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强烈争夺稀缺资源的竞争群体构成,最开始冲突论与功能结构论相对立。后来科塞在其《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最早使用“冲突理论”这一术语。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促进社会整合、平衡社会机制等正功能。他立志于把功能结构论与冲突论结合,而提出了功能冲突论。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在这样的小社会中同样会经历冲突,而遇到冲突后的人际关系研究和如何达到润色关系效果就是我们要讨论的。
关键词:功能冲突论;人际关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34
1 大学生人际冲突的调查与特点的发现
为了能够更准确、广泛的了解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数据,笔者制作了问卷,调查了西北大学1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大一24人,大二28人,大三28人,大四20人,他们分别来自新闻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数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经济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金融专业、英语专业、法律专业、建筑专业、播音主持专业、表演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本次调查男女人数的比重女生占47.06%,男生占52.94%。据最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所调查大学生中与同学发生过冲突的比重为76.47%,未发生冲突的比重为23.53%;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比重为14.71%,未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比重为85.29%;在发生冲突的原因中占比重最高的是与同学个性差异观点差异(70.59%);在发生冲突后64.71%的同学选择与好伙伴沟通并积极解决;对于冲突是否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上50%的同学持中立观点,26.47%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积极性冲突过后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在下一次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会更加游刃有余,23.53%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使得学习效率下降,生活压抑。
从上述调查中不难总结出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几个特点:
(1)现实性冲突是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科塞的冲突类型分类中有一类分类就是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型冲突,现实性冲突不以冲突为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冲突可以被其他能够达到目标的手段所替代,往往是人在现实中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而非现实性冲突起因于至少其中一方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其冲突本身就是目标。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冲突点主要在个性观点的差异、期望值没得到满足这种现实性冲突中,而仅仅因为心情不好而产生冲突比重较低。
(2)發生冲突后,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解决,64.71%的同学愿意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愿意在发生冲突后冷静自己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例如,请同学喝杯奶茶、坐下来开开玩笑相互道歉、冷静后主动求和。
(3)不愿主动解决冲突的大学生一般会采用冷暴力(不予理睬)或者热暴力(大打出手、争吵)。其中大部分大学生会采用冷暴力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对对方表示对抗,而少部分学生会采用较为激烈、激进的方式与对方发碰撞。
(4)大学生认为冲突的破坏性与建设性共同存在。50%的同学认为冲突的爆发具有中立性,26.47%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积极性,冲突爆发后或多或少促进了某一方面的发展,23.53%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2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原因
科塞认为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分别是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是权力、地位、物质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非物质因素是价值观念和信仰的不一致导致的。而作为冲突多元论者,科塞认为不管是物质性因素还是非物质性因素,都不会成为最根本或者仅仅占据次要地位的原因,他认为这二者相互交替出现。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更多的属于非物质因素。(1)个性差异与观点的差异,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他们的观念也不同。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想法观念或者三观有较大差异后很有可能发生冲突,但这种冲突往往都不会造成肢体冲突。例如,大学刚开学一宿舍的同学关系都很好,但是开学一段时间后也许发现几个人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望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通俗说法的“不是一路人”了。如你希望得到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而他也许更看重自己的业余爱好;你有着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他更喜欢通宵打游戏。这些冲突发生后不会有激烈的肢体冲突,往往是以“敬而远之”的方式解决。(2)对方呈现的样子低于你的期望值,这一点和第一条较为相似。而在调查中发现大二、大三的同学对于这一选项的数据占比较高。因为大一同学们刚刚认识还不熟悉,所以没法很快的判断是否符合自己预期,大四的同学对这一类低于预期值的伙伴早已做过判断。而大二大三处于大学四年中的过渡时段,此时正是了解了周围的同学并判断他是否与你的期望值向左的时期。(3)另外因为情感问题、误解他人或心情不好而发生冲突的比重并不是大学生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更多的和物质性因素相似,带有对稀缺资源、地位、权力的争夺。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客观原因是对于奖学金、党员名额、学生会主席等无法平均分配的利益的争夺。但在调查中大学生由于这一类原因发生冲突的比重占整个比重并不算太高,或许是因为争夺稀缺资源的人在所有人中也仅仅占少数前几名,所以导致这一数据的比例并没有预想中的高。
3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反功能与正功能
在所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大部分认为冲突的引发具有中立性和积极性,是可以调节的;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冲突的产生具有负面作用。
大学生冲突带来的负功能: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除了学业、工作下来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冲突带来的负功能有学习效率低下、心情低落、如果是和距离较近的同学发生冲突(比如同一宿舍同一班级)会导致生活压抑。许多同学面对这种负功能的缓解方式也同样很消极,他们会痛哭、大喊、封闭自我、抽烟、酗酒、上网成瘾等。 大学生冲突带来的正功能:(1)冲突过后,选择积极的解决问题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种历练。人际关系是步入社会的必修课如果能在大学里掌握一些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进入社会后会更加的游刃有余。(2)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认识自我的过程。“自我认知是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感觉、偏好和信仰等的理解。”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创始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的解释,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因此“自我是一本书,同时也是这本书的读者;这本书充满着长期累积下来的引人入胜的内容,而这本书的读者则是一位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读取章节、任意增添章节的人。”有些同学表示通过与他人发生的冲突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看到自身的缺点,就像库利先生所阐释的“镜中我”的观点,甚至有时冲突过后可以让大学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今后的人际交往和朋友的选择上更有把握和目标。
4 学校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网
(1)开展类似于调节人际关系的讲座。以外部的客观因素介入告诉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冲突,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应对能力与自身的修养。让大学生正视和伙伴之间的差异,做到遇到冲突冷静思考,并且能在发生冲突后积极沟通解决。
(2)设立校园内“安全阀制度”,增加心理疏导与沟通。科塞认为,冲突只要不直接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或共同信念,其性质就不是破坏性的,而只能對社会有好处。安全阀机制是一个释放负面情绪的窗口,虽然不能根本消除冲突,但是可以使得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因此建立安全阀机制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心理疏导,以心理咨询为窗口缓解冲突情绪,将冲突所产生的情绪以疏导的方式释放出来。
(3)建立校外“安全阀制度”,在发生冲突后,寻找某一个窗口进行压力的释放,除了校园内部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外大学生也可以走向户外,进行户外运动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来缓解情绪。
(4)学校应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导向,带动学生形成正确人际关系网构建和谐关系。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谈到“群体间共同的认识有利于内群体的形成,有助于内群体的协调。”群体间建立共同的认识与倾向靠的是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中的意见导向作用,他们应该多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方式,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倾向,这样大学生在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时也会更加协调和谐。
5 结语
从“功能冲突论”看大学生的冲突的问题发现,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冲突。但是这类冲突大部分出于主观因素是可以调节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正功能性。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应该学会寻找“安全阀”疏通自我,调节自身,更好地掌握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萌栩.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分析及启示[J].法制与经济,2018(12):140-141.
[2]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托马斯·吉洛维奇,达彻尔·凯尔特纳,理查德·尼斯比特.吉洛维奇社会学能力学[M].周晓虹,秦晨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6.
[4]Elliot Aronson/Timothy D.Wilson/Robin M.Akert.社会心理学[M].候玉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1.
关键词:功能冲突论;人际关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34
1 大学生人际冲突的调查与特点的发现
为了能够更准确、广泛的了解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数据,笔者制作了问卷,调查了西北大学1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大一24人,大二28人,大三28人,大四20人,他们分别来自新闻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数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经济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金融专业、英语专业、法律专业、建筑专业、播音主持专业、表演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本次调查男女人数的比重女生占47.06%,男生占52.94%。据最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所调查大学生中与同学发生过冲突的比重为76.47%,未发生冲突的比重为23.53%;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比重为14.71%,未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比重为85.29%;在发生冲突的原因中占比重最高的是与同学个性差异观点差异(70.59%);在发生冲突后64.71%的同学选择与好伙伴沟通并积极解决;对于冲突是否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上50%的同学持中立观点,26.47%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积极性冲突过后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在下一次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会更加游刃有余,23.53%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使得学习效率下降,生活压抑。
从上述调查中不难总结出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几个特点:
(1)现实性冲突是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科塞的冲突类型分类中有一类分类就是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型冲突,现实性冲突不以冲突为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冲突可以被其他能够达到目标的手段所替代,往往是人在现实中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而非现实性冲突起因于至少其中一方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其冲突本身就是目标。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冲突点主要在个性观点的差异、期望值没得到满足这种现实性冲突中,而仅仅因为心情不好而产生冲突比重较低。
(2)發生冲突后,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解决,64.71%的同学愿意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愿意在发生冲突后冷静自己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例如,请同学喝杯奶茶、坐下来开开玩笑相互道歉、冷静后主动求和。
(3)不愿主动解决冲突的大学生一般会采用冷暴力(不予理睬)或者热暴力(大打出手、争吵)。其中大部分大学生会采用冷暴力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对对方表示对抗,而少部分学生会采用较为激烈、激进的方式与对方发碰撞。
(4)大学生认为冲突的破坏性与建设性共同存在。50%的同学认为冲突的爆发具有中立性,26.47%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积极性,冲突爆发后或多或少促进了某一方面的发展,23.53%的同学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2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原因
科塞认为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分别是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是权力、地位、物质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非物质因素是价值观念和信仰的不一致导致的。而作为冲突多元论者,科塞认为不管是物质性因素还是非物质性因素,都不会成为最根本或者仅仅占据次要地位的原因,他认为这二者相互交替出现。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更多的属于非物质因素。(1)个性差异与观点的差异,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他们的观念也不同。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想法观念或者三观有较大差异后很有可能发生冲突,但这种冲突往往都不会造成肢体冲突。例如,大学刚开学一宿舍的同学关系都很好,但是开学一段时间后也许发现几个人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望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通俗说法的“不是一路人”了。如你希望得到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而他也许更看重自己的业余爱好;你有着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他更喜欢通宵打游戏。这些冲突发生后不会有激烈的肢体冲突,往往是以“敬而远之”的方式解决。(2)对方呈现的样子低于你的期望值,这一点和第一条较为相似。而在调查中发现大二、大三的同学对于这一选项的数据占比较高。因为大一同学们刚刚认识还不熟悉,所以没法很快的判断是否符合自己预期,大四的同学对这一类低于预期值的伙伴早已做过判断。而大二大三处于大学四年中的过渡时段,此时正是了解了周围的同学并判断他是否与你的期望值向左的时期。(3)另外因为情感问题、误解他人或心情不好而发生冲突的比重并不是大学生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更多的和物质性因素相似,带有对稀缺资源、地位、权力的争夺。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客观原因是对于奖学金、党员名额、学生会主席等无法平均分配的利益的争夺。但在调查中大学生由于这一类原因发生冲突的比重占整个比重并不算太高,或许是因为争夺稀缺资源的人在所有人中也仅仅占少数前几名,所以导致这一数据的比例并没有预想中的高。
3 大学生发生冲突的反功能与正功能
在所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大部分认为冲突的引发具有中立性和积极性,是可以调节的;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冲突的产生具有负面作用。
大学生冲突带来的负功能: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除了学业、工作下来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冲突带来的负功能有学习效率低下、心情低落、如果是和距离较近的同学发生冲突(比如同一宿舍同一班级)会导致生活压抑。许多同学面对这种负功能的缓解方式也同样很消极,他们会痛哭、大喊、封闭自我、抽烟、酗酒、上网成瘾等。 大学生冲突带来的正功能:(1)冲突过后,选择积极的解决问题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种历练。人际关系是步入社会的必修课如果能在大学里掌握一些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进入社会后会更加的游刃有余。(2)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认识自我的过程。“自我认知是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感觉、偏好和信仰等的理解。”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创始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的解释,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因此“自我是一本书,同时也是这本书的读者;这本书充满着长期累积下来的引人入胜的内容,而这本书的读者则是一位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读取章节、任意增添章节的人。”有些同学表示通过与他人发生的冲突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看到自身的缺点,就像库利先生所阐释的“镜中我”的观点,甚至有时冲突过后可以让大学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今后的人际交往和朋友的选择上更有把握和目标。
4 学校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网
(1)开展类似于调节人际关系的讲座。以外部的客观因素介入告诉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冲突,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应对能力与自身的修养。让大学生正视和伙伴之间的差异,做到遇到冲突冷静思考,并且能在发生冲突后积极沟通解决。
(2)设立校园内“安全阀制度”,增加心理疏导与沟通。科塞认为,冲突只要不直接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或共同信念,其性质就不是破坏性的,而只能對社会有好处。安全阀机制是一个释放负面情绪的窗口,虽然不能根本消除冲突,但是可以使得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因此建立安全阀机制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心理疏导,以心理咨询为窗口缓解冲突情绪,将冲突所产生的情绪以疏导的方式释放出来。
(3)建立校外“安全阀制度”,在发生冲突后,寻找某一个窗口进行压力的释放,除了校园内部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外大学生也可以走向户外,进行户外运动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来缓解情绪。
(4)学校应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导向,带动学生形成正确人际关系网构建和谐关系。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谈到“群体间共同的认识有利于内群体的形成,有助于内群体的协调。”群体间建立共同的认识与倾向靠的是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中的意见导向作用,他们应该多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方式,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倾向,这样大学生在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时也会更加协调和谐。
5 结语
从“功能冲突论”看大学生的冲突的问题发现,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冲突。但是这类冲突大部分出于主观因素是可以调节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正功能性。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应该学会寻找“安全阀”疏通自我,调节自身,更好地掌握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萌栩.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分析及启示[J].法制与经济,2018(12):140-141.
[2]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托马斯·吉洛维奇,达彻尔·凯尔特纳,理查德·尼斯比特.吉洛维奇社会学能力学[M].周晓虹,秦晨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6.
[4]Elliot Aronson/Timothy D.Wilson/Robin M.Akert.社会心理学[M].候玉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