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个研究性学习课例出发,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標、课程定位、选题原则以及与化学教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已列入到了课程安排之中,学校也从省里申请到了“关于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课题,并要求化学学科首当其冲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每大周要上一节研究性学习课[1]。没有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摸着石头过河”。本想把它上成一般的化学课来“提高成绩”,可学生不依不饶,并且异口同声的要求到实验室去上,那就到实验室上去。下面是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写出来与同行们探讨,并就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个人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课题: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之谜的探究
  师:“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上次做NaOH性质实验时,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开始变红稍后又变成无色的事?今天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之谜的探究。”
  课题一提出立即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刚学了反应2NaOH+CO2=Na2CO3+H2O,很快学生A说出了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NaOH被空气中的CO2反应掉了。”
  “真的是因为NaOH被空气中的CO2反应掉了吗”未等我说完,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B突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学生A的猜想是不可能的,NaOH没有被反应掉。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即使NaOH变成Na2CO3,酚酞也应仍显红色。”同学B的发言引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既然NaOH仍存在,那么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之谜应作何解释呢?”
  大家陷入了沉思。两三分钟后,学生C说:“哦,我知道了,可能是酚酞被反应掉了。”
  学生C的猜测似乎使大家看到了谜底,有的人在往实验后的溶液中加碱液以检验酚酞是否存在;也有的人先往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随后立即滴入植物油密封,以检验酚酞是否被空气中的什么物质反应掉。然而实验结果使同学们再次大感意外:密封后的NaOH溶液开始变红,稍后仍变成无色,而加碱液后无色又变成红色,酚酞还在着呢!此时大家开始意识到问题并不简单,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不久,学生D、E在下面小声地议论:“既然NaOH、酚酞都在,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跟水有关。”
  师:“你认为可能与水的哪些方面因素有关?”
  学生D坚定地说:“肯定与水的量有关,因为水没有参加反应。”
  大家觉得学生D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又忙碌起来。有的往待测液中加水,有的则给待测液加热。一会儿后,加水的学生F狂叫起来:“哇!奇迹!红色又出现了!”其他学生听说后也跟着加水,果真红色又显示出来了。
  师:“这个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呢”
  学生G:“这说明红色消失可能是与NaOH浓度有关。开始时NaOH浓度可能太大,红色消失。加水后浓度变小了,红色才又显示出来。”学生H气冲冲地站起来说:“我不服!如果给刚才加水后变红的试管再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后,红色消失了才能说明是与NaOH浓度有关。”同学们按照学生H的观点动手实验,大约一分钟后红色真的消失了,大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师:“多大浓度的NaOH溶液才能保证红色不消失呢?”此言一出,课堂又热闹了起来。实验的实验,讨论的讨论,更有争得面红耳赤者,探究活动再次进入了高潮。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各组的研究成果。”
  同学I主动走上讲台报告他们组的研究成果:“我们小组通过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发现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酚酞仍显红色,超过10%时红色就会消失。”同学J迫不及待地跑到黑板更前大声说:“我们小组是用PH值来研究的,我们发现:当NaOH溶液PH值在8~10之间时红色不会消失,当PH>10时红色会消失。”??
  师:“关于酚酞变色的原理同学们可查阅有关资料,今天的课题研究到此为止,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写成小论文以备交流。”
  二、几点思考
  1、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者,研究性学习怎么开展,是一个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实践,认真探索,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2、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定位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只是为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化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强调这样一种定位,有助于防止把化学研究性学习演变为新的学科竞赛培训,演变为提高中考成绩的“补课”,有助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
  3、化学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的关系。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凡是认真参加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化学学科的学习。很多个案显示,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的“充电”,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对化学的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化学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4、什么样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合适选题。(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选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上述课例中,酚酞红色消失之谜的探究就是一个开放性程度很高的问题,可提出很多猜想,进行多角度研究。即使解开了谜底,还可以提出更深的问题:其他碱液与酚酞作用是否也存在类似现象?酚酞试液本身的浓度是否也影响其颜色变化?等等,这些又是一个极富吸引力、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足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2)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酚酞红色消失之谜的探究把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吸引了过来,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吸引力、有挑战性。(3)有利于学生参与与自主探究的问题。本文所提出的课题,起点低、入口宽、入手容易,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适当准备后均可着手研究,均有所得。(4)难度适中的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习的研究,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因此选题应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难度适中,学生具备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从本文所举案例的解决过程来看,只用到了NaOH、Na2CO3的性质、PH值以及酚酞等知识,学生力所能及但又有一定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有些是可以达到的,“研究者”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大、过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变得具体,学生通过自己“跳一跳”便能够完成。
  三、问题哪里来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研究性学习重点关注的不是问题的最后结果,而是问题研究的过程,是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问题哪里来?
  1、问题从教材中来。教材对很多知识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如关于铜的性质,课本上只简单地介绍了一句: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其实,稍微刨根究底可获得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课题—铜生锈条件的探究。又如课本上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這个性质检验氧气”。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可以产生很多课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氧气吗?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什么值时也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问题从化学实验中来。化学实验蕴涵的研究课题比比皆是,可随手拈来。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就存在几处“疑点”:其一,测得的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并不是21%,一般小于21%这是为什么?其二,瓶中的氧气真的被蜡烛燃烧消耗殆尽吗?怎样才能检验出瓶中是否含有氧气?空气中氧气稀薄到什么程度蜡烛会熄灭?每个“疑点”都是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再如“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实验,也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换成氧化铜、氧化铁等行吗?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常常出现试管里有大量气泡产生而木条仍不能复燃的现象,原因何在?。新教材倡导的绿色化学理念更使实验的绿色化研究成为一个个现成的研究课题。
  3、问题从生产、生活中来。生产、生活孕育着无穷无尽的问题。如养鱼专业户经常要用增氧机向池塘里增氧,增氧机里出来的真的就是氧气吗?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又如很多瓜果、竹子里是空的,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的背后就隐藏着一个极富创意的研究课题:空腔里是什么气体?是空气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检验?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讲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勇而实践,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李平,蔡秀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新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我国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成为高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教育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思政在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使思政在线教育得以不断完善。基于目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的成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思政在线教育的发展,规避传统思政教育中的缺陷,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在线教育课程的发展之路,
期刊
摘要:本内容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也在经历着数学过程,体验着数学思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玩数学”的过程中,而不是学数学,说数学。  关键词: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一、善于联系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深化改革,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单纯的理论教学与单纯的实践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基于此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j2ee课程作为java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该课程为例,重点分析了软件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理实教学的一体化,以供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软
期刊
摘要: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智慧教育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科学的理论支撑下准确辨别每个孩子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以引导学生实现基于理解的有意义学习为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关键词:智慧
期刊
摘要:为提升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切实践行,笔者以国学经典《道德经》为切入口,从中提取精华章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激趣亲近、诵读留韵、事例诠释、反躬自省、深入实践等方面加以尝试引读、践行,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经;小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教育应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也是一直呼声不减。为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德育渗透对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多种多样,不能对其进行直观的呈现,所以,这就需要广大的小数数学教师对其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争取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在本文中,本人就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展开简要的分析,为其他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中职卫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阐述了中职卫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职卫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作为医务工作者培养的主要场所,卫校的毕业生服务质量的高低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作为中职卫校来说,对学生的要求比其他学校的要求应更为严格,特别是思想政治方面,更应该对其要求更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如何,不但关系到医务工作的成效,关系到
期刊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隋末首开科举制以来,官塾、私塾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另一方面,自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教育水平也开始呈现出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导致南方多才俊而北方少士人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反而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区域教育信息化,即区域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机制,为打开教育公平新局面找到了突破口,或能为实现
期刊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成为小侦察兵、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几个画面。苦难的童年、懂事的孩子、对手枪的渴望、面对凶恶的日寇机智勇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英雄的生动形象。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本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较容易的。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落实高段的阅读训练目标,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注意详略得当。同
期刊