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好多文章文质兼美,充满情感,或婉约悱恻,或跌宕起伏,或激情四溢,或情真意切。周身浸润于这些文字之中,情思总被这些文字撩拨得柔软、火热,身临其境而不忍释卷,唏嘘感慨之余,浑身的细胞被悄然激活,备感每一个文字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勾魂摄魄,读之不疲。此类美文,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体味呢?
一、在文字的“场”中,领略语言的隽妙
以教学《安塞腰鼓》为例,如何带领学生步入这豪放、热烈、火热的“场”?如何在这样的“场”中浸润文字而让学生入情达境?我尝试了如下设计。
师:读了《安塞腰鼓》第6、7自然段,你感觉文字之中流淌着一种怎样的气势?
生:如火山爆发一样,突如其来,震撼人心。
生:如地震一般,心也跟着战栗了。
生: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生:感觉有股热血直往头上冒。
师:好好读读这些文字,为什么普普通通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些感觉呢?
生:这段话中好多地方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就非常有气势。
生:文中的感叹号,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字中透露出的激情。
生:在这段话中好多词语,如“乱蛙”“骤雨”“斗虎”“旋风”“火花”这些喻体,本身就充满了激情、力量。
生:“冰冷”变得“燥热”,“恬静”变得“飞溅”,“困倦”变得“亢奋”,在强烈的对比中,我不禁热血沸腾。
生:短促的语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强健有力。
师:来,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收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出来吧。
初读,学生还处于文辞的气场外,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步入气场。推一推,让学生感受气场内的势、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的状态中,继而一点则明,达到豁然洞开、别有景致的生动局面。教师必须敢于从整体、全局充分还学生感悟、品读文字的空间和权利。读书是一种享受,感悟是一种自由,品味是一种共鸣,教师要学会敏锐把握文本的整体,要敢于把学生放牧于文字的原野之中,让他们自由呼吸,直抒胸臆,收放自如而又分明不是信马由缰,成竹在胸而又断然不可毁堤截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巧妙融合、重组、凝聚、积淀,从而逐渐缠绕在“语”的环境中,“文”的气场里,这样才能读之有味,说之有理,品之有韵。
二、在情境的“场”中,涌动倾诉的波澜
凄婉美丽的背景音乐伴着涛声,我试着范读:“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学生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惋惜,一种伤感,几缕留恋。在这种情境下我深情地问学生:王母娘娘轻轻地一划,便划出了滔滔无际的天河,看似轻轻一划,实则她划断了、划出了什么?
生:这一划,划断了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冷酷无情的一划。
生:这一划,划开了天上人间,虽一河之隔,却永难相见。
生:这一划,划出了王母娘娘的专横、霸道、无情,棒打鸳鸯,拆散了美满的一家人。
生:这一划,也划出了一个凄美的民间传奇,口口相传几千年。
生:这一划,虽划断了长相厮守,但划不断他们的情,他们的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文字的意蕴就在于能激发读者的遐思、感慨、共鸣。一个个文字撒播在文本之中,或熠熠生辉,或脉脉含情,或余韵缭绕。教师对语言文字要有敏锐、细腻的嗅觉,要和文本作者感同身受,休戚与共;教师心中的阅读意境要和文本意蕴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唯有如此,语言文字才能变得富有生命力,具有吸引力,才能与自己的生活契合,与自己的生命相遇。这是情感的导火索,能引爆学生的情思;这也是情感的站点,可修身怡情亦可静心。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环节,它与我们的心灵产生交汇、共鸣、协奏。如此让人怦然心动的导火索,这般令人向往的美丽站点,我们更要小心呵护,精心设计,苦心孤诣设置适合的情境,让它们在情境的“场”里滋养润泽、升腾演绎。语言文字伴着“场”的渲染,根植于情感的沃原,便会显得生机盎然、灵动跳跃,情感、思维的涟漪便会层层不绝而灿然生辉。
三、在诵读的“场”中,激发独特的感悟
语文之读,较人之血脉。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赋予课堂以鲜活的生命活力。在读中关注学生、走近学生,启迪并激扬他们灵动的思维,在读的“场”中关注、生成、激蕩,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收获。
师:老师发现你诵读课文时紧蹙眉头、微闭双眼,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被三亚陶醉了。蓝天碧海,白鸥点点,椰树沙滩,暖风落日,好一派诗情画意的热带风情啊。
师:老师发现你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体,眼睛流露出闪闪的光芒,这分明迸射着智慧,能把智慧和大家分享吗?
生:三亚的落日如跳水员,悄然无声,水波不惊,姿势如此轻快、敏捷,难度系数9.0,落水无声,100分!我也想跳一次呢!
在充满韵律而富有张力、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在极具表现力的神态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成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品尝,身心入境,怡然自得。课堂仿佛成了学生停泊的港湾,在微风习习中,我们的学生就像一只只徜徉在港湾里的小船,在微波细浪的轻推下,陶醉而惬意地晃动着自己舒展的身子。读书成了一种享受,一种莫名的舒展。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教师的关注、欣赏中,身心得到释放,学生们独特的体验、感悟自由流露。
四、在书写的“场”中,倾听心灵的脉动
师:当我们凝视着哈尔威船长——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的时候,此刻你真想干什么呢?让我们拿起笔,静静地用你的文字来宣泄吧!
生:我真想变成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救生圈/于惊涛骇浪中/托起您/不想让您下沉
生:我真想化作一只海豚/游弋在您的身边/和您一起下沉/下沉/并用我的唇/亲吻您的衣袖/手背……
生:我真想是那一个个翻浪/轻轻把你推向沙滩/当你睁开眼睛的那刻/你的瞳仁里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我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调动情感,激发学生写的要求和欲望,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沸腾的情感波澜涌入学生的脑海,个性表达、独特体验便会如闸门开启,奔流不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动情点,文字的点睛处,引导学生入情至境。在心弦战栗之际,于情感柔软之时,学生有了情感表达倾诉的需要。他们静静地走入情感的“气场”,潜心会文,与心灵契合,拿起笔,串串文字之中必定会流淌出最真的情,至纯的心。
一、在文字的“场”中,领略语言的隽妙
以教学《安塞腰鼓》为例,如何带领学生步入这豪放、热烈、火热的“场”?如何在这样的“场”中浸润文字而让学生入情达境?我尝试了如下设计。
师:读了《安塞腰鼓》第6、7自然段,你感觉文字之中流淌着一种怎样的气势?
生:如火山爆发一样,突如其来,震撼人心。
生:如地震一般,心也跟着战栗了。
生: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生:感觉有股热血直往头上冒。
师:好好读读这些文字,为什么普普通通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些感觉呢?
生:这段话中好多地方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就非常有气势。
生:文中的感叹号,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字中透露出的激情。
生:在这段话中好多词语,如“乱蛙”“骤雨”“斗虎”“旋风”“火花”这些喻体,本身就充满了激情、力量。
生:“冰冷”变得“燥热”,“恬静”变得“飞溅”,“困倦”变得“亢奋”,在强烈的对比中,我不禁热血沸腾。
生:短促的语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强健有力。
师:来,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收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出来吧。
初读,学生还处于文辞的气场外,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步入气场。推一推,让学生感受气场内的势、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的状态中,继而一点则明,达到豁然洞开、别有景致的生动局面。教师必须敢于从整体、全局充分还学生感悟、品读文字的空间和权利。读书是一种享受,感悟是一种自由,品味是一种共鸣,教师要学会敏锐把握文本的整体,要敢于把学生放牧于文字的原野之中,让他们自由呼吸,直抒胸臆,收放自如而又分明不是信马由缰,成竹在胸而又断然不可毁堤截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巧妙融合、重组、凝聚、积淀,从而逐渐缠绕在“语”的环境中,“文”的气场里,这样才能读之有味,说之有理,品之有韵。
二、在情境的“场”中,涌动倾诉的波澜
凄婉美丽的背景音乐伴着涛声,我试着范读:“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学生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惋惜,一种伤感,几缕留恋。在这种情境下我深情地问学生:王母娘娘轻轻地一划,便划出了滔滔无际的天河,看似轻轻一划,实则她划断了、划出了什么?
生:这一划,划断了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冷酷无情的一划。
生:这一划,划开了天上人间,虽一河之隔,却永难相见。
生:这一划,划出了王母娘娘的专横、霸道、无情,棒打鸳鸯,拆散了美满的一家人。
生:这一划,也划出了一个凄美的民间传奇,口口相传几千年。
生:这一划,虽划断了长相厮守,但划不断他们的情,他们的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文字的意蕴就在于能激发读者的遐思、感慨、共鸣。一个个文字撒播在文本之中,或熠熠生辉,或脉脉含情,或余韵缭绕。教师对语言文字要有敏锐、细腻的嗅觉,要和文本作者感同身受,休戚与共;教师心中的阅读意境要和文本意蕴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唯有如此,语言文字才能变得富有生命力,具有吸引力,才能与自己的生活契合,与自己的生命相遇。这是情感的导火索,能引爆学生的情思;这也是情感的站点,可修身怡情亦可静心。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环节,它与我们的心灵产生交汇、共鸣、协奏。如此让人怦然心动的导火索,这般令人向往的美丽站点,我们更要小心呵护,精心设计,苦心孤诣设置适合的情境,让它们在情境的“场”里滋养润泽、升腾演绎。语言文字伴着“场”的渲染,根植于情感的沃原,便会显得生机盎然、灵动跳跃,情感、思维的涟漪便会层层不绝而灿然生辉。
三、在诵读的“场”中,激发独特的感悟
语文之读,较人之血脉。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赋予课堂以鲜活的生命活力。在读中关注学生、走近学生,启迪并激扬他们灵动的思维,在读的“场”中关注、生成、激蕩,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收获。
师:老师发现你诵读课文时紧蹙眉头、微闭双眼,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被三亚陶醉了。蓝天碧海,白鸥点点,椰树沙滩,暖风落日,好一派诗情画意的热带风情啊。
师:老师发现你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体,眼睛流露出闪闪的光芒,这分明迸射着智慧,能把智慧和大家分享吗?
生:三亚的落日如跳水员,悄然无声,水波不惊,姿势如此轻快、敏捷,难度系数9.0,落水无声,100分!我也想跳一次呢!
在充满韵律而富有张力、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在极具表现力的神态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成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品尝,身心入境,怡然自得。课堂仿佛成了学生停泊的港湾,在微风习习中,我们的学生就像一只只徜徉在港湾里的小船,在微波细浪的轻推下,陶醉而惬意地晃动着自己舒展的身子。读书成了一种享受,一种莫名的舒展。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教师的关注、欣赏中,身心得到释放,学生们独特的体验、感悟自由流露。
四、在书写的“场”中,倾听心灵的脉动
师:当我们凝视着哈尔威船长——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的时候,此刻你真想干什么呢?让我们拿起笔,静静地用你的文字来宣泄吧!
生:我真想变成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救生圈/于惊涛骇浪中/托起您/不想让您下沉
生:我真想化作一只海豚/游弋在您的身边/和您一起下沉/下沉/并用我的唇/亲吻您的衣袖/手背……
生:我真想是那一个个翻浪/轻轻把你推向沙滩/当你睁开眼睛的那刻/你的瞳仁里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我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调动情感,激发学生写的要求和欲望,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沸腾的情感波澜涌入学生的脑海,个性表达、独特体验便会如闸门开启,奔流不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动情点,文字的点睛处,引导学生入情至境。在心弦战栗之际,于情感柔软之时,学生有了情感表达倾诉的需要。他们静静地走入情感的“气场”,潜心会文,与心灵契合,拿起笔,串串文字之中必定会流淌出最真的情,至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