和基地企业共同研究,分别为每位学员遴选出能满足个性化培训的双导师,并将导师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学员学校,供学员选择和确认,实现“一徒双导师”。双导师密切沟通与交流,在实践之前为学员量身研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实践全过程中以“师带徒”的形式悉心带教和务实指导,共同开展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专项课题的研究、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关注学员实践、关心学员生活、关爱学员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三方携手责任管理。校-企-校三方都明确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成立了项目管理联合体,明晰三方的责、权、利,实现“三方共管理”。通过师徒结对、开班典礼、中期汇报、结业典礼、课题开题及结题等活动形式进行定期研讨交流;通过QQ群、电子简报等网络平台开展及时广泛的融会贯通,联合开展指导教师遴选、培训方案研制、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研发、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效果评价及成果分享,积极探索校-企-校融合发展的机制。
   (四)四个阶段工学研训。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有机划分为热身、实战、转化、反思四个提升阶段,明确各阶段提升的项目内容和要求,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将微型课程开发和专项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实现“四段研促训”。第一阶段(1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经历开班典礼的洗礼,感悟企业实践的意义;接受职教专家和医院专家临床实践岗前培训,加快角色转变;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和细化临床专业实践、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双边工作任务;参观医院和考察当地城乡情况,用临床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华西精神”勉励自己求实务真,提升职业素养。第二阶段(17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的临床导师指导下,根据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要求分科顶岗轮训,体验医院文化及先进护理理念,熟悉护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熟练主要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查找文献,搜集临床护理案例、视频、图文资料;开展中期汇报和课题开题活动等。第三阶段(5周):学员在基地学校通过专家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导师的帮助,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微型课程开发和实施为主线,将在基地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临床护理情境案例及护理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回馈课堂教学。第四阶段(1周):学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实践技能及教学、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汇报展示,通过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如何成为优秀的护理职业教育教师,实现自我总结与反思。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岗位实际继续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结题于下一年度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为后续学员的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
   (五)五项考核评价效果。由校-企-校三方共同对学员的企业实践情况实施综合性评价,突出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及专业教学综合能力五个重点,强调过程性、成果性及创新性。第一、二阶段由基地企业根据护理行业标准重点考核学员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占比60%;第三阶段由基地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能力,占比30%;第四阶段由学员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占比10%。依据考核成绩,按照10%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
  四、“333研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参与“333研训”学员的“双师”素质普遍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课题组分别在学员完成企业实践回到教学岗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5位学员及其所在学校一致认为,参加国培项目后的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显著提升,[2]她们很快成长为学校教学团队中的核心力量,并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显然,参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素养,而是思考、思维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将受益终身。目前,她们正在各自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分享和推广企业实践的成果,积极营造护理工作情境,努力回归护理职教本真,切实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成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校-企-校三方在联手实施国培项目过程中,积极倡导“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心设计每一项教学和管理流程,精准把握每一个教学和管理细节,精心做好每一项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学、管三方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营造了和谐、稳定、有序的互融互动氛围,组建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有效推进了培训教学和管理的精细化,在提高了培训效果和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
   (二)探索了校-企-校融合发展的路径。培训理念、机制、文化的交流、互动和创新,催生了校-企-校联合体的雏形,初步建立了管理共同体、师资共同体、专业共同体、资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产学研共同体,探索实践了校-企-校“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的融合发展路径。
  校-企-校联合体的基地企业将用人标准、管理文化及医院的发展前景直接传递给职业院校及教师,为其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准护士,同时获得规范管理学校文化,提升了医院教学科研能力和知名度。学员学校不仅获得参培教师的“双师”素质的提升,还通过交流共享平台分享所有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如每个学员已形成的“十个一”物化成果:“个性化”培训手册、临床实践日志、实践教学记录、研究课题、微型课程、前沿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录像、护理临床情境案例、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及导师指导手册等,及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用人标准的对接、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对接,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基地学校在密切校企-校校合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开发共享教学资源库、指导学员转化企业实践成果中积累了宝贵的师资培训工作经验,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产生了示范引领效应。“333研训”模式的建构,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不仅得到了参培学员及其学校的一致认可,也得到各级领导、众多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及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良性循环态势。2013年以来,该项目连续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优秀项目”,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重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该成果先后在全省专题工作会议上大会交流4次、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研讨会报告3次、省高职师培基地和项目负责人培训讲座2次。2014年分别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的专项工作调研会上主题发言,该模式得到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认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现状,对镇江市某区内80名数学教师和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在课堂作业的时间安排及学生完成情况、内容与类型选择、对学生个性差异化的关注、评价与反馈等四个方面发现了不少问题。基于调研,提出了高效课堂下落实课堂作业的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建议,力求不断优化和创新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其引导学习的功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关
摘要: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利用无锡市职教园区高职院校优质资源和本校品牌专业开展优势对接。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及课程资源一体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构建起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雏形。  关键词:区域资源优势;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面对建校初期教师队伍建设困境,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培育共同体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新建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路径。  关键词:共同体;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A-0041-05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揭示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呼吁社会、高校各方面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律意识;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C-
摘要:本文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职)与制药工程专业(本科)3 2分段培养为例,系统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本研究对于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发展,以及拓宽职业教育体系均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分段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构筑以“核心主线”为路径,以“问题串”为路标,以“问题解决”为动力的教学框架以及运用嵌入自主研发数字化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创新,也是智慧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框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本研究通过解读“教学做合一”内涵,重新审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提出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并从活动课程出发,阐述其目标、主题、实施构想及活动评价,其中心思想是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师生形成共同体,分阶段按项目师生共做,边做边学,边反思边实践,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发展路径;强调活动实施要以“做”配师、以“做”促学、以“做”定时、以“做”学思。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可帮助学生达成具备数学学科特质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法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核心素养;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C-0036-04  教育家第斯
摘要:从最初“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的“三会”构想,到形成品牌效应,“成功教育”叫响全省乃至全国,再到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现代职业人培养的中等职校‘成功教育’实践研究”,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着力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成功教育的新路径、新经验,助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走向新的成功,成效显著。  关键词:成功;成功教育;探索;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八个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的融合起来,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科研以及各类竞赛等纳入实践教学计划,建立成绩和学分认定机制,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