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育机构每年都有优质课评选,老师们也观摩了很多,老师们使用了各种训练方法,灯光、音效、音乐、舞蹈在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五彩纷呈。但是总结下来都是大同小异。首先,几乎所有优质课都是表演课,其次,所有优质课都是教育领导作评委,没有一位一线老师。因此,教育领导的喜好是评价优质课的唯一标准。而非一线教师是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情及课程的具体安排的。
优质课究竟该“优”在哪里呢?现在优质课与教师的名利是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要能获奖,管它是一等还是几等,都会带来现实的好处,致使许多老师争名争利,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优质课是表演课。表演的实质有悖于真实。教书育人的第一要义是教人求真。所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表演于教师何益,于学生何益?要上好一堂公开课,没有几堂模拟课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上同样内容的课要用几节课时来演习,一切程序化、规范化,包括提几个问题,问题该怎样回答,应找谁回答,都预先设计,预作安排。这种优质课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极易挫伤真有个性与才华的教师的积极性。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呢?拨开华丽的外表,抛开名利,摒弃表面的繁华与浮躁,回归教育本质。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相当于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是没有生气、枯燥无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另一类是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就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来看,大多是停留在无意义学习这个水平。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已经是些陈旧过时的知识,根本无法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教师一味的灌输,很少给学生实践、交流的机会,这势必造成没有办法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传统的培养模式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个人个性的差异和情感的培养,造成了不少学生的心理扭曲,进而引发了悲剧。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上,要注重意义学习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的基本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使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最终能够自我实现。所以,就目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应该把学生培育成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开学初在学生的班级群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学校,你只能占有我的肉体,却无法蹂躏我的灵魂。这是部分完全放弃学习的学生发出的呼声,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境况才能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那些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教学是不是就是学生眼里蹂躏他们灵魂的武器?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促”,允许学生自由学习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再教,而学生因此能自我探索、自求解决。
从以上理论不难看出,真正的优质课,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和尊重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利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设计中,要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作为单位或集体中一份子自我存在的基本感觉,即“我”在这里,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有关系,有了这一基本感觉,才有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
事例1:在新目标教材七年级Unit 1,My name is Gina,课堂设计中,需要用到多媒体课件设计,在图片选择中,老师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有的用学生熟知的动画人物,有的用时下影星、歌星,这些图片都很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他们都与学生自身无关,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我存在呢?任何图片都不如学生自己的照片来的实用。试想,当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形象时,他们还会走神,甚至打瞌睡吗?当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现自己的笑脸,并提问:Who is he/she? What?蒺s his/her name? 被讨论的学生会有了充分的归属感,老师在说“我”。这与我有关!没有被展现的同学也会有强烈的期盼,下一个就是“我”!由此便自觉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认同感 人的一生都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活着。幼儿园时争取做个听话的乖宝宝,上学时会为了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兴奋多日。工作时会为了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而努力工作。作为学生,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都很遥远,而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却可以切实改变每个人的学习心态。 当学生的归属感得到充分满足时,强烈的参与意识会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此时老师们适时的做出积极的正向评价。学生们的认同感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事例2,在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单元中涉及到定冠词a/an/the的用法,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语法讲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同样在课件图片选择时,若采用学生自己的照片,例如:球类运动play 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由此产生被认同感,既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兴趣,也鼓励了部分后进生,同时拉近了师生关系。使英语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一举多得。
三)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的进步,一堂成功的课不是领导对具体环节断章取义,也不是对学生表面流畅的问答的肯定,试想,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回答问题,面对毫无瑕疵的课堂练习,这样的课堂还有意义吗?这样的老师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学生对于这样的“成就”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吗?只有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究、质疑、解惑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成就感。在认同感得到满足时,积极的学习心态会最终走向自我实现,即成就感。当学生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幸福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好奇、探索和求知的热情,这才是施教者的最高成就。
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时,他就是优秀的老师,当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时,就是优质课。
优质课究竟该“优”在哪里呢?现在优质课与教师的名利是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要能获奖,管它是一等还是几等,都会带来现实的好处,致使许多老师争名争利,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优质课是表演课。表演的实质有悖于真实。教书育人的第一要义是教人求真。所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表演于教师何益,于学生何益?要上好一堂公开课,没有几堂模拟课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上同样内容的课要用几节课时来演习,一切程序化、规范化,包括提几个问题,问题该怎样回答,应找谁回答,都预先设计,预作安排。这种优质课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极易挫伤真有个性与才华的教师的积极性。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呢?拨开华丽的外表,抛开名利,摒弃表面的繁华与浮躁,回归教育本质。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相当于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是没有生气、枯燥无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另一类是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就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来看,大多是停留在无意义学习这个水平。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已经是些陈旧过时的知识,根本无法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教师一味的灌输,很少给学生实践、交流的机会,这势必造成没有办法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传统的培养模式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个人个性的差异和情感的培养,造成了不少学生的心理扭曲,进而引发了悲剧。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上,要注重意义学习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的基本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使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最终能够自我实现。所以,就目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应该把学生培育成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开学初在学生的班级群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学校,你只能占有我的肉体,却无法蹂躏我的灵魂。这是部分完全放弃学习的学生发出的呼声,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境况才能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那些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教学是不是就是学生眼里蹂躏他们灵魂的武器?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促”,允许学生自由学习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再教,而学生因此能自我探索、自求解决。
从以上理论不难看出,真正的优质课,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和尊重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利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设计中,要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作为单位或集体中一份子自我存在的基本感觉,即“我”在这里,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有关系,有了这一基本感觉,才有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
事例1:在新目标教材七年级Unit 1,My name is Gina,课堂设计中,需要用到多媒体课件设计,在图片选择中,老师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有的用学生熟知的动画人物,有的用时下影星、歌星,这些图片都很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他们都与学生自身无关,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我存在呢?任何图片都不如学生自己的照片来的实用。试想,当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形象时,他们还会走神,甚至打瞌睡吗?当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现自己的笑脸,并提问:Who is he/she? What?蒺s his/her name? 被讨论的学生会有了充分的归属感,老师在说“我”。这与我有关!没有被展现的同学也会有强烈的期盼,下一个就是“我”!由此便自觉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认同感 人的一生都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活着。幼儿园时争取做个听话的乖宝宝,上学时会为了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兴奋多日。工作时会为了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而努力工作。作为学生,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都很遥远,而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却可以切实改变每个人的学习心态。 当学生的归属感得到充分满足时,强烈的参与意识会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此时老师们适时的做出积极的正向评价。学生们的认同感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事例2,在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单元中涉及到定冠词a/an/the的用法,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语法讲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同样在课件图片选择时,若采用学生自己的照片,例如:球类运动play 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由此产生被认同感,既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兴趣,也鼓励了部分后进生,同时拉近了师生关系。使英语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一举多得。
三)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的进步,一堂成功的课不是领导对具体环节断章取义,也不是对学生表面流畅的问答的肯定,试想,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回答问题,面对毫无瑕疵的课堂练习,这样的课堂还有意义吗?这样的老师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学生对于这样的“成就”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吗?只有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究、质疑、解惑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成就感。在认同感得到满足时,积极的学习心态会最终走向自我实现,即成就感。当学生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幸福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好奇、探索和求知的热情,这才是施教者的最高成就。
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时,他就是优秀的老师,当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时,就是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