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关键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实践性 主体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当前,小学数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数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谈谈我个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素质教育思想的几点浅见。
一、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我的认识有两点。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数学。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第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
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通过上述诸措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因此,要做到: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一题多解”、“多解一题”、“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着眼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主要有: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拉不动呢?”在变化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资料:《广西教研》 《基础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师参考》
关键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实践性 主体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当前,小学数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数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谈谈我个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素质教育思想的几点浅见。
一、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我的认识有两点。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数学。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第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
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通过上述诸措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因此,要做到: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一题多解”、“多解一题”、“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着眼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主要有: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拉不动呢?”在变化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资料:《广西教研》 《基础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