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郧西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郧西县,相传为织女升天的地方。
  这里,因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而闻名。同时,郧西县还是绿松石的原产地之一。
  初见郧西,是在2019年8月初的一个下雨天。我跟随我们当地两日游的旅行团,前往郧西县的“五龙河峡谷”、“龙潭河”景区游玩。这一天,雨忽大忽小,时断时续地下了一整天。
  郧西县城不大,被四面青山环抱,人少车也少,城区鲜见高樓大厦,只有不多的几处小高层楼房,少有绿化带,但街道干净整洁,一条天河缓缓地从县城中心穿城而过,河面宽阔但水流量不太丰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想,郧西县应该像一位不施脂粉的素颜女子,娴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少了大城市的繁华、热闹和喧嚣,多了份从容、淡雅。
  “五龙河峡谷”与陕西商洛的金丝峡极为相似,基本为人造景观,一座几米高的弧型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拦河坝顶上一座玻璃天桥,一条全封闭的玻璃滑道,不多时便游览完毕。回到郧西县城入住时,已经晚上六点多钟。
  此时雨下得正大。出了酒店,我准备去对面的小吃城吃晚饭。眼前便是天河大桥。傍晚的小吃城里,食客很少,我要了一碗具有当地特色的“酸浆面”。郧西的“酸浆面”与我们陕西西府的“浆水面”如出一辙,“酸浆面”味道不错,且价格公道。一碗“酸浆面”5块钱,出租车起步价4元,这样便宜的饭食和出租车价格,在其他城市应该不多见。
  饭后,我信步走到小吃城东侧的“天河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碑,上面醒目地镌刻着河南作家王剑冰先生的美文《天河》。
  雨越下越大。许是因为大雨的缘故,偌大的广场上,除了我这个慕名而来的外乡人,竟无一个游客。
  到了郧西,自然想买件绿松石项链留作纪念,只可惜经营绿松石的店铺,大多已经关门。我走进两家绿松石店铺逛了逛,这两家均为经营绿松石原石的商家,成品的绿松石饰品很少,很遗憾没有买到我想要的项链。
  “龙潭河”景区距离郧西县城45公里路程。出了郧西县城,因为下雨的缘故,山间云雾缭绕,远山若隐若现,仿若仙境。
  乡间的民居,基本都是白墙、黛瓦、马头墙,颇有徽派建筑的风格。那一座座民居,沿着天河两岸,或者山脚下和半山腰零散地分布着,像散落在山间的星星。山上分散居住的住户与住户之间,不通公路,只有山间小路或者石砌台阶相连。
  公路沿线,新建的移民新村,均为三层楼房,统一设计为白墙黛瓦马头墙的风格,但门窗还没有安装好,应该正在修建当中。但愿居住在大山里的群众,早日搬进移民新村。
  通往“龙潭河”景区的道路坑洼难行,一路上有好几处塌方点。但“龙潭河”优美的风景,会让人觉得,这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劳顿是值得的。
  “龙潭河”瀑布群俨然就是一个小“九寨沟”,只是水流量较小。这里空气温润、森林茂密、青苔遍地、山碧水清、夏无酷暑,蝉唱、鸟鸣、水声,游人欢笑声,混合成了一场美妙绝伦的交响音乐会。
  在“龙潭河”,超饱和的负氧离子定会让你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从岳阳县城出发,搭了两个小时的车,我们来到了位于鄂湘赣交界处的小村,这个村子叫杨林。一条小路将我们引入村子,在冬日大山的苍翠影子下,杨林显得异样朴素、安宁与祥和。  村庄背靠山麓,明堂开阔,视野极佳,远处有公路环抱,公路的另一尽头处雾气漫漫,极目远眺,对面远山茂林修竹,有薄雾上下飘飞,山峰明灭,若隐若现,藏风聚气,宛若仙境。  作为一个历时几百年,穿越了几个时代的古朴小村落,杨林村并不大。它依背后
期刊
在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永年区坐落着两座城,西部这座叫临洺关,距此东南25公里处的那座叫广府,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城”。1958年县政府机关从“老城”搬迁到临洺关至今,期间2016年9月撤县设区。  两座城像双子星座,相映生辉。广府称为“老城”,而临洺关并不称为新城。为什么单单广府称为“老城”呢?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样的问题既熟悉又感到陌生,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2019年4月的一个周日,天
期刊
乡有一种花,繁殖能力很强。这种花春季弥漫草滩,盛夏开黄花,秋季成熟结荚,荚内裹籽,其籽黄米粒般大小,纯黑色,晶莹剔透。陕北人将它叫做“面人人眼睛花”。很长时间,我想弄清楚它的学名,但都未能获知,后来想,也罢,这名字也怪生动,或许换个名字反而觉得不顺口。  每年逢七月十五前夕,我们便去从这种花上摘一些荚子回来,晒干、揉碎、将碎叶吹开,留下黑籽,用作面人眼睛。  捏面人是陕北的传统活动,每逢七月十五大
期刊
2007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十),那是一个黑暗的日子,一个天崩地裂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位亲人离开了我的日子。我在离老家200多公里之外的工作岗位上接到父亲用颤抖的声音打来的电话,噩耗传来——二爷爷去世了。心灵的自责和伤感让我感到这不可能,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和我一起吃饭,给我讲我们的家世,嘱咐我出去好好工作,保重身体。当我把电话打到二弟那边时,确实证明了78岁的
期刊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等文体并列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一方面自觉地衔接中国古代散文传统,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接受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冲击。文学史视野中的散文史历史悠久,成就斐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散文受制于种种因素陷于沉寂。毫无疑问,当下散文创作者众多,这是散文大众化的重要体现,但应该注意到,在大众化、同质化的散文写作热潮中,还是有一些人清醒地认识到了散文的写作难度,他们不断思考如何突破传统陈旧的创作思路,
期刊
年近腊月,南方村庄长大的孩子们开始匆匆忙忙从繁华都市归来。  西服遮不住游子脸上疲惫的风尘,他们生活在都市,却只有村庄才是真正的家。在我看来,村庄里的年轻人像村旁池塘边的那棵树,他们根植于此,努力向上生长,试图摆脱这片土地,尽力地接近天空和阳光,目光停留在远方。远离村庄和大地时,他们有过破枝而出的疼痛,也有攀上枝头的欢愉。春风和煦,夏风习习,叶子欢声笑语,挂满高枝,以一个游离者,甚至是异乡的眼光打
期刊
“三月三,苦菜丫丫爬上山。”  饥荒年代,陕北的三月是最难熬的。上一年的粮口袋倒提起来抖了又抖,早已腾得干干净净,而三月地里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却少之又少。苦菜这时候刚顶破土,虽然还只是小草丫丫,但起码也有了盼头,淡淡的紫色煞是爱人。因此,我更愿相信那句谚语是被饥饿驱赶的人对春天最直接的赞美。  惊蛰刚过,一场雷雨,漫山遍野的苦菜开始疯长起来。与苦菜一起构成早春田园图的是一种开着黄花的草,陕北人
期刊
继《人生魔方》《万种风情》相继出版之后,近日,原泽州县文联主席、《吐月》主编,现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西部散文选刊》副主编李小鹏先生又推出了他的中篇小说集《红颜》。有幸获得此书,怀着对他的崇敬之心,近日静心拜讀了这本书,一次次被书中那一缕缕情思荡漾、一阵阵热血奔涌所深深感染,油然而生一种想要探究李小鹏先生爱情小说创作风格的冲动。浓郁的激情几度流淌,寂静的暗夜几经煎熬,愚笨的大脑几番思索,颤抖的
期刊
一  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扑簌簌地飘落。我伸出双手迎接尽可能将自己融入雪景。悠然地眺望远处白茫茫的山谷,慢慢欣赏着大雪飘飞的袅娜。褐黄的山谷宛似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少女一般透射着澄澈的光泽。  如此看雪,心里蓦然想起一位久违的老人来。老人疯疯癫癫,时常着红衣衣衫,四处行讨。在我童年寒冷刺骨的冬日里,尤其是在大雪飘飞之际,他几乎年年都来姥姥居住的山谷乞讨。现在似乎有好几年不来了,不知出了什么状况?回头询
期刊
大草滩和土豆花  四周的山太过沉默、荒芜和冷峻,但上苍怎么会让这里一味干燥和死寂。  天山下的寒冷是天赐的。寒冷送来雪,雪送来春天的融水,春天的融水送来河坝,送来一眼泉,送来一个大草滩。如此,山沟就有了像样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们就有了葱茏多情的记忆。  最先报春的花是野生郁金香,俗名老娃蒜。那天,要去旱厕,走我家房屋背面的山坡。那偶然,那惊艳,是天意:黄色小花全都笑疯了,让风撵着满山坡跑。我看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