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特征还未消除。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彰显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也提出了相應的改进措施,但发展缓慢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呈现随时间而动态变化的特质。如何在动态变化中寻找缓慢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是当下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分析发展缓慢地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发掘出一条适应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特色路径。
关键词 发展缓慢地区;农业发展;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26
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来达到预定的产出效果。目前,我国农业还未完全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但鲜有学者对影响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基于此,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就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1 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仍处于先富带后富的阶段,发展缓慢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医疗保障体制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不发达等因素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发达地区与发展缓慢地区的经济差距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发展缓慢地区的发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崛起。虽然建设过程中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宗旨,经济发达地区为发展缓慢地区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但对改善发展缓慢地区的现状依然是杯水车薪。当前,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人均受教育水平低
发展缓慢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教育普及率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低,农业生产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1.2 地域条件处于劣势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选择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区位因素。经济特区一般选址在港口附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能够便捷地进行货物流转从而将成本降到最低。之所以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就是要优先发展发展前景大的地区,集中力量推动局部发展以期带动全局。但是发展缓慢地区本就处于地域上的劣处,资源向发达地区倾斜给缓慢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部分山区往往因为土质、规模、水源及交通等一系列区位因素受到限制,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也就无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
1.3 发展环境受到制约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能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同时,发展环境较差也会制约经济发展。发展缓慢地区除了区位因素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之外,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当前,发展缓慢地区受相关条件限制,市场需求和农民生产之间缺乏媒介,农民信息匮乏,无法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不能提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商品。信息匮乏成为发展缓慢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在危机。
1.4 相关政策不完备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区位等因素差异较大,在政策上很难兼顾,使得对于发展缓慢地区的帮扶工作不能精准到位。同时,发展缓慢地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办事效率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相关政策不能有效落实。目前,由于政府对发展缓慢地区生产性投资的政策倾斜度不够,导致这些地区的交通、通讯设施较差,农民对于市场情况不了解,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差,无法推动经济发展[3]。
1.5 建设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一直是农村投资发展的挈肘。当前,农村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只有极小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取得,大多数农业生产活动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来周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发展缓慢地区对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社会投资份额偏小。其中,农村农户住宅投资节节攀升,非生产性投资特别是农民建房投资的比重过大,影响了生产性投资,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由于农业项目的投资涉及诸多手续办理问题,特别是土地使用指标、项目环保评审及施工许可证等必要审核文件的办理时间较长,影响了投资主体的投资信心。
2 促进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2.1 走“科教兴国”道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科技与教育不可或缺,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实力,并将其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采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因此,应加强教育建设,走“科教兴国”道路,通过提高文化水平、技术支持、创新投入来提高发展缓慢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使该区域农民从根本上得到思想的解放[4]。
2.2 因地制宜扩大区位优势,改良劣势
对于处在交通条件滞后、土地品质差、能源缺乏、自然灾害频发等劣势条件下的发展缓慢地区需要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方法对该区域进行改造及完善。地区政府可从打通运输渠道、拓宽农业市场、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利用资源优势等方面对发展缓慢地区进行合理规划及整改,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2.3 优化发展环境
1)拓展农业从业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2)重
视软环境的改善,提高对投资主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农村投资提供良好机遇。3)吸引大学生回乡发展,提升相关部门平均受教育水平,为文化普及较差的局部提供针对性的农业知识科普及农业技术指导。4)引导农民结合现代化科技成果向农业现代化靠拢,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提高农业产量及质量。5)开拓市场,引入资本。 政府可通过适当的开放政策为本地区引入新的资本力量,给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进资本与科技,用经济的力量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解决农村投资不足的问题,从改善投资机制、扩展融资渠道着手,形成以国家投资为辅助、民间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复合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投资新机制。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加快地方农业投资立法进程,逐级建立农业投资法规,以法律的约束力规范各级政府的投资行为,保证农业投资增长的稳定性[5]。
2.4 精准扶持,区别对待
向精准扶贫学习,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发展缓慢地区进行农业补贴,将农业扶持的效果最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细致、全面地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考察以及科学规划,将扶持资金及技术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最恰当的资源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5 招商引资,为发展提供动力
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专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以降低资金投放的风险,优化投资环境。既要从硬件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财政补贴和支持力度,又要积极引导、多方支持,增强农民对生产投资的积极性。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户的生产投资热情明显提高,但农户在整个生产性投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户的积极性,“多予少取”,加大财政补贴,继续完善和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等政策,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支持。此外,还要提高生产性投资预期,增强农民投资的信心,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农业、饮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对农民自主投资的生产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
参考文献:
[1] 梁传栋,董彬.农业信贷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1980—2005年的实证检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83-286.
[2] 張艳芳,王洁琼.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279.
[3] 朱万里,胡瑜杰.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9,39(4):73-80.
[4] 吉庆华.农村教育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省市的农村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5):101-107.
[5] 张亦弛,代瑞熙.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3):90-99.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9-07-12
作者简介:刘俏冉(1992—),女,河南林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发展缓慢地区;农业发展;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26
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来达到预定的产出效果。目前,我国农业还未完全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但鲜有学者对影响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基于此,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就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1 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仍处于先富带后富的阶段,发展缓慢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医疗保障体制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不发达等因素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发达地区与发展缓慢地区的经济差距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发展缓慢地区的发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崛起。虽然建设过程中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宗旨,经济发达地区为发展缓慢地区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但对改善发展缓慢地区的现状依然是杯水车薪。当前,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人均受教育水平低
发展缓慢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教育普及率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低,农业生产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1.2 地域条件处于劣势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选择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区位因素。经济特区一般选址在港口附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能够便捷地进行货物流转从而将成本降到最低。之所以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就是要优先发展发展前景大的地区,集中力量推动局部发展以期带动全局。但是发展缓慢地区本就处于地域上的劣处,资源向发达地区倾斜给缓慢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部分山区往往因为土质、规模、水源及交通等一系列区位因素受到限制,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也就无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
1.3 发展环境受到制约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能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同时,发展环境较差也会制约经济发展。发展缓慢地区除了区位因素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之外,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当前,发展缓慢地区受相关条件限制,市场需求和农民生产之间缺乏媒介,农民信息匮乏,无法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不能提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商品。信息匮乏成为发展缓慢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在危机。
1.4 相关政策不完备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区位等因素差异较大,在政策上很难兼顾,使得对于发展缓慢地区的帮扶工作不能精准到位。同时,发展缓慢地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办事效率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相关政策不能有效落实。目前,由于政府对发展缓慢地区生产性投资的政策倾斜度不够,导致这些地区的交通、通讯设施较差,农民对于市场情况不了解,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差,无法推动经济发展[3]。
1.5 建设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一直是农村投资发展的挈肘。当前,农村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只有极小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取得,大多数农业生产活动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来周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发展缓慢地区对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社会投资份额偏小。其中,农村农户住宅投资节节攀升,非生产性投资特别是农民建房投资的比重过大,影响了生产性投资,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由于农业项目的投资涉及诸多手续办理问题,特别是土地使用指标、项目环保评审及施工许可证等必要审核文件的办理时间较长,影响了投资主体的投资信心。
2 促进发展缓慢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2.1 走“科教兴国”道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科技与教育不可或缺,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实力,并将其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采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因此,应加强教育建设,走“科教兴国”道路,通过提高文化水平、技术支持、创新投入来提高发展缓慢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使该区域农民从根本上得到思想的解放[4]。
2.2 因地制宜扩大区位优势,改良劣势
对于处在交通条件滞后、土地品质差、能源缺乏、自然灾害频发等劣势条件下的发展缓慢地区需要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方法对该区域进行改造及完善。地区政府可从打通运输渠道、拓宽农业市场、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利用资源优势等方面对发展缓慢地区进行合理规划及整改,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2.3 优化发展环境
1)拓展农业从业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2)重
视软环境的改善,提高对投资主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农村投资提供良好机遇。3)吸引大学生回乡发展,提升相关部门平均受教育水平,为文化普及较差的局部提供针对性的农业知识科普及农业技术指导。4)引导农民结合现代化科技成果向农业现代化靠拢,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提高农业产量及质量。5)开拓市场,引入资本。 政府可通过适当的开放政策为本地区引入新的资本力量,给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进资本与科技,用经济的力量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解决农村投资不足的问题,从改善投资机制、扩展融资渠道着手,形成以国家投资为辅助、民间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复合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投资新机制。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加快地方农业投资立法进程,逐级建立农业投资法规,以法律的约束力规范各级政府的投资行为,保证农业投资增长的稳定性[5]。
2.4 精准扶持,区别对待
向精准扶贫学习,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发展缓慢地区进行农业补贴,将农业扶持的效果最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细致、全面地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考察以及科学规划,将扶持资金及技术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最恰当的资源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5 招商引资,为发展提供动力
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专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以降低资金投放的风险,优化投资环境。既要从硬件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财政补贴和支持力度,又要积极引导、多方支持,增强农民对生产投资的积极性。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户的生产投资热情明显提高,但农户在整个生产性投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户的积极性,“多予少取”,加大财政补贴,继续完善和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等政策,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支持。此外,还要提高生产性投资预期,增强农民投资的信心,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农业、饮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对农民自主投资的生产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
参考文献:
[1] 梁传栋,董彬.农业信贷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1980—2005年的实证检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83-286.
[2] 張艳芳,王洁琼.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279.
[3] 朱万里,胡瑜杰.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9,39(4):73-80.
[4] 吉庆华.农村教育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省市的农村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5):101-107.
[5] 张亦弛,代瑞熙.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3):90-99.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9-07-12
作者简介:刘俏冉(1992—),女,河南林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