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去探究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七单元第一课。笔者以本课教学为例,谈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设问激趣
  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否则,教学就会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状态。
  教学中,教师先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安详地停在涅瓦河边;攻打冬宫的炮火(十月革命)熊熊燃烧;此时的苏俄还是一个“扶木犁”的落后农业国。随后,画面一转——众多厂房里,机器在轰鸣;无垠的农田里,拖拉机在耕耘;二战中,苏联战斗机的呼啸吹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号角。画面戛然而止,教师提出问题:短短二十多年,这个国家是怎样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一个工业化强国的呢?
  这样导入,情境画面让学生从感官上明确了学习主题,问题让学生从思维上进入了活跃状态,产生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驱动,全员探究
  1.出示“系列问题”,自主学习探究,构建知识结构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导学案不是以基础知识体系建构形式编制的,而是呈现“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框架。
  本课主要学习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系列问题”:(一)战时应急之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在怎样的内忧外患局面下实施?②主要措施有哪些?③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④战后继续实施带来了什么问题?⑤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二)迂回过渡之道——新经济政策。①在什么背景下实施?②具体措施有哪些?③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三)强国建设之路——斯大林模式。①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②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③是经历怎样的过程形成的?④这一模式有何积极作用,又呈现出哪些弊端?该“系列问题”基本上囊括了本课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基本知识,而且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能解决的问题。
  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个别指导以辅差,又要通过巡查发现完成较好者,还要收集学习能力突出者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这样做不仅能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理念,而且为后续的学习探究、展示交流和点评做了必要的准备。
  2.出示“问题系列”,学生合作探究,深化课程内容
  “问题系列”指围绕某个知识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层逐步分解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教师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比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等内容分别设计了“问题系列”。如,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这一重难点问题,教师先展示了补充材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系列”:①从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上,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特色?②从经济运行机制和所有制结构上,分析新经济政策有何特色?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战后为什么继续实施?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哪些方面的相同点?
  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集体展示,顺利解决了前四个小问题,但探讨第⑤问时遇到了困难。教师提示学生从实施背景、内容领域、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去思考。学生恍然大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系列”的成功解决,不仅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意图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找到了一条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优化“生成问题”,教师引导探究,升华学习主题
  生成性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好对这类问题的探究,既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又是促使学生完善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一名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内容提出了疑惑: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摆脱了经济落后的状况,但存在严重的弊端,为什么不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呢?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前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呼应,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经历,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认识。这名学生的问题恰好涉及到了本课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网络中的地位。
  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回顾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学生立即明白了:当时,苏联面临着严峻的国防形势,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时势不允许其照搬英国模式。然后,教师推进一步,让学生从所有制形式、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五个方面,列表比较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异同。通过比较,学生得出结论:模式的形成,受制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都受一定的潜在规律支配;任何一种模式,都有优点,也存在弊端,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结合实际,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现有模式,才能促使国家健康发展。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说明他们不仅走进了教材,而且走出了教材。
  三、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一是展示“知识结构”,健全知识体系。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三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成果,其中,一人展示主体知识结构,另两人修正、补充和点评。其他学生据此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构建的基础知识体系。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2014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下面笔者就四年级上册教材总体结构、单元教学内容的主要变化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总体结构变化  新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 在总体框架结构上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实验教材共8个单元,新教材为9个单元;二是实践活动
启智,就是通过启发,让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记忆中学会学习。而启情,则是通过启发,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主动学习。教学中启而不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因为学习时出现了消极的心理情绪,而积极的心理情绪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以数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创设情境启发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生刚刚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
在课改东风的洗礼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从当时被一线教师所围观、尝试,到如今的认同与深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大大地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然而,当下出现了“先学”与“后教”教学生态断裂现象,两者被机械地分割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致使“后教”并未基于“先学”,从而出现“教”低于“学”或“教”高于“学”的现象。  造成诸类现象根源在于教学中的“目中无人”,无
1 匈牙利弗洛姆枪械设计师研制的利利普特手枪名称中“利利普特”取自爱尔兰小说《格利弗游记》中的《利利普特游记》,其表示( )。  A.小人国手枪 B.大型手枪 C.冲锋手枪  2 1908年,德国陆军采用卢格P08手枪之后,立即以该枪为基础,开发出一种专门供炮兵部队使用的( )全自动手枪,命名为卢格P08炮兵型手枪。  A.短枪管型 B.长枪管型 C.紧凑型  3 (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做空洞的说教,而是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旋转木马》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情境,激兴趣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导入新课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游人玩旋转木马的愉快场景,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的导入勾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为学习新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需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特质,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笔者认为,做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就要对事业执着追求、甘于奉献;就要自觉砥砺德行,束身自爱;就要笃信好学,与学生共同成长;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师者,“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对事业甘于奉献  为人师,就
摘要:针对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控制工程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与试验,以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控制工程导论;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6-0083-03  控制工程导论是塔里木大学农
随着数字化教学环境在教育系统中普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产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研究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正是对信息技术改变学科教学的相关规律的揭示,也为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路径。  TPACK对1:1环境下课堂教学实施的启发  一、TPACK概述  众所周知,学科教学研究体系当中,既包含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也包含对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当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
所谓点拨,即点其要害,拨开迷雾,拨疑为悟,点石成金,举隅推导,闻一知十。“点”和“拨”往往结合在一起,总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要害,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点拨要点之有物、有法、有情、有味,点出教师的风格,还要适量、适时、适度。  那么,教师该如何“点”出精彩,“拨”开迷雾呢?  点拨,不仅要把握时机,还要考虑“点”在何处;点拨,既要着眼长远,如第斯多惠那样期望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语文味从何而来?  一、从深入研读文本中来  上好课的第一要务是教师真正读懂、读透教材。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明白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是什么,教学点在哪里,应该怎样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第九册)的主旨,很多教师归结于一个“爱”字。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批评,这是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这种浅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